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围炉夜话(青少版)/国学书院典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清)王永彬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围炉夜话(青少版)》共二百二十二则,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身上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中国的传统文人依然在骨子里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儒家思想,面对风雨飘摇、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晚清社会,王永彬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应有的精神,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疾呼政治改良与道德重建,积极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途径,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映照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康庄大道。书中的格言,以其精辟的三言两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体现的,也正是几千年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并构建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

内容推荐

《围炉夜话(青少版)》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在《围炉夜话(青少版)》中,王永彬有一个简短的序言:“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从作者的自序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亲好友娓娓畅谈的情境,他们评论时事,品味人生,所谈涉及方方面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这些语言颇富哲理,充满睿智,且亲切自然、明白晓畅,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一句句的格言犹如冬天温暖的火炉,给人启发,给人慰藉。

目录

一 于幼时教子 于平日检心

二 多交益友 多读圣言

三 俭能济贫 勤能补拙

四 说平常话 做本分人

五 替人作想 为己用功

六 以信立身 以恕接物

七 话多杀身 积财丧命

八 以严平躁 以敬化邪

九 勤修恒业 判明是非

一〇 高在忠信 美在德行

一一 古朴君子 名节大人

一二 心正见神明 人生常辛苦

一三 人心足恃 天道好还

一四 韬光养晦 学无止境

一五 积善得福 积财遗祸

一六 德足化人 财多累己

一七 读书在勤 立身在诚

一八 无非假面 孔尽是俗心肠

一九 精明败家 朴实振业

二〇 明辨是非 不忘廉耻

二一 忠孝仁义 至诚至善

二二 权势如烟 转瞬即逝

二三 富贵不着眼 忠孝记心头

二四 圣人教诲 人心可回

二五 处事论是非 立言贵精详

二六 无科名之心 有琴书之乐

二七 静而镇闹 淡而消窘

二八 行善救人 菩萨英雄

二九 气性莫乖张 言语莫刻薄

三〇 胸怀大志 脚踏实地

三一 贫贱不能移 富贵要济世

三二 即物穷理 名副其实

三三 以身作则 心平气和

三四 守身自律 创业谨慎

三五 去势利气 去粗浮心

三六 自知之明 奋发图强

三七 东山可再起 江心补漏迟

三八 生命有穷期 学问无止境

三九 问心无愧 量力而行

四〇 言行举止 人品俱现

四一 一生守拙 终日读书

四二 放眼读书 立根做人

四三 持身贵严 处世贵谦

四四 善用其财 无愧其禄

四五 多交益友 高立品行

四六 君子如神 只凭忠信

四七 严于律己与人为善

四八 守口如瓶持身若璧

四九 不较横逆安守贫穷

五十 万物皆文章 自然乃吾师

五一 行善济人奸谋自坏

五二 以人为镜防微杜渐

五三 谨守规模但足衣食

五四 吃得大亏处事良方

五五 读书自乐 不邀善名

五六 知己之错德业增进

五七 敬他人靠自己

五八 待人之道修己之功

五九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六十 安分守己不入俗流

六一 知足常乐 学无止境

六二 舍利为义士舍生为忠臣

六三 富贵不骄衣禄从俭

六四 一心向善可达贤关

六五 和平处事正直居心

六六 名教为乐 悲悯为心

六七 为人父母需计长远

六八 效先贤之道兴后世之家

六九 盛极而衰向死而生

七十 戒伐戒矜仁义修身

七一 人贫人富不可忘本

七二 俭可养廉静能生悟

七三 存心方便虑事精详

七四 闲居慎独为人正直

七五 谦恭成才骄奢败家

七六 秉承忠孝效法圣贤

七七 饱暖生惰逆境成才

七八 潇洒达观举世清明

七九 势利虚假虚浮无成

八〇 不忮不求勿忘勿助

八一 求理数难违守常变能御

八二 相由心生和善乃吉

八三 要有恒业须杜奢端

八四 秤心成大事铁面显气节

八五 责己不责人信己亦信人

八六 无执滞心杜做作气

八七 存心养性后世留名

八八 后天需努力 小节要谨慎

八九 忠厚经敲打平淡趣味长

九〇 交友从直近老从德

九一 化人之事劝善之方

九二 发达需努力福寿靠积德

九三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九四 自奉减几分处世退一步

九五 安分守贫持盈保泰

九六 境遇无常光阴易逝

九七 不可有止心不可无真见

九八 守身必谨严养心须淡泊

九九 名传在有德相信在能行

一〇〇 令乡党无怨言教子孙习恒业

一〇一 多记圣方闲看世事

一〇二 精勤可企及镇定非学能

一〇三 有济人之心无争强之意

一〇四 读书即享福 教子即创家

一〇五 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一〇六 专心可立功偏见必败事

一〇七 居安思危莫存侥幸

一〇八 心如止水志存高远

一〇九 贫乃顺境俭即丰年

一一〇 存正直心绝虚浮气

一一一 背乎经常皆异端 涉于虚诞皆邪说

一一二 图功未晚浮慕无成

一一三 求道须切实贪欲须放下

一一四 刻苦读书 与人为善

一一五 知错即改不甘堕落

一一六 以淡交友以静延寿

一一七 熟思审处忍让曲全

一一八 聪明勿露耕读兼营

一一九 学会知足常思进取

一二〇 得失不争求己有知

一二一 既循规蹈矩也灵活变化

一二二 文章为实 富贵为虚

一二三 留心于细微立脚于德义

一二四 不行欺诈怀济世心

一二五 忍让非懦弱 自大终糊涂

一二六 功德文章传后世史官记载忠与奸

一二七 闭目养神 阖口防祸

一二八 富难教子贫须读书

一二九 苟不能振俗不可医

一三〇 立大志成大功不纠错成大祸

一三一 退让易处事放松难成功

一三二 无学为贫无德为孤

一三三 知过要能改恶恶莫太严

一三四 诗书立命孝悌做人

一三五 得意勿自矜为善当自信

一三六 自知之明 不卑不亢

一三七 不轻为不好事

一三八 受累仍应为善有过自当改之

一三九 君子择友以诚相待

一四〇 种田要尽力 读书要专心

一四一 要成就人才 勿暴殄天物

一四二 平和处世抗心希古

一四三 耐得寂寞莫负光阴

一四四 不失良心要行正路

一四五 务本业境常安 当大任心良苦

一四六 求死难救求福在己

一四七 莫刻薄待人莫恃强凌弱

一四八 为学要静敬教人去骄惰

一四九 善待知已 学以致用

一五〇 直道教人诚心待人

一五一 苦中作乐 志趣高洁

一五二 勿性情执拗应机趣流通

一五三 不必万能惟求古道

一五四 无愧于心老有所为

一五五 忆苦思甜克勤克俭

一五六 济世留名 此生不虚

一五七 修身慎言行明理高识见

一五八 须多积善切勿多藏

一五九 修身求备读书求深

一六〇 三有并重三立并传

一六一 求教受劝向善进德

一六二 要有真涵养要有大识见

一六三 为善在让立身在敬

一六四 论是非得失须自知之明

一六五 仁厚为念虚浮为戒

一六六 小不忍致大祸

一六七 体察他情有益他人

一六八 读书积德事长亲贤

一六九 五伦之教四子之书

一七〇 意趣清高 志量远大

一七一 势家女难待富家儿难处

一七二 物有两面趋利避害

一七三 身体力行集思广益

一七四 耕读莫偏废为官须清廉

一七五 儒贤立言扬名 非为科举功名

一七六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

一七七 益友规过小人徇私

一七八 严于家教宽厚待人

一七九 知其未然听其自然

一八〇 观规模知事业察德泽知门祚

一八一 君子尚义小人趋利

一八二 小心谨慎亢则有悔

一八三 耕读不谋富贵衣食勿逞豪奢

一八四 为官须懂施行为富须谙布置

一八五 学文莫离道取艺勿弃德

一八六 君子怀刑君子务本

一八七 学而有恒贫而有志

一八八 须用功于内 勿饰美于外

一八九 有心者贵人谋讲学者求实用

一九〇 资性不足限人境遇不足困人

一九一 敦厚人可托事谨慎人能成功

一九二 祸罪之源始于忽微

一九三 忠厚处世勤俭传家

一九四 即物穷理反己省心

一九五 立志为善良反身为醇谨

一九六 处事宽平不松散持身严厉不过激

一九七 不可无为 不可自薄

一九八 人全其直士安其贫

一九九 用人之方求己之理

二〇〇 富厚须积德贫穷当务本

二〇一 揆理信言 问心行事

二〇二 兄弟相师友 闺门若朝廷

二〇三 友以成德学以愈愚

二〇四 犯法当惩贪财须罚

二〇五 改过仍为君子失足下于庸人

二〇六 饮食有节 男女有别

二〇七 有道之士能耐富贵

二〇八 澹如秋水‘和若春风

二〇九 应者胜贪者败

二一〇 险中获利是侥幸平淡无奇可为常

二一一 比先于无忧 事至方可救

二一二 尧舜大圣人贵自立

二一三 静能延寿敬则日强

二一四 吉凶在人循分守常

二一五 勤苦无痨疾寒门出显达

二一六 肯下人能上人

二一七 大孝能为其难美才能本于德

二一八 不能缩头及时放手

二一九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

二二〇 莫图小利 勿存私心

二二一 正己 守成

二二二 要作好人莫管闲事

试读章节

说平常话 做本分人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

牢靠而妥当的话语,却是很平常实在的话,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不多;安分守己的人,就是一个快乐自在的人,只可惜乐于安守本分的人极少。

评点

古人说:“其人实者,其言平以安。”老实敦厚的人,说出来的话往往是平淡质朴的。然而话虽质朴,他的感情却最为真挚。只可惜,人们往往对平淡无奇的话语充耳不闻、闻而不思,认为这些只不过是俗言俗语,老生常谈,反而对那些新奇夸张、虚浮不实的话津津乐道。殊不知那些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是十分牢靠稳当的,对为人处世也大有益处。

世界上的诱惑太多太多,人们的心往往难以抵制住那一股汹涌而来的冲动,时不时地蠢蠢欲动,不得安分。其实,“老老实实为人”“本本分分做事”“稳稳当当过活”,看似平凡而淡泊,实则清雅而快乐。何必费尽心机地去扑腾,去争斗,去较劲,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快活反被快活丧”,与其醉生梦死图极乐,不如安分守己求自在。

替人作想 为己用功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

处理事情时要多替他人着想,读书学习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并下苦工夫。评点

事不能“私”处,“私”处必有非;书不能代读,代读非学问。因此,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他人考虑,而读书求知识要靠自己切实用功。

处理事情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己的利益或观点出发是极度自私的表现,是应该避免的。“代人作想”,是一个人有修养有内涵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性格中善解人意的一面。而且,事事为他人考虑也有助于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对自己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有帮助,也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所谓“寒窗苦读”,读书的确是一个苦差事。它不仅考验一个人的智力,也考验一个人的毅力。而且,它不能假手于人,因为读书需要用心,而人心不能互换。只有苦下工夫,勤于钻研,发挥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以信立身以恕接物  一信①字是立身之本②,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③字是接物④之要⑤,所以终身可行也。

 注释

①信:诚信。 ②本:根本。 ③恕:宽容。 ④接物:指与人交往。 ⑤要:要领,关键。

 译文

一个“信”字是人在世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做人不能没有诚信;一个“恕”字是与人交际的关键,所以人的一生都应该奉行。

 评点

《说文解字》中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意思是说,“信”就是人所说的话,一个人如果无“信”,他人就不会把他当人看待。而《傅子·义信篇》中也有言:“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说,对人诚恳守信用,即使他人原先不相信,也会转为信任;反之,如果对人不讲信用,即使他人一开始相信,后来也会不相信。讲信用、重信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以“信”作为立身之本,才能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自立于世。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恕”是为人处世之要,是值得终生奉行的高尚品德。以宽恕之心待人,就容易和他人和睦相处,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话多杀身积财丧命

人皆欲会说话①,苏秦②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③,石崇④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注释

①会说话:能言善辩,能说会道。 ②苏秦:著名纵横家,有口才,善辞令。 ③积财:积累财富。 ④石崇: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出任荆州刺史时,劫掠财物无数,富可敌国。入京为官时,与贵戚王恺、羊琇竞豪斗富。赵王伦执政时,其部下孙秀看上了石崇的宠妾绿珠,指名向石崇索要,遭到拒绝。孙秀遂诬陷石崇与齐王司马同结党,将其杀害。

译文

人人都希望能说会道,而苏秦却因为自己的能言善辩而招来杀身之祸;人人都想多积累财富,但是石崇却因为积累的财富太多而断送了性命。

评点

“口是祸福门,舌是斩身刀”,更有“祸从口出”的经典之言,一个人既可以三寸不烂之舌展现能言善辩之才,也可因一言不慎而招致杀身之祸、灭顶之灾。所以说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会说话”是一把双刃剑,若不慎用之,便会带来反作用,苏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善于言辩,曾合纵六国抗秦,佩六国相印,何等荣耀,但最后却因善辩而落得个被处死的悲惨结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自己真才实学、辛勤劳动得来的财富,多多益善,且来者不拒。但是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得来的钱财,即使再多,也拒之千里。钱财是享乐的资本,但却不一定是幸福的源泉。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要做良心的主人。

P5-9

序言

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享年七十八岁。据考证,王永彬为南宋孝宗时王刚中之后,经两次迁徙,直到清朝乾隆间其父才迁往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坎。王永彬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传统士人。年少时,一度面临辍学困境,后发奋始得入县学读书。最后他选择了开门授徒,过着教书、著述的学者生活。他一生治学甚广,勤于著述,如《围炉夜话》《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等都为他所著,后人将其合编为《桥西山馆杂著》。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于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一经堂”完成,与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全书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在书中,王永彬有一个简短的序言:“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从作者的自序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亲好友娓娓畅谈的情境,他们评论时事,品味人生,所谈涉及方方面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这些语言颇富哲理,充满睿智,且亲切自然、明白晓畅,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一句句的格言犹如冬天温暖的火炉,给人启发,给人慰藉。

全书共二百二十二则,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身上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中国的传统文人依然在骨子里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儒家思想,面对风雨飘摇、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晚清社会,王永彬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应有的精神,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疾呼政治改良与道德重建,积极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途径,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映照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康庄大道。书中的格言,以其精辟的三言两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体现的,也正是几千年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并构建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

本次出版的《围炉夜话》,采用适当注释加合理评说的方式,力求使读者轻松读懂、理解原书,并有所感悟。希望文中的睿智给读者朋友带来有益的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2: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