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疆域内的道路网堪称一大奇迹,它以罗马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南至北非,北至英伦三岛,覆盖整个欧洲及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总长度约有29万公里,足可绕地球7周。重要的道路尽量都使用石板铺成,即使在石料取材十分困难的地段,也修成了砂石路面,非常坚实耐用。在欧洲的很多地方,当年的罗马大道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相对于攻无不克的罗马军团,血腥刺激的角斗竞技,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罗马大道在罗马帝国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很多人认为,很可能就是这悄然无声的交通网络维系着帝国的正常运转。
古罗马人酷爱修路,这是他们在长期的对外扩张战争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为了能让罗马军团迅速地调集到首都,然后奔赴各自的战场,每征服一个地方,罗马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修建道路。从罗马共和时期开始,罗马的军队打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每一个罗马士兵不仅是挥戈疆场的战士;也是挥舞铁锹的筑路能手。随着一条条大道的延伸,沿路散居的部落也一一被罗马人所征服。
罗马帝国建立之后,战事不多了,罗马大道又成了帝国的经济命脉。这些密集的道路网络将行省的商贸中心、主要城市、殖民地都连接起来。每一条道路上不仅有巡逻队按时巡察,每隔一定的距离还设立有商站,为来往商人提供食宿。有人说:“帝国时期,在不列颠行省的道路上旅行,要比19世纪安全得多。”四轮马车像今天的火车一样往返奔驰,将欧亚非三大洲的特产和财富都聚集到罗马,堆积起罗马公民们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古罗马国家的每一行省都有一个适合于本地地理情况的道路网。它们与从罗马辐射出来的公路干线连成一体,共同构成帝国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系统。这其中沿着多瑙河方向通向黑海,再从黑海越过安那托利亚,最后通向叙利亚和埃及的大道对于帝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古罗马国家的生命线。
罗马帝国的神经
罗马大道还是罗马帝国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罗马道路上每隔12公里的地方就设有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那些训练有索的信使不仅负责传达政令、递送文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必须具备解答他们所传递的政令与文件的问题的能力。这套传递信息的系统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最快捷的通讯设施。罗马依靠这些道路与驿站系统,将帝国中心与各行省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皇帝的政令、军令和法令,各行省官员的情况汇报,如遇重大事件的紧急请示报告,每逢庆典各行省城市派遣使者赴罗马赠礼献词,以及各种私人信件、商业往来等,都是通过这些道路系统、信息网络来传递的。
当某个行省发生混乱和不安定的局面时,皇帝能将命令比较快地传达给距离闹事地区最近的驻军部队,使军队能在事态还没有恶化的情况下迅速出兵镇压以平息事端。罗马的道路系统还在保障军需品的及时供应,南来北往的商业活动,远距离的商业贸易顺利进行,特别是税款征集、运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罗马道路在维系帝国对地中海区域的长期统治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代帝国的共同嗜好
其实不只古罗马帝国,放眼世界,很多幅员辽阔的伟大帝国都曾狂热地大规模修筑高质量的道路。
中国也拥有一条堪与罗马大道相媲美的大道——秦直道。这是秦始皇在万里长城之外主持修建的另一项浩大工程。秦直道全长1800华里,从咸阳城附近的甘泉宫一直延伸到今天包头市西南的九原县,穿越整个鄂尔多斯地区。正像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骑兵一样,修筑秦直道的目的亦是为了向塞外用兵,威慑和打击匈奴。一旦塞外有事,浩浩荡荡的秦朝大军便可以自咸阳城出发直达边塞。西汉时,南匈奴能够归附汉朝,这条直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波斯帝国的道路信息系统也非常强大,大路由帝国首都通往爱琴海滨的萨尔德斯,全程约长2600公里,沿线共有111家休憩站。路程需要多少天,也就有多少匹马和多少个信使分布在道路沿线整装待发。无论下雪或下雨,还是夜间道路难行,都不能阻挡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路程。第一个信使将消息传递给第二个,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这样依次传递下去。
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也修建了一个道路网,把它所有的殖民地同首都库斯科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库斯科与外界的交通及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能力。道路遍布帝国从东到西、从南至北的领土,有许多小路将整个网络连接起来。这些道路是印加帝国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帝国使用的财宝正是通过这条路运输的,包括地方特产、珍贵的黄金和使人产生幻觉的古柯叶。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名为坦博的小客栈,除提供休息场所和饮食外,还提供衣服、兵器及粮食等。
无论如何,统治和捍卫一个纵横几千里的帝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用最快的速度传达你的旨意,获悉事情的真相,从而作出合理的调整,你还需要用最低的花费把你的军队送到边疆去抗击侵略,让你的商人能够顺畅地往来。在今天的世界上,电话、传真、无线电、电视、邮政、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保证了一个国家政府发出的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传达到最边远的地区。同时,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业保证了现代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和人员往来。而古代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这些技术,于是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途径——大道。
当历史的云烟悄然散去的时候,在一个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故土中只留下一条条笔直的大道,就仿佛树叶变成化石之后留下的叶脉,这可能才是古代帝国生存和繁荣的奥秘所在。P12-15
自从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探索未知的一切就成了人类必修的功课。而这种探索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指向人以外的一切自然万物的自然科学,一是指向人内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这两种探索并行不悖,甚至对人类内心的探索还要更引人注目一些,无数的宗教人士、哲学家、伦理学家成为一时一世的英雄。
但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的主宰,普通人的内心也就被悄然地遗忘了。是的,我们知道透过天文望远镜可以洞悉亿万光年以外的太空奇观,我们知道钻进潜水球可以拜访深不可测的海沟居民,我们知道正负电子对撞机可以把原子核轰得四分五裂,我们知道通过在基因上做手脚就可以像上帝般创造生命。我们的科学可以无所畏惧地驰骋在宇宙的边缘、原子的狭缝间,从亿万年前的洪水到人类灭绝后的生物无不了然于胸。唯有一样却始终难以触及,那就是探索这宇宙万物的人。
我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凭何而死;我们不知道自己除了有血有肉,与飞禽走兽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不知道将会对彼此做出些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不知道情感和思想究竟能够走多远。自然科学无法解释我们对自己的疑问,能帮助我们的只有人文社会科学。
我们需要哲学、历史、文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研究“人”——这个地球上最伟大、最复杂,也是最难以理解的生物——的学问。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因为早已有成百上千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学者孜孜不倦地在各自的领域耕耘,学术成果百花齐放,汗牛充栋。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者们使用的似乎是一种普罗大众无法听懂的论文式语言。长久以来,学术界以各种各样讳莫如深的学术术语和写作规范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隔离墙,将好奇的大众挡在外面。
学者们这样做也许有他们的理由,因为这种规范和术语有助于他们彼此交流和促进。渐渐地,他们也忘记了如何用大众语言讲故事,尽管他们的研究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心得,却根本无法讲给父老乡亲们听。而群众们则伤透了心,既然你不能告诉我你研究了些什么,那我只能认为你什么也没做,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于是,我们的社会就发生了断裂,一边是学者们自说白话,一边是普罗大众嗤之以鼻。
近几年来兴起的“草根史学”尤其令人不安。不少非历史学专业人士对历史学研究非常傲慢,有些人以为用嬉笑怒骂的文学语言讲述历史故事就是历史学,钻研深入一些的人以为通读了二十五史和几本古人笔记就能还原历史真面貌。于是在公众面前,殿堂里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都被“草根史学”所颠覆,甚至是骂倒。
不可否认,“草根史学”在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甚至对于目前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然而,“草根史学”的先天不足在于,它只能告诉读者们历史是怎样发生的,却说不出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发生的。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历史学研究要做的。
笔者自揣能够读懂专家学者们的学术语言,碰巧又比较喜欢为普罗大众讲故事,愿做一名论文语言和大众语言之间的翻译,架设一座学术界和普罗大众之间的桥梁。笔者希望告诉普通读者,学术界其实有很多很有趣的成果,大学课堂上教授们也讲过很多奇妙的故事,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学术界,学术成果也可以写得很华丽,很好看,很有可读性,让普通读者喜欢。愿笔者的努力能够改变公众对学术界的不良印象。
本书由一系列短篇科普文章组成,绝不就事论事,或者仅仅描述奇谈怪事,通常的谋篇布局是提出一个读者熟悉却又常常忽视的问题,引起思考,然后讲述一段历史或者社会现象,最后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原理解答为什么。
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会提出一个令读者感到震撼或者颠覆性的观点。其实这些观点很可能在学术界内已经不算新鲜,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大多数文章的观点、说法都来自于某一位或者某一群专家学者多年严肃治学的成果,绝非轻言戏说。
出于对学术规范的敬畏,笔者在此郑重声明:本书文章并非学术论文,而是向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读者介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成果的科普作品,为保证可读性,有些地方或许不够严谨,希望诸君勿以论文规范苛求。本书所论均非本人研究成果,本人所做工作仅限文字传达,为免著作权纠纷,已尽可能地在文中对论点引自何人加以说明,若仍有遗漏、不妥和冒犯之处,本人在此致以歉意。
《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世界卷)》呈现出的是一篇篇独特性、严谨性与生动性并重的别致“小文”,并非很完整的世界历史,但是文章围绕人类文明发展的许多重大、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之所以为“另眼人文系列”中的一本,在于《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世界卷)》展现了隐藏在正统历史学背后的故事,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在普罗大众和学术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即:丛书揭示了历史学研究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并回避了大众无法听懂的论文式的叙述语言,为读者娓娓道来数十个颇有深意的世界历史故事。本书由笑阳著。
《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世界卷)》无视“草根史学”对世界历史的随意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对历史的分析视角独特,颇能开拓读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图书内容丰富,行文有趣,却不乏警示性,可读性很强;探讨的内容更深入,不但展现了历史是怎样发生的,还阐释了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本书为读者娓娓道来数十个颇有深意的世界历史故事,展现了隐藏在正统历史学背后的故事,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在普罗大众和学术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本书由笑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