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昭和文学的金字塔(附光盘太宰治日汉对译有声读物)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作者 吕斌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宰治著作颇丰。吕斌编著的《昭和文学的金字塔》从太宰治文学创作的前期遴选了《鱼服记》(1932)、《传奇》(1934),从中期遴选了《满愿》(1938)、《富岳百景》(1939)、《奔跑吧,梅洛斯》(1940)和《竹青》(1945),从后期遴选了《维荣之妻》(1947)、《斜阳》(1948)等风格各异的作品。

内容推荐

吕斌编著的《昭和文学的金字塔》收录了太宰治的八部短篇小说。

《鱼服记》脱稿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叙述了单纯、敏感的山里少女斯瓦不幸遭到父亲强暴后凄然跳进瀑布中自尽、化身为小鲫鱼在水里自由游憩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太宰治对人世间的绝望并希望能够进入清澄世界的理想,是太宰治早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传奇》发表于1934年,由“仙术太郎”、“打架次郎”和“说谎三郎”三部分组成,“仙术太郎’,描写的是村长的儿子从生下来开始就异于常人,常打哈欠。他屡次帮助村民们度过危难却在事后被忘却,被村民们视为懒汉和傻孩子。之后,他在父亲的库房中发现了仙术之书而开始修炼仙术。借助仙术,他变成了古代美男子的模样,然而却因此无法在村子里继续呆下去,只好远游。“打架次郎”’讲述了一个酿酒人的二儿子次郎练就一身打架的好技艺却没有用武之地,最后终于在新婚之夜为新娘展示拳脚的时候,不慎打死新娘而悲伤入狱的故事。“说谎三郎”讲述了学者原宫黄村的独子三郎一步步走向说谎深渊的故事。这部作品展示了太宰治卓越的想象力和写作才能,最后通过太郎、次郎、三郎的嘴,太宰治喊出了“王侯不为惧,金钱如粪土”的心声。

《满愿》这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38年,全文不过短短千余字,出场人物也不多,却传神地反映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信赖,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受到评论家交相称赞。

《富岳百景》发表于1939年,太宰治以散文式的情怀叙述了在富士山的所见所闻,文中穿插了作者和恩师井伏先生的交往。富士山的美景和作者的经历如画轴般在眼前逐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又引人深思,日本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东乡克美认为这部作品就是太宰治的“心象百景”,脍炙人口,是太宰治中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奔跑吧,梅洛斯》创作于1940年,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和德国诗人席勒的诗歌《人质》,是太宰治短篇小说的力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的梅洛斯单枪匹马闯到国王面前直言不讳要为民除暴。梅洛斯被捕后,奸诈的国王答应他以挚友为人质,给他三天时间回乡为妹妹操办婚事,若到期不归,将会把梅洛斯的挚友送上断头台。这手段阴险毒辣,梅洛斯必须在生命和信义之间做出选择。最终,梅洛斯排除万难顺利在期限内赶到刑场。全场为之欢呼,挚友得救了,国王也感受到坦诚和信义的力量,免除了梅洛斯和其挚友的死刑,并诚心诚意地表示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小说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语言富于个性化、节奏感极强,令人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通过这部小说,太宰治不仅颂扬了存在于人类之间的坦诚和信任,而且强调了它必将战胜邪恶和强权,寄托了太宰治的浪漫主义理想,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人间真情,使人们获得救助,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得救助

 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竹青》发表于1945年,主要描述了落魄书生鱼容由于在人间屡受挫折而难以融入俗世,他羡慕乌鸦的生活,在神灵的帮助下,他梦想成真,脱离了尘世,化身为一只乌鸦。然而,在与神鸟乌鸦竹青的交往中,鱼容在孤独绝望之余明白了要爱俗世,不能逃避的道理。他难以忘记人间的妻子而返回故乡,却发现以往凶悍、丑陋、粗俗的妻子变成了竹青一般温柔、美貌、温存起来。《竹青》是一部以中国聊斋传说为原型的小说,被认为是《聊斋志异》撒播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种子结出的最为丰硕的成果。与《聊斋志异》中鱼容历经两次落第,终于第三次考中的结局不同,太宰治《竹青》中的鱼容在第二次考试落第后悲叹自杀时,听到了神鸟竹青的劝说,化身乌鸦和竹青一起幸福度日,最终不能忘记人间的妻子返回故乡。我们看到,经过太宰治的改写,鱼容孜孜以求的不再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满心所期盼的是夫妻真诚相待的温馨生活,爱尘世、不逃避、对生活的珍惜和对幸福的期盼是太宰治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的特色和中心议题。在1945年1月的二战中,在弥漫着“一亿玉碎”情绪的当时日本社会,太宰治喊出了珍惜生活、不要逃避的心声,“这个美丽的故事和当时日本国内叫嚣‘一亿玉碎’的大气候是何等的不协调!”,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维荣之妻》发表于1947年,主要讲述了身为丈夫的大谷生来懦弱,无力养家,终日在借酒浇愁的糜烂生活中逃避现实,却欠下大笔债务,靠情人资助和妻子做工偿还,为了让妻儿过一个好年,大谷铤而走险,公然偷抢别人钱财,最终,妻子发出“我们只要活着就好”的感叹。作品深刻表现了“无赖派”的虚无、堕落、毁灭和精神危机,是太宰治后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斜阳》发表于1947年,既是太宰文学的顶点,也是无赖派文学的顶峰。战败的日本一片衰颓的景象?政治、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杂糅于迷惘无序的社会之中。《斜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和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她的弟弟直治从南洋打仗回来后就一直愤世嫉俗地过着堕落的生活,和子和母亲只能听之任之。母亲去世后,和子终于鼓足勇气向弟弟的作家朋友、已婚的上原多次写信表达爱慕之意,却收不到回音。带着不能沉沦在悲哀和消极、必须为命运而奋斗意志的和子前往东京找到上原,并与他共度一夜。回家后,和子发现对社会绝望之极的弟弟已经自杀身亡。心灰意冷的和子最终决定生下和上原的孩子,继续在生命里奋斗。

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分别反映了日本战后初期的三类不同的典型形象。母亲是日本没落贵族的代表,母亲的辞世反映了贵族主义的终结。和子践行“道德革命”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呼唤。虽然我们不能认同和子的革命道路,但是,对她在追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觉悟我们却不由心生佩服。同时,小说还塑造了一位典型的“无赖派”直治,通过对以直治为代表的这一垮掉群体的描写,体现了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迷惘感受和人生观,即人就是要摆脱道德而活着,而且只有在摆脱了道德束缚的无赖的心中才有最真实的道义观念,同时也透露着对没落贵族的惋惜和悲伤。整部小说表达了太宰治对日本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失望和对黎明到来的渴望。小说一经面世即在日本引起轰动,“斜阳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流传至今。

目录

总序

前言:太宰治及其文学创作综述

鱼服记

传奇

满愿

富岳百景

奔跑吧,梅洛斯

竹青

维荣之妻

斜阳

试读章节

鱼服记

本州北端的山脉名叫梵珠山脉。最多不过三四百米的丘陵,凹凸起伏,地图上甚至都没有标记。这一带过去是辽阔的大海,传说中义经带领家臣往北逃亡,想要乘船渡海前往虾夷,就是在这个地方。那时,他们的船撞上了这个山脉。山脉中间有座树木繁茂的小山,半山腰还留着被冲撞的痕迹,是约一亩大小的红土山崖。

这座小山被称作马秃山。据说从山麓的村子望去,山崖好似奔跑的骏马,但更像耄耋老人的侧脸。

马秃山的山阴景色秀丽,使得它在当地甚为有名。山麓边的村子不过是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萧条村落。沿着流经村头的河川逆流而上二里左右,便可走至马秃山的背面,一条近十丈高的瀑布从那儿飞流而下,溅起白色水花。从夏末到秋季,山里的树叶红得似火。这样的季节里,常有附近城镇的人前来游玩,山里也因此变得稍许热闹起来。瀑布下面,甚至还搭了一个简陋的茶棚。

今年夏末,这个瀑布死了人。出事者不是故意跳下去的,完全是因为意外。他是个从城里来的白净学生,到瀑布来采集植物。这一带有很多珍贵的羊齿类植物,吸引了一些采集家们经常来这里。

瀑潭三面都是高耸的峭壁,只有西面窄窄地敞开着,溪流拍打着岩石,从这儿流经出去。瀑布飞溅的水花使得绝壁常年湿润。羊齿类植物在绝壁上四处生长,伴着瀑布的轰鸣哆哆嗦嗦地摇曳。

那个学生攀上这处峭壁的时候刚过中午,初秋的阳光还明亮地照耀着峭壁的顶端。

当学生攀到峭壁半腰时,脚下踩着的那块脑袋大小的石头突然崩塌,就像从山崖上被剥落下来一样。学生在坠落过程中,曾挂在了绝壁老树的树枝上,但是树枝折断了,他又随着折断的树枝一起重重地摔到深渊里,发出可怕的声响。

瀑布附近有四、五个人目睹了这一场景。但是看得最清楚的是瀑潭旁边茶棚里的十五岁的少女。

学生先是深深地沉入瀑潭,接着上半身又猛然窜出水面,他闭着眼,微微张着嘴。蓝色的衬衫破烂不堪,植物采集包还搭在肩上。

随之,他又深深地沉到了水底。

从立春前十八天到立秋前十八天的这段时间里,倘若天气晴好,马秃山便会飘起白色的烟雾,从很远都能看到。这个时期,山里的树木精气充沛,适合烧炭,烧炭人也变得忙碌起来。

马秃山有十几个烧炭窝棚,瀑布旁边也有一个。

这个窝棚与其他窝棚相距较远。这个窝棚的主人不是当地人。茶棚的少女,名叫斯瓦,她和父亲二人常年生活在这个窝棚里。

斯瓦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在瀑潭边用圆木和苇帘子搭起了小茶棚,摆着柠檬水、成脆饼、雪梨糖和两、三种粗点心。

快到夏天了,在这个季节,零零星星地可以看见前来游山的客人,这时,父亲每天早晨都会把货物装在提篮里送到茶棚。斯瓦就光着脚啪哒啪哒地跟在父亲身后。父亲马上还要回到烧炭窝棚,就剩下斯瓦一个人看店。只要稍稍看到游人的身影,斯瓦就大声招呼道:“请过来歇歇吧。”是父亲吩咐她这样做的。但是,斯瓦美妙的声音被淹没在瀑布的轰鸣中,游客连头都不回一下。小茶棚的东西一天卖不到五毛钱。

到了傍晚,父亲就全身漆黑地从烧炭窝棚来接斯瓦。

“卖了多少?”

“没多少。”

“是吗。”

父亲若无其事地一边嘟囔一边仰望瀑布。接着,二人将店里的货物拾掇到提篮里,返回烧炭窝棚。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降霜时分。

把斯瓦一个人安置在茶棚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她是山里长大的土孩子,不用担心她踩滑岩石或是被吸到瀑潭里。天气好的时候,斯瓦就光着身子游到瀑潭附近。游泳时看到游客模样的人,就精神地挽起红褐色的短发,招呼道:“请过来歇歇吧。”

下雨时,斯瓦就在茶棚一角盖着席子睡午觉。茶棚上方的大樟树伸展着枝丫,是很好的遮雨物。

在过去的日子里,斯瓦望着轰鸣而降的瀑布,认为总有一天水会消失的,她时而这样期待,时而又纳闷:“为什么瀑布总是一个形状呢?”

最近,斯瓦想得更深了。

她发现瀑布的形状是绝对不同的,水花溅起的样子和瀑布的宽幅也是瞬息万变。瀑布从瀑口飞泻而下,白蒙蒙地向上蒸腾,从这景象中,斯瓦发现原来瀑布不是水,而是云。她以前就觉得水是不可能这般白的。

那天,斯瓦呆呆地站在瀑布边。天气阴沉沉的,秋风猛烈地打在斯瓦红润的脸颊上。

斯瓦想起了从前。那是父亲抱着她一边烧炭一边给她讲的故事。有一对樵夫兄弟,名叫三郎和八郎。一天,弟弟八郎在山溪中提了鳟鱼带回家。趁哥哥三郎还没有从山里回来,八郎就烧了一条吃,非常好吃。吃了两、三条还是停不住,终于吃光了所有的鱼。不一会儿,八郎就觉得异常干渴,喝光了井里的水还不够,又跑到村头的河边喝起水来。喝着喝着,他的身上长出了一块块鳞片。三郎赶到时,八郎已经变成了一条可怕的大蛇,在河里游动。三郎一叫“八郎啊”,河里的大蛇就满是泪水地回应道“三郎啊”。哥哥在堤上,弟弟在河里,互喊着“八郎啊”、“三郎啊”,却又无可奈何。

斯瓦听到这故事时,觉得非常悲伤,她把父亲满是炭粉的手指塞到小嘴里,不禁哭了。

斯瓦从回忆中缓过神来,怀疑地眨巴着眼睛。瀑布好像在喃喃细语“八郎啊,三郎啊,八郎啊”。

父亲拨开绝壁上爬山虎的红色叶子,走了过来。

“斯瓦,卖了多少?”

斯瓦没有回答。用力擦着被飞沫润湿的亮光光的鼻头。父亲默默地收拾着店铺。  离烧炭窝棚大约三町山路,斯瓦和父亲用脚蹚开山白竹往窝棚走。

“该关店了。”

父亲把提篮从右手换到左手。装着柠檬水的瓶子嘎嘎作响。

“过了三伏天,就没人来山里了。”

太阳刚刚落山,山里就满是风声。栎树和冷杉的枯叶像雨夹雪般落到两人身上。

“爹。”

斯瓦在父亲身后喊着,

“爹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父亲吃了一惊,耸了耸宽大的肩膀,凝视着斯瓦严肃的脸,小声说道,

“不知道。”

斯瓦咬着手里的芒草叶,说:

“不如死了更好。”

父亲扬起巴掌,想要狠狠地打下去。但是终究犹豫着把手放下了。他看出斯瓦闹别扭了,考虑到斯瓦也快长成成熟的女人了,最终隐忍下来。

“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吗”

斯瓦觉得父亲没什么反应的回答实在愚蠢,狠狠地吐出芒草叶,大喊道:

“傻瓜,傻瓜。”

P3-19

序言

太宰治及其文学创作概述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太宰治”是他的笔名,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也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传奇作家。

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多愁善感,一生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和自我否定,虽然一度想洗心革面、积极向上,可惜还是因错乱而悲凉,最终走向自我毁灭。他感觉敏锐、才华横溢,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一起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级大师,被誉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其作品以负疚、否定和颓废为底色,但却不乏哲理,还带有几分幽默,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推崇。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痛苦、压抑和精神紊乱的时期(从少儿至1937年)

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太宰治从小就一直由叔母和乳娘抚养,由于缺少母爱,他的性格纤细而敏感。

1923年他进入县立青森中学读初中。就在这一年,他失去了时任贵族院议员的父亲源右卫门。从中学三年级开始,他开始热读日本近代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暗暗地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并经常在校友会杂志以及和同学创办的杂志上发表个人的习作。1927年太宰治转学进入弘前高中,和石上玄一郎(后来成为日本小说家)编在同一个年级。他有感于自己家庭的生活,写下小说《无底深渊》来反映地主的荒淫和伪善,初显写作才华。就在这一年传来小说家芥川龙之介自杀的噩耗,这给了太宰治沉重的打击。1928年他曾服毒自杀未遂,对于这次自杀的原因,他本人一直缄口不言。

1930年起,太宰治就读于东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十分敬重的小说家井伏鳟二,从此长期师从于井伏先生。其间,太宰治因自己出身剥削阶级而怀着赎罪和好奇的心理参加过轰动日本的左翼运动。但是,在特高警察的严密监视和重压下,他又脱离了左翼运动。为此,他始终抱有一种罪恶意识。

1930年11月,太宰治与有妇之夫的酒吧女招待田边渥美相恋同居,之后又一起在江之岛投海殉情,田边渥美被淹死了,而太宰治却被救活。面对政治和生活上的双重打击,太宰治心灰意冷,对社会、家庭、女性和自我都感到绝望,精神濒临崩溃。此外,他还曾因药物中毒而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其间,又与艺妓小山初代相恋,但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双方家长的一致反对。太宰治和小山初代试图服药自杀殉情,未遂之后,他们无奈地分开了。

1933年,他根据自己殉情的亲身经历,用“太宰治”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回忆》(1933),在文坛初露头角。紧接着又发表了《鱼服记》(1933),《传奇》(1934),受到文学界的瞩目。

1935年,太宰治因为未被《京城新闻》社录取而再次自缢未果。之后,发表了首届芥川文学奖候补人选作品《逆行》,从而确立了作家的地位。此后,他又相继发表了《虚构的青春》(1936)、《狂言之神》(1936)、《创生记》(1936)等小说。以上作品都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太宰治内心的苦恼、矛盾、压抑、不安和痛苦,初步奠定了太宰治文学创作的基调。

二、远离时世、健康创作的时期(1938—1945年)

1938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是太宰治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极为平稳安定的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健康向上的时期。1939年,在井鳟夫妇的撮合下,太宰治和石原美知子结婚。此时,曾多次情死未遂的他,与以前相比,在精神和生活方面都趋于稳定。在战争期间,他仍然坚持写作。除了受到内阁情报局的“嘱托”发表过少数反映市井人民“支援战争”的短小文章之外,他大量地创作了一些远离时世的作品。其题材多取自日本古代传说、民间故事和中国、欧洲的传说,如有颂扬美好情感的小说《满愿》(1938),有取材于井原西鹤小说的《新释诸国说话》(1945),有以日记体描述鲁迅仙台学医经历的《惜别》(1945),有脱胎于欧洲传说的小说像《奔跑吧,梅洛斯》(1940)、《新哈姆雷特》(1942),脱胎于中国聊斋传说的《竹青》(1945)也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以散文体描写景和人的小说,如《富岳百景》(1939)、《女中学生》(1939,获透谷文学奖)、《东京八景》(1941)等。

综观太宰治在这期间的作品,可以说是主体健康、色调明快、语言简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韵味和自然主义的成分。

三、“无赖派”文学创作时期(1946—194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既有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被摧毁,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然而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秩序尚未形成。太宰治在困惑、迷惘、不安和绝望之下,首先提出“无赖派”的观念,写就《潘多拉的盒子》(1945—1946),而引起文坛的瞩目,成为“无赖派”的代表作家,进入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期。接着,他又在1946年发表了小说《苦恼的年鉴》、《十五年间》、戏曲《冬天的烟火》和《春天的枯叶》等,显示出其旺盛的创作力。

1947—1948年,他连续发表了三部力作,即短篇小说《维荣之妻》(1947)、长篇小说《斜阳》(1947)、自传体小说《丧失为人的资格》(1948)。其中,《斜阳》既是太宰文学韵顶点,也是无赖派文学的顶峰。小说面世之后,在日本引起轰动效应,社会上出现了“斜阳族”的流行语,开日本此类语言表达的先河。而小说《丧失为人的资格》可以说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也是太宰文学的休止符,从某种角度来看,它标志着太宰治彻底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它生动展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深刻剖析了其不健康的变态人格——高傲地拒绝妥协,却无力与现实调和,最终在否定既成秩序和价值中走向毁灭。

在完成了《丧失为人的资格》之后,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与恋人山崎富荣双双投水自尽,结束了他苦恼、矛盾和压抑重重的一生。

综观太宰治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爱情、时代危机、人生的落魄无奈和人的自私心理,大多充满着压抑和扭曲的悲剧气氛。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太宰治的一生具有浓郁的悲剧和传奇色彩,“想象这样一个作家,一生以毁减生命为志业,从二十岁起五度自杀,终于在四十岁前了结生命;想象这样一个作家,毕生的写作都是以自身为蓝本,自传体式的回忆贯穿文本;想象这样一个作家,生前毁誉参半,死去近六十年还被不断追忆,连忌日都成为节日……”。

太宰治和他的文学,有太多让我们不解的谜。

比如他为何要反复自杀?有人从太宰治忧郁、敏感、脆弱的性格特征和虚无、颓废、厌世的人生观方面研究,有人从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和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动荡以及幻灭感方面去探讨,还有的观点认为这种行为是在其个人性格逐渐畸变、堕落生活中麻药中毒和社会动乱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沉重而无法摆脱的负罪感和懦弱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出身贵族却家道中落,出身名门的骄傲与自己放荡度日的现实、对豪门没落的不安和无能为力都给他很大压力。他参加左翼运动却中途背叛,道德的谴责让他难以安然度日。他多次和女性相约情死,但结果总是对方死去、自己独存的负疚感让他不堪重负。日本的战败、社会和价值观的混乱更是让他雪上加霜般的绝望。因而他不断通过创作剖析自我、陈述自身罪恶、不断加以反省,然而遗憾的是,他最终没有找到出路,无力摆脱沉重的罪恶感,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太宰治最终选择离开人世,希冀在另外的世界里找到桃园。

在生前,人们对太宰治褒贬参半,而身后,人们对他仍念念不忘,特别是青年们却对他的文学作品颇为追忆,时至今日,太宰治的某些作品仍然热卖。2008年是太宰治忌日60周年,60年来,纪念太宰治的“樱桃忌”一直没有中止过。2009年是太宰治诞辰100周年,日本全国各地关于太宰治的纪念活动层出不穷,当代名人朗诵的他的作品被制成cD隆重推出,他的作品还被拍摄成电影放映。其魅力何在?从作品主题内容方面来说,作品以丰富的感受性淋漓尽致地反映青春、苦恼、爱情、友情、信义、矛盾、压抑、迷惘、畸变等等问题,这些都是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容易遇到的普遍课题,而作品中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人或多余人的悲剧在现代也有出现,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关注和共鸣,他的作品被称为“社会迷雾中的世态心灵图”。从创作手法方面来说,太宰治多采用自我剖析和告白的手法时而犀利、时而调侃地彻底展现自己的困惑和负疚堕落意识,文笔独特,感情真挚,虽然最终他无法解脱,但是这份坦诚和勇气也令一部分人感到敬佩。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鬼井胜一郎指出:“太宰君的感受性体有一种上升到信仰高度的严峻,不仅用于抨击流俗,还以同样的强劲将利刃指向自身……,再没有比太宰君更能聪敏地嘲弄流俗,又同时大胆陈述自身罪恶意识的了”。迄今为止,太宰治和他的文学中有很多难以明白言传的东西,这也成为一种独特的魅力,更加吸引我们去品味和研究。

在此,我们从太宰治文学创作的前期遴选了《鱼服记》(1932)、《传奇》(1934),从中期遴选了《满愿》(1938)、《富岳百景》(1939)、《奔跑吧,梅洛斯》(1940)和《竹青》(1945),从后期遴选了《维荣之妻》(1947)、《斜阳》(1948)等风格各异的作品。

《鱼服记》脱稿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叙述了单纯、敏感的山里少女斯瓦不幸遭到父亲强暴后凄然跳进瀑布中自尽、化身为小鲫鱼在水里自由游憩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太宰治对人世间的绝望并希望能够进入清澄世界的理想,是太宰治早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传奇》发表于1934年,由“仙术太郎”、“打架次郎”和“说谎三郎”三部分组成,“仙术太郎’,描写的是村长的儿子从生下来开始就异于常人,常打哈欠。他屡次帮助村民们度过危难却在事后被忘却,被村民们视为懒汉和傻孩子。之后,他在父亲的库房中发现了仙术之书而开始修炼仙术。借助仙术,他变成了古代美男子的模样,然而却因此无法在村子里继续呆下去,只好远游。“打架次郎”’讲述了一个酿酒人的二儿子次郎练就一身打架的好技艺却没有用武之地,最后终于在新婚之夜为新娘展示拳脚的时候,不慎打死新娘而悲伤入狱的故事。“说谎三郎”讲述了学者原宫黄村的独子三郎一步步走向说谎深渊的故事。这部作品展示了太宰治卓越的想象力和写作才能,最后通过太郎、次郎、三郎的嘴,太宰治喊出了“王侯不为惧,金钱如粪土”的心声。

《满愿》这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38年,全文不过短短千余字,出场人物也不多,却传神地反映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信赖,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受到评论家交相称赞。

《富岳百景》发表于1939年,太宰治以散文式的情怀叙述了在富士山的所见所闻,文中穿插了作者和恩师井伏先生的交往。富士山的美景和作者的经历如画轴般在眼前逐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又引人深思,日本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东乡克美认为这部作品就是太宰治的“心象百景”,脍炙人口,是太宰治中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奔跑吧,梅洛斯》创作于1940年,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和德国诗人席勒的诗歌《人质》,是太宰治短篇小说的力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的梅洛斯单枪匹马闯到国王面前直言不讳要为民除暴。梅洛斯被捕后,奸诈的国王答应他以挚友为人质,给他三天时间回乡为妹妹操办婚事,若到期不归,将会把梅洛斯的挚友送上断头台。这手段阴险毒辣,梅洛斯必须在生命和信义之间做出选择。最终,梅洛斯排除万难顺利在期限内赶到刑场。全场为之欢呼,挚友得救了,国王也感受到坦诚和信义的力量,免除了梅洛斯和其挚友的死刑,并诚心诚意地表示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小说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语言富于个性化、节奏感极强,令人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通过这部小说,太宰治不仅颂扬了存在于人类之间的坦诚和信任,而且强调了它必将战胜邪恶和强权,寄托了太宰治的浪漫主义理想,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人间真情,使人们获得救助,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得救助

 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竹青》发表于1945年,主要描述了落魄书生鱼容由于在人间屡受挫折而难以融入俗世,他羡慕乌鸦的生活,在神灵的帮助下,他梦想成真,脱离了尘世,化身为一只乌鸦。然而,在与神鸟乌鸦竹青的交往中,鱼容在孤独绝望之余明白了要爱俗世,不能逃避的道理。他难以忘记人间的妻子而返回故乡,却发现以往凶悍、丑陋、粗俗的妻子变成了竹青一般温柔、美貌、温存起来。《竹青》是一部以中国聊斋传说为原型的小说,被认为是《聊斋志异》撒播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种子结出的最为丰硕的成果。与《聊斋志异》中鱼容历经两次落第,终于第三次考中的结局不同,太宰治《竹青》中的鱼容在第二次考试落第后悲叹自杀时,听到了神鸟竹青的劝说,化身乌鸦和竹青一起幸福度日,最终不能忘记人间的妻子返回故乡。我们看到,经过太宰治的改写,鱼容孜孜以求的不再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满心所期盼的是夫妻真诚相待的温馨生活,爱尘世、不逃避、对生活的珍惜和对幸福的期盼是太宰治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的特色和中心议题。在1945年1月的二战中,在弥漫着“一亿玉碎”情绪的当时日本社会,太宰治喊出了珍惜生活、不要逃避的心声,“这个美丽的故事和当时日本国内叫嚣‘一亿玉碎’的大气候是何等的不协调!”,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维荣之妻》发表于1947年,主要讲述了身为丈夫的大谷生来懦弱,无力养家,终日在借酒浇愁的糜烂生活中逃避现实,却欠下大笔债务,靠情人资助和妻子做工偿还,为了让妻儿过一个好年,大谷铤而走险,公然偷抢别人钱财,最终,妻子发出“我们只要活着就好”的感叹。作品深刻表现了“无赖派”的虚无、堕落、毁灭和精神危机,是太宰治后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斜阳》发表于1947年,既是太宰文学的顶点,也是无赖派文学的顶峰。战败的日本一片衰颓的景象?政治、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杂糅于迷惘无序的社会之中。《斜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和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她的弟弟直治从南洋打仗回来后就一直愤世嫉俗地过着堕落的生活,和子和母亲只能听之任之。母亲去世后,和子终于鼓足勇气向弟弟的作家朋友、已婚的上原多次写信表达爱慕之意,却收不到回音。带着不能沉沦在悲哀和消极、必须为命运而奋斗意志的和子前往东京找到上原,并与他共度一夜。回家后,和子发现对社会绝望之极的弟弟已经自杀身亡。心灰意冷的和子最终决定生下和上原的孩子,继续在生命里奋斗。

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分别反映了日本战后初期的三类不同的典型形象。母亲是日本没落贵族的代表,母亲的辞世反映了贵族主义的终结。和子践行“道德革命”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呼唤。虽然我们不能认同和子的革命道路,但是,对她在追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觉悟我们却不由心生佩服。同时,小说还塑造了一位典型的“无赖派”直治,通过对以直治为代表的这一垮掉群体的描写,体现了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迷惘感受和人生观,即人就是要摆脱道德而活着,而且只有在摆脱了道德束缚的无赖的心中才有最真实的道义观念,同时也透露着对没落贵族的惋惜和悲伤。整部小说表达了太宰治对日本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失望和对黎明到来的渴望。小说一经面世即在日本引起轰动,“斜阳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流传至今。  太宰治著作颇丰,如何选择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佳作是编译者遇到的第一个课题,王述坤教授给了编译者很多中肯的意见和指导,令人受益匪浅。

本书的选文、缩写、句型语法解释和注解、翻译初稿的修改、增删和定稿的工作由吕斌完成。《鱼服记》、《传奇》、《满愿》、《奔跑吧,梅洛斯》和《斜阳》的翻译初稿和注音由张颖完成,《富岳百景》、《维荣之妻》和《竹青》的翻译初稿和注音由张强完成。《传奇》、《富岳百景》、《奔跑吧,梅洛斯》、《竹青》、《维荣之妻》和《斜阳》的语音编辑制作由张强承担。《鱼服记》、《满愿》的语音编辑制作由张强和张颖承担。

由于编译者学识浅陋,不妥和谬误之处恳请诸位读者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我很喜欢太宰治,而梁朝伟总让我想起他。

——王家卫(香港著名导演)

我对太宰治文学所抱有的厌恶情绪是异常强烈的。第一,我讨厌这个人的脸。第二,讨厌这个乡下人“洋气十足”的趣味。第三,讨厌这个人扮演了一个与自己不适合的角色。一个想和女人‘情死’的小说家,总得多少有点严肃的风貌才行啊!

——三岛由纪夫(日本著名作家)

虽然三岛由纪夫讨厌太宰治,可我觉得三岛由纪夫的文章本身就很像太宰治的。我觉得这两个人白勺作品里都有很多警句,有的地方是用警句替代描写。尽管我觉得很滑稽,但是不得不说,三岛由纪夫是用太宰治的文体来写东西的。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