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痛苦的,他们因为没有得到成人的理解和认可而痛苦,因为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痛苦,而不要用不当的方式再加重孩子的痛苦。
对待“问题孩子”,父母不要总给他贴上负面标签,而要设法激发孩子没有被发现的潜能,点燃孩子积极的一面,给孩子更多力量和信心,给孩子正面的自我期待,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成长。
事实上,哪怕是“问题孩子”,身上也都隐藏着优秀和天才的密码,父母若能找到这个密码,并懂得改变自己,不断反省和修炼自己,就会解决孩子的很多“问题”,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基于太多父母面对“问题孩子”、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的无知、无助和无奈,便有了蒙谨编著的《智慧妈妈PK问题孩子——这样帮孩子解决成长难题最有效》这本书。
所有父母都为孩子的“问题”头疼过,更有很多“问题孩子”让人发愁,乃至束手无策。但实际上大多数“问题孩子”的成因应该归结到家长身上,是家长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可惜很多父母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一味从孩子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常常是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蒙谨编著的《智慧妈妈PK问题孩子——这样帮孩子解决成长难题最有效》探讨了“问题孩子”的成因、纠正和关爱等三方面50多个主题。针对每一主题,《智慧妈妈PK问题孩子——这样帮孩子解决成长难题最有效》用众多典型事例展开阐述,从多个视角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帮助家长矫正教育思路,塑造全新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第一章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孩子的“问题”
我的儿子有多动症
——“问题孩子”与孩子的“问题” 012
他会越做越好
——“问题”是孩子人生的组成部分 016
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没有孩子没有问题 020
这次失误或许是好事
——“问题”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024
这些不是问题啊
——有些“问题”是孩子的正常表现 028
第二章 有其果必有其因,“问题孩子”有原因
贫瘠的土壤长不出茁壮的庄稼
——“问题孩子”背后有“问题家庭” 033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问题父母”造就“问题孩子” 037
你的婚姻幸福是孩子幸福的前提
——不幸婚姻产生“问题孩子” 041
织好家庭关系网
——家庭成员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 045
你的观念决定教子成败
——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问题孩子” 049
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
——错误的教育方式培养出“问题孩子” 053
我到底该听谁的
——家人教育观念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057
第三章 你手中握着孩子的未来,不要制造“问题孩子”
关注什么,就是在强化什么
——不要夸大孩子的“问题” 062
我这孩子特别磨蹭
——不以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 066
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给有问题的孩子定性 069
别唱了,难听死了
——不要因为“问题”扼杀孩子的成长 073
不嫌弃,不放弃
——不因“问题”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077
妈妈也有不对的地方
——不用错误的教育方式造就“问题孩子” 081
第四章 拯救“问题孩子”——品行问题
这孩子整天搞破坏
——给多动的孩子释放精力的机会 086
孩子,你多吃口青菜吧
——帮挑食、偏食的孩子改变坏习惯 089
我管不了这孩子
——不要用你的纵容滋养了孩子的任性 092
妈妈,您怎么不听我的话
——平等民主的家庭里孩子较少叛逆 096
不许和那个男孩来往
——给早恋的孩子更多关爱 100
这人的肺怎么像石头
——杜绝孩子吸烟喝酒 104
儿子,你教我学电脑吧
——帮助孩子克服网络依赖 108
孩子,你为什么离家出走
——给离家出走的孩子家的温暖 111
你怎么撒谎呢
——孩子撒谎有原因 115
这个孩子喜欢骂人
——克服孩子说脏话的毛病 119
儿子把人打伤了
——如何对待喜欢打架的孩子 122
我怎么养了你这个贼
——杜绝孩子的偷窃行为 126
第五章 拯救“问题孩子”——学习问题
不好好学习,想什么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131
你整天就知道贪玩
——贪玩的孩子只是没找到学习的乐趣 135
我的儿子是差生
——给“差生”学习上的自信 139
你能不能快一点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143
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好
——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146
孩子提到学习就头疼
——孩子厌学、逃学怎么办 150
这孩子,不催她就不学习
——让孩子自觉主动学习 154
第六章 拯救“问题孩子”——心理问题
活着真痛苦
——克服孩子的抑郁心理 159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给自卑的孩子更多信心 163
爱发脾气的男孩
——如何对待易怒的孩子 167
你怎么动不动就哭啊
——孩子过于敏感怎么办 170
你去跟小朋友玩好不好
——帮自闭的孩子打开心窗 174
我可是他亲妈啊
——别用你的无私造就孩子的冷漠 177
第七章 给“问题孩子”正确的爱和教育
笼子里的鸟飞不上蓝天
——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 182
“问题孩子”最缺的是爱
——用爱化解孩子的问题 186
种庄稼要遵循其成长规律
——给孩子科学的教育 190
你说他行,他就行
——多给“问题孩子”肯定和认可 194
孩子不领我的情
——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去爱他 198
我犯错就是报复他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201
他很有潜力
——关注孩子的资源,而非“问题” 204
这些不是问题啊呵——有些“问题”是孩子的正常表现
把幼小孩子注意力短暂的表现当成是“坐不住”的“问题”,并采取错误的压制、强制驯服的教育方式,这只会扼杀孩子的本性。
在一家超市游乐场,我看到一些孩子在玩,就好奇地在一旁看起来,并和附近一位妈妈聊起来。
得知我做儿童教育工作,这位妈妈一下子对我打开了话匣子。
她的女儿3岁半,是个漂亮的小姑娘,正和一个男孩一起玩跳跳床。
这位妈妈一边不时地瞄向女儿,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女儿不管做什么事都三分钟热度,什么事都坚持不下去。”
我笑着问她妈妈:“怎么会呢?我观察她玩跳跳床,到现在,她好像已经玩了十几分钟了吧,还不嫌累呢。”
“我在家教她识字,她常常刚认了几个字,就不学了。前段时间,她喜欢上了画画,我就给她买了一套绘画工具,你猜怎么着?”
我用眼神问她妈妈:“怎么了?”
“人家刚画了两天,就把画笔扔到一边,再也不画了,而是去玩一位阿姨送给她的翻斗车了。”
“嗯,小孩子很容易被新的事物所吸引。”我点点头说。
女孩的妈妈接着说:“这辆翻斗车刚玩了几天,她就扔到床底下,去弹电子琴了,但她也不是认真地学,而是胡乱地弹……唉,她干什么都没有长性。”
我基本明白了这位妈妈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她所说的是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的问题。
想了想,我对她说:“你说的这些很正常,孩子的这些表现都不是问题。这个年龄的孩子,兴趣容易转移,她还很难对一件事、对某一样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
“真的吗?我很担心她这样下去会成为没有耐性、缺乏毅力的人,怕她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女孩的妈妈疑惑地问我。
在听了我的进一步解释后,这位妈妈才放心下来。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容易将孩子的某些正常表现当成是“问题”,从而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是父母要设法避免的。
有一年,我回老家过春节。
一天,去一位小学同学家找他聊天时,我见到了他3岁的儿子。同学的儿子刚上幼儿园,正在识字。
农村的幼儿教育不是很完善,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起,老师无非就是带着孩子瞎玩,教孩子识几个字,做几道算术。所以,孩子们带回家的作业常常就是写字和算术。 那天,我看到同学的儿子正坐在板凳上“写作业”。
小家伙虎头虎脑,很可爱。在我和同学聊天时,他不时抬头看看我们,冲我们笑笑。写了一会儿,他开始玩橡皮,玩一会儿,又继续写。
有时,他会站起来跑向旁边的水盆边,那里面养着两条活鱼,他就蹲在旁边看鱼儿游来游去。
一会儿,奶奶端着一笸箩花生进来,孩子又要跑去拿花生。
每当发现儿子“不专心”写作业,同学都会呵斥他,把他拉回来,摁在凳子上,大声说:“老实坐着,好好写,咋这么不专心呢?”
每每这时,儿子就会强烈地反抗父亲的“专制”。
同学冲我苦笑:“这孩子太皮了,写字总是不专心,你看看,他坐不了几分钟就去干别的,最多只能坐十分钟。唉,头疼啊,这个问题可真难办。”
看着同学愁眉不展的样子,我也苦笑,心想把这么小的孩子“禁锢”住,让他长时问地学习枯燥的汉字,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和潜能。
“其实,小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刚才我看到孩子的表现,都很正常啊!”我说。
“那也不行,现在坐不住将来怎么能成器?我可不信你那套理论,孩子就得严格管教。”
我无奈地摇摇头。
把幼小孩子注意力短暂的表现当成是“坐不住”的“问题”,并采取错误的压制、强制驯服的教育方式,这只会扼杀孩子的本性。
一个周末早晨,我去菜市场买菜,正巧遇见同小区的王大姐。买完菜,我们就一起回家。
在路上,我和王大姐谈论起了各自的孩子。
王大姐的女儿蓓蓓刚上初一,13岁,一直是个乖巧的女孩。
“我闺女现在没以前那么听话了,她以前多听话啊,这您也知道。可她现在,不知为什么,总和我唱对台戏。我担心,她的表现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不会跟人学坏了吧?”
“哦?你举个例子,蓓蓓怎么和你唱对台戏的?”我问王大姐。
“比如,前天早上她上学时,天气凉,我让她穿厚点的毛衣,她却嘲笑我老土;晚上,我嘱咐她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她却埋怨我多管闲事,还故意不按我的吩咐做。唉,这孩子……”
“就这些?我家小语刚上初中时也这样。”我笑着看王大姐。
“这些还少啊?这还不是问题啊?蓓蓓以前可从来不这样的。”王大姐惊讶我对孩子这么多“问题”怎么会如此淡定。
我哈哈大笑起来。王大姐不解:“您还笑?我觉得您家小语当时肯定没有蓓蓓的问题多,所以您不担心小语成为问题孩子。”
“我看您家蓓蓓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啊!其实,中学的孩子,不听家长劝告,只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这很正常,他们本来就不喜欢被人摆布,而喜欢自主。”
听了我的话,王大姐马上反驳:“可问题是,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常常是错的,比如前天蓓蓓穿衣服少,就有点感冒了。我觉得,她是故意在跟我作对。”
“嗯,理解。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不喜欢总按成人的要求去做事,即使自己的决定和做法是错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这常常是因为父母不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而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致使孩子叛逆,“问题”更突出。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会出现不同的父母所认为的“问题”。
但有时,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而将孩子的某些正常行为表现错当成孩子的“问题”,把孩子定义为“问题孩子”,这是不可取的。
要避免这一点,父母就要不断学习,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以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不同特点。
P28-31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有那么多“问题”
在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遇到很多父母向我提出各种问题,听到他们向我讲述教子的酸甜苦辣。
我的孩子很叛逆,总与我对着干,让他做的事他不做,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做。这个孩子真让我头疼!
我的孩子很任性,若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闹个没完,折腾得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没效果。养个孩子真累啊!
我的孩子很贪玩,喜欢恶作剧,经常惹麻烦,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总担心自己被请到学校,担心儿子闯祸。这孩子真让我们操碎了心!
我家孩子上网,逃学,打架,离家出走,交坏朋友……这些“坏事”他样样干得来,可唯独不学习,不学好,他简直快让我发疯了!
我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可孩子始终不领情,不懂得感恩,对我们很冷漠,这真让我们寒心!
我的孩子学习被动,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差,厌学,为了他的学习,我想尽了办法,可孩子就是不长进,真愁死我了!
……
父母们描述的这些现象,您是不是很熟悉?这些父母的烦恼和痛苦,您是不是感同身受?
这些,就是被家长们定义为“问题孩子”的孩子们的一些表现。
相信家有“问题孩子”,对每个父母都是一本难念的经。如果碰巧自己的孩子是“问题孩子”,自己的孩子有一堆“问题”,想必,您也一定会觉得疲惫、无奈和无助。
为什么会有“问题孩子”?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问题”?
简而言之,“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问题家庭”和“问题教育”,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和家庭的“问题”,源于教育的错误。
其实,在我眼里,没有“问题孩子”,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好的一面没被家长挖掘出来,他们的“问题”却被家长用错误的方式给滋养了出来。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涂抹什么,孩子的人生就会呈现什么。孩子生来是一块海绵,父母给他什么,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什么。
孩子生来没有是非观念,不知道正确和错误,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就很容易在教育路上迷失方向,给孩子错误的引导,造就“问题孩子”。
“问题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痛苦的,他们因为没有得到成人的理解和认可而痛苦,因为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痛苦,而不要用不当的方式再加重孩子的痛苦。
对待“问题孩子”,父母不要总给他贴上负面标签,而要设法激发孩子没有被发现的潜能,点燃孩子积极的一面,给孩子更多力量和信心,给孩子正面的自我期待,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成长。
事实上,哪怕是“问题孩子”,身上也都隐藏着优秀和天才的密码,父母若能找到这个密码,并懂得改变自己,不断反省和修炼自己,就会解决孩子的很多“问题”,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基于太多父母面对“问题孩子”、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的无知、无助和无奈,便有了这本书。
书中所提出的教育难题,都是我在教育实践中接触的无数父母(包括我自己)教子时所面临的、所疑惑的,感谢他们的信任,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希望书中的经验也可以给那些彷徨困惑中的父母一些启迪。
蒙谨
2012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