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四库全书精华》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力图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 |
分类 | |
作者 | 线装经典编委会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四库全书精华》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力图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四库全书精华》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四库全书精华》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力图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目录 经部 易类 《周易》 书类 《尚书》 诗类 《诗经》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类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类 《孝经》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小学类 《尔雅》 《说文解字》 史部 正史类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编年类 《资治通鉴》 杂史类 《国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传记类 《晏子春秋》 史评类 《史通》 地理类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子部 儒家类 《荀子》 兵家类 《孙子兵法》 法家类 《管子》 《韩非子》 农家类 《齐民要术》 医家类 《黄帝内经》 天文算法类 《九章算术》 艺术类 《古画品录》 谱录类 《茶经》 杂家类 《墨子》 《鬼谷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论衡》 《梦溪笔谈》 小说家类 《世说新语》 《山海经》 《搜神记》 《太平广记》 道家类 《老子》 《庄子》 《列子》 集部 楚辞类 《楚辞》 别集类 《曹子建集》 《嵇中散集》 《陶渊明集》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柳河东集》 《白氏长庆集》 《李义山诗集》 《范文正公集》 《临川集》 《剑南诗稿》 总集类 《文选》 《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 《二十四诗品》 《六一诗话》 词曲类 《乐章集》 《珠玉词》 《东坡词》 《淮海词》 《漱玉词》 《稼轩词》 《白石道人歌曲》 试读章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曾游历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遭受权贵的排挤,弃官而去,继续过漫游生活。安史之乱发生后,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磷的幕府。不久,李磷阴谋篡夺皇位反叛肃宗,被肃宗打败,李白因此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曾到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古籍简介】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激情昂扬的特征。 李白诗歌的题材多样,有七律、五律、绝句、歌行体诗和乐府诗等。其突出的代表作品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以及具有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特色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这些都是盛唐时的名篇佳作。 【阅读指导】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更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以其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文学风貌李白诗最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等诗句表现出的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时代的精神所在。 李白诗表现了强烈的反权贵意识。诗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表现了对权贵的轻蔑。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豪气横溢的诗句,显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又希望保持独立人格、不向权贵屈服的高傲心态。 李白诗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他常常在气势磅礴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句既是对自然的讴歌,也是对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 李白诗倾注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远别离》中的“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表明了对诗人政治的担忧。《扶风豪士歌》中“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的诗句,是对安史之乱时期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反映。《将进酒》中,诗人以奔放的激情,畅快淋漓地抒写了仕途失意的苦闷,表现了蔑视世俗、轻财傲世的气概。P242-243 序言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乾隆皇帝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命名为《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还下令建造了南北七阁。 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份《四库全书》缮写告竣,贮藏于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后的第二、三、四份《四库全书》,分藏于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与前者共为“北四阁《四库全书》”。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乾隆谕令: “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份,安置各该处……”于此产生了“南三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部位列四部之首,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以及历代注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 “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史部收录了有关历史、地理、职官、政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著述。子部书籍,渊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 “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集部则主要收录历代文学家的总集、别集以及诗文评论一类的著述。 《四库全书》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素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库全书》于佛、道两家典籍,意存轩轾,摒除殆尽,实为一大缺憾;但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却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整理和总结。可以说,《四库全书》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圭臬。 令人叹惋的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朝廷寓禁于征,大兴文字狱,酿成了一场文化浩劫。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朝廷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挖改之处。但就整体而言,作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大型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修撰应当是功大于过的。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目录著作,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应运而生。《总目》依赖《四库全书》而成为中国古代内容最宏富、体例最完善、编制最严密的目录著作。二者相辅相成,对清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全面总结,不仅鲜明地反映出1 8世纪知识界的学术特征和思想观念,在文献学和目录学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也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产生的。《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分列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各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用木活字印成,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 本书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本书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力图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