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1-12期精华汇集,品味《读者》,品味生活,感受与《读者》一脉相承的阅读体验,追寻那一路相伴的感动!
读者原创版杂志社的《读者原创版2012年度精选集》汇集了杂志2012年最精华的篇章,将给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者原创版2012年度精选集 |
分类 | |
作者 | 读者原创版杂志社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年1-12期精华汇集,品味《读者》,品味生活,感受与《读者》一脉相承的阅读体验,追寻那一路相伴的感动! 读者原创版杂志社的《读者原创版2012年度精选集》汇集了杂志2012年最精华的篇章,将给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读者原创版杂志社的《读者原创版2012年度精选集》汇集了杂志2012年最精华的篇章,将给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读者原创版2012年度精选集》内容全面,装帧精美,汇集了杂志2012年全年1-12期最精华的篇章,其中包括白岩松、毕淑敏、柴静、叶倾城、鲍尔吉·原野、闫红等优秀作家的文章,堪称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华美盛宴,将给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目录 第一辑 成长就是离开 用理想和现实谈谈青春 白岩松 旅游是一味草药 毕淑敏 写在生日这一天 和菜头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我在台湾,我正青春 蔡博艺 我终于敢于不成功 蔻蔻梁 潘小桃 赖 宝 儿子的第一份工作 韦 帷 当美国“90后”遭遇中国“90后” 安 宁 最后这段路 宁 子 你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最好金龟换酒 我在捷克吃罚单 韩 晗 胡同里的盲人影院 王菲宇 成长就是离开 曾 颖 世界上的每一尊胖子 贾行家 40年 陈蔚文 窃书记 曾 颖 第二辑 为绚烂穷尽所有 从尘土里来的人 柴 静 一头“石狮”的温度--专访朱军 刘 燕 吴小丽 我的职业是旅行--专访背包客小鹏 一 盈 林书豪:在纽约登基的King 郑晓蔚 光脚站在岩石上--专访柳岩 陈 敏 Olivia的世界 柴 静 时尚不是logo--专访晓雪 王莹莹 在“变局”中蜕变--专访李欣频 王莹莹 父与子,从武略到文韬--专访白先勇 王莹莹 为绚烂穷尽所有--马良和他的“移动照相馆” 刘 燕 马克·吐温: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徐 鲁 你所不知道的贝卢斯科尼 大卫·威利 蔡元培的“造假”与“护假” 马少华 我不相信这是快餐时代--专访毕飞宇 大 卫 第三辑 陌生女儿的微博来信 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个悲剧 柴 静 一场关于婚姻的对话 林 夕 陌生女儿的微博来信 南在南方 金约指 张小砚 “王朔”与“大卫” 忻之湄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柴 静 奔跑吧,德马拉--一个骗子的传奇人生 贾行家 爱情公约 向 楠 到马那瓜去 柳 杰 疯狂的面包 王莹莹 陪着女儿去南极 王莹莹 差一点成为红军的老人 格桑亚西 散热器里的女孩 马汀·斯列文 你有权保持沉默 程 醉 重返狼群 林特特 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 绿 衣 第四辑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行李箱 辞职弃学去旅行?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是情感老中医 黄佟佟 好声音坏声音 柴岚绮 饭桌政治 王 佩 爱一切让你鲜明地活着的东西 木 木 合肥是个“经适男” 闫 红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行李箱 李丹崖 只要你抛开一点面子 赵显鲲 负面偏好 不见不散 树木是音乐家 鲍尔吉·原野 一朵叹息 张丽钧 草木有本心 丁立梅 美国人为何不在家种菜养鸡 姚鸿恩 给你的孩子四个“X” 莫幼群 尚贤有道 周 正 张丽洁 陈忠实的“白鹿原” 王一婕 你且嘲笑,我且逐鹿 安 宁 模拟什么 张丽均 第五辑 请读一读我的人生吧 银河系爱情指南 小 姬 “地图控”的奇异世界 栗月静 双胞胎能制造“完美犯罪”吗 南瓜大王 晚清以来的国歌 韩振远 印度洋上最后的汉族 蔡 成 环游世界的9个理由 贾庆文 日本也曾有过“农民工” 高荣伟 秦桧家和岳飞家都丢了猫 猫村长 老王府井的图书馆 因 此 关于植物的问答 十 方 请读一读我的人生吧 绿 衣 走近原生态--哥斯达黎加之旅 简 妮 下巴上的政治 栗月静 在泰国的西方人 傅 真 昆明人的“滇癖”与“家乡宝” 周重林 为什么诈骗信息那么弱智 Albert_JIAO 试读章节 登船 “我是踩着尸体上船的。”高秉涵说。 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那一年他13岁,拄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跟着人流走,要活下去。 天亮的时候登陆艇靠岸,人像潮水一样往上拥,刚开始没有一个人能进去,全都卡在门口:“挤不进去就往下踩呀,就这么踩着人上满了。”他肩膀一沉,身后有个士兵拿枪托拼命往下压他的肩膀,准备踩着他上船。一个军官一枪托把士兵从他肩上打下来,救了他。 船要关门,门口还卡着很多人,关的时候,有的人从颈部一下切掉了,有的人被切断一条腿。比起那个场面,孩子更害怕的是声音——船刚刚离开岸,没有上船的人叫喊的声音,“就像鬼叫一样,大声叫,都在叫。” 有些没挤上船的兵,拿着枪就对着船上的人打,机枪打过来,甲板上的人死了一大片,都是血。一枚炮弹落到船上,又死了一大群人。 他躲在船舱的厕所里,里面挤了七八个人。“站的地方动都不能动啊,就这样到台湾来了。” 这是1949年,最后一艘开往台湾的登陆艇。 别离 高秉涵的外祖父叫宋绍唐,清末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后任东昌府知府。 高秉涵的母亲叫宋书玉,与丈夫在山东菏泽农村创办新式小学,发展乡村教育。1948年,内战激烈,一个家庭就此破碎。高秉涵的父亲是学校校长,在地方冲突中被枪杀。姐姐失踪,后来才知道是去了延安。“我父亲死的时候,我大姐正在高喊口号。毛泽东给她颁奖,她是模范女青年。” 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在他包袱里放了20块袁大头、一根父亲死亡时身上的绳索、一张初中新生入学证明,让他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头后离开家,去投奔设在南京的流亡学校。 母亲送他到东关外上车,马车上是木板,一二十个同学都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上了车天就亮了,母亲怕他记不住,拧了一下儿子的耳朵:“跟着帽子上有太阳的部队走,他们回来你才能回来。如果你早回来,就跟你父亲一样了,知道了吗?” 9月,石榴刚熟,外婆摘了一颗塞在他手里。大石榴已经熟得裂开了口,小孩子看着鲜红晶亮的石榴子,忍不住低头吃了一口。这一口的工夫,同学推他:“你妈喊你。” 他一扭头,车已经拐过弯,再也看不到他妈了。 77岁的高秉涵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活着 他把裤脚卷起来,小腿上全是黑色的伤疤。他一生不能穿短裤,没有进过泳池。 知道是陈年的疤痕了,但我还是不敢来回摸,只把手轻轻盖在上面,上面没有肉,只是一块一块黑色的皮。他微笑:“都被虫子吃完了。” 60多年前,南京的学校解散,学生们一哄而散。他无处可去,又不敢回家,就跟着人流走,走了6个省,1000多公里路。稻田里也全是人,汽车、骡马、伤兵、难民……军队扎营做饭时,他扯一片芭蕉叶,窝一点粥喝。前面排着两个士兵,刚盛上热粥,突然有人喊“共军来了”,第一个士兵慌忙转身,一缸热粥全泼在高秉涵腿上;第二个士兵磕在高秉涵身上,手里的粥又泼了上去。没人顾得上,他自己也只能跟着逃。天气很冷,深山里面慢慢就剩下了他一个人,部队都走过去了,难民都走过去了。下着小雨,他一个人走,腿已经肿了,还爬满了蛆虫,没有鞋子,拿破布裹在脚上。雨越下越大,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他发现一个土地庙。他到里面摸摸,一踢,有人在睡觉,他往边上一躺就睡了。 第二天,天还不太亮,山老鼠在他身上跑。他醒了以后,看到山老鼠在吃躺在他旁边的人的耳朵,那是一个人的尸体。 他再往前走,遇到一个兵,背着个印有红十字的包。高山边是悬崖,弯弯的路上有水流,“他说小朋友过来,拉着我的腿就冲,把虫子冲掉,冲完以后,他就用纱布把我的腿包住。我仔细看他的帽子,是个星星,他是共产党。” 我问他:“这一路上你想你妈吗?” 他说:“不想,只想活着。我活着,就是为了她。” 望乡 他跟着200多万人迁徙到了台湾,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小岛涌进这么多人,无法安置,没人顾得上他的死活。他睡在火车站的凳子上,一瘸一拐地和野狗在垃圾堆里抢吃的,群狗欺负小孩,他要趁一只狗落单时,才能把它从西瓜皮边上赶走。 他能够生存,是靠着他妈放在包袱里的初中新生录取证明。 那是一张棉纸,他递给我让我摸,稀软绵薄,居然没有破损。靠着这张纸,高秉涵在铁路局当小贩的时候,才有机会考上台湾“国防管理学院”的法律系,1963年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 我问:“您刚到台湾,生活那么孤独的时候,逢年过节怎么过?” “大年初一早晨,天不亮我就一个人到山上去了,大声哭,对着淡水河口、对着大陆痛哭一场。我平常不掉泪,掉泪的是弱者,所以我不掉泪,我就大声叫。” “叫什么?” “叫娘,大声喊‘娘,娘,我想你’。” 他一直说普通话,只有说这句时,还是浓重的山东口音。P174-177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原创版》在第一时间展现原创智慧!在武汉“秋老虎”的午后,无意翻阅第8期杂志及《那年夏天》,有丝丝凉爽翩翩而至:好文字总是好时节,好思想便是好家园。 ——池莉 作家 本刊作者 真的感谢你们做了这样优秀的一本杂志,让很多人的生命里充满了文字的力量。祝愿你们越办越好! ——郭敬明 作家 致《读者·原创版》:阅读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用眼睛去浏览行动上无法履及的世界,对我而言,再也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了! ——方文山 音乐人 本刊作者 当我思想窒息之时,《读者·原创版》给我呼吸! ——海岩 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