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工笔牡丹技法》由张福祺编绘,画家借笔墨写牡丹之芳容,最早始见于南北朝,传“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从现传世作品来看,五代两宋的宫廷牡丹画创作,以工整写实为尚,在技法上则以双钩填色为主,精益求精,极尽物态之神变幽微,达到传统中国花鸟画“写真”的最高峰。元初钱选笔下之牡丹,有唐宋遗风,色彩艳丽,但气氛宁静,流露着文人画的雅致与超逸,大有“玉容寂寞淡春寒”的意境。同时发端于南宋的水墨工笔牡丹画法在元代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明代则是勾花点叶、大写意、小写意、工笔并行于世,文人“借物抒情”的“题诗画”尤为盛行。清初之恽寿平,以没骨法写牡丹,浓妆淡抹总相宜,其画技真可谓是出神入化、精妙绝伦。清末之金石派,以书法入画,虽亦用丹青,但从构图到审美,几乎完全打破了花鸟画的传统,以碑学之法度重新架构了花鸟画的审美体系。其影响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