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有学问的,并非不分场合、不分是非地对孩子一味的“赏识”。赏识绝不简单地等于“你很棒”,也绝不是整天让赞美、表扬来包围孩子。赏识的标志是“行”,而不是“奖”或“罚”,赏识就是“看得起”。赏识孩子的出发点应该是“我相信你行”,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让他在赏识的力量下慢慢产生“我能行”的意识。在赏识孩子的同时,父母要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和各种不足;告诉孩子改正错误和修正不足的方法,并在他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及时给予赏识。
张端然主编的《给孩子最佳的赏识教育》是一部赏识教育宝典,66个关键点,点亮孩子多彩的人生,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给孩子最佳的赏识教育》由张端然主编。
《给孩子最佳的赏识教育》从“做一个会赏识孩子的父母,赏识的前提是信任理尊重,赏识孩子需要发现的眼睛,赏识孩子需要宽容与理解,赏识孩子就要激励他成长,赏识孩子就要走到他心里,赏识孩子就要给他自信心,赏识孩子要赞扬也要批评,赏识孩子也可以不用语言”这9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赏识教育的66个要点。这些要点中有原则,有方法,还有深层次的探讨,等等。父母如果能够掌握并活用这66个要点,就一定会掌握赏识教育的精髓,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家庭教育变得更加轻松,最终造就省心、好管、自立、成才的好孩子。
1.赏识教育是教育的“阳光”
教育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而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为人父母者,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掌握好这门学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父母受到“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教育思想的影响,误认为教育孩子就是严责、打骂、训导,就是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势。
即使孩子有优点,取得了进步,这些父母也不会赞美、夸奖他,而是提醒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孩子哪天见到父母,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成功的父母。
其实,“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教育思想并非完全错误,只是我们在运用它们的时候,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如“严”、“棍棒”、“打”,却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如“慈”,古人倡导“父慈子孝”,只有父母慈爱子女,子女才会孝顺父母。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一些父母在运用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时候,的确出现了弊端,比如,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导致很多孩子产生了怯懦、自卑等心理疾病。
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方法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这时,赏识教育的提出,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赏识教育被认为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所以,赏识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成一把神奇的教育“利器”,运用到了孩子身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
可见,人类本性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被赏识,就像植物渴望得到阳光、雨露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赏识,更何况心灵更加脆弱、单纯的孩子,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
此外,威廉·詹姆斯还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之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受到充分的激励之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赏识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打骂教育是风雨的话,那么赏识教育就是阳光,而孩子的成长最需要阳光。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同温暖的阳光,能够化解冰封的大地,唤醒沉睡的生命,给孩子注入无穷的力量。
赏识是教育的真谛,是一种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表达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恰到好处的赏识将使孩子受到鼓舞,会给他带来无限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他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促使他不断地前进。
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正是因为受到了父母、长辈的赏识,才不断激励着他们坚定地走向成功的。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拥有一副好嗓子,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让医生格外惊讶,说从未听过音调如此高的啼哭。
当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祖母就经常把他抱在膝上,对他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了。”
后来,他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偶尔唱唱歌。父亲便不断鼓励他,说他唱歌有潜力。于是,他放弃教学,从事保险业,争取到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发展唱歌的天赋。这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当帕瓦罗蒂成名之后,这样说道:“如果我不听父亲的话,仍当教师,我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不错,我的老师培养训练了我,但没有一位教师对我说我会成名。只有我的祖母,只有祖母那句话激励了。”
如果没有祖母那句激励的话语,帕瓦罗蒂可能永远也不会觉得自己将来会一举成名: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他可能会当一辈子小学老师。
也许,帕瓦罗蒂的祖母从没有想过她的孙子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也没有指望靠这三言两语去改变孙子的命运。然而,事实上,正是祖母那句赏识的话成就了帕瓦罗蒂辉煌的一生。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如果缺乏赏识这种激励机制,孩子在很多时候都会显得动力不足。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孩子,激发他的内驱力,从而使他不仅拥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内心充满着喜悦、自豪,特别希望有人来分享他的成功。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心理期待期”内,恰当地赏识他,就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他会因这份满足而继续向前奋进。
赏识教育似普照大地的阳光,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万物生长需要阳光,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赏识。一句赏识的语言和行动也许不足为奇,但是我们要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前石。点滴的创造故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我们学会赏识孩子,成为他头上的那一方晴空,让他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P2-4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欣赏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积极的心态欣赏就是赏识,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那么,何谓赏识呢?赏,即欣赏;识,即认同;赏识,即欣赏孩子、认同孩子。
有句话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的确,任何一个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时,不仅会心存喜悦,而且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下次我要做得更好。所以,赏识教育往往会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信念,会使孩子在行为上越来越完善。
生活中,有的父母的赏识对孩子很有效用,赏识过后,孩子会做得更好:但有的父母的赏识在孩子那里要么有如“隔靴搔痒”,没有一点意义,要么对孩子起了坏作用,要么又完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好似“火上浇油”,完全起反作用,孩子因为“赏识”变得愤怒起来。所以,有的父母不禁感叹:“现在孩子真不好伺候,不夸他不行,夸了他也不行,真是不好办啊!”其实这错也不一定在孩子,很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赏识与夸奖的原则和方法。
这也说明,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有学问的,并非不分场合、不分是非地对孩子一味地“赏识”。赏识绝不简单地等于“你很棒”,也绝不是整天让赞美、表扬来包围孩子。赏识的标志是“行”,而不是“奖”或“罚”,赏识就是“看得起”。赏识孩子的出发点应该是“我相信你行”,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让他在赏识的力量下慢慢产生“我能行”的意识。在赏识孩子的同时,父母要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和各种不足;告诉孩子改正错误和修正不足的方法,并在他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及时给予赏识。
有人曾说:“赏识是一种爱的表现,它不是虚情假意地做秀,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包办、溺爱,更不是功利性地激励,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与期待。”说得太好了,孩子需要表扬,但表扬应该是父母发自内心、没有造作的表扬。父母只有把握好真诚、真实、适度的原则,孩子才可能从赏识与夸奖中受到鼓舞,潜能才会被真正发掘出来。所以,父母没有必要去照搬别人的表扬性语言,完全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去说出发自内心的赏识与夸奖式话语。而那种过于功利性的赞美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导孩子走向误区。
比如,在生活中,常常听到有的父母这样表扬孩子:“你真聪明,太聪明了!”大多数情况下,“聪明”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父母表扬孩子的理由,似乎除了“聪明”,父母很难找到孩子的其他优点,孩子所有做得好的地方,一概用“聪明”去肯定。这样一来,孩子会认为,聪明是自己强大的优势,如何展现这个优势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孩子还会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获取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即使孩子的聪明反复地展现出来了,或者通过聪明的手段获得了什么,那这种展现和获得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孩子人生的幸福和事业学业的成功,绝不是仅仅靠聪明获得的,而是靠努力和勤奋。只不过,在努力进取的基础上,聪明均孩子更容易掌握获取成功的方法,更容易走上幸福之路。但是别忘了,努力是基础,聪明是辅助。因此,赏识孩子的努力与勤奋远比赏识孩子的聪明更重要。
当孩子告诉父母他取得的成绩时,父母可以这样说:“看到你这样努力我很高兴,看来你之前的勤奋汗水没有白费。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你很棒,所以我希望你能再接再厉。我相信你下次也一样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夸奖会让孩子明白,努力与勤奋才是他最应该发扬的行为,而且我们还对他提出了新的希望,这也会使他不至于沉浸于夸奖中无法自拔,他会从夸奖中得到自信,从而继续努力。
一个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并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同时,对于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赏识型的父母总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他,帮助他改正缺点或错误。
可见,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掌握“赏识教育的关键”,基于此,我们写成了这本《给孩子最佳的赏识教育》。本书从“做一个会赏识孩子的父母,赏识的前提是信任与尊重,赏识孩子需要发现的眼睛,赏识孩子需要宽容与理解,赏识孩子就要激励他成长,赏识孩子就要走到他心里,赏识孩子就要给他自信心,赏识孩子要赞扬也要批评,赏识孩子也可以不用语言”这9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赏识教育的66个要点。这些要点中有原则,有方法,还有深层次的探讨,等等。父母如果能够掌握并活用这66个要点,就一定会掌握赏识教育的精髓,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家庭教育变得更加轻松,最终造就省心、好管、自立、成才的好孩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前石。点滴的创造故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我们学会赏识孩子,成为他头上的那一方晴空,让他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