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们不妨加上一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你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你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中国/杨绛)
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点,是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的同类尊重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的力量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想要得到赞许和尊重,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伴或者同事更高明,更强,或者更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唯我独尊的态度,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害的。
(美国/爱因斯坦)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灵魂。
(德国/叔本华)
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尊心是磨炼细腻感情的砺石,但是,为了帮助正在成长的人培养自我尊重感,教育者自己还应该深深地尊重自己教育对象的个性。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人要尊重自己,就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公平对待他的同胞。除非我比过去更能体谅愚昧的人,更能谨慎对待苦难的人,否则,我将责骂我自己是个大大不公的人。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总把死者看得比活人还重,也没意思。我们所有的人总有一天要死的。我想——最好人们事先就看重我们自己,不要等我们死后才开始尊重,给去年的庄稼灌溉有什么用处。
(英国/乔治·艾略特)
正因为受苦,我们了解的人有限,便对上天多一份敬虔庄重;也正因为受苦,我们看到的人无限,便对生命多一份珍惜尊重。
(中国台湾/几米)
在一家著名的公司,一天,一个女主管带着她的孩子进入只有公司高级管理层才能进的花园散步。在那里,他们玩起了“看谁扔纸扔得远”的游戏。那位女主管扔一团,远处的一个老年人就捡一团。后来扔了许多,老年人捡不过来了,这时那位女主管对她的孩子说:“孩子,要是你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你就会像那位老年人一样,捡垃圾。”这时,那位老年人走过来对那位女主管说:“麻烦把你的工作证拿过来看下?”看完之后,老年人说:“能否把你的手机我借用下?”这时女主管又说:“孩子,你现在要是不好好读书的话,以后你会像这位老年人一样,连手机都买不起,而且还不会使用……”这时,老年人打完了电话,把电话还给了她。等了一会儿,公司经理过来了,他对那位女主管说:“你被辞退了。”女主管问:“为什么?”“因为这位老人就是公司的总裁。”
临走时,那位老年人对孩子说:“孩子,以后无论见到谁,你都要记住学会尊重别人。”
(佚名)
尊重别人的人格是一种敬佩,尊重别人的能力是一种佩服,尊重别人的习惯是一种保护,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种拥护。被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被别人敬佩是一种修养,被别人佩服是一种能力,被别人拥护是一种抬举。学会尊重,懂得尊重,才能被别人尊重。
(中国/楼仲平)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美国/弗洛姆)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尊重是双向的,你能给人尊重,别人也报以欣赏;你若予人轻视,别人定还以鄙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美德。
(佚名)
P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