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诗词世界的首选读物;浪漫的诗文交融,品鉴的巅峰之作;故事动人,文笔优美,辞藻清丽,妙趣横生,人生感悟深刻。
苏缨创作的《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
《大唐诗人往事》带你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缨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进入诗词世界的首选读物;浪漫的诗文交融,品鉴的巅峰之作;故事动人,文笔优美,辞藻清丽,妙趣横生,人生感悟深刻。 苏缨创作的《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 《大唐诗人往事》带你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内容推荐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苏缨创作的《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目录 王绩·贞观盛世里的不合作者 王勃·青春即是终生 杨炯·从未亲历边塞战争的边塞诗人 卢照邻·灵丹妙药的受害者 骆宾王·不曾观光的观光客 宋之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沈佺期·唐代律体诗之始 杜审言·大唐自恋第一 刘希夷·著作权的代价 陈子昂·富二代的生命悲歌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张九龄·名相柔情 王之涣·流行歌曲竞赛的胜出者 孟浩然·不尴不尬的世外高人 崔颢·酒色财气里的人生转型 王昌龄·细节决定成败 王维·亦诗亦画、亦官亦隐 李白·一个从不肯脚踏实地的天才 杜甫·深谷中的俯瞰者 高适·赌场豪侠客 鲍防·被遗忘的诗坛宗主 陆羽·一茶一世界 顾况·沦为绿叶的一朵红花 戎昱·在政治正确的路线之外 苏涣·强盗诗人 张志和·中唐第一隐士 韩翃·温暖的寒食 钱起·神鬼传说 李益·《霍小玉传》的主人公 王建·宫禁的泄密者 元载夫妻·凤凰男与豪门女 白居易·果然白居易 杜牧·魏晋名士派头的唐代诗人 李商隐·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生存 试读章节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王绩·贞观盛世里的不合作者 关键词:托病、孤独、道德坚守 警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大唐诗人的时间版图是从一个非暴力不合作分子开始的。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既可以看作反讽,也可以看作恭维,一切只取决于你采取了怎样的视角,怀抱着怎样的信念。 这个非暴力不合作分子名叫王绩,出身于一个并不显达的官宦之家。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黑暗、反动”的隋朝度过,那时候天下满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粉饰,还没有人能够预见那一场即将到来的改朝换代。官宦子弟王绩和所有同辈一样,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在家读书求学,积累知识;出外拜谒权贵,积累人脉。 这真是俗得不能再俗的生活模式,无非是要在官僚体制里给自己混个前途罢了。只有混到了这个前途,理想主义者才可以兼济天下,施展政治抱负,功利主义者才可以追名逐利,将自己打扮成世人眼中的成功典范。一切前途的第一道门槛,就是科举。 科举制度正是在隋朝开创的,它给了天下的读书人一个貌似公平的竞争平台,绵延直至晚清。之所以说它公平,是因为笔试环节一视同仁;之所以说它仅仅“貌似”公平,是因为面试成绩才真正决定成败。而面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的我们并不难悬想千年之前的潜规则。 于是,打通人脉,揄扬名声,这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必须要做的功课,而那些高门大宅前的冷冰冰的台阶又哪是寒门子弟可以轻易攀登的呢?幸而少年王绩并没有这一层顾虑,因为他有家世,所以有人脉;他有社交能力,所以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人脉;他更有才华,所以能够在利用人脉的过程里得到真心的赏识。换言之,他具备了成功所需的全部要素,一片光明前途完全是可以预见的。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操心女儿婚姻大事的父亲,那么王绩这样的少年俊彦就是你最应该垂涎的对象,当然,你需要打败无数竞争者才能最后胜出。 2. 十五岁那年,王绩西游长安,拜谒了当时权倾朝野的皇室元老杨素,在举座宾客之间肆意展现着聪慧的谈吐,过人的才识,机智的应变。王绩真正的人生就是从这样一个华丽丽的出场开始的,正是这一个出场,为他赢得了“神仙童子”的名号。那么,关节打通了,名声揄扬了,学养足备了,功名自然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愿以偿地,王绩在隋朝大业元年举孝廉高第,授职秘书正字,从此正式成为官僚阶层的一员,他的悲剧人生就以这样的幸运开始了。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若用在官场上,意思就是说:千万不要把那些道貌岸然、冠冕堂皇、高风亮节的说辞当真,谁当真谁就输了。王绩偏偏是个天生的诗人,诗人的本真就是一切发乎本真,半点不会作假。 做官才不久,王绩就见识了常人一辈子也见识不尽的龌龊与虚伪,他发觉这个自诩有安邦定国之使命的管理集团竟然不是一个哪怕仅稍具正义感的人可以轻易施展才华的地方——何止如此,简直连存身都难。虽然俗谚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但王绩发现,只有蛆虫才能在粪池里如鱼得水。 3. 天下板荡,群雄蜂起。和平的人生总是相似的,动荡的人生各有各的理由:有迫于生计的作乱,有以暴力寻求正义的反叛,有机会主义者的政治投机,有浑水摸鱼的跟风起哄。这样的一个隋朝末世,是天真者的墓园,是野心家的乐园,而刚刚步入仕途的王绩,不幸属于前者。 官场地图从来都可以做一个二分法,即中央与地方。在中央政府任职,天颜近在咫尺,任何细小的政绩与争宠都不愁不可以上达天听,升迁的机会远远大于地方;而地方政府天高皇帝远,若你在中央政府里缺少死党,那么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被权力中心彻底遗忘。 当然,风险与回报从来都成正比。一个满怀雄心或野心的人总会力争中央职位,而一个只想平常做事、正直为人的人,还是远离中央,退避到地方官署为好。王绩的确很有些政治抱负,却也不乏审时度势的明智。他找准时机向上级报告说:我生病了,身体一直好不起来,对这份工作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幸而正忙着四处扑火的朝廷并不太在意这样一个官场新进的去留,便随便打发他到扬州做个小官。这真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因为扬州,隋炀帝下扬州的那个扬州,很快就会成为天下目光的焦点,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成为乱象丛生的中心地带。P1-4 序言 1968年,法国思想界先锋罗兰·巴特在《占卜术》杂志上郑重宣告:古往今来所有作者已经死亡。 在罗兰·巴特之前,阅读及阐释一部作品的传统方式是:作者总是焦点,一部作品意义为何,不是单纯从作品文字本身来理解,而是以作者本人的性格、情绪、生活经历为阐释的出发点。通过作者的人生故事来理解作者的作品,罗兰·巴特对这样的阅读方式嗤之以鼻:“在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在于说明,波德莱尔的作品是波德莱尔这个人的失败记录,凡·高的作品是他的疯狂的记录,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其堕落的记录:好作品的解释总是从生产作品的人一侧寻找,就好像透过虚构故事的或明或暗的讽喻最终总是唯一的同一个人即作者的声音在提供其‘秘闻’。……古典主义的批评从未过问过读者;在这种批评看来,文学中没有别人,而只有写作的那个人。” 在罗兰·巴特看来,作品一经完成便脱离作者本人了,对于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作者不再拥有发言权。读者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就是什么,文本会独立说话;文本作者的人生履历表彻底失效。作者是登徒子也好,大奸臣也罢,他的文本若写出了高风亮节,那就是高风亮节,重点是文本本身的表现和读者的理解。一句话,文本一旦到了读者手里,就和作者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读者读书之时,作者已死。 “作者已死”,堪称20世纪文化界最重要的革命之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在发挥无穷威力。我曾是“作者已死”观念的忠实拥趸,对作家生平自动屏蔽,认为该烧掉所有的作家传记。我喜欢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说“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但直至读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句话,我才重新审视了作者人生故事的价值,她说:“不只是部分,而是所有的叙事体写作,以及或许所有的写作,其深层动机都是来自对‘人必有一死’这一点的畏惧和惊迷。” 作品肯定比作者活得更长,说穿了,作品其实是作者抵抗死亡的产物,是作者生命的延续。当作者肉身变成灰,灵魂却在作品中不灭。作者是作品的起点,作品是作者的续集,是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怎么能撇开作者本身的存在,而去理解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放在历史大链条上来看,伟大作者本人的故事不过是一瞬间,伟大的作品却属于永恒。但是,理解了瞬间,才能理解永恒。诗人们的人生故事,与那些隽永的诗歌比起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明白,那些故事其实是通向永恒之路的起点。 2013年9月3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