在《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的写作中,编者刘笑盈主要把握的要点有三性基础性、实用性、简明性。所谓基础性,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尽量厘清基本概念,尽量使用最基本的文件和最贴近实践的案例;所谓实用性,就是在本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用一些案例分析,包括成功的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案例;所谓简明性,就是逻辑清晰、语言直白,从复杂的事实中概括出最直接的内核,便于阅读和理解。
研究现代化的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就是“风险社会”;而著有《东方学》的美国学者萨义德则说,理解人类状况的一条重要法则,就是人类生存在一个“第二手世界”,即媒介所营造出来的“拟态环境”中。突发事件频发和舆论容器暴涨也是我国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之间是一种双螺旋关系,政府既要积极地处置突发事件,又要展开舆论引导,两者其实是“相通”的甚至是“同一”的。我们可以说,在当代,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舆论引导是对政府的一种现代要求,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安排,也是对政府能力的一种考验和体现。如何提高在突发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关于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的案例在不断增加,相关的制度体系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地丰富,《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作者刘笑盈)就是基于上述的实践和理论进展所作的进一步研究。《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的体例按理论篇、制度篇、操作实务篇布局,其中还穿插介绍了近年国内外38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以丰富本书的实战特征。希望本书能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方面,对政府和企业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对相关的研究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