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伦·鲍瑟王编著的《穿过云朵的少女》内容介绍:第一则关于切尔诺贝利灾难的消息发布之前的五分钟,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关于核反应堆危害的书。但是,随着媒体日复一日地报道核辐射在广大欧洲地区的肆虐,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核事故不是发生在距离德国边境1500公里的人烟稀少之地,而是发生在我们人口密集的联邦之内,那么它带来的危害会是何等巨大!我认识到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必要性。由于当时已有不少关于这个主题的成人科普读物,却没有专为青少年而写的同类书籍,所以我决定,通过对一场虚构的核灾难的描写使青少年们注意到这种危险。我的小说《穿过云朵的少女》就是由此产生的,它在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不到一年之后出版。
死亡随着云朵来了,核电站爆炸的辐射摧毁了一切。女孩亚娜虽然活了下来,但核辐射给她留下了永远无法平复的创伤:头发脱落的焦虑、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冷漠人群的失望、对掩盖真相的政客的愤怒……女孩亚娜能否在苦难中自救?
古德伦·鲍瑟王编著的《穿过云朵的少女》是全球最早关注核辐射题材的科幻小说之一,对灾难中人物的细腻的心理刻画,让人在阅读中饱受折磨而又欲罢不能。《穿过云朵的少女》残酷而真实地把核爆真相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在心灵战栗中思考人类命运,透过死亡和毁灭的黑色云朵,眺望天边那道希望的曙光。
周五的清晨和风习习。亚娜一贝尔塔向窗外眺望,看见新绿的桦木树叶在阳光中闪耀。枝条的投影在学校操场的水泥地上颤抖。樱桃树叶像下雪一般飘落在屋顶上。天空是深蓝色的。只有零星的、棉絮一样洁白轻盈的云朵在空中掠过。对五月的清晨来说,这样的天气特别暖和,视野也很清晰。
警报器突然轰隆轰隆地响起来。正在讲解法语课文的本茨西先生中断了讲话,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
“差十一分九点。”他说,“这个时间警报预演太奇怪了,而且,报纸上什么也都没提呀!”
“这是原子生化警报!”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艾尔马喊了起来。
“或许已经有过书面通知,我却没注意到。”本茨西先生说,“我们继续看课文吧。”
但几乎没等他继续专心看课文,喇叭里又传来咔咔嚓嚓声。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门上一个小小的方形扩音器。这次说话的不是校长秘书,而是校长本人。
“刚才已经发出了原子生化警报!现在立即停课!所有学生尽快回家!”
校长后来说的话都被淹没在巨大的噪声里。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跑到窗边,向外张望。
“你知道到底出什么事了吗?”麦珂问。她是亚娜一贝尔塔的朋友。
亚娜一贝尔塔摇摇头。她感觉双手发凉。出事了。但到底出什么事了?她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乌力。
“回家去。”本茨西先生说。
惊恐的尖叫声,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摔门的声音……走廊里各种声音顿时夺门而入。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亚娜一贝尔塔喊道。
本茨西先生耸耸肩。
“我知道的不比你们多。”他说,“现在请赶紧离开。尽快走!但是要保持冷静。”
“可能真是发生了一场大灾难。”艾尔马说。他收拾着书包,表面上显得很镇定。
但本茨西先生摇摇头。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早就知道了。”他说。P1-2
1986年4月26日,由于人为失误,苏联切尔诺贝利(乌克兰)核电站的一个反应堆在空中爆炸。从中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随着大气运动,在核事故发生后的几天内,不仅污染了事故发生地周围的地区,而且欧洲大部分地区也在不同程度上深受其害。德国也是如此,政府当局有责任保护民众,可却在这个领域毫无经验。他们束手无策。似乎是突然之间,人们就不被允许踏足草地了,因为草地可能受到了污染。大家被强烈建议,进屋之前一定要脱鞋。如果之前下过雨的话,那么学生们在课间就不许去操场,因为雨水也可能污染了操场。农民们更不许采摘和出售新近长成的新鲜蔬菜,他们不得不把作物翻耕入土,因为它们被污染了。吃野蘑菇?当然不行!许多人到这时才知道核辐射的可能后果:免疫功能不全、甲状腺癌、白血病、婴儿畸形……
第一则关于切尔诺贝利灾难的消息发布之前的五分钟,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关于核反应堆危害的书。但是,随着媒体日复一日地报道核辐射在广大欧洲地区的肆虐,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核事故不是发生在距离德国边境1500公里的人烟稀少之地,而是发生在我们人口密集的联邦之内,那么它带来的危害会是何等巨大!我认识到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必要性。由于当时已有不少关于这个主题的成人科普读物,却没有专为青少年而写的同类书籍,所以我决定,通过对一场虚构的核灾难的描写使青少年们注意到这种危险。我的小说《穿过云朵的少女》就是由此产生的,它在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不到一年之后出版。
切尔诺贝利灾难距今已有将近二十年了。迄今为止,德国还没有发生过核反应堆爆炸事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灾难不会在未来发生,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德国周围的国家,因为很多核电站仍在运行。
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2005年夏秋拍摄(电影德文名为《Die Wolke》,中文译为《那些云彩》。这部电影清楚地揭示了这一点:在核能这一技术领域,没有任何安全保证。我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感动。
当然,电影情节和小说情节有很多不同。因为,阅读一个故事和观赏一个故事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读者不用在一百分钟内读完这本书,所以可以期待读者在一个故事中注意到更多人物。读者可以随时往回翻,然后重读一段文字。在电影中,主要人物数量必须缩减,情节必须紧凑,电影画面必须把作者在小说中描述和思索的内容表达出来。此外,人们看到的东西比读到的更为直接。因此,电影必须使某些情节比小说里所描述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出于这个目的所作的改动包括:艾尔马和小说主人公亚娜一贝尔塔(她在电影里叫汉娜,比在小说里大两岁)的爱情故事。爱传递着希望。感受到核事故可怕后果、感受到阴森氛围的观众们,与这对恋人产生了身份认同,并希望他们活下去。这些观众需要希望。
制片人和我谈论过电影中的改动。这些改动的必要性使我明白,对我而言,重要的是传递出我想传递的信息:抛弃核电,因为核能发电的过程潜藏着难以估量的危险!电影把核电站的危害极为清楚地表达了出来,我对此深感欣慰。让我惊讶的是,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万读者——不仅仅是青少年——读过我的小说《穿过云朵的少女》了。我祝愿这部电影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古德伦·鲍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