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精)》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谈美(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朱光潜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谈美(精)》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内容推荐 《谈美(精)》是朱光潜先生以书信体形式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自问世以来即深受好评,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谈美(精)》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最后呼吁人们“慢慢走,欣赏啊”,因为“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代跋“再说一句话” 谈美 序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附录 作者自传 试读章节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藉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P8-10 序言 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青年所作的两种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谈美》,在这里合为一册,仍以《谈美》为名。同时收入了夏丐尊和朱自清分别为两书写的序,以及作者在1980年所作的自传,大致交代自己的学问之路。 朱先生青年时代留学英国,曾应国内杂志之约,以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发表了十二封信,后辑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升学选课等等。他以聊天似的亲切笔触,以对青年学生的理解、同情和将心比心的态度,给青年谈论修养,指点迷津。如“谈读书”一篇说青年时期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性,在浩繁的书海中如何做选择。朱先生在抒述意见时,有个一贯的出发点,即:劝青年要从根本上做功夫,勿随世俗图近利。 《谈美》写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书的三年之后,仍以书信形式,仍以青年读者为对象,谈艺术与美,但着眼于美化人生,与“十二封信”一脉相承,被称为“第十三封信”。这本美学入门之书,也是“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朱先生在聊天的过程中给予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掌握美的体系。 在“慢慢走,欣赏啊!”一篇中,朱先生强调“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这种人生的艺术化、情趣化的观点以及“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心态贯穿朱先生生命的终始。曾经有北大学子在文章中说,高中时到北大玩,途经燕南园,见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静静坐在青石板上。看到他们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燕南园残垣之后,隔墙递过一枝盛开的桃花。等他考入北大,才知道那递花的老人,就是朱光潜。也许只有如朱先生般将美学思考浸透整个生命、并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才会不须情由地,将手中的小花,递给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