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利所著的《商代青铜兵器研究》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台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面的研究成果,首次对商代青铜兵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内容包括:商代青铜兵器的时空框架、纹饰、铭文、组合、源流、分布格局。本书不但构建了商代青铜兵器的谱系,而且结合青铜礼容器和其他考古学文化特征探讨了青铜兵器的区域性特点及各区域间青铜兵器交流的模式,指出了青铜兵器在青铜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青铜兵器是青铜文化的重要标识物之的观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商代青铜兵器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郭妍利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郭妍利所著的《商代青铜兵器研究》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台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面的研究成果,首次对商代青铜兵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内容包括:商代青铜兵器的时空框架、纹饰、铭文、组合、源流、分布格局。本书不但构建了商代青铜兵器的谱系,而且结合青铜礼容器和其他考古学文化特征探讨了青铜兵器的区域性特点及各区域间青铜兵器交流的模式,指出了青铜兵器在青铜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青铜兵器是青铜文化的重要标识物之的观点。 内容推荐 商代青铜兵器有攻击性、防护性兵器。根据其变化特征,郭妍利所著的《商代青铜兵器研究》将其分为三期七段,三期一脉相承,中间没有明显缺环,经历了产生、发展、鼎盛三个阶段。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明显的时代性,基本组合为“重戈镞组合”。商代墓中青铜兵器与铜礼器共存的情况表明,青铜兵器的随葬和使用存在等级差别,且有“对钺”和“套刀”之制。商代亦存在随葬兵器与等级的不对等现象,这同墓主人生前参战多少、战功大小以及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关。晚商后期墓葬中铅兵器、明器化兵器及其组合的出现和流行,除因财力不足所致外,与商人对鬼神观念的改变有关。 商代青铜兵器上的纹饰和铭文反映了使用者的意图和等级关系。商代青铜兵器的纹饰和铭文存在主题,具有方向性和对称性,在各类兵器上比较统一,也存在位置多样化的倾向。所有的器类站在被杀伤者的角度均能看到完整的图像,由此可进一步考察各类兵器的主要功能。 商代青铜兵器在二里头文化兵器基础上发展而来,器类明显增多,形态有所改进,礼仪用兵和实用兵器的区分更加明显。晚商兵器为周初兵器所继承,西周早期兵器也与商文化兵器近似,到西周早期偏晚形成具有西周风格的兵器。西周兵器以实用至上,装饰、礼仪化程度和等级制亦远远低于商代。西周墓葬出土的兵器,反映出周人的埋葬习俗和葬仪理念。 从商代兵器形制、组合看,其兵器配备无法满足车战的需要。商代晚期车辆虽然发现较多,但始终未能大规模用于战争。甲骨文中关于战争的卜辞多见步兵出征的记载。终商一代,步兵仍是最主要的兵种,其战争形式沿袭夏代以来的步兵作战。牧野之战首次使用了较多的战车,并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以牧野之战为起点,车战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兵车”终成为车战的主体。 根据兵器的种类和形制,兼顾陶器、青铜礼器的风格及其他文化遗存的总体特征等,《商代青铜兵器研究》将商代青铜兵器分为十二个小区三个大区。商代兵器的区域层次间相互交流,呈现出三种交流模式。商代各层次的文化区各自发展、相互交流。受地理环境、制作水平和文化传统的限制,各文化区兵器发展的进程快慢不一,水平高低不同,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这种格局与商代的政治格局息息相关,随着商王朝势力的扩展而增强,并经过西周时期影响到东周青铜兵器的格局。 商代青铜兵器在中原地区得到最快的发展,与当时商王朝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统治策略、先进的制铜技术等直接有关。中原地区青铜兵器的地位在夏代开始显现,并日渐加强,成为夏商文明的重要标识物,且在之后的两周青铜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早期文明社会,青铜兵器可以显示权力和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技术的进步、政治的扩张、文化传统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争斗等。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动机与意义/1 第二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研究简史和现状/3 一 起始阶段(1949年以前)/4 二 初步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9 三 深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14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范围/29 一 研究思路/29 二 研究方法和范围/31 第一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类型分析/33 第一节 近搏兵器/33 一 戈/33 二 戣/52 三 戟/58 四 钺/59 五 銎斧/69 六 刀/70 七 矛/76 附/83 八 短剑/86 九 铍/88 第二节 远射兵器/89 镞/89 第三节 防护兵器/99 胄/99 第二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分期与年代/103 第一节 商代青铜兵器分期的研究现状与方法/103 第二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分期/106 一 三期七段兵器之特征/106 二 商代青铜兵器的发展轨迹/117 第三节 年代推定/119 一 早期青铜兵器的年代/119 二 中期青铜兵器的年代/120 三 晚期青铜兵器的年代/125 第三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组合研究/131 第一节 青铜兵器组合研究的意义及方法/131 第二节 商代各期段青铜兵器组合考察/133 一 早商青铜兵器之组合/133 二 中商青铜兵器之组合/134 三 晚商青铜兵器之组合/135 第三节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的特征/141 一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具有相对稳定性/141 二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142 三 商代主要兵器种类在组合中的变化/142 四 商代兵器为重戈镞组合/144 第四节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与铜礼容器组合之综合研究/147 一 有钺的组合/147 二 戈、矛、刀、镞组合/155 三 戈、矛、镞,戈、戣、矛、镞,戣、矛、镞组合/155 四 戈、戟、刀、镞,戈、刀、镞,戈、刀与戈、胄组合/157 五 戈、矛,戈、戣、矛,戣、矛组合/157 六 矛、镞组合/158 七 戈、镞组合/158 八 单出矛,单出镞的组合/159 九 单出戈的组合/159 十 单出戣,单出刀,戈、戣与戣、镞组合/161 第五节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反映的一些问题/163 一 商代兵器组合具有等级区分,但同一等级的墓葬随葬兵器存在不少差别/163 二 商代的职官职司制度不大固定,其他官员亦可兼任武职/168 三 商代贵族妇女在战争中比较活跃/170 四 随葬明器化兵器现象解析/172 第四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纹饰和铭文研究/180 第一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纹饰研究/181 一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的类型分析和时代特征/181 二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的组合/199 三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组合所反映的等级问题/202 第二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铭文研究/204 一 商代青铜兵器铭文的内容/204 二 商代青铜兵器铭文的时代特征/206 第三节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与铭文的组合研究/207 一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与铭文的组合/207 二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铭文的布局及其所反映的问题/210 第五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源流/214 第一节 商代青铜兵器溯源/214 一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兵器/214 二 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兵器与商代早期铜兵器的比较/217 第二节 商代青铜兵器之流向/217 一 西周早中期的青铜兵器/218 二 西周时期青铜兵器的特点/247 第六章 商代兵种和作战方式探讨/252 第一节 商代的兵种/252 第二节 商代的作战方式/255 一 商代的作战方式/255 二 关于商代车战/258 第三节 从牧野之战看商周作战方式的转变/261 一 牧野之战的作战方式/261 二 西周的作战方式/264 第七章 商代青铜兵器的分区考察/269 第一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分区/269 一 豫中、豫北地区/269 二 豫南和淮河地区/272 三 冀中南地区/278 四 山东地区/285 五 晋中南地区/302 六 关中地区/306 七 两湖地区/311 八 江西地区/317 九 江浙地区/321 十 汉中和成都平原地区/323 十一 冀东辽宁地区/331 十二 内蒙古中南部和陕晋黄河沿岸区/335 第二节 商代青铜兵器的分布格局/350 一 三大区/350 二 “多元一体”格局/351 第三节 商代青铜兵器所反映的青铜文明/355 一 商文化的统领地位/355 二 各青铜文化之间的影响模式/356 三 青铜兵器是商文明的标识之一/360 结语/369 附表/374 附表一 青铜兵器型式流行区间表/374 附表二 商代各期段青铜兵器型式统计表/380 附表三 商代青铜兵器组合及百分比表/414 附表四 含钺和刀的青铜兵器组合统计表/416 附表五 商代部分青铜兵器组合统计表/421 附表六 商代青铜戈、矛、镞等兵器组合统计表/421 附表七 商代青铜戈、矛兵器组合统计表/424 附表八 商代青铜矛、镞组合和矛组合统计表/426 附表九 商代青铜兵器戈、镞组合统计表/427 附表十 商代青铜镞组合统计表/429 附表十一 商代青铜戈组合和铅戈统计表/431 附表十二 商代青铜戣组合和戣、镞组合统计表/442 附表十三 商代青铜戈、戣组合统计表/442 附表十四 商代明器兵器统计表/443 附表十五 商代青铜兵器纹饰流行区间表/455 附表十六 西周早期青铜兵器组合统计表/457 附表十七 西周中期青铜兵器组合统计表/464 附表十八 国外所藏商代青铜兵器图表辑要/467 主要参考文献/470 后记/49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