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理学古文史》,自中唐韩愈文道观切入,而以宋代古文六家和程朱理学古文互动为重点,旁及哲学与政治,以此带动元明乃至清和近代,应是抓住了论题的肯綮,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全书九章,涉及理学精神对辽金文风的渗透,理学古文在元代的复苏与振兴,以至明清理学古文的消长,可以说所有理学及古文的重要问题作者皆未回避。书中还论定清末曾国藩以“经济”充实桐城派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从而成为桐城派中兴功臣等问题的论述,尤见目光独到和功力深厚。本书是作者束有春积十余年之功而完成的又一项研究成果。
《理学古文史》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读与思考,力图勾勒出理学古文发展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还理学古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应有的地位,以期弥合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缺环。
本书认为,理学古文是伴随着唐宋古文运动的出现而诞生的,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中唐时期,到了宋代才逐渐形成规模,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宋时期的一些散文大家们也往往是理学思潮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而一些以理学家面目出现于中国文化史上的人们,其充满理学味道的古文也往往是情采勃发,代表了当时散文的主流方向,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散文史上别成一调,自有风味。这种文化学术史上的“两大阵营”之间,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和屏障,而是有着天然的相融相通、优势互补之处。正是理学古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散文史自中古以来,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态势。
《理学古文史》是作者束有春积十余年之功而完成的又一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