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你欣赏论语名篇/成长的书香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傅德岷//卢晋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弟子或再传弟子之言行的儒家经典。傅德岷、卢晋主编的《教你欣赏论语名篇》用简洁准确的“注释”,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用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要旨”,用极富内涵串讲的每篇“鉴赏”,把“不得其门而入,不观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的“夫子之墙”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你可以“得其门而出”,漫游在智慧的海洋中,寻求到做人、做事、做官的诀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故什么,怎么做,履行人生,躬耕实践。并能对孔门圣师、贤弟子的言论行事,藉以考其大略,奉行推施于天下。

内容推荐

《论语》这部具有不朽价值的古代儒家经典、人生教科书,著者为了使后学、仁人志士更好研读,博览古今专家学者有关《论语》著述,采众家之精华荟萃一册,编撰了此书《教你欣赏论语名篇》,专供在校学子、教师以及儒学爱好者温习《论语》时参考。

傅德岷、卢晋主编的《教你欣赏论语名篇》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史学辞典,它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和收藏性。孔子博大深邃的治国安邦之道、治学育人之道、仁爱治世之道、学习智慧之道、诚信忠恕之道、做人处事之道、人生理想之道、君子交友之道、通权达变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等包罗其中。

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试读章节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①巧言:花言巧语。令:装得好看。色:颜色,此指脸色。②仁:做人的良心。

孔子说:“世界上有一种人,他的话说得很好听,在对人上装出和蔼可亲、十分谦恭的样子,实际上这种人内心没有仁德可言!”

【要旨】此章孔子教人如何识人。识人不光看人外表长得好看、花言巧语动听,外表伪装得好看。话说得十分好听的人,可能是口蜜腹剑的奸佞之小人。乱杀之害,显在人世,人易知之;巧诈之害,微在心术,人所难知,为害于人,我们得防之。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①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②省:反省,自我检查。③谋:打算,谋划。④信:诚信不虚。⑤传:即传授。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来检查我的言行举止:替别人谋划事情有不忠诚的地方吗?与朋友交往,还有不诚信的地方吗?师长传授与我的学问还有没有温习熟的吗?”

【要旨】本章是曾子说自己修身养性的功夫。谋事要忠,交友要诚,学则习熟。忠信乃人心之本,以孝弟忠信继学与仁,可克制伪诈虚佞,这样人就能弘道了。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②,节用而爱人③,使民以时④。”

①道:整顿,治理。乘:兵车。国:诸侯所守的疆土。②敬:慎重。信:真实。③节:节约,俭省。④使民:差遣百姓出力。时:指农闲的时候。

孔子说:“治理大国有五件要事:第一是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小心谨慎,不可随意发号施令;第二是要讲信用,决不可欺哄百姓;第三是国家每年收的赋税,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要节省开支;第四是时时、事事、处处要为民着想,对百姓要有爱恤之心;第五是差遣老百姓为国家效力。一定要等待农闲的时候,如在农忙时要他们效力,会使他们耽误了农事,荒芜了田园,影响一家的生活。”

【要旨】此章孔子所论治国之要。治国要以民生为要,小事要宏观,大事要微观;对百姓要言而有信,不可滥用国家权力欺压哄骗老百姓;不可奢侈伤财害民,要节俭开支百姓用血汗挣来上缴的赋税;要爱民如子,时时、处处为民着想;要老百姓为国效力,定要审时度势。这样效仿尧舜之治国,才可行周之法度。这就是治国执政者的道德修养学问及经济政策措施。  1。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⑦,谨而信③,沉爱众④,而亲仁⑤。行有余力⑥,则以学文⑦。”

①弟子:小学生。入:回家。②出:出外。③谨:谨慎。④汎(fan):同“泛”,广泛,普遍。⑤亲:亲近。仁:浑厚笃实。⑥有余力:有空闲功夫。⑦文:此指《诗》《书》、六艺的诵读之文。

孔子说:“学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也要恭敬长辈兄长;做事要谨慎,还要说话讲究诚信;对众人要广泛地爱护,但对众人里有仁德的人要倍加亲近。做完这几件事后,如还有多余的时间功夫,就去学习《诗》《书》、六艺的著作才好。”

【要旨】此章是孔子讲蒙学的功夫。幼学之事,要教育孩子学习圣人孝弟的道理,在家善事父母;出门当善事兄长;对人讲诚信;要有博爱精神,对有仁德的师友要尊敬亲近。做好了以上事后,闲余的时间多读《诗》《书》、六艺之文,牢记勤诵则不至于荒于嬉,多学可得圣贤的精神,从伦常、言行循序渐进教育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一时一事都在正道之上,则孩子的气质、涵养自然日引而月长,日异而月新。这也是从小培养孩子学道、师道、君道等做人道德。

1。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事君能致其身④;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①子夏:孔子的弟子,姓h名商,卫国人。②贤贤:即尊敬贤人。易:换。色:美色。③竭:用尽。④致:舍弃。

子夏说:“人能把那爱色的心换成去爱贤人;服侍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王,能够舍弃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和朋友结交,说话有信用。这样的人别人说他没有学过孝弟忠信,但我说他一定学过了。”

【要旨】此章子夏教人注重伦常。孝为人子之道;信为交友之道;忠君为人臣之道。欲学者,必在人伦上下功夫。有伦常者:奉养父母竭尽全力;善事君王不求名利富贵,愿为君之股肱。临难则有杀身成仁的心态;交朋结友,言必行,信必果。这样的人虽未穷人伦的道理,但伦常的经义全在为人处事的道德之中了。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①,学则不固⑦,主忠信③,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①重:自重。威:威严。②固:坚固,耐久。③主:心里,主脑。信:诚信无欺。④无:通“毋”,禁止。相当于“不要”、“别”。⑤过:过失。惮改:怕去改。  孔子说:“大概有德行的人,如不自重自爱,那他就失去了威严,所学的事也就不会坚固、耐久;一个人心里自有了主意,他总要做事有忠心,说话讲诚信;不如自己的人,和我有损无益,那就禁止与他交往;如果自己有了过错,就要速改之,不可畏难而苟安。”

【要旨】此章是孔子论自修的功夫。君子自修之道要自重自爱;对人说话要讲诚信;学知识要讲踏实,不轻浮;交朋友要亲君子,远小人;自己有了过错只要是无心的,就要不畏烦难,迅速改正。这才是修身之道、立身之本。

P2-3

序言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弟子或再传弟子之言行的儒家经典。素王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用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理想、拯救天下苍生,他的生物生命已离开人们两千多年了。高尚、睿智的圣人孔子死后的几十年中,经孔门弟子,再传弟子多人收集、精心策划、编纂而成的《论语》,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便成了历代权贵、士子文人、普通百姓汲取精神乳汁、培育心灵花朵、附有精神生命的长青之树。现在,《论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精髓,它以强大的活力、永久的魅力、不断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论语》这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论语》这部看似只言片语的华夏“圣经”,其文、史、哲、人生、为政、教育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反映孔子“仁”、“礼”的核心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土壤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这部镇世之宝,孔子爱民,重民,富民,取信于民,举贤授能,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严刑杀戮等以德治国的“仁政”精神,为历代仁德君主,政治改革家遵循、借鉴,对安定社会秩序,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建立一个有人伦秩序、重礼仪、求发展、快进步的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影响。

《论语》这部镇心之宝,孔子“仁”、“礼”。思想,使之成为后世的人格理想追求,一系列有关“仁”、“礼”人生道德修养的论点和见解,给人们提出了孝、弟、忠、信、恭、宽、敏、惠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风貌得以净化,改变了伦理关系与人际关系,改善了社会关系,调整了政治关系,对建立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仁”与“礼”有机结合,组成了庞大的孔学思想体系核心。许多爱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受“仁”、“礼”的精神熏陶,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修炼成尽善尽美的人格,做出了“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歌可泣的事业来。

《论语》阐述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及完善自我学以致用的道理。孔子终身把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一生实践“有教无类”教育服务全体人民的思想,重视对弟子进行包括天地万物、治国经邦、交际应酬的“六经”、“六艺”以及“文、行、忠、信”等内容的教学,培养人性获得全面发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孔子在教育方法上采用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他以人为本,提高弟子的认知能力和增进弟子的智慧的教育理念充满人文精神。孔子自己不惜皓首穷经,钻研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浩瀚时空的知识精华来充实自己,并鼓励弟子为改造社会而学、而行,使他们成为见识丰富、涵养深厚、以德立身、坚毅果敢、万难不辞的仁人志士。孔子教弟子把学习当作人生的渡海之舟,教他们学以致用来应对世界、应对他人、应对自我,并为好学淡泊心境求道、行道。教学相长,孔子成了闻名古今中外的学者,所教三千弟子中,也有七十余人成为哲学、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论语》是近似杂乱无章、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言行录,但她的独特的自然天成的艺术本色,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荟萃格言、警句,真实、质朴、简洁、准确、完整地表达了儒家的重要观念、思想和主张,使之读来全无枯燥、沉闷、乏味之感,并有娓娓动人、轻松愉快、惬意恬适、妙趣横生之意。

《论语》所叙述的做人、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永远颠扑不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还随着灿烂的中华文明辐射到东亚、欧美乃至全世界。自3世纪至今,日本把《论语》奉为圣典,天皇以下认真学习不倦,官位按德、仁、礼、信、义、智排定,大力表彰仁、义、礼、智、信、孝等有儒家道德的模范人物,并以此美德为标准任用和提升官吏,强调“礼”为治国之本;朝鲜曾以孔子的大一统观念和纲常伦理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太学供奉孔子画像,以五经、《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文明之风盛行朝鲜国内;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是越南,曾在首都河内修文庙、塑周公、孔子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祭祀。推行孔学政策,讲四书六经,格外强调爱国主义和群体团结精神,越南被强大的法国殖民七十多年、同美国战斗二十多年,都没有使七千多万的越南人民屈服;15世纪意大利就有人到澳门、韶州学习四书五经,把《大学》、《论语》、《周易》用拉丁文译成有孔子全像、最完备的书籍;16世纪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孔子这位哲学家超越了我们所知道的几乎全部希腊哲学家的时代,他总有熠熠闪光的思想和格言;比利时用法文翻译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著作,阅读者遍及整个欧州。这种“中国热”16世纪就开始了。欧州人热情赞颂孔子的思想和儒学的精神价值。《论语》更是许多知识分子所瞩目。一些欧美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分欣赏《论语》所表达的“和”的观念、以德治国的观念、仁的观念、礼的观念,他们认为国家的繁荣、实现人类自由的理想必须依靠道德,并认为儒学虽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但其自身的精神价值,也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在日记中写道:“孔子,民族的光荣,孔子,绝对的东方圣人”、“他是哲学中的华盛顿”。

《论语》所阐述的是孔子从人生的正面立论讲事理之当然,说的都是做人、处事、治国、执政、治学等一些平实的道理。中外历代的一些研究群体、机构、哲人、大学问家、仁人志士都十分重视《论语》这一中国古籍,看来《论语》的历史、现实价值不可估量。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读民族文化的瑰宝——《论语》,略窥孔学深奥的殿堂,是势在必然。虽不能“半部《论语》治天下”,但通过《论语》的研习,可以明白做人、处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些道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中,顺其自然,适应环境,立身处世,不至于陷于不仁不义之中。

《论语》这部具有不朽价值的古代儒家经典、人生教科书,著者为了使后学、仁人志士更好研读,博览古今专家学者有关《论语》著述,采众家之精华荟萃一册,编撰了此书《教你欣赏<论语>名篇》,专供在校学子、教师以及儒学爱好者温习《论语》时参考。

《教你欣赏<论语>名篇》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史学辞典,它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和收藏性。孔子博大深邃的治国安邦之道、治学育人之道、仁爱治世之道、学习智慧之道、诚信忠恕之道、做人处事之道、人生理想之道、君子交友之道、通权达变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等包罗其中。《教你欣赏<论语>名篇》用简洁准确的“注释”,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用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要旨”,用极富内涵串讲的每篇“鉴赏”,把“不得其门而入,不观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的“夫子之墙”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你可以“得其门而出”,漫游在智慧的海洋中,寻求到做人、做事、做官的诀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故什么,怎么做,履行人生,躬耕实践。并能对孔门圣师、贤弟子的言论行事,藉以考其大略,奉行推施于天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3: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