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协调艺术》编著者张向东。
管理中的协调是指符合组织性质的和谐状态。没有协调的组织是没有秩序的,当然也就没有效率。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协调还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即组织内的协调与组织外的协调。组织内外的协调是同等重要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从这个角度说,协调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契约、道德契约、心理契约,以达到各种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个动态过程。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工作能力、气质性格、知识构成、价值观念等,未必和组织的目标、价值观相一致,协调追求的是求同存异的和谐。实际上,协调是管理活动中一项经常性的、艺术性的、公关性的行为,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协调方法,创造和谐的协调艺术,去实现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管理的协调艺术》编著者张向东。
《管理的协调艺术》内容提要:在管理活动中,协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书中界定的协调是在管理活动中所体现、所追求的协调。在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所谓协调,简而言之就是调整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之配合得当。其目的是使组织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不发生或少发生矛盾和重复现象。当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保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协调是一种独立的管理功能。然而,把协调当作管理的本质似乎更正确,协调已成为管理者的中心任务,管理活动离不开协调,协调与管理密不可分。从广义上说协调就是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和谐。
通过这个案例,对于协调是什么,想必你一定有所感悟。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分工为前提,有了分工就必然有协作。良好的协作关系是确保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管理协调发挥着如下作用:防止、减少管理活动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及时化解业已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管理与沟通手段,使管理活动平衡、有效运行和稳定发展。也就是说协调在管理中充当着“和平使者”的角色。
协调的真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至少对协调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还是觉得不够透彻的话,那么我们再来讲一个最通俗的例子:
美国芝加哥公牛队曾五次获得NBA总冠军,这在NBA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毫无疑问,公牛队的取胜与“飞人”乔丹是分不开的,他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力挽狂澜,扭转危局。但仅仅有乔丹还不行,有人做过统计,如果一场比赛乔丹得分超过35分,公牛队反而常常输球。公牛队真正的强大在于,它不仅有乔丹,还有甘当配角的助攻王皮蓬,篮板王罗德曼,擅长组织和远投的科尔和被称为最佳第六人的全才库科奇,正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在比赛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在赛场上,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一个球队里,每个队员不能各自追求一个目标,假如有一个队员只为表现自己,不与其他队友配合,他可能获得优秀球员称号,可是他们的球队却是败得一塌糊涂。这样相比较起来,个人的胜利似乎微乎其微了。一个团体垮了,又何来其个人呢?同样,一个组织不只是由若干个有着各自目标的独立部门组成,为了工作取得成功,一个组织要将各部门努力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用通俗的话来说,这就可以称为协调。
在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比如前文谈到的案例,为了能缓和村民与施工队之间的矛盾,为了使相互之间的利益不发生冲突,由信访办的同志出面来进行协调,作出了双方都满意的协调方案,使矛盾得到最终解决。
所谓协调,就是调整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之配合得当。它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目的是使组织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不发生或少发生矛盾或重复现象。当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保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
可以看出,协调是让事物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让方法适应于目的。在管理活动中,既包括了组织内部的协调(如组织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成员之间,还有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之间),又包括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本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条件之间)。
许多学者认为协调是一种独立的管理职能。然而,把协调看做管理的本质似乎更为正确。因为,个人在群体中和谐共事,有助于群体目标的达成。群体要达到某种目标,如果个人和群体之间意见分歧,行动不一,那么协调是绝对必要的,甚至是三教九流那样的组织,各个人对相同利益的解释方法也是不同的,要使他们能和谐地在一起工作,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协调就成为管理者的中心任务,要在方法上、时机上、努力程度上与兴趣上调和彼此的差异,从而使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目标得以协调一致。
协调的功能
协调的作用在于化解管理诸要素之间以及管理过程各阶段和环节之间的矛盾或不和谐现象,使组织的各个部门、个人之间努力统一到组织的总计划和总目标上来。它使整体平衡,使各局部步调一致,以利于总体优势的发挥。也就是说,协调是为了使组织和个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同心同德,一致行动。
协调之所以必须,是因为一个组织的目标往往是由许多部门和人员来共同完成的,组织内部各部门和各类人员都有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不同,各类人员之间的知识、经验、才能、性格等不同,尤其是他们的利益不同,因此在执行中出现摩擦和矛盾现象是很自然的,这就妨碍了组织系统发挥其功能。协调既可以减少各方面的摩擦和矛盾,又可以使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彼此的需要和工作情况,避免工作脱节或重复,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可以这样说,协调工作就是为了使各个方面都能呈现一片和谐,使个人、组织能在这种平和的气氛中得到发展,对于管理者来说,使各个方面相互配合,以达到和谐的状态,应该是管理的最终目标。
P4-P5
协调,从哲学观点看,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平衡状态。在汉语中,协是“陆”的简化,即众多力量一条心的意思。“调”是四周说话一个声音,是调和、调节的意思。协调,从词性来讲,可以是动词,表达一种动态的过程;也可以是名词,表达这种动态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可以把其划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基本状态,“无序”是“有序”之源。协调状态是有序,失调状态是无序,从无序走向有序,要经过协调的过程。协调是“无序”通向“有序”的大道,是联络二者的桥梁。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只有协调才能发展进步。在社会生活中,善协调者胜,不善协调者败,人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一普遍规律。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叱咤风云的成功事件,多得力于绝妙的协调之功,反之,从古到今,许多事物的失衡、失重与失控,多失之于协调之力。
协调作为一种思维准则和行为机制,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管理活动中,协调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人早就教导我们“和为贵”。协调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这种手段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本书中界定的协调是在管理活动中所体现、所追求的协调。在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所谓协调,简言之就是调整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之配合得当,其目的是使组织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不发生或少发生矛盾和重复现象。当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保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协调是一种独立的管理功能。然而,把协调当做管理的本质似乎更为准确。协调已成为管理者的中心任务,管理活动离不开协调,协调与管理密不可分。从广义上说,协调就是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和谐。
管理中的协调是指符合组织性质的和谐状态。没有协调的组织是没有秩序的,当然也就没有效率。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协调还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即组织内的协调与组织外的协调。组织内外的协调是同等重要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从这个角度说,协调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契约、道德契约、心理契约,以达到各种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个动态过程。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工作能力、气质性格、知识构成、价值观念等,未必和组织的目标、价值观相一致,协调追求的是求同存异的和谐。实际上,协调是管理活动中一项经常性的、艺术性的、公关性的行为,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协调方法,创造和谐的协调艺术,去实现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创作本书的想法由来已久,我曾在中部地区的一所高校从事管理理论教学和行政工作近20年,在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出于职业敏感,我非常注意管理协调理论的学习、管理协调初衷的历练、管理协调案例的收集整理。本书中许多观点和方法就是来自于长期的学习积累和1二作实践,很多是从实际中得到的体会。书中的案例有的来自于书籍文献,有的则来自于本人的实际经历。本书的酝酿、构思和写作也历时几年,可以说是用零零碎碎的时间、以零敲碎打的精神完成的,其过程也是对我本人毅力的一种考验。本书结构和文字上作过多次大幅度的修改和若干次零星的修补,总体来说,是企望通过丰富典型的案例、层次清晰的结构、简洁活泼的语言和通俗易读的文字,来描述协调在管理中的含义和类型,阐明协调的作用和原则。我从真实可靠的文献中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关于协调艺术的典型案例于书本内,也有不少案例来自于作者的实际经历,注重以实例说明理论,重点放在协调艺术的盘点上。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事例典型,可读性强。至于其效果如何,则有待于读者的检验了。
笛卡儿说得好:“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对此我深有感触。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研究深度的不足,本书还有许多地方不令人满意。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和老师、朋友、同事们的支持、关心和帮助,参考了许多管理学、领导学和行政学方面的专著、论著和教材,吸收了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优秀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和敬意。
作者
2013年9月于钱塘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