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明)袁了凡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并含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等种种效验,以此自立自强,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民国初年的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它虽然不是佛经,印光大师认为也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是净空法师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净空法师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一生。 目录 了凡四训 第一训立命之学 第二训改过之法 第三训积善之方 第四训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云谷先大师传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 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万善先资集 欲海回狂 西归直指 试读章节 第一篇,首讲“安身立命之学”。“立”即建立之意,“立命”就是说人要自己创造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命运的束缚。“立命之学”,就是创造并掌控自我命运的学问与道理。本篇了凡先生将自己亲历及亲见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事迹,告诉儿子,要他勇于摆脱命运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命运。虽然前生造因决定人生气数,但此生心性可以改变命运。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如此便可以获得快乐美满的人生。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人,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博得声名,这是你父亲一向的心愿。 浅释 了凡先生讲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叫他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转而学习医术。 选择不同的行业便有迥异的人生,因此,人生对于行业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位列朝班与悬壶济世都是拯济黎民,多少有点相通之处,是同样受到推崇的两种职业。 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进而步入仕途,指点江山当然是当时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但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难圆仕进之梦。而学习医学,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治病救人,因此也是很不错的行业。由于了凡先生父亲的离世,家庭趋于困顿,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学医不失为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更何况,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名医,博得声名也恰恰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于是了凡先生听从母亲的教诲,放弃了仕途功名,转而学医。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日:“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日:“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考中秀才,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地待他”。试试这位先生的推算,究竟灵不灵,”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 浅释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或事,他们会令你的人生产生巨大的转折变化。这里了凡先生讲述的是改变他命运的机缘巧合之事。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一位长者。而这位长者并非寻常之人。正所谓“异人必有异相”,首先是相貌的不同凡俗。这位长者“修髯伟貌”。古时候以长髯为美,长着修长的胡须,说明此人仪容不俗。不仅如此,老者还相貌庄严魁伟,看起来颇有些仙风道骨。因而了凡先生自然不敢怠慢,对他恭敬有加。 老人一开口,就语出惊人。老人对了凡先生的未来进行了预测,认为他将来必定是官场中人,并且“明年即进学”。“进学”就是考上了秀才,被派遣到县立的学校去读书。老人推测了凡先生命中注定会走仕途之路,官运亨通,而此时他却不去读书以求取功名。这是很令人费解的。于是老人问起原因。 老人不仅相貌清奇,语出惊人,他还有个不小的来头。即他是宋朝邵康节皇极数的传人。什么是皇极数?这得从邵康节说起。邵康节,本名邵雍,谥康节。他是宋朝相当有名的占卜术士,在对传统《易经》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造,曾经发明了“梅花易数”的占卜方法。他曾留下了“二鹊闹梅”、“马踏牡丹”等占卜佳话。《皇极数》正是邵雍著作的《皇极经世书》。此书见于《四库全书》,是一部关于推算的巨著,它以《易经》理论为基础,从数理上来推断吉凶祸福,是十分艰深的学问。 孔老先生精通皇极数,能够预测了凡先生的前途命运,同时也知道,命中注定皇极数要传给了凡先生。这是孔老先生和了凡先生命定的缘分。 这段话透露出一个观点,即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都是命中注定或者说命运安排好的。而这定数,也就是佛法中所宣扬的因缘果报。由于一切都有定数,我们就面对顺境和逆境的时候就不必欢喜悲伤了,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全部都是命定的。但是一切偶然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了凡先生年纪轻轻的时候,便有如此奇遇,也与他的个人修为有很大关系。了凡先生在对待陌生长者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谦恭有礼,母亲礼貌而周到地善待老人,都对此次奇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正是由于了凡先生遇见长者时的“敬礼之”,才有后来的相互对话。若不是母亲的“善待之”,不试验老者的术数,对老者的信任更无从谈起,也就不会影响到了凡先生的仕途命运。这正是本章所论的“命自我立”。 原文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译文 我于是有了读书的念想。我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设有学堂,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浅释 这里讲了凡先生因为听了孔老先生的话,燃起了读书求仕的念头,打算放弃学医的计划,向着进入官场这一目标努力。因为父亲早逝,家中只有寡母,了凡先生只得自行与表哥商量。 在我国古代,私塾为培养人才、传递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并没有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男子读书的途径是进入私塾,然后学业有成才可考入国家设立的大学机构——太学,明清时期称作“国子监”。学子考试合格就会被任命为政府官吏。 私塾作为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教育机构,规模都比较小,往往只有一个老师,二三十个学生。沈友夫应当就是当地相对有经济实力的人家,能够请得起教师,开得起私塾。而表哥的朋友郁海谷,正是在这样的人家里教授其宗族子弟。古时候,男子入私塾学习并不需要专门的入学考试。通常情况下,只要征得教师的同意就可以了。因而了凡先生顺利地拜郁海谷为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 P2-5 序言 经典,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关心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经世治国”精神。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对当世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也有古人抒发真情而传唱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汇集自身与前人经验而成的、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之言。它们或蕴含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深见,或承载着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或记录着曾经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过程……品读这些经典,如同饮啜醇酒,回味无穷。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心得,换种角度重新品味当前的生活;也能够从中欣赏到古诗文的优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可以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学习古人行文中的美意巧技,应用到自己日常的遣词造句之中,别有一番趣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显而易见,经典的价值的确无可厚非。但它们产生的时空毕竟离我们已过遥远了,远的有数千年以前的,近的至少也有一二百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思索和选择,选择最适合我们阅读、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让读书的体验更为舒心。 “家藏四库系列”丛书就体察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本着选取经典、还原经典的原则,从经典中选取最适读的典籍,保留下最为精华的篇章,以高水平的文本质量,将这道经典大餐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轻松展卷,就开始我们品味经典的阅读时间了。原文解读既葆有古典的韵味,又让读者品读原意;栏目安排既有作者简介、题解,交代作品背景,又有注释、译文、评析,深入地解读作品;版面设计上则讲究让读者赏心悦目。这套丛书对自己理念阐述得十分清晰:典籍中的经典,精粹中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将先贤智慧清晰呈现,做到真正地便于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经典,普及经典,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谨为这套丛书作序,以表致我们对文化发展前程的远望。 书评(媒体评论) 我在十五六岁时,身弱多病,先君叫我看《了凡四训》……我觉得这本书好得不得了……做了两三年,的确觉得过日少而功日多,向来浮躁的气质,也大大改变了。如今想起来,这一生的做人处世不至于放肆,完全靠这部书的根基。 ——蒋维乔(近代教育家、哲学学者) 改造命运的要诀在断恶修善,故书中对善恶标准的阐释,不但极其精致,而且对发现自己的过恶,改过的决心、做法及效验与行善的道理,均有具体详细的解说……此书能协助青年学子心理建设,落实学校道德教育。 ——郑石岩(台湾作家、心理与教育专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