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15年到1914年的欧洲“百年和平”之后,全球民主和平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和极权主义所打断,面临着战争谎言、种族隔离、暴力以及美国所主导的恐慌大骗局的威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真的不可避免吗?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真的必要吗?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愈发混乱的时代吗?为什么曼德拉由美国眼中的恐怖分子成为其座上宾?建立“全球政府”和“世界议会”为什么是未来世界重组的必然选择?《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由一位联合国官员皮诺·阿拉基,以其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思考,为您看透世界风云谜局指点迷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意)皮诺·阿拉基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1815年到1914年的欧洲“百年和平”之后,全球民主和平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和极权主义所打断,面临着战争谎言、种族隔离、暴力以及美国所主导的恐慌大骗局的威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真的不可避免吗?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真的必要吗?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愈发混乱的时代吗?为什么曼德拉由美国眼中的恐怖分子成为其座上宾?建立“全球政府”和“世界议会”为什么是未来世界重组的必然选择?《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由一位联合国官员皮诺·阿拉基,以其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思考,为您看透世界风云谜局指点迷津。 内容推荐 《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是一部关于战争、种族灭绝、恐怖主义活动等最严重的暴力行为的实务探讨著作,其中也不乏对暴力行为在当代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的分析与思考。结合当下局势,《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阐述了以包容与合作为基础的全球和平治理模式,提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政府和世界议会,这也是全球各国都在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话题。 这亦是一部对骗局的反思录。《百年骗局:揭秘全球恐慌的真相》一针见血地提出,战争爆发真的不可避免吗?始终如梦魇般弥漫在西方世界的安全问题真的很紧迫吗?我们真的暴露在极端危险的处境中吗?从中国的“文武之道”与和平观念入手,作者皮诺·阿拉基剖析了大骗局中的恐怖主义、文明冲突、暴力犯罪的实质,揭穿了在大骗局升级中美国政府的霸权阴谋,从而逐步深入地揭秘了全球恐慌的真相。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骗局 第一章 和平的发展 全局概览 种族屠杀的减少及其之间的差别 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 和平的缘由 反原子弹的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未实现的条约 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章 东方的反军国主义与非暴力 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边缘化 西方的弱点 中国与东亚诸国的“文”“武”及不扩张主义 和平的600年 有悖常理的预言 第三章 巨大的骗局 未发生的灾难预言 谎言的编造 北约在科索沃地区的非法干预 导弹威胁的骗局 第四章 文明冲突的纷扰 文明冲突 文明内部的冲突 巴尔干地区种族仇恨的幻象 第五章 恐怖主义的神话 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在政治上的无影响力 一个不存在的威胁 第六章 暴力犯罪的下降 犯罪的文明化 毒品市场的衰落 数百年来暴力活动的减少 20世纪更加暴力? 从种族灭绝到正义 第七章 战争的终结 战争的控制下 和平的版图 战争的终结 内战的减少和死亡人数的下降 不对称战争与犯罪战争 第二部分 大骗局的升级 第八章 美国——从世界政府到黑社会式保护 罗斯福的世界政府 从冷战到黑社会式保护 第九章 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的“和平之幽灵” 本·拉登拯救了战争党 欧美之间安全战略之不同 第三部分 和平的动力 第十章 人类的发展孕育了和平 学习的过程 和平的曲线 第十一章 人性的善与恶 早期战争 人性的可塑性 病态社会 第十二章 我们不再是凶残的猿猴 大灾难与小数字 和平的猿猴 第十三章 反抗杀戮 军人的病态心理 不要杀戮 第十四章 康德的和平 民主和平及其局限性 民主化浪潮 第十五章 冷战与殖民主义的终结 冷战与伊斯兰恐怖主义 冷战后国际局势的缓解 殖民主义、战争和奴隶制 道德进程和殖民主义的结束 第十六章 国际法与国际惯例的发展 政治版图的确定 结语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 世界政府和战争禁令 欧盟的典范 世界议会 三种格局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亚的解决之道 延伸阅读1 人类历史的和平与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2 大型战争的数量 试读章节 与好莱坞战争机器并肩作战的还有传媒业。这里的操纵痕迹要比电影工业微弱得多。电视是一种更加冷静的工具,对事实的披露是直观的。战争,并不是通过公开所有信息而被接受的,而是要准确把握可传达的信息与要忽略的信息的剂量。对战区的报道通常是中立的,因为秘而不宣的内容要比传达出来的重要得多。全球的信息网络都十分谨慎地避免传播万米高空的轰炸造成的平民伤亡,以及友军的武力干涉对村镇和居民区造成破坏的画面,不谈论重大的人员伤亡,即因为疾病、营养不良、对公共服务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的破坏而造成的平民伤亡。 另一个被持续忽略的方面,就是战争场面的恐怖以及战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即士兵们所遭受的身心创伤和病残问题。如果电视观众可以看到一些近距离搏杀场面——其中有一些人被杀害——的照片并听到真实的枪声以及战士们和遇难者的哀嚎声的话,事件的性质也许会改变。不再相信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反复播放的乏味视频。“好孩子们”的战争也会变得更加不受欢迎。 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方面被遗漏,即其他可以替代武力来解决危机方式的遗漏。了解当今外交活动情况的人都知道,没有战争不能通过外交斡旋和国际组织的非暴力工具施压而得以避免的。 如果传媒工具都用以传播事实,那么它们便应该在严重的国际危机中公布所有可行的解决途径,而不是在初现战争的端倪时,便一味地进行鼓噪。有多少欧洲报纸和电视台诚实地告知了大部分公众,在当时已经前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武装力量冲突现场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努力调停之下,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1999年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也许会有人回应说,这种类似的信息播送起来是很复杂的,的确如此。在某个首都的办公室内对一个外交官的采访新闻显然无法比一枚导弹击中目标所激起的火光更能吸引眼球,而媒体的权利义务并不在于播放地狱般的画面,而是传播完整的信息。 大骗局也比较肤浅,不能留下任何记忆。以至于作为至关重大问题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惨剧如核武器问题和近在眼前的进攻计划,都在银幕上出现一段时间后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比如,朝鲜和利比亚这两个政权的核武器问题,着实困扰了这个星球上的公民许多年了,但也没有任何解释地消失了。多少人知道是那些替代战争的力量——外交、政治、援助、非暴力惩罚和压力、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推动了利比亚、朝鲜和美国走向了谈判桌?有多少人知道这两个政权对世界安全构成的实际危害被夸大了很多? 对威胁和对手形象的十分可笑地无限夸大,也是一种对传媒信息的持续性操控,并且还经常采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和人物对比的方式。对美国政府所不欢迎的对话者的每一个妥协和警告都会变成“绥靖政策”,就像1938年摩纳哥的情况。而每一个对手都是一个新的希特勒,任何避免战争的企图都会造就一个“新摩纳哥”。斯洛博丹·米勒舍维奇是一个党派官僚,全心投入到了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事业中,即用武力维持一个陷入解体的国家的完整。如人所见,随着对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的控制力的丧失,这项事业就已结束。但是,米勒舍维奇却因为其在科索沃犯下的罪行,变成了巴尔干人的希特勒。为什么?因为北约军队之前已经决定把科索沃交到一群黑手党手里,他们占据着民族解放军队首领的位置。 萨达姆·侯赛因,是20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和美国所扶持的对抗伊朗的独裁者,在某个时间点却成了一个占领波斯湾并拥有威胁人类安全的大规模杀份性武器的敌人。尽管萨达姆可怕的军队在1991年的4天内就被肢解了,但是依然在大骗局导演的偏执想象中,变成了一个阿拉伯世界的希特勒。更不用提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了,他既没有威胁也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却敢对乔治·布什说数百万的美国人和非美国人都在惦记着他,因此他也成为热带的希特勒了。 私人传媒企业往往号称自己独立于政府。但是,若真是独立的,那么不应该在像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索马里、东帝汶、中美洲、格鲁吉亚等发生的冲突地区搜集到一长串的“事故”吗?对于所有这些情况,被公诸于众的信息都是贫乏的、被扭曲的、不完整的。传媒业在战争信息方面与过去的不同之处似乎仅仅在于,他们对权力的奴性被更加厚重的谎言之毯遮盖了。 从1997年到2002年在联合国任职期间,我曾进入西方媒体自主管理的,关于发生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前南斯拉夫、哥伦比亚等国的惨剧的新闻库。我们庞大的代表处网络和数百名在当地的联合国官员都是很好的信息渠道和分析者。好吧!我只有几次借助大媒体集团向全球公众提供的众多信息,弄清了某个新闻报道以及地面上的真实情况。 我逐渐相信,在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谎言。或大或小。多少有些猥琐,但这也取决于对它的包装。这里有个单子: 2001年10月,阿富汗遭遇入侵。因为某个恐怖主义中心,当时,即便是现在也一直在阿富汗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就是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附属同盟国,是不可能被占领或者轻轻地炸一下的。 关于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在2003年战争爆发之前并未受到世界公共舆论的欢迎。但是战争没能发生,不是因为媒体的独立性而是由于联合国的前任领导人们如汉斯·布利克斯的勇气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公正性。 另一场针对伊朗的战争被避免了,至少目前如此。在2007年12月,仅仅因为伊朗处于拥有核武器的边缘从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被早有准备的美国情报机构所夸大。在此情况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著名独立新闻机构,都早已惟恐避之不及了。 但寻找信息替代源并不是特别困难。也许只要给予像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这样的权威声音以更多的空间就足矣。他近两三年来一直提供相关的确切数据和报告,即伊朗的核计划并没有对国际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但没有人听得进去。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似乎很有教育意义。那一年,轰炸贝尔格莱德,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的军队占领科索沃就是为了阻止一起从未发生过的种族大屠杀。对整场战争的报道版本可以被视为一起最骇人听闻的虚假新闻。从整体上对这些事件进行再审视,也许有益于发现大骗局的真面目。 P58-60 序言 一位世纪伟人的两大灵魂:战士和国父 ——纪念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我认识纳尔逊·曼德拉,我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见过他。他身上的三个闪光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一点是他的个人魅力,如马克斯·韦伯。只有非凡的领袖才具备这种神奇的,高深莫测的天赋。围绕着他的强大气场令人窒息,只有少数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不会被其所伤。曼德拉是天生的领袖,当然他本来也是部落的王位继承人。他有着贵族的教养,他慷慨大度,无限包容,有时接近他会被其最简单的纯粹而让所有人都卸下防备,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 在1997年到2002年我在联合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几乎见过全球所有伟大的人物。但只有两位,仅仅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才会产生某种奇妙的感受。一位是纳尔逊·曼德拉,另一位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曼德拉的个人魅力不在于他是政治和军事领袖,而在于他是一名倡导者,世俗中的宗教领袖,他能够善言善行,把美好的信仰体现在优秀的个人品质上。记得1999年,在约翰内斯堡度过的那一晚,在消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以后,与曼德拉一起战斗的战友都成为了第一届政府的部长。他们中有人经历过牢狱之灾,有人曾被折磨,有人身患残疾,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父母、兄弟被狂热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屠杀。曼德拉却鼓励他们去宽恕和原谅那些刽子手,劝说他们不要去复仇,甚至也不再去寻求公正。 “你要求我们做的根本不符合人性,我们难道应该原谅手染我们亲人鲜血的人?”“是的。是我请求你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对于他的朋友和战友们的质问,曼德拉这样回答——简短而决断。他坚信他的同伴们能够理解他的任务是统一南非并建设一个不会植根于仇恨的国家。 无论是反抗生涯还是作为国父,在曼德拉的丰功伟绩中,原谅、赦免、宽恕无疑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我们不知道在他逝世以后这个理念还能被坚持多久,但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惟一一位能够让这一理念被接受的人。 第二点深深震撼我的是他的温和。长久的折磨通常让人的心变得冷酷和漠然。但曼德拉与常人不同,27年在狱中的苦难扩展了他的基本的人性尺度,不仅能够包容最顽强的敌人,也准备好了去违背最亲密的战友的意愿:“我的一生不但与白人的独裁做斗争……也与黑人的独裁不相为谋。”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曼德拉没有怨恨,但这并不是因为伦理或信仰,而是基于他的个性品质,他随着时间成长为完全不同的成熟的人。曾经执拗愤怒的曼德拉在1962年被捕,使他那些肤浅的追随者们丧气失望,然而正是牢狱生活塑造了他的温和与包容。 曼德拉曾是国家非法武装反对派的灵魂人物。他曾经煽动非洲人国民大会放弃甘地的传统,接受游击战,恐怖破坏和不流血的冲突,认为这些是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必要手段。当时在非洲人国民大会中,就已有不少人警告过这位头脑发热的年轻人,在积恨很深的制度体制下以暴力对抗暴力很可能会把国家引向万劫不复的武装战争中。 在一次较为私密的会面上,我提出了一个有些挑衅的问题:“左翼游击战将终于何处?”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曼德拉跟我讲述了一个极为矛盾的言行。我们那时在纽约,那天早上曼德拉还作为荣誉嘉宾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在他被所有人称颂的同时,他说他的同胞们正在抱怨他和图图主教参与了劝解人们宽恕的任务。 “你可知道我的部落姓氏的意思是带有不同观点的巴斯蒂安?我的主张从60年代开始就与主流思想相悖,因为武装冲突是用来结束一个体制的。”曼德拉变得很认真,不再是平时那个笑话连篇、风趣幽默的人。“直到现在,当我的同僚们不愿翻过历史的篇章,想要复仇的时候;当他们被蒙住双眼看不到南非命运的时候,我仍然逆势笃行。” 这就是我忘不了曼德拉的第三点:他的政治天赋,让他能够两次抓住准确的时机。一个战士或者一个军事将领,一个加里波第或者一个切·格瓦拉,永远都不会成为政治家。万神殿中的龛位一人一个,因为每个人只能活一次。 直觉告诉曼德拉,南非不会走其他非洲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反殖民之路,虽然反种族隔离制度之路基本上是和平的,而且通过武力威胁白人殖民者来警告他们:如果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将会失去所有,但这不是一条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道路。 长久的牢狱之灾不但没有打垮曼德拉,反而让他获得了威信,拥有了战略眼光,甚至成长为一位影响世界的世纪伟人。他颠覆过去的老套路,与敌人斡旋,通过法制选举而不是流血让敌人缴械投降,这是只有纳尔逊·曼德拉才能够最终完成的事业。 皮诺·阿拉基 2013年1 2月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对于如此复杂多变的世界全局及其重大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其知识的渊博、目光的敏锐、思想的深刻、言词的犀利以及出人意外的判断和结论使《百年骗局》一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令人爱不释手。 ——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主席:何秉松 《百年骗局》一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揭露了一些国家极力想掩盖的真相,入木三分,值得一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 这是一本带有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暴力犯罪真相的专著。作者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反恐中存在的问题,切中时弊,见解独到,值得深思。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李湛军 战争、犯罪、恐怖主义……在这些令人焦虑和恐惧的字眼后面,本书告诉我们:这不是全部,相反,人类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仁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