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在2年后的今天,又推出了修订版。在原有《乔布斯传》的基础上,修订了全部译文,采纳了读者对翻译的众多建议,使得整体译文更加完善,更加精良。

此外,修订版一大亮点是新增补作者亲自撰写的后记,描述了乔布斯去世后的相关过程,包括葬礼等,对读者有新的吸引点,也更完美了此部经典著作。

全新版式设计,封面设计,也使得这本经典人物传记以新的形态面对苹果粉和乔布斯迷。

最后,乔布斯照片使用铜版纸作插页,更有质感。

内容推荐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由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过去两年与乔布斯面对面交流40多次、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详尽描写了乔布斯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打造苹果公司及其产品的全过程。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是继2011年首版后的修订版。

在第一版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译文的重新审校修正,使这本经典著作整体上更为完善。并专门增加了作者最新撰写的后记,叙述了乔布斯去世后包括葬礼等更新的内容,使得整部书更加完整,全面。在整体包装上,对封面进行了再设计,换了乔布斯年轻时的图片;在正文的版式上也做了重新设计,从内到外使这本书面貌一新。

目录

主要人物

前言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第一章 童年:被遗弃和被选择

第二章 奇特的一对:两个史蒂夫

第三章 出离:顿悟,修行……

第四章 雅达利与印度:禅宗与游戏设计艺术

第五章 Apple I:开机,启动,接入

第六章 Apple II:新时代的曙光

第七章 克里斯安和丽萨:被遗弃者

第八章 施乐和丽萨:图形用户界面

第九章 上市:名利双收

第十章 Mac诞生了:你说你想要一场革命

第十一章 现实扭曲力场:以自己的游戏规则行事

第十二章 设计:大道至简

第十三章 制造Mac:过程就是奖励

第十四章 斯卡利来了:百事挑战

第十五章 麦金塔电脑的发布:在宇宙中留下印记

第十六章 盖茨与乔布斯:当轨道相交

第十七章 伊卡洛斯:凡升起的……

第十八章 NeXT:自由的普罗米修斯

第十九章 皮克斯:技术与艺术相遇

第二十章 凡人:爱就那么回事

第二十一章 有家之人:与家人在一起

第二十二章 玩具总动员:巴斯和胡迪救场

第二十三章 再度降临:何等野兽,终于等到它的时辰

第二十四章 复出:此刻的失败者终将胜利

第二十五章 非同凡想:iCEO乔布斯

第二十六章 设计原则:乔布斯和艾弗的工作室

第二十七章 iMac:“你好(又见面了)”

第二十八章 CEO:多年之后,疯狂依旧

第二十九章 苹果零售店:天才吧和锡耶纳沙石

第三十章 数字中枢:从iTunes到iPod

第三十一章 iTunes商店:“我是花衣魔笛手”

第三十二章 爱音乐的人:他生命中的音乐轨迹

第三十三章 皮克斯的朋友:……当然,还有敌人

第三十四章 21世纪的Mac:苹果脱颖而出

第三十五章 第一回合:死之警示

第三十六章 iPhone:三位一体

第三十七章 第二回合:癌症复发

第三十八章 iPad:后PC时代

第三十九章 新的战斗:昔日重现

第四十章 飞向太空:云端,飞船,宇宙无限

第四十一章 第三回合:暮色下的抗争

第四十二章 遗产:无比辉煌的创新天堂

后记

致谢

资料来源

摄影集

试读章节

弗里德兰曾经听过《此时此地》的作者拉姆·达斯导师在波士顿的一次演讲,他和乔布斯、科特基一样深深迷恋着东方精神。1973年的夏天,弗里德兰去印度拜访了拉姆·达斯的印度教导师——尼姆·卡罗里大师(Neem KaroliBaba),也就是信众们所熟知的马哈拉杰一吉(Maharaj-ji)。那年秋天,弗里德兰从印度回来后,已经起了一个宗教名字,走到哪里都是一双凉鞋和一身飘逸的印度长袍。他在校园外租了一个房间,就在一个车库顶上,很多个下午,乔布斯都会去那里找他。弗里德兰确信觉悟的状态确实存在,并且这种状态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这让乔布斯十分着迷。“他让我达到了一种全新层次的觉悟。”乔布斯说。

弗里德兰也觉得乔布斯十分有魅力。“他总是光着脚走来走去,”他后来对一位记者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他的激情。他只要对一样东西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发挥到非理性的极致状态。”乔布斯熟练掌握了利用凝视和沉默来征服别人的技巧。“他的招数之一就是死死盯着正在和他讲话的人。他会一直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然后问一个问题,要对方在不回避他目光的情况下回答。”

据科特基说,乔布斯的一些性格特质——包括一些伴随他职业生涯的特质——都是吸收自弗里德兰。“弗里德兰教给了史蒂夫现实扭曲力场。”科特基说,“他极富魅力,也会骗人,可以让事态屈从于他的超强意志。他很机智,充满自信,还有一点儿独断专行。史蒂夫对此很是钦佩,他和罗伯特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之后,也变成了这个样子。”

乔布斯也从弗里德兰身上学会了怎样让自己成为焦点。“罗伯特是个非常善于交际也非常有魅力的人,一个真正的推销员。”科特基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史蒂夫的时候,他羞涩又谦逊,非常内敛。我想是罗伯特教会了他怎样销售产品,怎样与别人交往,怎样展现自我,怎样控制局面。”弗里德兰身上的气场很强。“他走进一个房间,别人立刻就会注意到他。史蒂夫刚刚来到里德学院的时候则恰恰相反。他跟罗伯特相处一段时间后,身上的羞涩开始逐渐褪去。”

星期天的晚上,乔布斯和弗里德兰会去波特兰西边的哈雷·克里希纳寺,通常科特基和霍姆斯也会去。他们会放肆地高歌、狂舞。“我们会让自己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霍姆斯回忆说,“罗伯特会失去理智一般疯狂地跳舞,史蒂夫则平静很多,完全释放自己似乎会让他觉得尴尬。”之后就会有人给他们奉上堆满了素食的纸盘子。

弗里德兰管理着波特兰西南40英里处一家220英亩的苹果园,果园的主人是他一位来自瑞士的古怪的百万富翁叔叔,名叫马塞尔’穆勒(Marcel Muller),他靠垄断当时罗德西亚的公制螺纹构件市场而发了财。弗里德兰在迷恋上东方宗教后,把这处果园改造成了一个公社,叫作团结农场(A11 One Farm),乔布斯、科特基、霍姆斯以及其他一些寻求觉悟的人会在那里过周末。农场里有一座主楼、一座大仓库和一间花园小屋,科特基和霍姆斯就睡在花园小屋里。乔布斯和另一个公社成员格雷格·卡尔霍恩负责给格拉文施泰因苹果树剪枝。“史蒂夫管理着苹果园,”弗里德兰说,“我们当时在做有机苹果汁生意。史蒂夫的工作就是带领一群怪人给果树剪枝,然后把果园打扫干净。”

哈雷·克里希纳寺的僧人和信徒们也会来农场,帮着准备素食盛宴,洋茴香、香菜和姜黄的香味四处飘散。“史蒂夫来的时候总是很饿,于是就狂吃一通,”霍姆斯回忆说,“然后他就要去吐掉。很多年来我都以为他有贪食症。这让我们非常苦恼,因为我们费尽周折才弄好一顿饭,但他最后却把吃下去的食物都吐了。”

乔布斯开始有点儿无法忍受弗里德兰宗教领袖般的行事风格了。“也许他看到了太多弗里德兰的本质。”科特基这样说道。尽管这个公社最初的目的是成为逃避物质主义的庇护所,但弗里德兰开始像做买卖一样管理公社。他的信徒们被要求砍柴然后出售柴火,生产苹果榨汁机和柴火炉子,参加各种商业活动但得不到报酬。有一天晚上,乔布斯睡在厨房的桌子下面,看着人们进进出出,从冰箱里偷别人的食物,他都被逗乐了。他不喜欢公社经济。“事情开始变得非常物质主义,”乔布斯回忆说,“每个人都了解到自己在为罗伯特的农场拼命工作,于是大家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这一切让我觉得恶心。”

很多年以后,弗里德兰已经成了一位亿万富翁,管理着铜矿和金矿——产业遍及温哥华、新加坡和蒙古。我在纽约与他相约小饮。那天晚上我给乔布斯发了电子邮件,提到了这次相遇。不到一个小时,他就从加州打来电话,提醒我不要听信弗里德兰的话。他说,弗里德兰因为旗下的几处矿产破坏环境而陷入了麻烦,曾经打电话联系他,请求他与比尔·克林顿交涉,但他没有回应弗里德兰。“罗伯特总是标榜自己是个精神至上的人,但他越过了从魅力到欺骗的界限。”乔布斯说,“你年轻的时候认识的某个号称精神至上的人最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淘金者,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P33-34

序言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2004年的初夏,我接到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打来的电话。多年来,他对我还算友好,偶尔还会格外热情一下,特别是当他希望即将推出的新产品能上《时代》杂志封面或者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题报道的时候,而我先后供职于这两家媒体。在我离开之后,就没有太多他的消息了。电话里,我们聊了一些关于我刚刚加入的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情况,我邀请他来科罗拉多的校园进行演讲。他说他很乐意,但不想登台讲话,而是想和我散散步、聊聊天。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喜欢在散步的过程中进行严肃的对话,所以这通电话让我有些费解。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想让我写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我刚刚出版了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传记,正在着手完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传记。因此我最初的反应是,他是不是把自己看作这些伟人的“后继者”了。当然这是半开玩笑的。我认为他还处在事业的波动期,等待他的还有诸多跌宕起伏,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个十年二十年,等你退休了。

我认识他是在1984年,当时他来曼哈顿与《时代》杂志的编辑们共进午餐,顺带夸耀他最新推出的Mac电脑(Macintosh)。那个时候他的脾气就不太好,他指责《时代》杂志的一名记者,因为对方报道的一个故事披露了太多事实,他觉得受到了伤害。但后来,通过与他的对话,我发现自己被他的强烈情感所吸引,就如同其他很多人多年来被他吸引一样。自那以后,我们就一直保持联系,即便在他被迫离开苹果公司时,彼此的联络也未中断。当他需要推销某样产品时,比如一台NeXT电脑或者一部皮克斯(Pixar)出品的电影,他就会突然间再次向我施展他的魅力。他会带我去曼哈顿下城的一家寿司餐厅,告诉我他正在兜售的东西是他制造出的最棒的产品。我喜欢这个家伙。

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公司之后,我们将他搬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此后不久,他就开始给我们正在做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人物系列专题出谋划策。当时他已经展开了“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宣传活动,在他的电视广告片里出现的众多历史人物中,有一些也正是我们在考虑的,而乔布斯发现,评估人物的历史影响力很有意思。

在拒绝了为他写传记的建议后,我还是时不时听到一些他的消息。有一次,我发电子邮件询问他,苹果公司的标识是不是如同我女儿告诉我的一样,是在向伟大的英国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Alan Turing)致敬。图灵破译了战争时期德国的电码,最后却食用浸过氰化物的苹果自杀了。乔布斯回复我说,他希望自己曾经考虑过这一点,但实际上并没有。从这件事起,我开始逐渐了解苹果公司的早期历史,并一点一点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准儿哪天我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呢。我的爱因斯坦传记出版后,有一次,在帕洛奥图(Palo Alto)的一个新书活动上,乔布斯把我拉到一边,再一次提出,以他为主题的书肯定很有意思。

他的坚持让我很为难。众所周知,他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而我推测他应该从来没有看过我写的书。于是,我还是回答道,也许将来的某个时候吧。但是,到了2009年,他的妻子劳伦·鲍威尔(Laurene Powell)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你真的打算写一本关于史蒂夫的书,最好现在就开始。”他当时刚刚第二次因病休假。我向劳伦坦承,当乔布斯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我并不知道他有病了。几乎没有人知道,她说。他是在接受癌症手术之前给我打的电话,直到今天他还将此事作为一个秘密,她这么解释道。

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要写这本书了。让我惊喜的是,乔布斯欣然允诺,他不会干涉这本书的写作过程,甚至不会提前阅读它。“这是你的书,”他说,“我不会看的。”但那年秋天的晚些时候,他似乎开始重新考虑此番合作,而我不知道的是,他被又一轮的癌症并发症侵袭了。他不再回我的电话,我也把这个项目暂时搁置了起来。

之后,出人意料的,2009年岁末的新年前夜,他在傍晚时分给我打来电话。在帕洛奥图的家中,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妹妹——作家莫娜·辛普森(MonaSimpson)。妻子劳伦和三个孩子去滑雪了,糟糕的身体状况让他未能同行。他追思往事,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先是回忆自己12岁的时候曾经想要做一个频率计数器,当时他在电话簿上查到了惠普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lt)的号码,并给他打电话,想要得到一些零部件。乔布斯说,他重新回到苹果公司的这12年,从创造新产品的角度来说,是他最高产的一个阶段。但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像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一样,建立一家充满了革命性创造力的公司,而且这家公司要比惠普更能经受岁月长河的涤荡。

“我小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适合人文学科的人,但我喜欢电子设备。”他说,“然后我看到了我的偶像之一,宝丽来的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Land)说的一些话,是关于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的重要性的,于是我决定,我要成为这样的人。”这好像是在向我暗示这本传记的主题(这一次,这个主题至少是合理的)。在我写的富兰克林以及爱因斯坦的传记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后所能产生的那种创造力,我相信这种创造力也是在21世纪建立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因素。

我问乔布斯为什么希望我来做这本传记的作者。“我觉得你很擅长让别人开口说话。”他这么回答。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我必须采访很多人,这些人要么被他炒过鱿鱼,要么被他伤害过、遗弃过,抑或被他以其他方式激怒过,我以为我跟这些人交谈会让乔布斯不舒服。的确,当我的一些采访对象的言论传到乔布斯耳中时,他表现得有些愤怒。但几个月后,他开始鼓励人们跟我交流,这其中甚至包括他的敌手和前女友。他也没有对任何事情做出限制。“我做过很多并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岁时让我的女友怀了孕,以及我处理此事的方式。”他说,“但我没有什么不能对外坦露的。”他并未对我的写作内容设限,甚至没有要求提前阅读。他的唯一一次介入也仅仅发生于我的出版商选定封面设计时。当他看到早期的封面设计时,他极不喜欢,并要求重新设计一版。我欣然同意。

我总共与他进行了40余次会面。其中一些是很正式的谈话,在他位于帕洛奥图的住所的客厅里进行,有一些是在长途散步或者驱车行进的过程中完成的,还有一些是通过电话。在为期两年的访问中,他与我越来越亲近,也越来越愿意向我吐露心声,但是有时候我还是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被苹果的老同事们称为“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力量。有时,这是因疏忽引起的记忆错误,我们都会如此;但有些时候,乔布斯则是在向我和他自己编织现实在他头脑中的印象。为了验证并充实他的故事,我采访了100多人,包括他的朋友、亲戚、对手、敌人以及同事。

他的妻子劳伦也没有对我的写作加以约束或控制,同样没有要求提前看到书的内容。事实上,她还鼓励我坦率地描述乔布斯的全部:他的优点以及他的缺点。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也是最理性的人之一。“他的生活以及性格中,有一部分是非常糟糕的,这是事实,”她早先告诉我,“你不用为他掩饰。他很擅长讲故事,他的故事本身也非常精彩,我希望看到整个故事都能被如实地叙述。”

这项使命完成得如何,我交给读者们评判。我确信会有一些人的记忆有别于书中所述,或者有人认为我陷入了他的扭曲力场之中。在我写一本关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的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那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为本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发现人们对于乔布斯有着十分强烈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罗生门效应十分明显。但我已尽自己所能去公正地平衡不同意见,并对信息来源做到透明。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关于他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关于他炽热强烈的个性。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你可能还会想到第七个产业:数字产品零售商店。对于零售连锁产业,他算不上彻底变革,但他的确对这个产业进行了重新描绘。此外,他通过开发应用程序(APP),为数字内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赖网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制造出革命性的产品,还在自己的第二次努力下成就了一家充满生命力的公司,这家公司继承了他的基因,集中了一群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师和大胆创新的工程师,他们能够将他的设想发扬光大。2011年8月,在乔布斯即将卸任苹果公司CEO之际,这个在他父母的车库中诞生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我希望这也能是一本关于创新的书。如今,美国正在寻找方法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全世界都在努力建设创造性的数字时代经济,乔布斯成了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持续创新的终极标志。他深知21世纪创造价值的最佳途径就是将创造力与科技结合起来,所以他创建了一家公司,在这里,跳跃的想象力与高超的工程学技术结合到一起。他和他的同事们能够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他们所做的并非是针对目标人群的普通产品改进,而是在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其需求的时候,就为其提供全新的设备和服务。

他不是众人尽可效仿的模范老板,也算不上人类楷模。他就像被恶魔驱使一样,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但他的个性、激情与他的产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就好像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均是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他的故事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

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一个关于任性幼稚的哈尔王子成长为狂热又敏感、冷漠又感性、鼓舞人心又并不完美的君主的故事——开头就是一段呼唤:“啊!光芒万丈的缪斯女神,你登上了无比辉煌的幻想的天堂!”哈尔王子要做的很简单,只需要传承他那位国王父亲的事业。而对于史蒂夫·乔布斯来说,那光明的创新天堂之旅,始于他的两对父母,以及一个学习如何点石成金的山谷。

后记

2011年夏天,在史蒂夫·乔布斯还感觉他能够再次战胜癌症时,他建议我以他要辞去苹果CE0职务来结束本书,而他正打算在8月底公布这一消息。我已经将缺少结尾部分的原稿方案交给了出版社。就在我交上最终修订版之前,我和乔布斯一起讨论了书中使用过的许多故事,包括一些我认为他或许不怎么喜欢的事。他曾坚持让我叙述得真实一些,所以出现了很多关于他一些小毛病的花边新闻。我向他保证我已尽力把它们放进上下文中,作为个性复杂、充满激情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而正是这种个性——坚信普通规则并不适合于他——让他得以改变世界。

乔布斯很乐观。他知道他不会被作为礼貌文雅的典范而载入历史,他曾建言道,这本书读起来最好不要像一本内部书籍。他告诉我,他还要等上一阵子再来读这本书,比如一年之后。他的自信或者说现实扭曲力场还如此强大,我感到非常高兴。在那一刻,我相信他还可以再活上一年,还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看起来,他对自己可以重获健康以及在苹果重现活力如此自信,以至于我问他是否想要延迟这本书的出版,是否要看看情况再说。“不,”他回答说,“如果我做出了其他让人惊叹的事情,那你就可以再写一卷。”他对自己的想法报之一笑,然后补充说:“或者你至少可以写一篇很长的后记。”

遗憾的是,眼下的这段后记很短。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史蒂夫·乔布斯意识到他最后的日子到了。在他抗击癌症的努力中,他不再说“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取而代之,他的思想转变到——他任何时候改变焦点都是这样突然——自己即将面对的死亡。

他之前没有提到过关于自己葬礼的安排。劳伦曾经以为他希望火葬。这些年来他们也随意讨论过骨灰洒向何处的问题。但周一上午,乔布斯宣布他不希望被火化,他想挨着自己的父母葬在他们所在的公墓。

那个上午,苹果正在发布带有Siri声音识别软件的新iPhone 4s,乔布斯在最后一次参加董事会议时把玩过这款手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苹果总部不大的“市政”会议厅里举办的发布会气氛稍显肃穆。史蒂夫最亲密的同事都知道他现在情况十分糟糕。发布会一结束,乔尼·艾夫、埃迪·克尤、蒂姆·库克和其他几位都接到电话,并在周一下午依次与乔布斯道了别。

第二天早上,乔布斯给妹妹莫娜·辛普森打电话,告诉她赶快来帕洛奥图。莫娜在悼词中深情回忆:“他的声音满怀深情,可爱,让人喜欢,但感觉就像一个行李已经放在了车上的即将启程之人,对于离我们而去,他感到很抱歉,真的十分抱歉。”他开始与她告别,但她说她已经坐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很快就到。“亲爱的,我现在告诉你,是因为我担心你可能赶不上了。”乔布斯回答道。他的女儿莉萨从纽约飞回来了,尽管这些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复无常,但她一直在试着做一个好女儿,她也确实做到了。乔布斯的另一个妹妹帕蒂也来到他的身边。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乔布斯与深爱的家人们在一起。他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好男人,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对一个人的评价总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作为一位商业领袖,他可能严苛挑剔、喜怒无常,但他打造了一个狂热而忠诚的团队,这个团队深爱着他。作为一个有家之人,他可能很粗暴,还经常心烦意乱,但在他的婚姻中,他和女强人妻子之间有着完全的伙伴关系,非常浪漫。他还拥有四个孩子,他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都陪伴着他,让他感受到爱。那个周二,他一直盯着孩子们的眼睛看。他一度长久地注视帕蒂和他的孩子们,然后看向劳伦,最后目光越过他们看向远方。“噢哇,”他说,“噢哇,噢哇。”

这是他遁入无意识状态前最后的话语,大约是下午两点钟。他的呼吸变得沉重。“即使是现在,他依然有着坚毅的、英俊的轮廓,一个专制者的轮廓,浪漫者的轮廓。”莫娜回忆道,“他的呼吸表明他就要开始一段艰辛的旅程,一段急剧升降的路程。”莫娜和劳伦整晚都陪在他身边。第二天——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史蒂夫·乔布斯走了。他的家人都在他的身边,亲抚着他。

乔布斯的死,引起了全世界的真情表露。几百个城市和乡村都搭建起了临时祭坛,甚至包括祖科蒂公园,占领华尔街的积极分子正在那里抗议巨富商人的罪恶行为。这完全可以理解。那些醉生梦死的摇滚歌手和苦恼忧郁的公主王妃们死时,人们情感的表露通常都未能因此而得到释放。好不容易有一位企业家,尽管他可能也是一位巨富商人,但他是通过设计精美产品以让生命更加神奇而成为巨富的。

乔布斯逝世那天,劳伦和莫娜去了乔布斯挑选的公墓,并乘坐高尔夫球车绕公墓转了转。保罗和克拉拉·乔布斯的墓碑旁边没有空地了,劳伦又不喜欢那里的人带她看的其他地方:那里一个墓碑紧紧挨着另一个墓碑,一排排并列在普通的平地上。但劳伦和她丈夫一样,充满想象力而又固执己见。她指着一片宁静的山脊,山脊顶部是这片区域保留下来的最后一片杏园。乔布斯从小就很喜欢这样的果园。这里不行,公墓的人告诉劳伦。杏园不允许安置墓地。但这并没能制止劳伦。一再坚持之后,她让公墓的负责人深信,她的丈夫终将长眠于这片果园之中。乔布斯会以她为豪。

劳伦总是能够把乔布斯的原始喜好与她自己的高雅审美相结合。她订做的棺材工艺精巧,没用一枚钉子或螺丝钉。纯粹、简单。在非公开的葬礼仪式上,这尊棺材被放置在从苹果总部的设计工作室搬来的工业桌上,乔布斯在那张桌子边度过了无数个下午时光。乔恩·艾夫安排将这张桌子搬到了坟墓边。出席葬礼的约有50人,包括家人和朋友,他们都分享了乔布斯的故事。比如,迪士尼的鲍勃·艾格说,就在与迪士尼之间的交易宣布之前,他与乔布斯在皮克斯工作室附近散步30分钟。乔布斯告诉艾格,自己的癌症复发了,只有劳伦和医生知道;但乔布斯觉得他有责任让艾格知晓,因为艾格可能会因此而退出交易。“站在乔布斯的角度,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姿态。”艾格说。

10月16日的晚上,一场庄重的追悼会在斯坦福的纪念教堂举行,整个教堂都沐浴在一片烛光之中。劳伦和乔尼一起尽力把现场布置得更漂亮一些。有大约100名宾客出席,其中包括比尔·克林顿、艾尔·戈尔、比尔·盖茨和拉里·佩奇。早期苹果团队的成员,包括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安迪·赫茨菲尔德也来了。家庭成员包括有乔布斯的四个孩子和两个妹妹——帕蒂·乔布斯和莫娜·辛普森。

“史蒂夫希望我在他的葬礼上演奏大提琴,”马友友在追悼会开始时说,“我说我更希望他按照我的方式。通常他都是随心所欲。”然后马友友表演了巴赫小组曲。其他两个朋友也表演了节目。波诺唱了《每一粒微沙》(Every Grain 0fSand),这是乔布斯最喜欢的鲍勃·迪伦的一首歌:

在愤恨的当下,

我能看见遣物主之手,

在每片颤动的叶里,

在每粒微沙之中。

年轻而又深情的民谣歌手琼·贝兹唱了一首悲伤却又令人精神振奋的《低度摇摆,甜蜜战车》(swing Low,Sweet Chariot)。

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详细叙述了一些故事,还朗读了诗歌。“他的思想从不受现实的束缚,”劳伦说,“他对可能性充满了史诗般的感觉。他看待事情是从完美主义的立场出发。”

擅长写小说的莫娜·辛普森制作了一首精美的颂文。“他感情强烈,”她回忆道,“即使是生病的时候,他的鉴赏力、辨别力和判断力依然保持不变。他找了27名护士之后才发现一个满意的。”莫娜谈到乔布斯对工作的热爱,说道:“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在做他的项目,并让苹果的朋友们承诺要完成这些项目。”她还以更为个人化的方式强调了乔布斯对劳伦和四个孩子的爱。“尽管他实现了活着看到里德毕业的愿望,但却不能参加自己女儿们的婚礼了。他希望领着她们走上教堂的走廊,就像我结婚的时候他领着我走过一样。”她说。这些阶段都没法记载了。“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在中途死去。在一个故事的中途,在许多故事的中途……”

三天后,公司追悼会在苹果总部举行。蒂姆·库克、艾尔·戈尔、比尔·坎贝尔都发言了,但乔尼·艾夫的颂词最抢风头,有趣且动情。他重述了在斯坦福纪念教堂讲起的事。因为乔布斯太过挑剔,所以任何时候他们订了什么酒店,艾夫都会坐在电话旁等待那通必然会来的电话。乔布斯会在电话中说:“这个酒店太差劲了,我们走!”但当艾夫描述他的老板在会议上发表意见时,他能捕获到乔布斯异禀天才中随意流露出的思想光辉。“有时候很愚蠢,有时候实在糟糕透顶。但有时候他们走出房间去户外散步……就会产生一些大胆而又疯狂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或者一些简单的、不起眼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在微妙处、细节处都非常深刻。”

活动中最用心的设置还是来自乔布斯自己,他的声音就像是盘旋于阳光庭院上方的幽灵一般。库克介绍乔布斯,描述他在1997年重回苹果之时如何帮助设计“非同凡响”的商业广告。乔布斯未被公开的、自己配音的版本——而不是理查德·德莱福斯配音的版本——首次公之于世了。麦克风里传出他那辨识度很高的声音,在人群上空飘动,让人感觉心酸而又刺耳。“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感觉就像乔布斯正和大家一起坐在后面,诚挚而又激动不已地描述自己。“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乔布斯的声音在这时稍微加强了语气,带着兴奋,就好像他正坐在人群的前方,眼睛里还闪耀着光辉。人们不禁回想起他年轻时候说话的声音,以及在他最喜爱的贝兹或迪伦的音乐中,他如何永葆年轻。“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那是乔布斯亲自写下的一句话,他接着发表了著名的总结词,这句总结词很适合那天,也很适合这本书,“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沃尔特·艾萨克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