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上 编
现代“国学”:命名及其功能
语言、民族国家与“国学”形态的内在构成
国学院体制与现代中国学术的知识聚合
国学何为: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国学热”问题论争综述
现代中国“文学”学科的建立
载籍·考据·立论——现代中国学术的方法论转换
下 编
现代中国文学与启蒙理念的逻辑关联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钱锺书早期的“异国形象”研究——《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及其他
闻一多与鲁迅比较研究论纲
现代思想的抉择——新儒家与自由主义之争
《自由中国》的刊行与台湾自由主义思潮的演进
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以《自由中国》“文艺栏”为中心
附 录
知识人的志业抉择
作为殖民话语的“国民性批判”
文学交流研究的“形象学”视野
日本人对现代中国的解读(译文)
后记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以“知识还原”的研究策略为向导,通过对“国学”与“现代性”两个核心“原点”基本知识构成的分析与梳理,重新观照了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演化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国学”与“现代性”范畴的基本内涵,并深人探讨了这一范畴统摄下的“文学”、“启蒙”、“政治”、“审美”等诸多知识元素的特质、意义、变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由贺昌盛编著。
贺昌盛编著的《现代性与国学思潮》分上下两编以示“分界”与“对话”。上编侧重讨论“国学”的学术渊源、知识统系、学术属性、方法论转换及其在认识层面上的解释误区;下编则以“现代性”研究为中心,在概要性阐述“现代性,,理论的一般“知识”内涵的同时,选取鲁迅、闻一多、钱锺书及新儒家、台湾文学等个案,以拉开“历史(时间)距离”和“区域(空问)距离’,的方式,具体展示“现代性”在“文学”领域内的不同表现,以此显示其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知识建构”所产生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