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研究,博源基金会在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展开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陆南泉的这本《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第二部分的专题讨论收录了两次讨论的主要观点。闻一老师关于“失人心者失天下”的观点,马龙闪老师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批判,高放老师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吁,以及秦晓、沈志华两位老师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学说的深入探讨,都是对这一主题的拓展思考。此外,编者们还选取了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作为本书的第三部分,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研究的背景情况。
第一部分 主题
前言
一 勃列日涅夫上台的背景
1.一帆风顺的仕途
2.缘何恰巧是勃列日涅夫
3.赫鲁晓夫留下的残局
二 调整与探索改革
1.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
2.积极营造与巩固权力
3.改革的探索
4.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三 经济改革停滞不前
1.经济改革停滞的突出表现
2.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
3.经济改革停滞的严重后果
四 政治体制全面倒退
1.政治体制倒退的突出表现
2.政治体制倒退的重要原因
3.政治体制倒退的严重后果
五 值得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1.不改革的确是死路一条
2.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关于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陆南泉 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停滞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闻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丧失民心
马龙闪 意识形态化与既得利益阶层是改革滞后的根本原因
高放 汲取苏联教训,关键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秦晓 追问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思想基础
沈志华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代新沙皇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
评勃列日涅夫时代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