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物流概念传入日本,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学科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先后设立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专门成立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调指导物流类学科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物流类专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由庞燕、王忠伟等所著,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1.1 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1.3 以供应链思维推进物流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流程再造
1.4 物流类学科专业基于供应链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2 国际视野下物流类学科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 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概述
2.2 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研究
2.3 国际视野下物流类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4 国际视野下物流类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 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1 产学研合作概述
3.2 产学研合作的国际比较研究
3.3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发展
3.4 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
4 物流类学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4.1 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
4.2 物流类专业实验室建设
4.3 物流类专业创新实习基地建设
4.4 基于物流设计大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5 物流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5.1 物流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5.2 构建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5.3 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6 物流类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案例
6.1 摘要
6.2 背景介绍
6.3 基于交易成本的邯运集团物流系统分析
6.4 基于交易成本的邯运集团物流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优化
6.5 基于交易成本的邯运集团运输配送网络优化
6.6 基于交易成本的邯运集团仓储系统设计
6.7 依托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邯运集团信息系统设计
6.8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