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的做人之道》编著者张笑恒。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民众的疾苦,还敢于为民众说话。他曾说:“希望国家给农民一颗定心丸,说白了就是‘种粮食永远不会赔本’。”崔永元认为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因此必须要为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他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这么一群人,来到这里就要尽力,别到这里来享受,来这里开同学会、老乡会,那样就太辜负大家了。”
对于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也总是表现得很谦虚、低调。曾有网友评论说崔永元是最靠谱的政协委员,崔永元却说:“我觉得这个说法就太不靠谱了。比如像我所在的无党派组里,有很多院士、教授,我觉得他们的发言非常好,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特别有社会知名度,所以就总是不被报道出来。”
《崔永元的做人之道》编著者张笑恒。
《崔永元的做人之道》详细地剖析了崔永元的为人处事之道。在纷杂的社会中,在面对质疑面对考验的时候,如果睿智地度过难关,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学会做人,才会做事。我们可以在崔永元的历程中,学会守护真善美的底线,进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章 从实话实说开始——崔永元的真实
仗义执言
犀利的批判
认错不丢人
谨慎求实
说实话,有学问
奉真心,讲真话
第二章 先做人后做事——崔永元的智慧
做个有思想的人
台上台下一个样
先做人,再做节目
先要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我不是大明星,不知道多大号的明星不能在街上走”
从自己做起
第三章 做人要往道德线上靠——崔永元的责任
骨子里的“责任感”
道德是做人的底线
保卫良心
“我这辈子一定要把主旋律搞起来”
公众人物要为老百姓做实事
责任,须勇于承担_
第四章 一路做好事 ——崔永元的爱心
做好人比做名人更重要
做慈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慈善不只是捐钱
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
真正的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秉持一颗真诚的爱心
第五章 “邻居大妈的儿子”——崔永元的随和
亲切随和,不摆架子』
以“聊天”的方式做电视节目
口才其实很差,只是耳才还不错
让观众参与到谈话中来
消除交谈双方的距离感
运用“平民化”的说话方式
尊重每一个人
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情
第六章 不要做“衣食无忧”的穷人——崔永元的淡泊
“现在很多人都掉钱眼里了”
“让精神世界过得有质量”
“从来没为自己争过什么”
不要做“衣食无忧”的穷人
经得起诱惑的方法就是远远地躲开
富裕和良知并不对立
第七章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崔永元的睿智
用幽默话幽默
娱乐节目也高雅,不用低俗方式博取笑声
拿自己开涮
机智妙语,化解尴尬
巧妙打断别人的“抹缝儿”功夫
调侃一下,活跃气氛
即兴幽默味更纯
巧妙跳脱,无懈可击
引申归谬,放大错误
一语双关,机智应对
第八章 我要的是“宁死不屈”——崔永元的坚守
“我最骄傲的是我的坚持”
最可怕的是随波逐流
该妥协时须妥协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为梦想而战
放弃是一秒钟的事,坚持却是一辈子的选择
坚守做人的底线
“自私”也是一种美德
第九章 让我欢喜让我忧——崔永元的抑郁
幸福不只是靠钱
坦言自己患了抑郁症
有事儿干才能治好抑郁症
要学会向别人求救
为什么得抑郁症的都是天才
享受孤独的快乐
凡事都向好的方面看
让烦恼“拐个弯”
第十章 从“实话实说”转型“埋头做事”——崔永元的低调
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踏踏实实地做点事
不眼红姚明和刘翔
“政府不可能一夜间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和时间赛跑
有目标,有追求
不求做大,只求做好
要做就做对社会有点好处的人
第十一章 做人当有原则——崔永元的底线
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
“每一个公益和慈善的便宜都不能占”
遇事要敢于站出来
要有点批判的精神
能帮的忙一定帮,不能帮的绝对不帮
没有人逼你去应酬,不管你是谁
“伤害”人的事该干也得干
了解并尊重历史
第十二章 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崔永元的清醒
给自己打 分的政协委员
毁誉不在乎
用理智衡量自己
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读书永远是个糊涂人
追求完美,永不满足
崔永元还曾说:“记得小时候书本上总说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9/6的人口,可是它没有告诉我们,这229/6的人口养了世界60%的公务员;这22%的人口的教育经费只占世界的39/6;这22%的人口的财富97%集中在其中19/6的人手里;这22%的人口中的90%吃着全世界最毒的食物,缴纳着最高的税,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在谈及保障房分配不公的现象时,崔永元认为,人们之所以认为保障房分配不公,是因为有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也住了进去。为此,他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哪些人有资格享受保障房的条件,要有明确的规章条例;二是要实施事后追究制度。
崔永元说:“当追究制度实施后,不符合条件的人是住进去了,但是一定要让他住不稳当,天天提心吊胆,一旦被发现了就得把房子退回来,即使他把房子退回来了,其个人诚信也受到了影响,同时负责分配保障房的官员也会受到一定的牵连。目前发达国家就是这么操作的,并且行之有效。”
崔永元就是这样,他的话虽然没有激情慷慨,但是却透着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智慧,让人深深反思的同时也有些忍俊不禁。聪明的人,会用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表面上是玩笑话,实际上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有位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很羡慕大发明家的名气,总想有一天自己也扬名天下。有一次,他问爱迪生:‘‘先生,您是怎么做到名扬天下的呢?”
爱迪生猜出了他的心思,故意反问说:‘‘看来,你是每天都在想着怎样出名吧?”
年轻人听后,以为爱迪生要给他传授出名的秘诀,于是十分高兴地说:“是啊!我连做梦都在想啊,您快告诉我,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名扬天下呢?”
爱迪生说:“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
“为什么要等到死后呢?’’年轻人十分惊异地问。
“你只想着怎样才能占有一座高楼,而从不动手去建造这座高楼。因此,你终日想象的高楼是永远不会自动出现的。但是假如你在空想中度过一生,死后就会成为那些只会空想、不肯付出者的一面镜子,被当做反面的例子教育后人。这样,人们就会经常提到你的名字,你不就能名扬天下了吗?”
爱迪生这段话幽默诙谐,暗含讽刺与警告,使年轻人的心灵大受震荡。年轻人终于了解:没有行动而只有空想,只会自己一事无成,更别说出名了。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你错了”这三个字。它通常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因此,即使是要指出对方的错误,也要选择一种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而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你错了”。
春秋时,陈惠公征调犯人兴建凌阳台,还没有完工,就有几个人因犯法被处死了。一天,陈惠公又下令将三名负责监督工程的官员押进监狱,大臣都不敢进言劝阻。
P4-P5
崔永元出生于天津,四岁时举家进京,在北京读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进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期间还参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等节目的策划工作。1996年,崔永元以《实话实说》主持人的身份崭露头角,1998年被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
我们大多数人认识崔永元都是从《实话实说》这档中央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开始的。在节目中,崔永元尖锐而不失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让他备受观众喜爱。后来,崔永元又主持了《小崔说事》《电影传奇》《新电影传奇》《荣誉殿堂》《我的长征》《小崔会客》《谢天谢地你来啦》《我的抗战》《小崔说立波秀》等节目。
崔永元一直倡导一种宽容理解的真诚对话气氛。在他主持的节目中,崔永元以平民的视角,传递社会各阶层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睿智、坦诚而又妙趣横生的形象,同时也给原本“一本正经”的电视屏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崔永元在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上的演讲中说:“我是说话尽量想让大家听懂的人,在听懂的前提下你们还觉得有思想,听着就很棒。我们不能指望大家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而觉得你有思想,这样不好,起码我不同意。”
作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四次荣获央视“十佳主持人播音员”奖,两次获得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2012年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奖,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中国电视主持人公益行为满意度调查第一名……
崔永元还在200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对于同行来说,能够获得“德艺双馨”这一文艺界的最高荣誉称号,是莫大的荣耀,也是十分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然而崔永元却认为,“德艺双馨,’原本就应该是对像他这样的公众人物的最基本要求。这更加彰显了崔永元作为一位电视工作者的高尚艺德和无私境界。
崔永元在带给中国广播、电视新气息的同时,更是以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实坦诚的做人准则,赢得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公共电视应承担社会责任”、“先做人,后做主持人”、“学会倾听”等观点更深得观众的赞赏与好评。
崔永元说自己有一个善良的愿望:“我真的希望这个国家好,希望我们这个国家在全世界的形象越来越高,我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也自豪,走到哪个国家的海关一看是中国来的马上自动排队,组织欢迎仪式,每个警察向我敬礼,因为你来自中国。”
对于如何做好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崔永元说出了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好的采访应该是化学采访,就是你先抛出你的试剂,等着嘉宾的试剂,然后产生化学反应,所有的问题就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陆续出现,这才是好的采访。谈话节目要求的就是这样的采访,在倾听中寻找亮点。”
在崔永元的工作间里有这样一幅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崔永元不仅敢于说真话、实话,并且一直坚持做实事。他发动同行帮助辽宁鞍山抗癌协会“临终关怀”行动,用自己的奖金资助普通人治病,建立崔永元公益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和乡村教师培训。
为了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崔永元不辞辛劳,积极奔走,不仅要筹集拍摄“口述历史”的资金,还要拼命工作,“与时间赛跑”,以求尽可能采访更多的人。
在深受抑郁症折磨期间,崔永元不仅自己积极配合接受治疗,还鼓励那些像他一样得了抑郁症的患者也要积极勇敢地向心理医生求助。他毫不避讳地谈论自己的病情,不仅让那些跟他有着同样疾病的人获得了接受治疗的勇气,也让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民众的疾苦,还敢于为民众说话。他曾说:“希望国家给农民一颗定心丸,说白了就是‘种粮食永远不会赔本’。”崔永元认为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因此必须要为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他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这么一群人,来到这里就要尽力,别到这里来享受,来这里开同学会、老乡会,那样就太辜负大家了。”
对于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也总是表现得很谦虚、低调。曾有网友评论说崔永元是最靠谱的政协委员,崔永元却说:“我觉得这个说法就太不靠谱了。比如像我所在的无党派组里,有很多院士、教授,我觉得他们的发言非常好,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特别有社会知名度,所以就总是不被报道出来。”
崔永元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希望我们都可以从他的事迹中来学习一点做人的道理。
“小崔”已淡去,他是尽职的全国政协委员、 “新锐导演计划”的主持者和“口述历史”的工作者。历10年、募2亿元、300万分钟影像、30万件历史实物,他以罕见的自觉与担当,在为文化中国做基建、为后人存记忆,犹未完成。
——《新周刊》“十大创新电视人”给崔永元的颁奖词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关注的视野已经超越了新闻的视线:2002年起,他开始“口述历史”的搜集工作,寻访历史见证人,成立博物馆,保护濒危的历史片段;2007年,他成立崔永元基金,投身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历史必须保存,崔永元选择用记录历史的方式与历史同在。
——第二届“社会责任年会十大责任领袖”给崔永元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