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一个人的“亮相”,人们对你的评价就从此时开始。因此,要谨慎选择介绍用语,给人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
自我介绍的内容,通常包括本人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简历、特长、兴趣等。至于是否要“和盘托出”,你可根据交际的目的、场合、时限和对方的需要等做出恰当的判断,尽量使介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介绍用语一般要求重点突出、简洁明确、得体有礼。
比如,当你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你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有分寸地用好表达歉意的语言(“恕我冒昧”、“打扰您了”等),适当表示渴望结识对方的愿望与原因。而当对方同意之后,自我介绍者还要用一定的应答语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与感谢之情。如“久仰大名,认识您非常荣幸”或“认识您太高兴了”等。
有时,自我介绍的对象是一个集体。这种情况下,如果可能,自我介绍不但要注意到大家期望了解你的程度,也要尽可能使自我介绍同时成为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因此,这时的介绍用语还要富有个性色彩,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讲泛泛而谈的空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如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以便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叫谭兆英,是高乐音像出版社的财务主管,我与您夫人是同学”、“我是李海星,是贝升公司的业务员,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如果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是××大学的教师,今天向大家谈谈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当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是社交的重要形式。我们经常谈论“把谁介绍给谁”,或在一些场合听到有些人说“请让我自我介绍一下”之类的话。介绍不仅可以结识许多新朋友,而且可以及时地消解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是一件事,采取不同的介绍方式,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
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或把某人介绍给其他人有许多方式。一般来说,自我介绍就是自我推销。在社交场合,为了工作或其他需要,经常要作自我介绍。如在参加各种会议或宴会时,往往就需要介绍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抓住这一机会,在介绍自己的同时,更大力介绍本地特色或本单位产品和业务,以达到促进事业、推进工作的目的。如某酒店老板在自我介绍时说:“大家听说过xx酒店吧!我就是这个酒店的经理,欢迎来我们酒店做客,我保证给大家提供一流的服务。”这种介绍方式,比“我叫××,是××酒店经理”之类的干枯语言要强得多。
由于社交范围广泛,有时也需要对其家人进行介绍,或者按辈分对相关人员进行介绍。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下列一些礼节:
1.对长辈不可直呼其名。如“这位是我父亲×××”,而只介绍说“这位是我父亲”就可以了。
2.介绍平辈或晚辈时,应该介绍姓名,反之则是无礼的。如介绍哥哥时就不应简单地说一声:“这是我哥哥。”而应说:“这是我哥哥×××。”不介绍姓名,有轻视被介绍人之嫌。
仪表美是最好的名片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重仪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对于获得社交和事业的成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之所以注重仪表,是因为仪表美是自重自爱的需要,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仪表美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各种公关和交际活动的成功。
所谓仪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外貌,它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整体性的评价。所以,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仪表美。
一个相貌妆容不佳的人在马路上很难拦到顺风车。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者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进入大脑的顺序决定着认知效果,而先进人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后进人大脑的信息相对次要。而在初次见到一个人时,最先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会是什么呢?正是对方的外貌信息。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分别让一位打扮入时、妆容得体的漂亮女郎;一位手持文件夹、戴着金丝眼镜的青年学者;一位染着金黄头发、穿着怪异的男青年及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憔悴的中年妇女在公路边拦车。结果发现,4个人当中,拦车的成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漂亮女郎、青年学者、中年妇女、怪异男青年。驾车者往往喜欢载那些“整洁顺眼”的人一程。那位不讲卫生、打扮怪异的男青年尝试了几十次,仅仅成功了一次。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