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藏传宁玛派最高解脱法门)/中华禅密乘宝海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洪启嵩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洪启嵩的这本《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藏传宁玛派最高解脱法门)》讲述了藏传宁玛派最殊胜的修持方法——大圆满法的“智慧法尔解脱”,让读者可以直接领受远离一切清净与染污,直显本来面目,在心中自然现起大圆满的境界,现证如同莲师的广大圆满境界。

内容推荐

大圆满是藏密宁玛派特有的密教法门,也是密法的究竟心髓,是最高的解脱方便。

大圆满具有四个特色,这四个特色如果以佛法的见、修、行、果的观点来讲,大圆满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

洪启嵩的这本《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藏传宁玛派最高解脱法门)》明解莲师大圆满教授的心髓,希望有缘的朋友能在《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藏传宁玛派最高解脱法门)》中直接领受大圆满的心意,远离一切清净与染污,直显本来面目,在心中自然现起大圆满的境界,领受体证莲华生大士的心髓现观密义教授,成证如同莲师的广大圆满果地。

目录

缘起

序言

第一篇 大圆满——密法的究竟心髓

第一章 抉择大圆满见

 小乘的根本见地

 大乘的见解

 大手印的见地

 大圆满的见地

第二章 大圆满的殊胜

 大圆满的特色

 大圆满的肯定四原则

 大圆满的四种果德

 大圆满的四项实修方便

第三章 大圆满的皈敬颂

 皈敬颂

 宣说的缘起

第二篇 莲师大圆满教授

第一章 “智慧法尔解脱”偈颂

第二章 “智慧法尔解脱”之精髓

 礼敬三世十方诸佛

 一切现前本然解脱

 本来清净的正见

 超越一切对立

 时间与空间自由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法性没有染垢与清净

 本来就无系缚

 虚拟幻化的世界

 本净大解脱

 不加整治自然解脱

 现前即是佛陀

 大圆满上师具足的四相

 无所制约的法身

 智慧法界即是佛陀

 一切世闻的显相就是智慧

 佛陀与众生是平等无二的

 一切都是无相离心

 离于一切,现前如是

 普遍圆满成佛

 远离无明的错误

 安住无事的大圆满境界

 法界自身即大圆满见

 大圆满是无修之修

 安住于自然显现的智慧中

 安住在无分别中

 最勤勇者是最松缓者

 离于一切对待是自显法王的佛陀

 离于一切心识,安住在法性体中

附录 大圆满的见地

 大圆满法界、心中心、黑关引导、唯读即可成就事业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大圆满、禅宗辨微

试读章节

整个佛法与外道的差异即在见地上,佛法具有正确的见地。对一切外相而言,佛法认为一切外相皆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但就佛性而言,在外道不减,在佛也不增,一切平等平等;外道虽然在见地上扭转委曲,但是在佛性上,其实是没有一点的差异。

如果我们想在世间的缠缚中得到解脱,最重要的是见地。所以具足佛法正确的见地是一切的根本。

对于整个世间的构成而言,物质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都是具足的,如果加上识大则同时具足六大。从识大中产生的见地,如果没有具足正见就无法解脱。

所以佛法的殊胜之处是在识大中产生正见,由正见指导我们的生活与修行。外道则无法了解客观的宇宙,而且执着我、执着断见,或是具神我的见解,这些执着让外道者必须依赖整个外界来生活、来存在,所以无法得到自由解脱,无法与法界成就一合相,而得到彻底的解脱。

小乘的根本见地

而小乘与大乘的差别,是以人无我见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架寂静三法印等根本见地来区分。

如果具足人无我见,则是断除了轮回的障碍,而得到解脱。斩断这些无明的见解后,去除所受的现前样貌还是会不断地向前推演,直到此世的生命结束,进入涅槃,所以小乘是很重视自我的解脱。

从了知自我解脱的状况中,小乘行者可以忽视其他生命、山河大地等,所以他的解脱方式是斩断比较浅层的无明。

大乘的见解

而大乘的见解则是唯识见或中观见,唯识见比较近于一种以心、以唯识来显现外界,以近于唯心论的方式来显现。

中观见是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八不中道来观察世间,是以全体观察世间,而不考虑“心与物”,因为心、物在此已经合一了。

所以就缘起论而言,小乘是业感缘起,以“业”来缘起。

对唯识见而言是“赖耶缘起”,以“赖耶”来缘起,以阿赖耶识为主体来讲现象。

到中观见的“性空缘起”,甚至达到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密宗的六大缘起、禅的一心缘起,这些都是可以与其见地配合来观察。

虽然小乘与大乘最主要的差别是在菩提心,但是唯识、中观或是大手印、大圆满都是以空性来看待这个世界。

大手印的见地

大手印、大圆满的见地与唯识、中观的见地有何不同?一般而言,属于大手印的是俱生之见,属于大圆满的是本来清净的大圆满见。但这样的说法对大家而言,只是一种名词而已,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就我的观察而言,大手印的见地是唯识见的肉,大圆满见是中观见的骨,因为大手印见是俱生之见,其本身引生出四种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个次第,在修证的次第上是巩固清净的法身,一切都汇归于清净的法身,基本上还有其微细的方式,到最后的境界当然还是一样。

而唯识与中观的“八不”观察,在现悟中都是如此,就唯识而言都是依此而起。但是这些都是一种分析观察;而大手印并不只是分析观察,而是现证。

从分析观察的、见地,这见地是来自上师的指示,或是见证的指示。例如,上师以拍掌的方式来指示弟子:这个就是。这时弟子的心念当下断掉,此时弟子有所悟人,这就是指示见性,这种现证的指示是上师制造种种情境。

而大手印的见地,其本身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见地,而是一种结果,是会在生命中产生烙痕的,已经是行者心里面的东西,这指示已经指到心里面去了,而不只是思维层面,是行者心中的东西了。

所以具足大手印见只是停留在思维的层次上,这是没有用处的。大手印见是本然清净,只是被污染了,所以现前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自性法性中产生,将来都会回归到我们自心中。就像是在荒漠无涯的孤岛上,有一只小鸟,这小鸟飞来飞去还是在孤岛上,所以一切会回到法性。

在这种状况下,只要巩固法性就好了,所以是不修不整治,我们的妄念烦恼都是法性所生,都不要整治它。

不整治而巩固法身,这是“专一”;而不去执着其差异性,这是“离戏”。在不断的来回运作中汇融于“一味”,而“一味”会继续不断地扩大,到最后连一味也没有了,而进入“无修”,无修的现证就是大圆满的见地。P3-6

序言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中华文化的特质也在禅。印度佛学与中华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中华禅”。“中华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中华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个系统,因此广义的“中华禅”应包括这三个系统的禅法。中华佛教包括大小乘佛教、显密乘佛教、南北传佛教、教下与宗门四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中华禅”也应含容这四个方面的禅法。

一方面“以禅出教”,由于究竟的禅修实践开展出各类的佛教经典;另一方面“以教印禅”,各种禅法也需要依据圆满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我们应依据各种佛教经典,包括小乘经典、大乘经典,显教经典、密教经典,南传经典、北传经典,教下经典、宗门经典,等等,来深入挖掘“中华禅”丰富的内涵。同时各种禅法也需要以上各类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

“中华禅”既要重视禅修理论,还要重视禅修实践。我们在总结汉传佛教中丰富的禅法内容的同时,还应该特别重视挖掘藏传密教禅法与南传内观禅法的丰富内容。

“中华禅”不仅包括教下的各种禅法(如来禅),而且包括宗门的各类禅法(祖师禅)。没有前者的基础,后者将成为文字禅、口头禅。没有后者的深修实证,前者将失去活力与精神。

“中华禅”应致力于构建符合时代的汉传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适宜社会大众修学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面向国际的世界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

“中华禅”不仅是出家僧众必须的专修法门,而且也是当代社会在家各界人士必要的修学内容。适应不同的群体对象,比如企业管理人员、职场行政人员、退休人员、疾病人员、女性人员等等,应该构建不同特色的禅法。“中华禅”应该成为未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活与生命中的一项重要内涵。

“中华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将“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禅”虽然产生于宗教,却超越了宗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中华禅”系列的主要心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