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桐柏卷)
分类
作者 杨相生//李书斌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南·桐柏卷》分册,由杨相生等编著,主要收录了:“盘古开天”、“盘古修炼”、“盘古爷上天了”、“盘古井盘古船”、“兄妹俩”、“前羿和后羿”、“羿喉中箭”、“后羿和妻子”、“牛郎织女”、“孟姜女”、“公冶长”、“目莲救母”、“刘全进瓜”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一的《河南·桐柏卷》,主要收录了“盘古开天”、“盘古修炼”、“盘古爷上天了”、“盘古井盘古船”、“兄妹俩”、“前羿和后羿”、“羿喉中箭”、“后羿和妻子”、“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故事。

《河南·桐柏卷》由杨相生等编著。

目录

牛郎织女

盘古开天

盘古修炼

盘古爷上天了

盘古井盘古船

兄妹俩

前羿和后羿

羿喉中箭

后羿和妻子

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

公冶长

目莲救母

刘全进瓜

禹舟铁环

玉井龙渊

铁链锁蛟

禹王分水

淮渎抢地

朱元璋盖庆功楼

崇祯出世

歇马岭

李靖得天书

白袍破寨

包公封相

孔夫子北上

张仲景与万年桐

华光德祖传教

鬼谷子王禅

母亲的心为啥是软的

老灶爷和老灶奶的来由

城隍爷和三皇姑

吕洞宾瑶池会牡丹

韩湘子度林英

朱洪武要饭

王小打柴

马天官

金孚光的亲事儿

刘少奇的石榴树

李先念送医

桐柏山红军游击队长

三月三庙会夺枪

三大主力军会师桐柏城

白狼造反

火焚教堂

天为啥不下面了

鹅为啥不吃荤

悬天庙

千手千眼佛

灶爷和灶奶

大妮二妮

腊八粥

二十三、二十四过小年

孝子头

你老人家

露水的由来

金宝山和“金鸡报晓”

朝城的由来

高老山

上天寺的来历

土龙

馆驿的由来

神农爷与桐柏山

桐柏山

大腹横云

月河的由来

祖始顶

女王寨和田王寨

龟山

水帘洞

桃花洞

牤牛洞——湖山——黄仙洞

红石崖

秦王涧

刘金定与箭杆冲

柏抱桐

金茶叶

淮河水

淮水浸月

金亭翠阙

光武城

吴城

珍珠堂——清泉寺

沙子岗

猪屎岭的由来

汉畴虬柏

灵渎安澜

驴是鬼变的

太阳蚯蚓马齿菜

鸡和蛋

桐柏茶叶

菊心桐桔梗

桐柏火石

故事

城隍爷搬家

张大汉和十个儿子

王小划船

八百老虎闹县衙

王小遇凤仙

王小得聚宝盆

王小得天书

张三打铁

张三捣鬼

皇帝说谎

泥巴匠娶妻

三十年河东转河西

鸡子喝水为啥头朝天

茶鸡叫

螃蟹的传说

土布袋蛇打皮寒

老鹰和母鸡

乌鸦名字的来历

燕娥姑娘

老扒子

獐子精

老猴精

添灯油

茅草精

白翻毛公鸡

放牛娃修仙

瓜匠和鬼

好有好报

金蛤蟆

三七二十一

写对联

萝卜对

二牛的故事

金箍戒指记

秀才和尚贞女

圣贤愁喝酒

兄弟做诗

金板凳

老扒子报恩

养雀护主

出门奇遇

老鳖精

葫芦娃

吹笛的

隐身草

张三捣阎王

好心人长寿

知不足与凭善过

善逢报和恶逢报

新媳妇当家

纺线

编荆笆

晚娘

卖香屁

张上当

俩媳妇

饱掌柜饿伙计

贼背时

傻女婿

送瘟神

分家

傻相公相亲

做诗

小阴阳先儿

小四指

大傻瓜找驴

卖马

老灶爷

憨女养蚕

噘老人有罪

赵摸鱼儿巧占龙脉地

标点符号

都来看

叮叮梆

梦先儿

巧莲

漆蒙眼赶集

五牛换六羊

花被子

探水竹竿

狐狸和鱼鹰

三人哭活紫荆树

国王学艺

笑话

画道写信

县官买月亮

孝廉方正

两个懒和尚

那字是我

老前辈

青菜屎

赠送令尊

官字的解释

大蛆挨板子

喷大话

巧对联

梨园对诗

扒灰头吃会

附录一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附录二已出版民间故事书目

附录三故事家小档案

后记

试读章节

盘古开天

很早很早以前,早在天地没分的时候,天上有个叫盘古的天神,披着驾云衣,穿着登云鞋,走出南天门,在云彩里游玩。游来游去,面前飘来个大气包。大气包飘来飘去,挡住了盘古,他没法往前游玩了。一气之下,用常带在身上的斧子把大气包砍开了。大气包跑了气,直往下落。盘古追上,站在了这个大圆疙瘩上。这个大气包的圆疙瘩是块大石头,盘古在上边站不稳,就用斧子砍的凸凸凹凹,盘古站稳了。

劳累太很了,他睡下歇息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醒来了,登云鞋没见了,驾云衣也化了。原先砍的凸凸子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凹凹子成了长长短短的河。遍地绿实实的,比天上还美,盘古高兴极了。他往远处一看,来了个年轻的姑娘。这姑娘叫了声:“盘古!”盘古觉得奇怪,就问:“你是谁呀?”姑娘说:“我是老天爷的三妮儿,我父亲见你开天辟地太劳累,一个人又太孤单,叫我来认你当哥哥,过日子。你愿意不愿意?”盘古笑着说:“愿意。”

从这以后,盘古和老天爷的三妮儿成了兄妹。

盘古兄妹开始人间生活后,浑身没挂一线儿。一天,走到水边一看,水影中的样子很丑,又没有办法。正在这时,树上落下几片叶子贴在了妹妹身上,又飞下几片叶子护在了盘古身上。盘古用了七片叶子,妹妹用了九片叶子,都用葛条缠了一缠。打这儿起,盘古兄妹有了衣裳。

盘古说:“多懂心思的树啊,快结果吧!”话音一落,树没开花就结了果。妹妹高兴地说:“这是无花果呀!”

从那时到现在,无花果树不开花就能结果了。

盘古兄妹在山上走哪住哪,鸟和野物都护着他俩。夜里,他兄妹靠着大树睡觉,鸟儿站满枝、r遮露水,野物卧在身边挡着风、堵着寒。盘古兄妹挨着野物睡,很暖和。白天,鸟儿还为盘古兄妹遮太阳、挡雨。

一次,一只老虎拦着了一头小牛。眼看小牛抵挡不过,就要成为虎食儿。盘古上前隔开,猛虎不服,与盘古斗起来。盘古力气大,又有神斧,那只老虎败阵逃走了。以后,老虎用吼声唤来了成群的野物,成天围着盘古兄妹转来转去,搅得盘古兄妹不得安生。

盘古兄妹用树枝和野草搭成了茅庵,又费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做了一个又大又威风的石狮子,放在山顶上。还把这个山起名叫石狮子山。这一带有了石狮子镇守,就没有妖怪和野物打扰了,他俩的日子也好过了。

盘古每天外出摘野果、捋草籽,妹妹在家做饭。

盘古每到石狮子跟前,总要围着玩一会儿,摸摸狮子的身子,亲亲狮子的脸。

有一天,盘古兄妹一块儿来到山顶上,石狮子咋说起话来。石狮子说:“天底下只有你们二人,最多能活一万八千岁。要是不结为夫妻,延续后代,多孤寥哇!”

兄妹俩把脸一扭,说:“不中!不中!”石狮子说:“咋不中啊?”

妹妹笑了笑。盘古说:“妹妹,千万不能答应啊!”妹妹又笑了笑。

盘古生气了。他猛一转身,乌龟绊了他一跤。盘古一恼,拿起一块石头,把乌龟的壳砸碎了。

妹妹很心疼乌龟,哭了起来。盘古想了想,说:“这样吧,乌龟能再活了,兄妹就成亲。”妹妹哭得更伤心了。

石狮子说:“别哭了,你就把乌龟壳对拢起来吧。”妹妹把大小四十五块乌龟壳对在一起。石狮子一跳,泥土溅在龟壳上,龟壳就黏在一起了。从此,乌龟壳上就有了一道一道的花纹。

按理说,乌龟能活,兄妹就该成亲。盘古又说:“不行啊,还得让我们滚滚石磨。从山上滚到山下,两扇石磨能合起来,兄妹就成亲。”石狮子说:“天上裂缝就补着了,滚磨成亲还能不中,滚吧f”  盘古兄妹各掂一扇石磨,一个站在东山,一个站在西山。石狮子点了点头,两扇石磨一起滚下山来。石磨轱轱辘辘地滚着,天空起了一道彩虹。说也怪,这道彩虹像花带子一样,连接着兄妹二人。

彩虹一起,他俩的石磨一齐滚到石狮子面前,“咔嚓”一声合在一起,磨盘合拢了,彩虹散开了,地上开满了鲜花。

盘古兄妹高兴极了,一齐跑下山来,在百花丛中跪倒在石狮子面前,磕头结为夫妻了。石狮子说:“今后,你夫妻二人好好过日子,后人会永远供奉你们。”

盘古兄妹成亲后,先后生了八个儿子,取名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八个儿子长大了,盘古叫他们到八个方向去过日子。八个儿子在八方,盘古在中间,一共九个地方。以后就把天下划分为九州。

八个儿子出外不到一百年,都死了(比起盘古夫妇的寿命,一百年也短命)。盘古很伤心,到处寻找八方儿子的灵魂。

盘古走遍了天涯海角、天南地北,把八个儿子的灵魂全部找回,埋在石狮子南边。现在,盘古山以南三十里的“八子山”还在,还能分清那是盘古的八个儿子的坟头。

盘古埋了儿子后,很伤心,日子孤寥,夫妻俩就捏起泥人了。今儿捏,明儿捏,捏了成千上万,晒了满场满院。

盘古把泥人一摆弄,泥人就会走路了。妹妹朝泥人一吹气,泥人就会说话了。又喊爹,又叫娘,盘古夫妻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天,盘古夫妻商量,打算给每个泥巴人起个名字。泥巴人听到盘古的吩咐,一个个从场院里跑出来。有的爬到桃树上,有的爬到梨树上,有的坐在石头上,有的站在河边上。盘古说:“好!大家有名字了。爬到桃树上的叫桃,爬到梨树上的叫梨,坐在石头上的就叫石,站在河边上的就叫河。”

这些泥人跟着盘古夫妻学了好多本领,盘古夫妻就把泥人的名字当姓,送往各地过日子去了。他们有的到平地种田,有的去深山打猎,有的到河边捉鱼。P3-5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桐柏卷》是在1986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桐柏县卷》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在百十万字中抽出一部分,加上曹衍玉《故事婆的故事》和重新收集的一部分故事组合而成。为此,在这里特对上述两书作出贡献的学者、同仁表示谢意。

2003年,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很具规模的桐柏民俗的收集整理活动,动员了广大民间文化爱好者和学生参加。各乡镇的领导和文化站干部作了很大努力,成效卓著。原计划出版一套书,适逢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纂出版,也从中选出若干,忝列县卷本之中。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肯定存在诸多不当,恳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5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