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法学集刊,由高鸿钧教授担任主编。本书之主题力求“新”、“深”、“实”,所刊之文力倡平实言理、从容著文,尽量避免玄奥晦涩之论;每辑将提前策划,聚焦一个主题,特邀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深度讨论,并以专号形式推出。本书主要适合环境法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于关心环境和生态的其他读者作参考之用。
高鸿钧编著的《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文章”荟萃首届中达环境法论坛论文而成;作者是两岸环境法学界的名家或青年才俊;讨论的议题涉及可持续发展、科技与环境、清洁能源、气候变暖、动物福利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重大和前沿问题。“法治纵论”则选刊了几位外国学者关于环境法制的文章。此外,还精选了几篇关于法治和法律文化的学术论文和译文。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要适合环境法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于关心环境和生态的其他读者作参考之用。
卷首语
古易新读:原生态之音
主题文章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永续过程中之法制缺漏与新制度之建构——以环境救济法典之建构为任务
论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有效性课题
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的法治问题研究
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以生态法益为进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结合《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思考
公民可否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兼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较
中国环保法庭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以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为视角透视美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
论政策环境影响评估于宪法上之意义
科学的限度——环境标准制定中的合法性危机
论我国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以部门合作为视角
论环境刑法中的刑罚设置与改革
动物福利立法理念研究——以整体主义法律观为视角
从隔离到共管:保护地范式的转变——结合美、加、澳等国家法律实践的考察
土地法律秩序的解构与重塑——以土地征收制度的限缩为中心展开
美国太阳能获取权制度研究
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日本核危机为视角
气候变迁与全球行政法
气候变化应对的制度需求与碳税立法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实践及联邦立法趋向
论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
法治纵论
水资源开发与原住民权利:“绿色流域”的实践
从人权进路看可持续发展——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环境因素——以中国和挪威为视角
马来西亚水法中的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评析
英国土地法中的更高权益:理论、历史与辨析
常识理性与法治
爱德华·柯克的著述、理论及其影响——写在柯克爵士诞辰460周年
埃德蒙·柏克论帝国:以“美洲事务”为例
域外法音
法律与社会控制
法律文化中的文化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