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日)立石泰则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精)》编著者立石泰则。

为何以技术著称的索尼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走向衰落?

为什么索尼不同于苹果,未能不断推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独霸主要利润来源的PC业务,如今为何遭受贱卖反成企业转型的障碍?

从创业者盛田昭夫、井深大,到守业者出井、平井,究竟是谁在战略上下了错误的一招棋?

索尼这个曾经的伟大公司,是否还能重整旗鼓,走出困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众多科技互联网巨头的竞争方向,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索尼的企业战略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领导者遗失了洞悉未来的长远眼光。索尼在鼎盛时期曾经塑造的神话破灭了,如今正艰难且被动地面对全球信息交互时代的挑战和考验。

内容推荐

《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精)》编著者立石泰则。

很多用过索尼产品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别有一番滋味的记忆:夹着立体声收录机招摇过市,而且这台收录机一定要有SONY标志,就像如今人手一部iPhone一样。就连乔布斯也曾将盛田昭夫奉为偶像,将索尼作为学习的标杆。

然而,时过境迁,索尼已尽显疲态,品牌影响力也已然不在。曾经创造出随身听、高清电视等无数引领行业潮流的成功产品,曾经令竞争对手无比艳羡的行业巨头,如今却出现不可逆转的颓势。

《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精)》是一部探究索尼20年企业战略和产品策略的著作。作者深入索尼公司内部进行缜密的调查取材,曾遍访索尼历任高管和领导人,凭借第一手材料,拨开了羁绊索尼前进的重重迷雾,揭示出令昔日的行业巨头深陷泥潭的真正原因。

目录

第1章

 走出国门的索尼

 初遇索尼产品

 迎风飘扬的日章旗

 盛田昭夫的“梦”

 进入美国市场是当务之急

 做独树一帜的日本企业

 在波士顿体验种族歧视

 “日本人就会照猫画虎”

 “索尼是美国厂家!”

 “做不辱没日章旗的事”

 “盛田家”都在美国生活

 “日本的索尼”将走向何方?

第2章

 “索尼神话”的破灭

 作为“跳楼价”商品被摆放在店头

 导致“恶性循环”的原因

 品牌属于消耗品

 靠“特丽珑”确立品牌地位

 Walkman遭到董事会的强烈反对

 改变生活方式的产品

 免费送给演艺界人士

 Walkman站稳了脚跟

 精准的商品策划和营销

 瞄准“平面”和“高画质”

 满足视听者的需求

 索尼复活

 “索尼的春天”太短暂了

 拼“价格”是失败的原因

 自毁“索尼神话”

第3章

 做别人不做的具有“索尼风格”的产品

 何谓“索尼风格”?

 “井深先生出的难题”

 技术高手齐聚索尼

 学生时代发明的“会跑的霓虹”

 与盛田昭夫相遇

 “我们要做大公司做不了的事”

 “索尼豚鼠论”

 成功研发摄录机

 卡梅隆导演专用的“3D摄像机”

 失却的创业者精神

 出井担任总裁是转折点

 可以应对网络社会的人物

 未能实现的“售后获利型业务”的梦想

 巨额债务产生的存亡危机

 电子业务的开掘

 转化为智能手机的可能性

 向安藤总裁直接提问

 失去了“洞悉未来的眼光”

第4章

 “技术的索尼”与电视的衰落

 技术的发源地

 电视业务初现赤字的2005年

 “电子业务的复兴终成泡影”

 托“BRAVIA”极佳业绩的福

 赤字的真正原因

 “便宜的旧型号电视机”画面清晰的原因

 信奉“索尼神话”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

 事业部与销售公司之间的隔阂

 不以“画质”,而以“价格”决胜负

 “全球本地化”

 不再倾听“市场的声音”

 “A3研究所”

 “怪才”近藤哲二郎的辞职

 “只裁生产一线的工人”

 支持开放式技术

 对“制造产品”本身没兴趣

 谁都不懂电视机

 下一步向“重视造型”进军

 彻底抛弃“技术的索尼”

 “技术趋势”攸关生死

 转型至网络与3D电视机

 卖不动的网络电视机

 真的需要3D电视机吗?

 3D的致命缺点

 电视业务的改革屡屡失败

第5章

 历经改革却成为没有“脸面”的企业

 出身良好的公司 

 与“索尼的脸面”相称

 出井总裁上台之谜

 “只是大贺的傀儡”

 等待他的是“规格统一问题”

 让贤给松下的SD标准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惨状

 “大贺之子”的专横

 舒尔霍夫的解职

 两个关键词

 “数字说明一切”

 完全像个美国经营者

 大贺与出井的双重结构

 堵住大贺“回归董事会主席”之路

 “我不认可出井君”

 为WEGA与VAIO的研发所做出的贡献

 更关心公司以外的事情

 太阳谷会议所引起的反应

 对出井的质疑

 “平板电视”棋慢一招

 大贺的不祥预感

 图谋稳固权力根基

 虚拟的经营体制

 一线员工的“灰心”与“困惑”

 荒唐的“业绩评价标准”

 25位总裁

 “索尼冲击”的审判

 忘却了公司的起点

第6章

 无视全局的“权力空白”

 赶走新任COO

 出井和久夛良木的斗争

 来自“公司外部董事”的问责

 董事会的内容全盘泄露

 “把过错都加在我身上”

 久夛良木未被提名

 “能担当CEO的重任吗?”

 一开始就一盘散沙

 “两个多余的瘤子”

 为什么选择了斯金格?

 过不了几年就会辞职的人

 无视全局的“权力空白”

 花心思让周围的人感到放松

 从底层做起

 “日籍经营者很无能”

 四位心腹

 极具“防御”能力的律师

 如何将公司外部董事变成自己阵营中的一员

 美国总公司出身与大学的师弟

第7章

 斯金格的独裁

 “顾问制”的废止

 “职业开发室”即裁员室

 为什么要裁员呢?

 斯金格的意图

 放弃电子,转向娱乐业

 好莱坞比什么都重要

 到底靠什么赚钱

 该从“梦”中醒来了

 流失的工程师

 向三星转让技术

 生产一线的人才也在大量流失

 1 000亿日元的虚高

 没有事业战略,只靠制造数字

 将外部董事的任期定为10年

 斯金格的支持者

 “没想到是那样的家伙”

 电池起火事件,不召开“记者招待会”

 500多亿日元的损失也没人受到处分

 一亿条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人祸

 外籍管理人员逃避责任

 薪酬8.6亿日元,是不是有些多了?

第8章

 别了!索尼

 大贺典雄的“送别会”

 17年前的初次采访

 对斯金格曾持批评的态度

 令大贺“最后悔”的事

 “没想到他们会做到这个地步”

 “斯金格,你还是回美国吧!”

 一个时代终结了

 “电子的复兴”是纸上谈兵

 “简直如同被秃鹰基金胁迫”

 索尼已经不是日本公司了

 辉煌一去不复返

 采访后记1 走向复兴的第一步

 采访后记2 平井新体制

试读章节

满足视听者的需求

消费者对画质的不满,最终都发泄到各个电视机生产厂家那里。可即使这样,厂家也不能自己制作高清节目,更无权播放,最后只能求助于电视台。

那时,我也去找过一位比较熟识的、在民营电视台当领导的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你们不播放画质更加优美的高清节目呢?”当时,我只是简单地认为,满足视听者的需求是件理所当然的事,而电视台通过播放优美的画面可以提高收视率,所以也是有好处的。

但朋友的一番坦率言论,却很出乎我的意料:“播放高清节目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从摄像机到编辑器、再到信号传输设备的置办,都需要很多资金。你觉得播放优美的画面很简单,难道那些赞助商会爽快地同意支付给我们比播放标准清晰度的图像更高的广告费吗?再说,画面精美了,广告效果就一定会提升吗?不一定。商业广告的收入不变却要投入大量资金,我们民营电视台可不做这种事。”

听起来确实有道理。

那么,厂家就无法指望电视台了。对于消费者的不满,它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应对了。索尼公司50周年纪念款高画质电视所采用的,是索尼独有的数码高画质技术——DRC技术(多媒体数位真实解像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播放的标准清晰度图像变成高清图像。也就是说,它具备将电视台的标准清晰度节目通过家里的电视转变成高清节目的超凡性能。索尼复活

1997年,索尼公司将搭载了DRC技术的平面电视命名为“WEGA”,并将其推向市场。正如期待的那样,平面显像管的易观赏性以及DRc技术所带来的高清晰画质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WEGA电视一下子成了热销产品。

两年后的圣诞节商战时节,我决定再次去秋叶原电器街那家家电卖场采访那位曾讲过“现在还相信‘索尼神话’的,只有40岁以上的男人”的负责人。我想验证一下,这次他会有什么反应。

遗憾的是,当时的那位负责人已经不在了。没办法,我只好采访了该家电卖场的一位新负责人。

“现在哪个厂家的平面电视最畅销?”

“当然是素尼的了!”

“其他厂家的产品卖得怎么样?”

“我们店是按照顾客的意愿来进行销售的。对于索尼产品,我们的卖场都没做什么特殊处理或向来店顾客进行什么特殊的推销,可占到我店平面电视销售台数七成左右的,仍旧是索尼产品。”

索尼的股票峰回路转,急速上升,这着实让我松了口气。我决定再到其他家电卖场看看。有一位销售负责人的话非常详细,且极具说服力:

“现在的电视,如果不是平面的,销量就不好。销售出去的电视中,有70%~80%都是索尼公司生产的。

P38-3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