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初期分设物理学、化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中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方守默等编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趣话》以趣话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故事。从“趣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个人品格、性格特点、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诺贝尔奖获得者趣话/科学文化系列/少年科学院书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方守默//段丽斌//胡叶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初期分设物理学、化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中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方守默等编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趣话》以趣话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故事。从“趣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个人品格、性格特点、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方守默等编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趣话》以趣话的方式介绍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故事。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为人类作出了同样杰出的贡献;他们虽然性别不同,信仰各异,但都有着同样的科学精神,都有着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忍品格。通过阅读《诺贝尔奖获得者趣话》,我们不仅崇尚他们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以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目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 化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马里奥·卡佩奇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 罗杰·科恩伯格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罗曼·罗兰 乔治·萧伯纳 威廉·福克纳 欧内斯特·海明威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川端康成 索尔·贝娄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故事 马丁·路德·金 纳尔逊·曼德拉 科菲·安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威廉·F·夏普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 捧走诺贝尔奖的女强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 伊伦娜·约里奥·居里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赛珍珠——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 昂山素季 塞尔玛·拉格洛夫 旺加里·马塔伊 吉戈贝塔·门楚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杨振宁 李政道 丁肇中 朱棣文 崔琦 试读章节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一1945),美国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果蝇,又称黄果蝇,一种不起眼的小型蝇类,成天嗡嗡地围着烂水果飞舞,成群结队不招自来、驱之不去。1909年,摩尔根教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立遗传学实验室时,独具慧眼,选择了其貌不扬的果蝇作为实验动物,得到了伟大的科学发现,使果蝇扬名天下,名垂千古。 摩尔根之所以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饲养成本低。一点儿捣碎发酵的香蕉便能使果蝇大量繁殖。果蝇的个子小,饲养繁殖的容器不用多大,牛奶瓶就能装下几百群果蝇家族。在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里,高峰时曾经同时饲养过几百万只果蝇!低成本的实验材料,对于经费拮据的摩尔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果蝇繁殖力很强,15天内便能“三世同堂”,这对缩短实验周期十分有利。摩尔根在18年间,繁殖了1.5万代果蝇,要是用人来做实验对象,繁殖这么多代直系子孙,至少得用3073‘年!果蝇作为一种遗传学的实验材料,还有其他一些学术研究上的优势,可以说,选好一种实验材料,研究便成功了一半,这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 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利用果蝇这种绝佳的实验材料,开始了寻找基因的研究。实验条件很差,研究也很艰苦。实验室里到处放着饲养有果蝇的瓶瓶罐罐,窗台上放满了装有发酵了的香蕉碎块的牛奶瓶。在这间不到60平方米的房间里,弥漫着似香非香又带有腐臭酸味的难闻气息。这些让人厌恶的气息却讨生性“逐臭”的蝇类的喜爱。于是,蝇室里充斥着各种蝇子的嗡嗡声。除果蝇以外,还有那些并不受人欢迎的香蕉蝇、红头蝇、醋蝇、苹果渣蝇和麻蝇。为了诱捕这些杂蝇和从牛奶瓶中逃逸出来的果蝇,科学家们在研究室的窗户上,高高低低地挂着剥开的香蕉,让其自投罗网。 摩尔根和一同研究“蝇室集团军”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聚精会神地工作着。他们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将果蝇用射线照射、喷灌化学药剂等方法处理,然后让它们繁殖后代,观察后代的眼睛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有无变化,并思考为什么果蝇经过强刺激后,会发生各种特性的变化,再通过数字统计,看这些变化有无规律可循。他们观察果蝇的后代与它们的“爸爸、妈妈”之间的异同,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样的实验一做就是18年。 在这l8年中,探索生命之谜和遗传之谜的摩尔根和他的同事斯特蒂文特、布里奇斯、穆勒、威尔逊、佩恩、舒尔茨、莫尔、斯特恩等,不断有震惊世界的发现。摩尔根、穆勒等并因此获得不同年度的诺贝尔奖。他们最重大的发现是找到了“生命之歌的演员”——基因。原来,它们居住在细胞核中一个名叫染色体的地方。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只在生命活动中看到了这些“演员”活动的蛛丝马迹,并不知晓这些“演员”的出生地、居所和相貌,从而使这些似乎只在理论上存在的“演员”,在世人眼中只是一群虚无缥缈的精灵,很难让常人相信它的存在。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用千万次可以重复的果蝇实验,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基因居住在染色体里,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摩尔根进入了宏大的生命“天书”中。P2-4 序言 安徽教育出版社邀我主编一套《少年科学院书库》,忙了将近一年,第一辑终于要出版问世了。 《少年科学院书库》第一辑有什么特点?“杂”,一言以蔽之。数理化天地生,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什么都有一点。这套丛书继续编下去,还会更“杂”,文史哲,社会科学也会编进去,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共存。 《少年科学院书库》为什么编得这么“杂”?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家具备广博的知识,需要真正的“博士”,需要文理兼容的-交叉型人才。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在继承全人类全部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科学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几天前,我同四川大学的几百名学子进行了一场博览群书b成才关系的互动式讨论。我用大半辈子的切身体会回答了学子们的问题。我说,我是学理科的,但在川大学习时却把很多时间放在读杂书上,放在读中外名著上。当然,课堂内的学习也很重要,是一生系统知识积累的基础,我在大学的课堂内成绩是很好的,科科全优,毕业时还成为全系唯一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但是,不能只注意课堂内知识的学习,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要博览群书,汲取人类几千年创造的文化精粹。 不仅在上大学的时候我读了许多杂书,我从读小学时就开始爱读杂书。我在重庆市观音桥小学读书的时候,便狂热地喜欢上了书。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谢高顺老师,特别喜欢我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谢老师为我专门开办了一个“小小图书馆”,任命我为“小小图书馆”的馆长。我一面管理图书,一面把图书馆中的几百本书“啃”得精光。我喜欢看什么书?什么书我都喜欢看,从小说到知识读物,有什么看什么。课间时间看,回家看。我常常坐在尿罐(一种用陶瓷做的坐式便桶)上,借着从亮瓦中射进来的阳光看大部头书,母亲喊我吃饭了也赖在尿罐上不起来。看了许许多多的书,觉得书上的世界太精彩了。我暗暗发誓,长大了我要写上一架书,使五彩缤纷的书世界更精彩。这是我一生中立下的一个宏愿。 博览群书使我受益匪浅,走上社会后,我面对复杂的社会、曲折的人生遭遇,总能应用我厚积的知识,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取得人生的成功。 现在,我已写作并出版了72部书,主编了24套丛书,包括《新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新世纪青年百科全书》《新世纪老年百科全书》《青少年百科全书》《趣味科普丛书》《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丛书》《花卉园艺小百科》《兰花鉴别手册》《小学生自我素质教育丛书》《四川依然美丽》等各种各样的“杂书”,被各地的图书馆及农家书屋采购,实现了我的一个人生大梦:为各地图书馆增加一排书。 开卷有益,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我期望读者们耐下心来,看完这套丛书的每一部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