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明、孙涛所著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机械类实证分析》主要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创新类书籍的案例和论文汇编限制,在理论中引入实证,在实践案例中进行理论分析、专业解读。此外,本书除了介绍机械相关专业知识和创新体系建设外,还融入了团队建设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切入角度较新颖,与以往的创新类书籍有较大的差异。
本书理论方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对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践与案例方面精选了获得国家和地区大赛大奖的一些创新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无论是项目的创意、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机电控制、功能实施还是实践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不仅对大学生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对指导教师同样会有一定的帮助。
施小明、孙涛所著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机械类实证分析》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同时精选了获得国家和地区大赛大奖的一些创新项目案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创新类书籍的案例汇编和论文汇编限制,在理论中引入实证,在实践案例中进行理论分析、专业解读。此外,本书除了介绍机械相关专业知识和创新体系建设外,还融入了团队建设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机械类实证分析》可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人员、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以及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师生参考。
第一部分 机械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
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与原则
1.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2 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2.1 教育理念因素
2.2 评价体系因素
2.3 师资队伍与学生自身因素
2.4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分离
3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模式与机制
3.1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
3.2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建设的方法与机制
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卓越工程教学模式
4.1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实践条件
5 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内外一体化培养联动机制
5.1 课内外一体化联动机制的思路
5.2 以创新项目驱动 学科竞赛为平台
5.3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6 成效与发展趋势
6.1 创新体系的价值与成效
6.2 教学研究与专利成果
6.3 发展趋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建设
第二部分 大学生机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案例
7 创新大赛参赛与收获解析
7.1 大赛背景
7.2 大赛成果
7.3 获得创新大赛丰硕成果的因素分析
7.4 参赛作品介绍及分析——一种锁定角度的叶片空转锁芯
7.5 参赛作品宣传等辅助工作
8 创新大赛的承办
8.1 创新大赛方案与前期工作
8.2 大赛规则与作品要求
8.3 创新大赛活动议程与指南
8.4 大赛事务与信息工作
8.5 场地规划与布置
9 家用饮水机换水装置
9.1 项目的创意与理念
9.2 家用饮水机换水装置总体介绍
9.3 同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比较
9.4 换水装置主要组件的设计
9.5 三维建模及计算校核
9.6 项目实施过程与作品
10 诺亚方舟——仿水母推进器
10.1 项目的创意与理念
10.2 主要组件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10.3 建模&设计计算
10.4 折叠功能的具体实现
10.5 对项目实践过程和后续工作的评价
11 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
11.1 大赛背景
11.2 光电组赛事及技术分析
11.3 电磁组赛事及技术分析
11.4 摄像头组赛事及技术分析
12 飞思卡尔智能车技术移植
12.1 设计背景
12.2 设计目的
12.3 设计内容
12.4 电动模型车设计方案与零部件选型
附录
附录A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申请书
附录B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