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田由申编著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内容介绍: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儒家、道家那里寻找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田由申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田由申编著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内容介绍: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儒家、道家那里寻找答案。 内容推荐 作者田由申将《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的正文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儒家和道家的原典,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二是浅显易懂的儒家和道家的现代释义,帮助读者轻松快捷地了解其含义。三是根据作者对儒家和道家的品读与思考,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另外,《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还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事例,对儒家、道家的处世、修身之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全方位阐释了儒家和道家先贤们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领悟儒家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目录 上篇 儒家思想 第一章 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立志之道 1.儒学复兴从修身做起 2.立身修德,为人之本 3.学无止境,前进之力 4.立身立心,以孝为先 5.不学礼,无以立 6.小不忍则乱大谋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章 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语行为之道 1.听其言而观其行 2.讷于言而敏于行 3.话要说到点子上 4.识人言,做对事 5.知者不失言,亦不失人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言寡尤,行寡悔 第三章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庸处世之道 1.中庸之道,万古之慧 2.以“恕”修身 3.过犹不及 4.有进有退,必可再进 5.时中——无可无不可 6.宽猛相济 7.允执厥中——中和 8.欲速则不达 第四章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态经营之道 1.安贫乐道 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3.乐在我心,万物悠然 4.抵制欲望,知足常乐 5.不怨天,不尤人 6.勿致力于身外之物,保持平常心 7.仁者之乐 第五章 德不孤,必有邻:交友之道 1.和谐人际,和谐生活 2.友直友谅友多闻 3.德不孤,必有邻 4.道不同,不相与谋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宽则得众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忠告善道,不可则止 第六章 以“和”为贵:儒家最得人心的谋略 1.以“和”为贵,儒家最得人心的谋略 2.仁者爱人 3.礼之用,和为贵 4.家和万事兴 5.和而不同 6.和争相济 7.和气生财 下篇 道家精髓 第七章 道,可道,非常道:道中之道 1.道无所不在 2.大道可以治国 3.道是万物的本原 4.求新求变求突破 5.“无形”和“有形” 6.调节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 7.“道中之道”是人之常道 8.天道·人道 第八章 智欲圆而行欲方:方圆之道 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2.幽默要恰到好处 3.真诚会给你带来好运 4.欲取之,必先予之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6.谦虚是一种美德 7.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8.以退为进是一种策略 第九章 道法自然:环保之道 1.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节约资源,造福子孙 3.全球面临的挑战——生态失衡 4.按照规律改造大自然 5.天人合一是一种伟大的生态境界 6.人口·资源·环境 第十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争之道 1.无私才能成就有私 2.规律主宰世界 3.审时度势,急流勇退 4.无为而治 5.不争是一种大智慧 6.吃亏是福 7.上善若水 第十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之道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做领导一定要会授权 3.给员工一点个性空间 4.激励比指责更有效 5.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虚怀若谷,有容乃大 7.谨慎从事,以身示范 8.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十二章 明道以养生:养生之道 1.注意营养,科学保健 2.养生贵在适度 3.健康最重要 4.贪欲是养生的祸源 5.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6.知足者常乐 7.科学合理的饮食 附录一 《论语》原文 附录二 《道德经》原文 试读章节 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是可以靠个人努力而达到的。对一人来说,虽然“生死”、“富贵”等由“天命”决定,但靠自己努力则可以得到道德修养、学问和才能。 孔子说:不去修养道德,不去讲求学问,听到仁义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认为,学问和才能只有靠努力才可以求得。 有一次孔子对子路说:“子路,听说过六种德行的缺点吗?” 子路说:“没有。” 孔子说:“爱好仁德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爱好直率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孔子并不把自己看成圣人,而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是由努力得到的。他说:“我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的,只不过是勤于求学而已。”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孔子是非常重视个人学习的。 他指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应是老老实实,不懂就是不懂,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学习,而不要有“过而不改,是谓过”的态度。因此,孔子的知识在当时非常丰富,有三千弟子跟他学习,声名十分显赫。 那么,一个人通过学习,慢慢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学习的好处了。 东吴名将吕蒙,少贫,没有条件读书。但是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孙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为平北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以报杀父之仇。吕蒙不负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封为横野中郎将。 但吕蒙有个缺陷,带兵镇守一方,每向孙权报告军情时,只能口传,不能书写,非常不方便。 一天,孙权对吕蒙与蒋钦说:“你们从十五六岁开始,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就得多读些书呀。” 吕蒙说:“忙啊!” 孙权说:“再忙也没有我忙!我不是要你做个寻章摘句的老夫子,只要你粗略地多看看书,多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说着给他列出详细的书单,包含《孙子兵法》、《左传》、《六韬》、《史记》、《国语》、《汉书》等。 在孙权的启发与鼓励下,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后来竟到了博览群书的地步。 鲁肃担任都督的时候,常以老眼光来看待吕蒙,以为吕蒙只是一个武夫。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防地区与他言谈,吕蒙问鲁肃:“您肩负重任,于相邻的守将关羽而言,您做了哪些防止突然袭击的部署?” 鲁肃说:“这个,我还没考虑过!”吕蒙就向鲁肃说出了吴蜀的形势,提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大为赞叹,赞扬吕蒙见识非凡,以为吕蒙已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鲁肃走到吕蒙跟前,拍拍吕蒙的后背说:“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吕兄进展如斯,把我蒙在鼓里,先前总以为你只有勇武,不想,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原来吕兄也是有学识之人,可笑愚弟走了眼。” 吕蒙一笑说:“士别三日,应该另眼相看,况且你我之别.远非三日,哪里知道我的变化,今日一叙,不可同日而语了。” 打那以后,鲁肃同吕蒙成了好朋友。不久他又接替鲁肃统率东吴的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吕蒙转型之快,从一介武夫,脱胎换骨为将才,靠的就是读书,不断地充电。P10-11 序言 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儒家、道家那里寻找答案。 中国人的能耐,跟儒家、道家的思想启蒙是分不开的。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这两家,而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性格中,也实实在在地受惠于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儒家源出于文士,道家源自于隐者。儒家强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道家强调“清静无为”。可以说,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主要原典。 比如,儒家提倡修身。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思考如何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真正体现生命的本质;应当追求道德高尚j即使不能成为圣贤,也应当成为君子。 其次,儒家重视调整个人心态。告诉当代人应当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帮助现代人解开内心的心结。 再次,儒家文化,崇尚“和”、重视“和”、提倡“和”,追求“和”。视“和”为宇宙万物本然的状态,把“和”作为最大的价值,把“和”作为最高的目标,把“和”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再如,道家提倡方圆之道。认为人在社交中也应当效仿水,学习水,灵活地掌握交际方法,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并用,不拘于一种形式。 其次,道家提倡“无为不争”。认为天下事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能给你带来快乐,也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能给你带来不快乐。人应该知道自己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去应对左右,谋划人生。 再次,道家重视养生。认为世上本无长生不老之药,攀登寿山之道在于重生、贵生、养生。 总之,这些无穷的智慧,也许正是儒家、道家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家、道家思想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开启人的智慧。 鉴于此,我们将本书的正文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儒家和道家的原典,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二是浅显易懂的儒家和道家的现代释义,帮助读者轻松快捷地了解其含义。三是根据作者对儒家和道家的品读与思考,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另外,本书还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事例,对儒家、道家的处世、修身之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全方位阐释了儒家和道家先贤们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领悟儒家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正是本着这个目的,为了让先辈们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让灿烂而宝贵的历史文化为今天的社会建设出力,甚至更为重要的,为了让古人纯朴的哲理和谆谆告诫能够化作规范现代人行为的准则,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一书,希望读者们能从先贤的处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演绎出更为精彩、更为动人的人生篇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