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阅读,阳光成长,“成长小说之父”老臣带你跨越青春的千山万水,老臣编著的《怪眼岛风暴》是老臣阳光成长小说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老臣的成长系列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注重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用心讲述少男少女成长的故事,记录着他们的困惑、迷茫、希望。
老臣编著的《怪眼岛风暴》讲述了:一场风暴袭击了渤海湾辽东半岛的一座岛屿。与十岁的男孩儿白捞儿相依为命的独膀灰鹤、红马相继丧生;因为对自然的破坏,岛上眼睛形状的湖泊干涸,出现淡水缺乏的恐慌;小主人公因受到巨大的心灵和肉体伤害,迷失了心性,他失踪以后,又被海龟神奇地驮回……本书故事看似荒诞,却蕴含着人生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具有寓言色彩和象征意义,充满环保意识。读《怪眼岛风暴》,让人深思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主题在散文诗般的意蕴中得以烘托。
十岁男孩儿白捞儿在渡轮驶离码头的时候,耳中骤然响起那天高音喇叭播放风暴警报的声音。
那声音是给海风刮进教室里的。岛上风力发电,风忽软忽硬,电压不稳,声音就随着风势忽轻忽重,断断续续的,但仍然震得男孩儿身体颤抖了一下。他想到了在海滩上任陌生人骑跨的红马,想到了那只独膀灰鹤,面前的一切模糊起来。他的心仿佛生了一双抖动的翅膀,身体给风驮起,斜着臂膀擦过教室半开的门,绕过操场上那要孳生出虬枝的篮球架,飞向了那座湖边。
那座湖在岛的西面,像一只醒目的眼睛。
白捞儿上课的教室坐落在岛中间一座突起的崖顶上。那是一排有些灰扑扑的低矮平房,面向岛上最高的鼻头山。窗子虽是透明的,但不整齐,上一块下一块的,打了少一半儿,这使得那排做教室的房子怪模怪样的。陌生人到这里来,不奇怪窗子的破碎,奇怪教室门上的字迹。每扇或开或关的门上,都写着两个班级的红字。那字说红也不红,早年写下的油漆,已褪成黑紫色,看着像干枯的血迹。这没有关系,岛上就是这样,打有了学校,就是三座教室,每个教室就是两个班级。白捞儿坐着的昏暗房间,就是三四年级合用的。
那会儿,“四眼儿”杨老师已讲完四年级的课,布置左面两排的学生自习,又开始讲三年级的课。每个教室都是这样,先把大一年级学生的课讲完,再给低年级的孩子授业,这样可以互不干扰。事实上从未发生干扰,因为岛上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
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全中国的小学生都在放暑假。岛上小学也在放暑假,但杨老师从陆上回来,把乡统考后判完的卷子往讲桌上一摔,一张白脸涨得发紫,急吼吼地道:“放什么假?放假?你们听着!一个假期,谁也别想歇着,都给我到这里来补课!你们以为我愿意吗?我家的游船已歇了二十一天!二十一天是多少?三周呀!三周能挣多少钱?两千块呀!可我歇得下来吗?咱们的三年级,全乡统考倒数第一:咱们的四年级,全乡统考倒数第二!耻辱呀!”
白捞儿那会儿盯着杨老师圈套圈眼镜后的双眼,觉得里边有火花正在往外冒,多亏那两块圆玻璃遮着,“哧啦啦”的热点儿才没溅到他的脸上。白捞儿有一张过于长的脸。
P1-2
这部小说老臣尝试以现实主义与魔幻色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力图表现大自然深不可测的无穷奥秘与不可侵犯的神圣伟力,以强化人们的资源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怪眼岛风暴》一如老臣小说惯有的美学风格,沉郁而悲壮,凝重而深远,从小说的艺术深度来看,给人以许多的启迪与回味。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周晓波
自然在老臣的小说中全方位地展示着,自然成为他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凸现自然并不意味着淡化社会,我们依然能从老臣的小说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强烈跳动。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徐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