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质拙传神,深入每一首诗,抵达最初的风致,从经典中读出通俗,从简洁里品出丰润!
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俞平伯等百位名家大师的经典诠释,揭开诗经口耳相传、千古不衰的奥秘!
名家大师的品鉴精粹,抽丝剥茧的诗歌解读,呈现诗经口耳相传,千古不衰的奥秘!
《诗经》被称为“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在对诗的内容进行简洁、流畅解说的同时,设立了“大师导读”版块,精心遴选近当代多位大师(包括鲁迅、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的观点,让读者能够在聆听大师独到、深刻、鲜活想法的同时,提升对诗歌的品读能力。
《诗三百》中有明澈、清新的篇章,也有古奥难解的诗句,因此,华夏国学书院编著的《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在每一首诗后都附上了拼音和注释,并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简洁的解说,以帮助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同时,在后世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评点中,《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精心遴选了近当代多位大师(包括鲁迅、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的观点,单独设立了“大师导读”的板块,让读者能够在聆听大师独到、深刻、鲜活想法的同时,逐渐提升对诗歌的品读能力,丰富对诗歌背景、内涵、艺术妙处的理解和体验。
《大田》一诗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并祈求今后能收到更大的福祉。这首诗和《甫田》前呼后应,是《甫田》的姊妹篇。两首诗都详尽展现了西周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
全诗共分四章,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前二章起铺垫作用,第三章实写丰收,是全诗中最为重要也最为精彩的部分,最后一章则是用祭祀的祝词来结尾。
第一章叙述了人们对春耕的重视以及为春耕所作的准备。“大田多稼”一句虽然是平淡的直述,但是它展示出一个雄阔的画面,这个画面中包含了接下来的春耕、夏耘、秋收等种种场景。“既种既戒”这一句强调,想要做好农业就要选择良种、修缮农具,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既备乃事”一句,一笔带过了一系列要准备的工作,笔墨精简,疏而不漏。最后一句“曾孙是若”,说明君主是天下的主宰,是祭祀的主角。
到了夏天,人们忙着除草灭虫,这时农作物已经快要成熟,丰收已经在望。如果在播种之后对农作物不闻不问,到了秋天就很难有所收获,所以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这四个“既”将农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的典型画面记录下来,非常精确。“不稂不莠”这一句说明只有除尽了稂莠,才能让粮食生长得旺盛。这是略去了种种艰辛劳动过程而提炼出的重要经验。那时人们主要用火攻来除虫。为了让害虫能够全都被消灭,先民祭祀“田祖”的农神,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他们。
秋天雨水充足,农人们最终获得了丰收。第三章的前四句就描写风调雨顺的情景。天气阴云弥漫,细雨蒙蒙,一场场甘露及时地降临大地。这四句充分展现出农夫的喜悦之情。接下来的收获场景,诗人并没有从正面描写成片的谷穗和挥汗如雨的农夫,而是独辟蹊径,采用侧写描写、烘托的手法,重点描写细节,如长得不够壮实的谷穗故意不收割,有些收割的谷物还来不及捆束,有些谷物虽然已经捆束好了但是还没有装载,现场还有很多谷穗飘洒散落到了各处。这样的画面充分表现出丰收的场面。
前面说到田里散落着很多漏收的粮食,看到这些,有人会觉得这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关于这一点,“伊寡妇之利”给了人们一个解释。原来农夫们故意不将粮食收割殆尽是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们能够捡拾它们,糊口活命。这些粮食是农人们宅心仁厚的一种体现,体现了他们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令人感动。
第四章主要描写收获时,人们在田头欢庆丰收,祭祀求福。这一章和第一章的“曾孙是若”遥相呼应。天子犒劳农夫并祭神求福,肃穆虔诚地为天下黎民祈福求佑。 P335-336
《诗经》被称为“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因其言辞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为后世的人不断引用,至今仍熠熠生辉;它丰富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感呈现方式,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文学创作。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大类别。《风》又称《国风》,包含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歌谣,其中一部分来自劳动者的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的歌谣保留了最鲜活的底层民间风味,充满早期人类生活的原始和野性,是《诗经》中最为出彩的篇章。
《雅》分《小雅》和《大雅》,《大雅》主要是应用于朝会典礼的乐歌,包括开国史诗和一部分政治诗,可当做史料阅读。《小雅》则扩大了表现范围,从朝会延伸至贵族阶层,从表现重大的国家兴亡到表现士大夫和贵族的生活,在题材上有所开拓。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宗庙祭祀乐歌,《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商颂》是殷商后裔宋国的宗庙祭祀乐歌。《颂》专门记述宗庙祭祀,其中既有对王的美化与歌颂,亦表现出先民的社会理想和时代的进程。
《诗三百》中有明澈、清新的篇章,也有古奥难解的诗句,因此,本书在每一首诗后都附上了拼音和注释,并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简洁的解说,以帮助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同时,在后世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评点中,本书精心遴选了近当代多位大师(包括鲁迅、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的观点,单独设立了“大师导读”的板块,让读者能够在聆听大师独到、深刻、鲜活想法的同时,逐渐提升对诗歌的品读能力,丰富对诗歌背景、内涵、艺术妙处的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