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作家所提倡的 “生态道德”观,即用自由、平等、博爱、仁慈之心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的道德光芒不仅要照亮人类社会,还要照亮大自然、照亮动物世界,而且那种生命不息理想不灭的执着信念、那份敢于与最艰苦的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仿佛在草原上唱响了一曲生命的礼赞,使作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狼王梦/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沈石溪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作家所提倡的 “生态道德”观,即用自由、平等、博爱、仁慈之心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的道德光芒不仅要照亮人类社会,还要照亮大自然、照亮动物世界,而且那种生命不息理想不灭的执着信念、那份敢于与最艰苦的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仿佛在草原上唱响了一曲生命的礼赞,使作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内容推荐 《狼王梦》包含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和《疯羊血顶儿》两部作品。 《狼王梦》讲的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在广袤的尕玛尔草原上,一场飞沙走石的大暴雨中,失去了伴侣的母狼紫岚在与猎狗的厮杀搏斗中艰难产下四只小狼崽。为了将丈夫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也为了追求生存的尊严,紫岚与它的狼崽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疯羊血顶儿》讲的是一只名叫血顶儿的孤儿盘羊的不凡生平。因为母亲被黑母狼咬死,童年时期的血顶儿在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它长了一对与众不同的角,笔直挺拔,如利剑一般,敢于挑战天敌黑母狼,还杀了三只小狼崽,从而把盘羊家族卷进了和黑母狼的战争灾难之中。但命运之神给它安排的却是一个悲剧,最后它被盘羊家族抛弃而殉难。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狼王梦 疯羊血顶儿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作品获奖记录 把你带入陌生的狼世界 “狼道”与“人道” 试读章节 这匹母狼名叫紫岚。之所以叫它紫岚,是因为它身上的狼毛黑得发紫,是那种罕见的深紫色,腹部却毛色纯白;它体态轻盈,奔跑起来就像一片飘飞的紫色的雾岚。用狼的审美标准来衡量,紫岚是很美的。但此时,它苗条的身材却变得臃肿,腹部圆鼓鼓,有小生命在里面跃动。它怀孕了,而且快要分娩了。 黄昏,森林里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霭,背后是高耸人云的雪峰,前面是开满姹紫嫣红野花的草滩,一条清泉叮叮淙淙从它身边流过。突然,前面那片灌木林无风自动,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它心头一喜,以为是终于把猎物等来了呢,刚把狼的神经绷紧,仔细一看,灌木林里并没有闪现出黄麂或岩羊的身影,而是一条响尾蛇,正衔着一只翠金鸟在爬行。 狼是很讨厌毒蛇的,假如不说是怕的话。 紫岚相当失望。 狼虽然是凶残的食肉兽,却也有着强烈的母爱。紫岚还是头一次怀孕,它像包括人类在内的大自然里所有的雌性动物一样,当小宝贝在自己的体内淘气地踢蹬蠕动时,它体会到了一种即将做母亲的幸福感和神秘感,同时也为还没出世的小宝贝未来的命运深深地担忧。它忧虑宝贝是否能平安出世;忧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奶水把宝贝哺育得健壮;忧虑宝贝是否能避免诸如猎人、虎豹、野猪和金雕这类天敌的袭击。狼虽然是尕玛尔草原的精英,是森林里的强者,一生都在从事血腥的杀戮,但在狼牙还没长齐狼爪还很稚嫩的童年时期,还是极易成为其他食肉类动物捕杀的目标的。 对紫岚来说,小宝贝是否能平安出世自己是无能为力的,狼毕竟是狼,没有人类那套科学的完善的接生办法,它只能靠命运。对宝贝在童年时期是否能避免天敌的袭击,也是一半靠命运安排一半靠自己的严密防范,这个问题似乎还挺遥远,不用太着急考虑。眼下当务之急的问题,就是要使自己有足够的奶水哺育小宝贝。要使自己有足够的奶水,就必须先使自己有足够的食物。 想到食物,它的肚子又开始辘辘叫唤起来。今天早晨吃了一只半大的松鸡,早就消化干净了。自从怀孕以来,它的食量大得惊人,老觉得吃不饱,老有一种饥饿的感觉。这段时间它的运气实在太坏,一直没抓获过岩羊、黄麂、马鹿这样美味可口的动物。有时辛苦一整天只逮着一只豪猪或一只草兔,勉强能糊口;有时更糟,在臭水塘边潜伏到天黑仍一无所获,饿极了只好用爪子掘老鼠洞捉老鼠充饥。 狼不是猫,很不欣赏老鼠肉那股怪昧。 紫岚知道,潜伏捕食完全是在碰运气。一般来说,狼是不屑于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愚蠢捕食方式的。应该到广阔的尕玛尔草原上去主动出击,那里有成群的岩羊、马鹿和羚牛,但要在平坦的没有任何遮蔽的草原上追逐这些家伙谈何容易啊。凡野生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防卫和逃生的本领,譬如岩羊,虽说是食草类动物,生性怯懦,不会反抗,却谨慎机警,奔跑速度并不亚于狼。即使一匹健壮的公狼要捕捉一头成年岩羊都有一定难度,何况它紫岚正在怀孕并快临产了。它到草原上去试过几次,却一败涂地,连羊毛都没叼着一根。没办法,它肚子里的狼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它的奔跑速度,也影响了它的扑咬格斗。有一次在草原上追逐一群羚牛,羚牛没追上,却撞上一头饥饿的金钱豹,那头和它同样凶残的食肉兽见它腆着肚子行动笨拙,竞朝它扑来,要不是它急中生智挤进一条狭窄的石缝,它连同肚子里的宝贝早变成豹子的粪便被排泄掉了。假若它紫岚现在有个帮手,有个伙伴,情况就会大大改观,不但不用惧怕金钱豹,还能到尕玛尔草原随心所欲地去追逐岩羊和麋鹿。想到这里,紫岚又开始思念大公狼黑桑。多么理想的伴侣啊,黑桑的体毛漆黑发亮,黑色象征着力量和征服;黑桑体格魁梧,肌肉发达,头脑聪慧,身上有一股令它紫岚痴迷和癫狂的公狼特有的气味。它肚子里快要出世的狼崽,就是黑桑留下的狼种。回想起和黑桑相亲相爱的日子,生活变得多么甜蜜,时光变得多么短促,就连在饥饿时和黑桑争抢一只草兔,也似乎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不,那时候它们很少去光顾兔子,它们喜欢到草原去捕食正怀着崽的雌麋鹿,肚子里那团还没成形的肉块具有一种别致的风味。它们只要发现了目标,就极少落空,它和黑桑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根本不用事先商量追捕方案,也不用临时用狼嗥联络,只须耸动狼耳,或摇晃狼尾,轻轻示意一下,双方就都能心领神会,或左右包抄,或前后夹击,或声东击西,或一个在草丛里设伏一个虚张声势地把猎物驱赶过来。 唉,紫岚忧伤地叹了一口气,要是黑桑还在就好了。黑桑很会体贴它,在它即将分娩的关键时刻,肯定会忠实地伴随在它身边,在它烦恼时,用粗糙的狼舌舔它的脊背,在它饥饿时,为它到草原寻觅食物。黑桑不但能消除它那种可怕的孤独感,还能替它分忧解愁,在它产下狼崽后,履行父亲的责任,和它一起保护和抚养孩子,日子一定过得既安宁又逍遥。但是,这一切都是梦想。黑桑死了。黑桑的尸体恐怕早已被秃鹫啄食掉了,也有可能是被红头蚂蚁啃干净了。它还记得黑桑遇难的地方,那是在一个名叫鬼谷的山洼,满地都是狰狞的石头,还有几丛稀疏的骆驼草,很像一片恐怖的坟场。 没有黑桑伴随保护,紫岚不敢到草原去奔波觅食。它快临产了,气虚体弱,害怕累着了会发生早产难产等意外。 天渐渐地黑了,近处的灌木林和远处的草原都变得轮廓模糊,最后被漆黑的夜吞噬了,只有身后那座雪峰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散发出白皑皑的光亮。紫岚满腔的希望终于彻底冷却。凭经验它晓得,天一黑胆小的食草类动物就再也不敢光顾臭水塘了。唉,看来,今夜又要瘪着肚皮忍着饥饿度过了。 它叹了一口气,拖着疲沓的身子,悻悻地离开臭水塘,回到自己栖身的石洞。 石洞坐落在日曲卡雪山的山脚,石洞口小腹大,洞口被茂密的藤萝遮挡着,显得十分隐蔽,是狼的理想的居所。紫岚在洞里躺了很久,也无法入睡。一种强烈的饥饿感折磨着它。 P2-5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怛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王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王泉根执笔)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后记 “狼道”与“人道” 罗青 中国古代无长篇形式的动物小说。晚近动物小说的源头来自西方。例如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名著《荒野的呼唤》及《白牙》便是例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写的是属于“自然主义”式的;自然主义的兴起,直接促成了动物小说的出现。而“自然主义”的源头,则是十九世纪中期所兴起的“写实主义”的小说。 “写实主义”小说之所以兴起,是受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特别是孔德的“社会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写实主义小说家认为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小说,太过主观温情,甚至于滥情滥感,充满了幻想式的逃避;不能真实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尤其是现实的残酷面。 写实主义作家主张全面忠实地反映人生,反映社会。人生苦多于乐,社会穷多于富;因此,写实主义小说,往往偏重描写人生的苦难及社会的问题,为受苦受难受压迫的穷人,伸张正义。泰因的“社会环境决定论”,成了写实主义小说的哲学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859)出版后.写实主义小说家更进一步,认为人只不过是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动物无异。人的生理上之变化(包括物理的及化学的),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由是,自然主义的小说迅速兴起。许多作家纷纷以动物的观点来写人类的活动;同时也不断地把人类社会的行为与昆虫或其他动物社会的行为,平行对比,相互对照一番。 自然主义小说写作之特色是尽量做科学式的客观观察。在叙事时,采取冷静理性的距离;在细节的选择及描写上,十分独特而精确;对故事的背景及历史,提供近乎学术报告式的严谨资料;垒面反映对象的社会层面,把最可怕、最残酷、最肮脏的事实,毫不留情地挖掘出来;在呈现事实的同时,要尽量避免人为的说教,或道德式的训诫。在自然主义小说家的笔下,神当然早已死亡,人本身也沦为环境的牺牲品,甚至沦为自身“内分泌”的奴隶,有如动物一样,一切只能依靠本能,在一个不可测的危险环境中求生存。人类的“自由意志”几乎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运用上述的写作原则,有些作家专注于社会苦难的描述;有些则发展出一种精妙无比的写实技巧,在美学的领域,探索出一片新天地;有些则把主题与技巧配合起来,想借文学来唤起大众从事社会改革。“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便是源自于“自然主义”的创作观。不过,在此之外,也有主张适度地把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在一起,真实地表达心中的感受。 在自然主义小说的写作中,最能受到老、中、青三代普遍欢迎的,便是动物小说了。尤其是对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动物常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时而如伙伴、朋友,时而如家人、亲戚,伴随他们在生活中冒险、求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及爱心……而动物小说,便在儿童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之外,提供了一片供想象力驰骋的原野,任人遨游。 中国新文学在二十世纪初,受到西洋文学的冲击甚大.各种主义流派,纷至沓来。但以自然主义观点写的动物小说,一直不太发达,成就有限。沈石溪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陷。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可说是近年来同类作品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 沈石溪因“文革”下放的关系,有机会到云贵一带,深刻地体验了猎户的生活,获得了有关野生动物各种习性的一手资料,使他的小说充满了新鲜经验的描述及奇特细节的铺陈,肌理复杂,丰盈多汁,十分耐读。他写作的特色有二:其一是尽量从动物的观点来看,以供人类观点对照。这在生态保育呼声甚高的今天,是十分适宜的。其二是他在描写动物社会时,常常不忘提供人类社会一个平行对比的机会。不说教,不讽刺,然而人类社会的种种,在动物社会的对照下,自然产生了一种“折射效果”。这是沈石溪小说艺术的高明处,读者应该细细体会,不要错过。 《狼王梦》以母狼紫岚为主角,讲它如何培育五只小狼成为狼王的经过。作者以略带浪漫的笔法,冷酷理性的观点,把在大自然挣扎求生存的狼,及因求生存而发展出来的“狼道”,刻画得淋漓尽致。为了烘托“狼道”的特殊,沈氏不时把“狗道”提出来描写一番,让人想到人类社会的种种,忍不住要平行对比一番。 以“人道”而言,“狼道”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母狼紫岚,在必要时,可以食子,杀子;或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爱子,在惨烈的斗争中,一败涂地,而不伸出援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作者所呈现出来的“狼道”(其中有爱也有恨),是如此的黑白分明、斩截干脆,往往为人类所不及。母狼紫岚可以为了下一代,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不再与其他公狼配对),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与可怕的大金雕玉石俱焚,表现出母爱至大至高的那一面。 沈石溪十分擅长说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绝无冷场。例如一开始,母狼紫岚的生产,便是在一只大白狗的追逐下完成的,读来令人为之捏下一把冷汗。他运用有关狼的知识及资料,也十分自然纯熟,缓缓的一点一滴,渗入全书之中,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去,毫无生硬突兀之病。最难得的是,他在情节的处理上谨守客观原则,很少让一般人类的道德及温情喧宾夺主,混入狼的故事之中,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激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