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读人
分类
作者 肖振鸣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现代白话文典范的鲁迅著作,也是从语言角度阅读鲁迅学习鲁迅的最好读本,鲁迅的文章传承中国传统语言优点,创造性地使用白话文体,语言锋利干净、幽默辛辣、酣畅淋漓。读鲁迅著作,并不只见匕首、投枪,还不乏亲情侠义。

在肖振鸣编著的《鲁迅读书》中有的是谈版本,有的是考证,有的是说内容,有的是说历史作用,有的是讲艺术特色。虽是鲁迅评点,实际上是鲁迅逝世70多年后,让世人评点,看看伟人鲁迅的一家之言。

内容推荐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康有为、梅兰芳、章士钊、袁世凯、达尔文、耶稣、尼采……鲁迅著作涉及古今中外人物五千多个。肖振鸣编著的《鲁迅读书》从其涉及的人物中选取近三百位中外人物,有的是对人物生平及著作的总体评价,有的是对一时一事的具体评点。

作为鲁迅语录,《鲁迅读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上述人物的世界及鲁迅的观点。

目录

换一种方式读鲁迅 肖振鸣

中国古代人物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孔融

冯梦龙

李贺

李白

陆游

孙皓

张献忠

李白成

孙可望

岳飞

关羽

文天祥

嵇康

阮籍

刘伶

刘邦

项羽

陶渊明

孔明

秦桧

韩非子

李慈铭

曹操

曹丕

曹植

吴友如

朱元璋

金圣叹

骆宾王

武则天

司马迁

司马相如

秦始皇

韦庄

杨妃

妲己

褒姒

八合思巴

沈括

董仲舒

袁中郎

汉高祖

周武王

元好问

尹嘉铨

康熙

雍正

乾隆

纪昀

仓颉

刘承干

俞正燮

徐桐

宋玉

屈原

蔡邕

庄子

王安石

魏忠贤

葛洪

张华

刘敬叔

刘义庆

吴均

王嘉

沈下贤

白行简

元稹

干宝

李公佐

牛僧孺

段成式

洪迈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蒲松龄

吴敬梓

曹雪芹

李汝珍

李宝嘉

吴沃尧

许慎

荀况

李斯

贾谊

晁错

枚乘

汉武帝

东方朔

苏武

李陵

钱谦益

汤若望

杨光先

中国近现代人物

康有为

林琴南

梅兰芳

章士钊

袁世凯

范源廉

林语堂

秋瑾

王金发

谭嗣同

陈西滢

严复

赵景深

蒋维乔

李涵秋

王国维

罗振玉

汪原放

钱玄同

寿镜吾

范爱农

成仿吾

杨荫榆

李大钊

陶成章

章太炎

李四光

陶孟和

刘和珍

杨德群

孙伏园

林文庆

吴稚辉

陶元庆

司徒乔

邹容

张资平

柔石

叶灵凤

陈独秀

郁达夫

何香凝

梁实秋

刘半农

谭叫天

胡适

聂绀弩

韦素园

郑孝胥

叶紫

阮玲玉

杨邨人

胡风

黄源

巴金

茅盾

郭沫若

曹靖华

罗家伦

孙中山

陈师曾

废名

杜衡

外国人物

达尔文

赫胥黎

伽利略

华莱士

林那

寇伟

歌德

拉马克

黑格尔

哥白尼

培根

笛卡尔

耶稣

尼采

易卜生

斯蒂纳

叔本华

克尔凯郭尔

拜伦

雪莱

普希金

莱蒙托夫

果戈理

密茨凯维支

裴多菲

阿尔志跋绥夫

拿破仑

希特勒

法布尔

勃莱姆

爱罗先珂

鹤见韦占辅

华宁该尔

勃拉特来

有岛武郎

克鲁泡特金

弗洛伊德

藤野严九郎

释迦牟尼

萧伯纳

巴比塞

达·芬奇

比亚兹莱

塞万提斯

泰戈尔

伊本纳兹

斯吉泰烈支

毕力涅克

德富苏峰

长谷川如是闲

叶遂宁

梭波里

卢梭

辛克莱

托洛茨基

至尔·妙伦

格罗斯

托尔斯泰

马克思

藏原惟人

列宁

普列汉诺夫

厨川白村

马克·吐温

莱勒孚

陀莱

麦绥莱勒

伊索

威廉

德哥派拉

高尔基

巴尔扎克

戈雅

杜米埃

内山完造

镰田诚一

左拉

王尔德

左拉舒

但丁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克拉甫兼珂

柏拉图

惠勃

司提芬·蓬

达格力秀

哈曼·普耳

迪绥尔多黎

麦格努斯·拉该兰支

富耳斯

华惠克

菇谷虹儿

格斯金

杰平

凯亥勒

永濑义郎

乔治·勃兰兑斯

罗素

罗曼·罗兰

凯绥·珂勒惠支

理惠拉

亚历克舍夫

安德列夫

迦尔洵

夏目漱石

森鸥外

菊池宽

芥川龙之介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人物

老子

【简介】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相传孔丘曾向他问礼,所以后来有人说他是孔丘的先生。

老子——无为之术

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然奈何星气既凝,人类既出而后,无时无物,不禀杀机,进化或可停,而生物不能返本。使拂逆其前征,势即人于苓落,世界之内,实例至多,一览古国,悉其信证。

——《摩罗诗力说》

老子——中国出世之说。至此乃始圆备

故自史迁以来,均谓周之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然老子尚欲言有无,别修短,知白黑,而措意于天下;周则欲并有无修短白黑而一之,以大归于“混沌”,其“不谴是非”“外死生”“无终始”,胥此意也。中国出世之说,至此乃始圆备。

——《汉文学史纲要·老庄》

老子一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

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约西历纪元前五七〇),尝为守藏室之史,见周之衰,遂去,至关,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

——《汉文学史纲要·老庄》

老子一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汉文学史纲要·老庄》

孔子

墨子

【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有《墨子》一书,共五十三篇,多为其弟子所记述。

孔子——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关于妇女解放》

孔子的唠叨

我们看看孔夫子的唠叨,就知道他是为了要“养”而“难”,“近之”“远之”都不十分妥帖的缘故。这也是现在的男子汉大丈夫的一般的叹息。也是女子的一般的苦痛。在没有消灭“养”和“被养”的界限以前,这叹息和苦痛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关于妇女解放》

孔子——中国神话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孔子——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子说:礼不下庶人。照现在的情形看,该是并非庶人不得接近豪猪,却是豪猪可以任意刺着庶人而取得温暖。受伤是当然要受伤的,但这也只能怪你自己独独没有刺,不足以让他守定适当的距离。孔子又说:刑不上大夫。这就又难怪人们的要做绅士。

——《一点比喻》

孔子——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是怎样的相貌。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

老实说,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是怎样的相貌,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自古以来,虽然每一县一定有圣庙,即文庙,但那里面大抵并没有圣像。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但一到最应崇敬的人物,例如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却好像连形象也成为亵渎,反不如没有的好。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孔夫子没有留下照相来,自然不能明白真正的相貌,文献中虽然偶有记载,但是胡说白道也说不定。若是从新雕塑的话,则除了任凭雕塑者的空想而外,毫无办法,更加放心不下。于是儒者们也终于只好采取“全部,或全无”的勃兰特式的态度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孔子——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

孔夫子在本国的不遇,也并不是始于二十世纪的。孟子批评他为“圣之时者也”,倘翻成现代语,除了“摩登圣人”实在也没有别的法。为他自己计,这固然是没有危险的尊号,但也不是十分值得欢迎的头衔。不过在实际上,却也许并不这样子。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

P1-4

序言

换一种方式读鲁迅

——写在《鲁迅读人》、《鲁迅读书》前面

近年来,鲁迅被边缘化的假命题似乎很是流行,而这流言的滥觞常常来自鲁迅研究界。然而,金子总是金子,不管怎样聒噪,鲁迅仍然是二十世纪最具启迪意义的思想家,最具品格的文学家和最博学并包的学者。

的确,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读懂鲁迅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读书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之一是人们对物质欲望的强烈追求,使读书这件事退居在后;现代传媒的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纸质书有被电子读物逐步取代的趋向;书店的销量急剧下滑,出版社由事业全部转为企业,导致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无法出版,于是大量迎合世俗的出版物泛滥于市。浮躁、急功近利、信仰缺失已成为这个时代越来越突出的疾病。读现代文学专业的贡生们艰难地从浩如烟海的鲁迅研究著作中挑选出观点,运用大众看不懂的西方译著中的艰涩词汇,写出研究鲁迅的论文,没有新材料,没有新观点,这无异于学术上的造假。抄袭、造假等学术腐败现象已漫延到学术界的高层。毛泽东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时曾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也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才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读鲁迅书的意义所在。

读懂鲁迅一定要从读鲁迅的原著始。《鲁迅全集》中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序跋、校记等文章共计一千余篇,涉及古今中外名著一万多部(篇),涉及古今中外人物五千多个。从读书的角度来说,鲁迅著作是读了之后还要读的经典。应该说,只有读了一个人的全部著作才能系统掌握一个人的思想体系。鲁迅去后70年间,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书籍浩如烟海,各种版本的全集、单行本、导读本、选本大量印行。但数百万字的全集不是对每个读者都是一件轻松的事。旧书肆上常常有旧版《鲁迅全集》,仅有一两卷翻阅过,而其余的却是十品。除了专业研究者,一般读者从读全集开始了解鲁迅的是不多的。编者想做的是:让更多的人读鲁迅的书,了解鲁迅更多,试试换一种读法,于是编了这样两个选本《鲁迅读人》和《鲁迅读书》,让更多的人从这两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鲁迅,并认识更多的人物和名著。

中国古代有《历代先贤像传》《无双谱》等许多绣象本,都是将历史上有名人物记载并画像。但如鲁迅所说,“坏人好象是没有的”。鲁迅曾想作一部中国的“人史”,将好人坏人都收入:“有啮雪苦节的苏武,舍身求法的玄装,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但也有呆信古法,‘死而后已’的王莽,有半当真半取笑变法的王安石;张献忠当然也在内。”(《准风月谈·晨凉漫记》)后来鲁迅对这件事并没有动笔。然而我们可以从鲁迅全部文章中所涉及的五千多人物中钩沉出这部“人史”。

千古风流人物,构成了人的历史。通过鲁迅对古今中外人物的评价,可以看出历史人物对鲁迅思想的影响。这包含了中外古代,近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美术家、科学家、艺术家、学子才人、暴君甚至文化流氓。我们可以从鲁迅对这些古今人物的评价中,折射出人类文化史思想史的概貌。《鲁迅读人》所选人物,有的是对人物生平、著作的总体评价,也有对一时一事的具体评点,并不涵盖一个人的全部。比如对梅兰芳、李四光等人评点,并不涉及他们作为文化名人的其他方面对人类的贡献。比如对《古史辨》的批评,并不涉及其史学价值。语录体本身就是有“断章取义”之意的文体,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不要以鲁迅说的一个方面便全面肯定或否定一个人或一部书。

从购书、读书、写书、编书到论书,鲁迅的一生也是一个读书人的一生。从鲁迅文章中和藏书中涉及的一万多种书来看,他的阅读量是相当大的。鲁迅才称得上是博览群书的人。鲁迅国学功底非常深厚,精通日语、俄语,还能翻译德文作品。但他主张青年人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书。这是因为鲁迅希望青年人多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改变国民性。但我们从鲁迅对中外名著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鲁迅如何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也可以研究鲁迅思想的文化渊源。

鲁迅博览群书,所提及的有些书名甚至我们都闻所未闻,更何况一见,许多古籍版本是今天很难看到的,在国家图书馆看一下善本,手续繁复,况且不是所有都能看到。本书所选鲁迅所读的书,只是鲁迅全集中所涉及的万余种图书中的一斑。鲁迅真是个海洋。

作为现代白话文典范的鲁迅著作,也是从语言角度阅读鲁迅学习鲁迅的最好读本,鲁迅的文章传承中国传统语言优点,创造性地使用白话文体,语言锋利干净、幽默辛辣、酣畅淋漓。读鲁迅著作,并不只见匕首、投枪,还不乏亲情侠义。

在《鲁迅读书》中有的是谈版本,有的是考证,有的是说内容,有的是说历史作用,有的是讲艺术特色。虽是鲁迅评点,实际上是鲁迅逝世70多年后,让世人评点,看看伟人鲁迅的一家之言。

两书的编辑体例,基本是语录体,图文本。人物多为绣像、照片或美术肖像,书籍均为书影或插图。由于种种困难,有些人物形象或书影找不到,所以不能和文章一一对应,也是一件遗憾的事。在编辑顺序上,是按照全集一路读下来,因是语录体,还有很多交叉,所以并没有从历史编年的顺序整理,只是大致归类。为读者阅读上的方便,《鲁迅读人》一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加上了简介,《鲁迅读书》一书中所涉及的书籍都加上了题解。《鲁迅读人》、《鲁迅读书》两书体例相同,互为姊妹。

这样两本语录体的小书,所选鲁迅语录绝不能概括鲁迅的全部思想,而只是两个有趣的读本而已,读者可以跟随鲁迅进入书籍和人物的世界并了解鲁迅的观点。

两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我的同事刘欣在查找资料等方面的大力协助,漓江出版社庞俭克先生对此书的付梓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感谢。

肖振鸣于孤行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