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通达诸宗,专弘净土。大师一生,虽然方方面面,无非世间模范,而本书从娓娓而谈的角度,对大师相关的言行事迹进行发掘。目的在于,一则让大众认识大师的崇高风范,另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本书,消除大家对佛教的误解,学习佛教从事慈善活动的方法,共同建设人间净土和西方净土。
通过《忍得(跟印光大师学佛法)》的阅读,进一步学习到印光法师在修行佛法中所特有的超越性的那一面,做到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而又时刻知道人人平等,不引以为豪、居功自傲,以一颗平常心、真诚心,淡然处之。则以此行善的功德,回向西方,必然成就西方净土。自己如此,也以此来劝导别人,人人若能如此,那么我们的人间净土又进一步的提升为西方净土了。本书对我们浮躁的心灵有很大启发。
《忍得(跟印光大师学佛法)》是印光大师一生的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整理,选录了印光大师全部文钞中浅显易懂、适应当代人修行生活的部分,涵盖了学佛和做人的方方面面,启迪大众心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通过佛理指导人们的生活。《忍得(跟印光大师学佛法)》谈生活,如何做一个善男子或善女人;教方法,阐释念佛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篇:甘露润红尘
觉醒——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人命无常,八苦煎熬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身历者之痛切也。当发起大菩提心,以教家亲眷属,外及朋友故旧,及有缘者,则其利溥矣。唯企一切亲朋眷属,咸知世相无常,生必有死。笃修净业,速求出离此五浊恶世,彻证吾人本具之天真佛性而后已,可谓真大慈悲,现身说法也。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则债主冤家,群相系缚,哪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哪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畏死后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三界犹如火宅,堕落最易
人生世间具足八苦,纵生天上难免五衰,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醒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祈垂慧察。
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解脱之日乎?
甚矣!众生之昏迷倒惑,莫能自悟也。背本具之如来智慧,逐幻现之众生根尘。于空华幻影之声色货利,起爱憎执著之贪瞋痴心。贪瞋痴既起之于心,杀盗淫便作之于身。自兹久经长劫,互相报复,从苦入苦,无所底止。纵或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善道,而职业未断,福尽犹复堕落,轮回六道,了无已时。然得人天者如客居,堕三途者如家乡,如是则不但三途可畏,虽人天亦复可畏也。于是大觉世尊,特垂哀悯,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众生,说种种法。 又以修行法门,唯净土最为切要。又著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