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代序)/001
第一章 生命苦旅的心路历程——以《逍遥游》为中心/00l
一、“游”的哲学/00l
二、“游”与“化”/007
三、“游”与“积”/014
四、“心”与“形”的抗争/020
五、“游”向“无”/027
六、“游”与“自由”/032
第二章 道通为一:化解“成心”对生命的遮蔽——以《齐物论》为中心/038
一、“齐物”之旨及其逻辑起点/038
二、“形”与“成心”对生命本性的遮蔽/044
三、“莫若以明”——超越知性思维的有限性/047
四、“道”与“言”的矛盾/055
五、对“知”与“辩”的诘难/065
六、“物化”之梦——审美意境中的生命感悟/070
第三章 呵护生命及生与死的超越——以《养生主》为中心/075
一、生命存在的真主在心神/075
二、“庖丁解牛”的生命意蕴/08l
三、生命的尊严与“心”的自主/084
四、拒斥现实的生存诱惑/089
五、心的“悬解”与“死”的终极关怀/094
六、敬畏生命——现代生命价值观的觉醒/105
第四章 虚心安命、委形世间的存在方式——以《人间世》为中心/117
一、在“人”与“世”之间/117
二、说“茁人”以“心斋”/122
三、被迫性困境的消融/130
四、“无用”之“大用”/136
五、心“无江海”而闲/140
第五章 天地之美与生命之美——兼论《德充符》的生命美学/147
一、美与生命之美的本体之思/148
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153
三、生命之美的内在性/157
四、庄子对生命之美的展演/174
五、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味/186
第六章 宗天师道:回归生命本真的“路”——以《大宗师》为中心/197
一、天人之辨与真人真知/197
二、“道”——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与回归之路/206
三、南伯子葵的困惑:“道可得学邪”/213
四、“安时处顺”而“无怛化”/222
五、“形”的放达与“心”的冥忘/227
第七章 做应任自然的“帝”和“王”——以《应帝王》为中心/235
一、“应帝王”的“应”/235
二、“应”与“知”——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238
三、“应”与“治”——两种不同的行为原则/242
四、“应”与“亢”——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245
五、“浑沌”之死的悲剧/250
第八章 “文明”的反思——庄子的历史与文化批判/253
一、“圣知之法”及历史的非必然性/253
二、“道”与“盗”——文明价值的分裂/257
三、“正义”或“善”之虚假性/259
四、“罪”在“撄人心”/262
五、“机事机心”的价值评判/264
六、“至德之世”及历史未来向度的阙如/267
第九章 黜“知”归“真”的思维向度——“知”与“真知”之辨/274
一、有限心智的界限/274
二、非“知”而不非“真知”/279
三、“真”与“走向真”/284
四、开放心境中的“悟”/288
第十章 庄子思想与先秦诸子——以《天下》为中心/293
一、省思“轴心时代”/293
二、从“古之道术”到“百家之学”/298
三、抑扬诸子而宗本老学/304
四、遮拨名辩复归无名/314
五、对孔子的双重借用/324
参考文献/335
名词、概念、命题索引/340
后记/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