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有声》是作家戈悟觉的散文精选集,本书特别收录了作家在1998年法兰西和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期间在报纸“悟球”专栏的5篇足球评论,及作家的精彩博文。作家文风自然从容,文笔简洁凝练,文思舒畅,文章处处渗透着作家的生活态度、思想深度和文化修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光有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戈悟觉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光有声》是作家戈悟觉的散文精选集,本书特别收录了作家在1998年法兰西和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期间在报纸“悟球”专栏的5篇足球评论,及作家的精彩博文。作家文风自然从容,文笔简洁凝练,文思舒畅,文章处处渗透着作家的生活态度、思想深度和文化修养。 内容推荐 《时光有声》精选了作家戈悟觉近年来的散文作品,其中有作家的生活随笔,有作家对过去的追忆,有作家的一些哲理感悟,内容涉及生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作家在生活经历、历史文化、学术修养等多方面的深厚积淀。 目录 1+1+3——代前言 辑一 幽默的地平线 来源 致敬——敦煌纪行 “中等人”露西查 时光有声——洞头马岙潭海滩随想 南雁荡游思 岛是山之巅 幽默的地平线 梅雨纷纷梅雨潭 辑二 家有大榕树 一个叫鲤溪的地方 镜头 马校长请我吃饭——北大往事 母仪 家有大榕树 我和青田石 醉书 玩物有奖 我种的树——西行随笔 “请萧乾老师指正” 香港三事 嘴张着有话说 辑三 毕加索的杰作 吃了再上吊 晚节·晚境·晚景 跑调的尴尬 节日街上动人景色 拒绝嗜血好汉 我们有个传统——假 天之谎 女作家之死 毕加索的杰作 为自己奔跑 郭公山上找郭公 护国寺——故乡情怀 辑四 成功在他乡 小地方出大作家——《中卫文学作品选》序 解读温州人——《温州的脊梁》序 成功在他乡——《走出温州》代前言 告别圆舞曲——《来过西部》后记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圆的——《智行天下,情系温州》序 温州虚构——《状态》后记 游走在记忆里——《温州老城》序 知黑守白——《切片——令胡歌黑白摄影》序 辑五 足球地球一个球(1998年法兰西和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应报社之约开“悟球”专栏。选5篇。) 圣丹尼启示 与世界杯一起感受岁月 “人无癖不可交” “杀君马者道旁儿” 足球地球一个球 辑六 像春天的树那样成长(2010博文选) 博文是一种书写 像春天的树那样成长 《有人找我》之发表 史与诗 神交 请老子指点 2010记忆中的两个人 试读章节 神交 博友是神交。无欲无求无图利,只为表述、交流和祝愿美好。一方乐园净土,博名花里胡哨,各显才华、个性、情趣,不辨男女老少。相识何必曾相逢。 想起两个神交的故事。一个是近代的经典,一个我觉得是当代经典。 英国一个小镇有位退休老人,每天白发白胡子装扮摩西,坐在公路旁的椅子上向过往的司机挥手,祝一路走好。司机往往也是鸣笛答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拒绝媒体采访。摩西是《圣经》里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救星,而这位不知名的老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的致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是对社会冷漠、人际逐利的精神救赎,堪比摩西。 近代经典是梅克夫人与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梅克夫人是老柴的知音、崇拜者和资助人。同住一个小镇,交往13年,通信1200封,但从未谋面。他只有一次远远看见她在花园小径散步的背影。老柴把不朽的F小调第四交响曲献给她。他写信给她,没有她他会“发疯且毁灭”。 中国文化有更丰富的神交。不仅对人也对物。月亮,这颗寸草不生的地球卫星,中国人自古寄托那么多的美丽意欲、感悟和诗情画意。有情人无不对月相思。为了看(赏)月全国中秋放假,世界独有。 请老子指点 有外国学者问我:为什么中国人推崇孔子而忽视老子?他们说,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出版量最大的是《圣经》,老子的《道德经》居二。西方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孩子出生枕头左边是《圣经》,右边是《道德经》。 我说:“历代统治者捧孔子,是喜欢他的等级、尊卑和秩序,‘半部《论语》治天下’。老子的‘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们就既无权势也无巨利了。今天也然。” 我入迷老子。在家门口木匾上自书“观复居”——取自《道德经》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我在客厅自书条幅,“中流自在心”,儒释道一体。 老子更具现代性,有着和谐和绿色的向往。 多次去泉州。来泉州每每拜谒清源山的老君岩,也总要摄影留念。但这次泉州之行不一样…… 行前,收到北大校友黄文华教授寄来的文稿:《常怀恩师——记赵林克梯教授》。赵林克梯是德国人,2005年以99岁高龄在北大去世。她在1935年29岁时获哥廷根大学哲学语言博士学位。二战中营救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1941年和中国留德学者赵锡林博士结婚,1947年随丈夫来中国。1957年赵锡林被划为“右”派,在大学当清洁工,工资降为四十多元。“文革”中她被批斗……她淡定而优雅地承受了这一切。“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她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德语人才,有院士、大学校长、著名学者、翻译家。时任德国外交部长根舍亲自给她写信,感谢她把毕生精力献给德中文化交流事业。 我在北大从未听说过她。她低调和不被器重。 她的遗嘱是两行诗: 林中的鸟儿已停止歌唱, 但歌声会永远回响在你心中。 黄文华告诉我,赵林克梯的座右铭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在老君岩前,想起赵林克梯教授,她来过吗?想起她的座右铭,她做到了。想起自己…… 照片里的我有点装模作样吧?罗丹雕塑《思想者》的作态: 我是在思想。应该思想。 感谢小友胡胜杰拍下这个镜头:老子右手食指正指着我。我太愿意领受他的指点了。 一次次再读《道德经》,相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晤。 P179-181 序言 1+1+3 ——代前言 “1+1+3”,我的生存模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只不过有人未自觉,或是没有一个坐下来、静下心想一想的契机。这契机比如生日、节日,成功或失败之后,一场大病,抑或亲友离开人间,这时,人生的真谛和图景蓦地清晰显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下去”,会不期而遇,感同身受。 我现在正面对契机:出版散文集《时光有声》。10月刚出版小说集《状态》,散文更是直抒胸臆,是情感、思绪和经历的留痕。留痕外化为文字,文字又是生存模式的符号。诚然,我对自己生存模式的思考和追寻不自今日始,经年累月,雨洗风吹显山露水,这时有了“写下”的欲望。走得太远,别忘了怎么走过来,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1+1+3=5。“5”谐音“吾”,吾即我,“吾日三省吾身”的吾。 算术式是近年悟出的。抽象了,数字化了,煞有介事了——有点游戏。不过,这是真实的我。 第一个“1”:文学。写作是我的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八九岁那年日本侵华温州沦陷,全家逃难到永嘉鲤溪。我们借居的屋子窗外有一座坟,日夜面对,感悟生死。那时便立志长大当作家,以作品延续有限的生命。大学毕业我放弃留京远赴大西北是为当作家,35年后调回家乡,东南西北才是完整的中国。也为真实书写。1989年中华文学基金会向世界各国藏书家发售百套百名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丛书,我有幸当选。我在书上题签:“我写故我在。”到了“名利与我如浮云”的晚钟年纪,我依旧书写,只为留下时代的记忆。 在宁夏,举办文学活动是我的工作。回温州我去了大学不再参与,不过全国性的活动常常感到盛情难却,甚或义不容辞。例如全国报告文学大奖赛,我先后和同仁组织和策划了7次(2001—2008)。 第二个“1”:文化。 我不后悔去大西北,更不后悔选择一生写作。世界太丰富,活着太精彩,我的爱好又太多。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所在都有风景。唯有作家能拥有和拥抱这一切。 有时想,我在“文化”上也可能有所作为。 我12岁便是温州中学文娱部副部长。我大概有舞蹈天赋,少年打腰鼓、跳俄罗斯舞,50岁之后在全国国标舞(体育舞蹈)比赛中拿过特别奖、亚军。可惜我少点音乐细胞,不擅长乐器是我毕生的遗憾,唱歌也常走调(自己不觉得但不得不承认)。可是我喜欢和热爱音乐,家里有视听室专为欣赏中外名曲——就是这样,越是缺什么越崇拜什么。 然而,这些只是小。我向往大文化,写在大地上的文化。我是宁夏政协常委、文化组长,策划过沙坡头、西夏王陵等旅游项目。在温州我用近一年的时间和精力主编《瓯越文化丛书》,这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评述温州历史、人物和文化的大型丛书,12册230万字,具有基础性和开创性。文史研究是我的副项,不过在大学讲堂、社会讲座上却是主项。这是纸上风光。在家乡大地上我倡议和策划松台山净光塔、九山公园、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瑞安曹村中国第一进士村、温州弘一大师纪念馆(晚晴院),为乐清新市区规划出谋运筹,为江心屿取名“诗之岛”…… 大文化的另一范畴是企业文化。中国发展经济最缺乏的人才是企业家。我尽可能地为企业家朋友提供人生和事业的咨询;在他们身上我了解中国经济起飞的沉重翅膀,我也汲取缺失的素质、阅历和知识。 “3”:体育、书法和收藏。 体育是我一生的挚爱,体育精神是我的人格向往。年轻时我是跳高、手球和篮球的国家级运动员。从前为体育付出,如今享受体育。体育使我不知老之已至,健壮、活力和身心愉悦。每星期4次每次1小时的运动,耽乐于修炼人和动物的潜能。电视转播田径、NBA和WBO拳王争霸赛,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我每天写作、学习和工作到午夜。我告诫自己:慢些,少些,优游些,一不小心就“更高更快更强”了。今年南非世界杯,《温州都市报》开辟专栏“挥戈悟球”,推我与央视白岩松“白眼看球”PK。我平日基本上不看足球赛,德甲意甲,西甲英超,一场球赛近两小时,太奢侈了。不过这次是对我的体力和智力的大考,我答应一试。一个月的日以继夜,观球70场,发表球评二十多篇。我及格了,也许还是个“优良”。自得,自豪。 我这个年纪的人,毛笔书写曾被长时间中断。当了5年记者,书法仍是小学毕业水平。那年我路过宁夏山区一个战备粮站,因道路被洪水冲断留宿。粮站在光秃秃的山顶上,海拔两干多米,人迹罕至,站内职工唯一的雅好是读报习字。他们想当然我这个名记一定写一手好字。他们越是央求我越是不敢提笔。拂了他们的美意心中非常内疚,回到报社就找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临摩。从此爱上书法。后来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港澳等地展出,中国电视艺术家代表团访日,带去我两幅书法作品赠日本同行。我离开宁夏时,给那个山区粮站寄去一幅字。地址未详,姓名未详,不知道他们收到没有。 收藏有好多故事;有故事的收藏是文人收藏。我的收藏从小学开始,当年温州小学生热衷集邮,书包里装着集邮册,课余“换邮票”。温州是侨乡,外国邮票多,我的第一张邮品便是意大利的“胜利女神”。在北大我是留学生辅导员,集各国邮票方便。毕业后去宁夏,收藏字画了。大西北自古是统治者异己的流放地,他们或后裔手里有真东西。我的书法老师胡公石是于右任书法秘书,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草书社社长。70年代他是一个工地的看门人,我和他莫逆交。回温州,温州周边地区龙泉和江西、福建历史上以陶瓷著称,我给力陶瓷了。我是“侯鸟”式的,兴趣游移,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奇石是大自然的天设地造,两样都是我的珍玩。 我每天写日记,初中一年级至今(“文革”中断一年)。我喜欢有规律和做计划,喜欢自拟作息时间起居。这给我一种我的事我做主的感觉,由此也可以避免怠惰散漫以至无精打采,无所适从以至心烦意乱。既有生存模式,又有生命和生活节奏、韵律。我就想这样。 改写西方艺术史的法国艺术家杜尚是我非常佩服的人,他的一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生活是我最好的作品,1+1+3就是;我也想说,作品也是我最好的生活,这本散文集就是。 (2011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