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专业作家之后,就好似有两个人进入了我的生活,并成为我们家的“影子成员”——金地和苏天明,始终游走在我小说中的人物——是他们克隆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一条陌生的道路,到现在也很难说清楚。
其实,一件事情的发生,总会引发另外一些事情。虽然一生之中的很多事情是杂乱无序的,好像充满了偶然性,但是结果却是必然的,一定的。因此,对于任何值得庆幸的事情,它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甚至可以说,它只是不幸之中的万幸罢了。即使一个人的一生注定、并且仅仅享受幸福,那也是他最大的不幸。因此,对于经历过不幸的人来说,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历过许多变故之后,才能慢慢地释然,过去了的再提起来,说都不想说了,可当时却疼痛得无以复加——
金地的老公苏天明那时才二十八九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工作干得出色,职务连连提升,身边的红颜渐渐地多起来。红颜祸水这个词,似乎从来不会过时,它像历史的牛皮癣,总是长在除了自己看不见,人人都能看见的地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好像它是成功的最后的也是最丰盛的一道大餐。不过,在自己的妻子金地面前,苏天明从来不讨论这个问题。他不是在回避,是不屑。这样的态度让金地更加矛盾起来,一方面,她觉得男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大落落,拿得起放得下,什么事情不能黏糊糊湿遢遢的。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苏天明讳莫如深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空洞,像隔着玻璃的夜色一样鬼魅。在简单得如一张白纸的金地看来,这么多人都在感情上出问题了,为什么他会不出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金地头上。
不过,金地终归是一个简单的女人,简单到可以把一切一切都简化到是与否、好与坏、黑与白这样的逻辑判断上。一直到现在,金地也觉得丈夫是一个好男人,即使他曾经像一列脱轨的列车那样滑出过她爱情的逻辑轨道之外。就在女儿七岁那年,苏天明是真真正正有过一次外遇。女方是他的大学同学,据后来的说法,他们大学时期曾经有过那么一点儿意思。事实上,那意思确确实实就是那么一点儿,俩人分手之后,既没有继续扩大,也没有缩小,它只是被不经意地搁置在某个地方——毕业册上,通讯录里,某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后面的笔名里。造成那点儿意思没有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毕业后俩人没有分配到一个城市。一个在天之南,一个在地之北。放现在,那种距离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却几乎等于天地隔绝,别说是见面,就是写封信也要十天半月才能到,打一次长途电话更是难上加难。也许是为稻粱谋,也许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即使没有任何原因,他们没结合也不是太大的遗憾,毕竟那点儿意思在硬茬茬的生活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先是女同学在当地找了个对象结婚,然后苏天明有了金地。这中间已经相隔了十多年,如果没有更为巧合的机缘,苏天明和同学的那点儿意思,将会像一枚落果那样干瘪下去,最终风化为一撮尘土。
可历史就是由巧合组成的,那一年,苏天明到女同学工作的城市去学习,偶然想起去拜访她。说真的,本来已经时过境迁,况且那女同学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其他方面,根本没法和金地相提并论,工作婚姻孩子没有一样是顺心的,看起来生活似乎一次都没有待见过她。苏天明去看女同学的时候,碰巧她刚离了婚,而且工作也不是很顺,所以就有了哭泣。女人哭泣的样子想来也不是很好着,但哭泣向来具有穿越的力量,一下子就让他们俩劈波斩浪地回游到了大学时的青春之海里。记忆挑肥拣瘦地回放让这个仓促的见面猛然间晚熟了,“那点儿意思”被他们刻意地拍醒,像头猛兽一样在仓促的环境里纵情撒欢,好像他们有一百个苦大仇深的理由来对这个世界声讨和报复。其实,据苏天明后来说给金地的情节,那个见面的场景是非常狼狈的,甚至都有些不堪。眼泪鼻涕、不快乐的日子促成的脸部的皱纹,邋遢的衣着,哀怨的控诉,通通装载在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狭小空间里,让人透不过气来。激情翩然而至,她想让他进入她,他也想,但两人努力的结果远比想象和渴望的糟糕得多。二人只得罢手,重新与这个促狭鬼般的世界握手言和,草草结束了这场不成功的游戏,坐在床边喝起茶来。其实,对于他们两个,没有比这更有文化意味的自嘲和解脱了。好在苏天明这些年对茶的体识见长,理性掩盖了肾上腺素的短缺——他沏茶功夫娴熟,火候恰到好处。他为她滗了一杯碧透的毛峰,那像茶叶一样上下翻滚的心绪,在氤氲的茶烟里渐渐地沉静了下来。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宽大舒适的餐桌边,苏天明一边陪夫人金地喝着下午茶,一边缓缓地叙述着另外一场性事之后的荼事,俩人不时被那个并不久远的故事逗得相视而笑,丝毫没有显露出尴尬之后的惊险和虚脱。在被泡乏了的语言汤水里,金地让自己的想象空间缩小再缩小,直到可以像一个配饰那样拿在手里把玩。几番恍惚之后的凝视里,苏天明发现金地的脸被后窗拥进来的阳光弄得似刚从油彩缸里捞出来似的,泛着神明般的光彩。那一刻他突然有些惊讶,眼前的女人美得让他陌生,可这个女人却已经真实地陪他生活了十多个年头了。
即使相濡以沫,谁又能说清楚真的看懂了对方?
其实,他们俩都是明白人,而且心里一直都明白,婚姻和家庭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团结起来向前看”——那位当代伟大的政治家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智慧,已经浸润到了家庭事务之中。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