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擦亮眼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翼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烟卷的燃烧,烟卷渐短,生命的短暂让人沉思;值得庆幸的是灰烬的渐多,生命价值反而得到了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得到了升华……

回到春天的尾声,桃花已逝,风依旧不厌其烦地翻阅树叶,春天把一切都写在上面,懂与不懂,都得品咂。转过脸就是初夏,故事总是被读,渐而老去,新的故事在翻阅中衍生……

《擦亮眼睛》由凌翼编著。

内容推荐

凌翼的《擦亮眼睛》收集的大多是以前的旧作,像小时候尿床后,母亲把被子搬出来晒太阳,让害臊的孩童耳热脸红,但不晒,被子又得发霉,晒太阳就成为当然的选择。

《擦亮眼睛》中最后一辑“创作评谭”收集了一些评论家和朋友对我的作品的评论。

目录

无序之序

第一辑 序作观照

 乘着春天的翅膀来了——风瑟木美诗集《唇上的月亮》序

 思绪缥缈的华章——序古红香《纤纤兰花指》

 闪念与想象——序张国爱《世上已千年》

 与时间较量——序蒋福泉新著《后知书》

 门——序杜青长篇小说《门》

 《德翁诗集》序

 文字的意义——《石阳故里今夜笑》序

 上帝的语言——序晓蕾诗集《灵魂之梦》

 做一个诗人 最要紧的是自信——读王海峰诗集《带血的玫瑰》随想

第二辑 评论札记

 诗人果盘里的小说——读焱冰小说《洞穴女人》《黄昏里消失的男孩儿》

 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吴晓煜先生其人其文写照

 命运在人性的轨迹上奔跑——评任哲峰小说《节孝坊》《娥子》

 读稿札记——常德市第十六届文学笔会阅稿

 小说磁场——读荆永鸣短篇小说《狭长的窑谷》

 纸上胡同——阅读况晗的《消失的胡同》

 阅读的感动:一曲高歌女性的绝唱——论张克鹏长篇小说《热泪》

 张行健小说的多重思考

 现实的尖锐——曹多勇《通向天堂的路径》评介

 洞明与练达——张鸿《后世》短评

 梦想的酸楚与快乐——范惠玲《八月》短评

 关于学员作品——“十月作家班”作品研讨会上发言

 色彩斑斓的拉祜新史诗——谈存文学长篇传记《拉祜县长》

 江天:楚人忧天者——论江天的生态环境诗

 温柔敦厚令人耐读——读赵德水散文集《凝望人生》

 好男儿当兵去——读王勇散文集《绿之缘》

 唯有情独钟——读魏朝卿《万水千山总是情》

第三辑 编辑手记

 编辑手记——《现代小说》·新精典长篇专号卷首语

 创痛与信条——《现代小说》年寒露卷卷首语

 擦亮眼睛——《现代小说》年立秋卷卷首语

 秉承现实主义传统奉献绝好精神食粮——致读者,也致作者(创刊词)

 关于《惊蛰文库》——编者的话

 时代呼唤大诗人

 从一封短信说开去——对一个农村女作者的命运寄予的关注

 诗歌 应该走向人民

 诗歌 无须怀疑

第四辑 自序与跋

 我爱故乡——《故乡手记》自序

 一个梦——《故乡手记》后记

 《故乡手记》正版后记

 一切都在时间的掌上行走——《吊桥》后记

 说说我的小说——《春天的纺车》自序

 诞生——《青瓷的色泽》自序

 为明天的诗而思考——代跋《青瓷的色泽》

 《凌翼诗选》自叙

 《凌翼诗选》后记

 诗歌的江流——《21世纪中国诗坛(2001卷)》代后记

 寄语二十一世纪中国诗坛

 《21世纪中国诗坛(2000卷)》编后

第五辑 创作随谈

 重拾的诗行——致邹华义先生

 卢卓录先生《风雨情》作品研讨会贺信

 张维舟先生《读书杂谈》作品研讨会贺信

 善恶并行的世界(创作谈)

 做作家的准备

 开世纪篇章创崭新文化

 中国现代文化的处境——再塑文化人形象与重建文化精神

 商人+诗人

 访谈:从赣西农村走进北京的文学步履——访青年作家凌翼□赵德水

 访谈:《现代小说》——打造中国原创小说第一刊□蔡凛立

第六辑 创作评谭

 用诗歌点燃人生——“凌翼诗歌作品研讨会”侧记□温燕

 故乡深情——凌翼散文集《故乡手记》序□徐迅

 一部新颖的散文文本——读凌翼散文集《故乡手记》□胡勇

 深情简约的山乡记叙——凌翼散文集《故乡手记》印象□郝贵平

 澄明的诗意——序《凌翼诗选》□阎延文

 凌翼的人生思维与诗表达能度——序《凌翼诗选》□丁芒

 一个诗人的使命感和他的生命意识——凌翼和他的诗歌□庞华

 嬗变·人道·写意图——凌翼小说《山顶洞人》□行健

 演绎人性人情的两个世界——评凌翼的《狩猎河山》□赵永武

 人啊我们的同类——读凌翼长篇小说《狩猎河山》□张维舟

 何处是家园——凌翼长篇小说《狩猎河山》解读□行健

 超越与升华——读《凌翼诗选》有感□王耀东

 对现实激情的丈量——论凌翼《我歌唱女性》的新抒情□庞华

 灵肉点灯的歌者——谈凌翼的诗集《爱的雕塑》□庞华

 在诗的双轨上奔驰——序《爱的雕塑》□丁芒

 从山村写作到山河写作——论凌翼及其诗集《庐山一片云》□庞华

 睿智而忧患弥漫的云朵——凌翼诗集《庐山一片云》浅评□许庆胜

 切入生命血为诗——浅析凌翼组诗《爱的雕塑》□许庆胜

 喜谈《九江文化报》创刊号□丁芒

 从田野中走来——读“凌翼诗歌作品专辑”有感□群杰

 抒凌云之志展飞翔之翼——关于凌翼与他的诗□墨耕

无跋之跋□凌翼

试读章节

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小小说创作正如一艘可以在江河湖汊任意行驶的小船。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词语、一个幽默……都可以成就一篇小小说。这在张国爱的《世上已千年》里有很好的体现。

随便翻阅一篇张国爱书中的任意一篇小小说,就这篇《想象》吧。小说写一个好管闲事的周老太太看见对面邻居家里进去一个长发披肩的漂亮女孩,心里打起了算盘,“前几天老王头和老伴吵嘴,就说老王头在外面有头绪,和不三不四的小姐鬼混呢,你看老伴刚离家走了几天,就来了大姑娘,这事是不是有点蹊跷?”她不听丈夫的规劝,决定“管一管”这事,于是,“蹑手蹑脚地走到对面的门边,把耳朵帖在门上,仔细地听着里面的动静。有动静!她听见了水哗哗的声音。这老不要脸的,办事前还要冲冲澡,还挺讲究的。她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恨不得把耳朵伸进门缝里。水声过去之后,她又听见音乐声。这死老头子还玩浪漫,还和大姑娘跳舞呢,过一会儿他们就要干坏事了。果不其然,接着她就听见了大姑娘的尖叫声,还有老头的喘息声……”故事写到这里,我们该知道这个老太太的想象力有多丰富了吧。周老太太正着急上火地要报警又怕捉不到活现行,这时“老王头的老伴正背着包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周老太太终于如释重负,盼来救星似的帮着把门砸开,在邻居房子里翻了个底朝天,可是什么也没翻着,那个“大姑娘”更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半点影子……“就在周老太太感到不可思议时,王老头突然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故事的结局水到渠成,“什么大姑娘,是不是刚才来收水电费的女孩?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你们的脑子里,她已跑到你们的脑子里了。”短小的篇幅里包含的内容却极为丰富。想象是美好的、博大的,但有时又是离奇的、狭隘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各种猜疑、主观臆断,把无中生有的事情经由想象扩大化,演绎出一场场闹剧和悲剧。慎戒!

张国爱的小小说虽小,但却可透视出其师承名家衣钵的影子。你不得不惊讶,读张国爱的小小说,有时会闪现契诃夫的犀利、莫泊桑的才情、欧·亨利的诙谐,这些可能跟张国爱喜爱这些作家有关吧。

张国爱的小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无论是一场梦境,还是一只虫子,他都能不拘一格地信手拈来。他不追求离奇的效果,而是用近于白描的手法记述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他的叙述言简意赅,寥寥数笔就使环境气氛跃然纸上,几句对话就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这些出自一个业余作者之手,是颇有些意外的。

一天的时光就要划上句号了,这篇称为“序”的文章也该结束了。在结尾处,我还得说上几句闲话。今天总算没有白白度过,读完了张国爱的这本小小说集,也顺利出炉了这篇序文。有什么能比得上偿还“债务”更舒心的呢?说“偿还债务”那是有点过,但这篇序文毕竟拖拉了很久,大约有半年时间呢。本来这篇序不应由我来写,最早是要请徐迅社长写的。徐迅公务繁忙,他转手把书稿递给我,让我来动笔,但愿没有辜负徐社长的重托。不管怎样,总算交差了。

接下来,我可以安心地翻阅早上当当网送来的那几本书——对我来说仍然是神秘的著作。世界是美好的,恬静的!在这个元旦假期的最后一个夜晚,也是新年的第三个夜晚,我给世界道个晚安!也愿张国爱写出更多可圈可点的好作品来!P012-013

序言

无序之序

春天如期来临,又如期与夏天邂逅。曾经的青春在不断丛生的白发面前渐行渐远,时光像燃烧的烟卷,灰飞烟灭间变得炙手可叹。生命的长度不知不觉间倏然而逝,握在手中的似乎只剩一截烟头,本钱越来越少,突然间觉得生命无比珍贵,经不起丝毫的铺张与浪费。

一天写三首诗,或者三天写一首诗,对于我来说,内心都有喜悦的旋涡翻涌,一如未经预警的海啸,冲击着毫不设防的心理堤岸。在灯下敲击键盘的美妙音乐,最终组合成一篇抑扬顿挫的文章,自娱之余,没想竟陷入文字的魅惑之中,不可自拔。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自己仿佛是个新生的婴儿,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未知。每一次伸手触摸世界,内心都有喷发火山岩浆般的感受。诗歌成为唯一可供抒情的古老方式。在诗人眼中,一切都成为诗歌,无论是序或者评论、散文或者小说,那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而内质却是诗歌。一切丑陋也许就是美的轮回;一切腐朽,也许就是新生的温床;一切黑暗,也许就是光明的前夜。

《擦亮眼睛》,成为一本书的名字,是我意料之外的。

本来是一则编辑手记的小题,顺手拿来命名这册小书,也算没有辜负当初的灵光一现。

整理这本小书,没想到自己在编辑这个行当里干了大半生,也便有了这些差强人意的篇什。工作之余写就的一些序作、评论、手记等文,合起来竟能凑足一本书应有的页码,颇感意外。

编辑是个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苦差事,书册的厚薄除了在指间翻检度量外,还需要脑子过滤出一本外观与质地良好的坯胎来。

这辈子有幸为他人做嫁衣,一个个新娘的华丽出场,少不了那件华丽的外衣。闪光灯的炫彩落在新娘的面容上,同时也落在新娘的衣装上。为新娘喝彩,也为嫁衣庆幸!

烟卷的燃烧,烟卷渐短,生命的短暂让人沉思;值得庆幸的是灰烬的渐多,生命价值反而得到了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得到了升华……

回到春天的尾声,桃花已逝,风依旧不厌其烦地翻阅树叶,春天把一切都写在上面,懂与不懂,都得品咂。转过脸就是初夏,故事总是被读,渐而老去,新的故事在翻阅中衍生……

无序之序。

2011年4月29日北京太阳星城

后记

无跋之跋

书稿最终定为六辑,将原先的散文去掉,访谈合并到第五辑里,就成了现在的模样。很难想起来要出版这部书,是徐迅先生建议出版一册随笔集,我翻检过去的旧书报搜集到这些,还有一些无从查找的也就只好舍弃了。

每次翻检旧书报,手的袖口、脸上和脖子里,似乎有毛茸茸的小虫子在爬,痒痒的难受。这是灰尘从旧书报上跑到身体上来作怪了,尘封的历史,一旦翻检,痒是必须的。

幸好存在过的东西,任凭尘土多厚,还是能够扒开,让我们看见过去的影子。书中的影印件,只是为了使书有一定的阅读趣味,顺便保存下他们曾经的模样,作为回味的证据。

我有时把序当作散文诗来写,比如《乘着春天的翅膀来了》《思绪飘渺的华章》,是我喜欢的作品。评论也需要翻新,不能停留在八股的格式上。也许,关于评论的尝试,已经在脑子里有了开端。

本书收集的大多是以前的旧作,像小时候尿床后,母亲把被子搬出来晒太阳,让害臊的孩童耳热脸红,但不晒,被子又得发霉,晒太阳就成为当然的选择。

书中最后一辑“创作评谭”收集了一些评论家和朋友对我的作品的评论。多年来,自己疲于奔波,谋于稻粱,在文学创作上建树无多,但朋友们的关注却一直让我心中充满感激与温暖。趁本书出版之际,编辑于此,请朋友们给予更多关心与指教!

无跋之跋!

2011年4月29日于北京太阳星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