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伦·鲍瑟王编著的《最后的孩子》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妈妈略显敏感的文艺特质与爸爸冷静理智的务实精神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也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罗兰德,这位小小的男子汉面对灾难迅速调适心态,敢于到鲜血淋漓的医院现场做护工,分担家庭的重担,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从这场悲剧中获得的认识更是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后的孩子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德)古德伦·鲍瑟王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德伦·鲍瑟王编著的《最后的孩子》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妈妈略显敏感的文艺特质与爸爸冷静理智的务实精神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也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罗兰德,这位小小的男子汉面对灾难迅速调适心态,敢于到鲜血淋漓的医院现场做护工,分担家庭的重担,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从这场悲剧中获得的认识更是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内容推荐 核爆炸发生后,世界一片狼藉。12岁的男孩罗兰德开始了一个人的拯救之旅:长途跋涉去找外公外婆,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去医院当护工,把活命的土豆让给更小的孩子,和爸爸在废墟上创办学校…… 古德伦·鲍瑟王编著的《最后的孩子》为全球最早涉及核战争题材的科幻小说之一。《最后的孩子》通过一个12岁男孩的眼睛,扫描幻想中残酷的世界,虽然很多语言和细节描写让人不寒而栗,但作者却借此呼唤着灾难中的人性和温暖,让读者在恐惧中磨炼意志,面对惨不忍睹的核战争场面,品味、珍惜当下甜蜜温馨的和平时光。 目录 第一章 如同晴天霹雳 第二章 施威伯恩着火了 第三章 要有耐心 第四章 我会尽力帮忙 第五章 爸爸松了口气 第六章 疫病和辐射 第七章 沉默 第八章 事情开始来了 第九章 有些人彻底崩溃了 第十章 不行 第十一章 外公的房子被占了 第十二章 妈妈和小妹妹走了 第十三章 施威伯恩最后的孩子 后记 试读章节 事情的发生,和爸爸妈妈以及所有大人们想的不一样。 他们原以为:双方会互相恐吓,在矛盾愈演愈烈之后才会正式宣战。就算真的打起仗来,他们也应该有时间逃亡,可以跑到阿尔卑斯山的峡谷里,或者躲到地中海的小岛上去。 不。事情来得太突然了,许多人还穿着泳裤,不少人还在躺椅里休息,突发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把他们都吓坏了。灾难发生前的几个星期,特别是即将发生的那几天,大家确实都在讨论东西方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连妈妈都会破天荒地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播报。不过“二战”结束以来,形势隔三岔五就要紧张一阵,却并没有出过什么大事。 那会儿刚好赶上大人开始休假、学校进入了暑期。谁也不愿意再为这些不愉快的事情烦心了。 “你觉不觉得,咱们眼下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等到情况稳定了再做打算?”我们全家要去度假的前一天,妈妈突然问了爸爸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涉及政局,妈妈总有点紧张兮兮的。 “净瞎说。”爸爸回答道,“那可够咱们等上好一阵子了,情况什么时候也不会稳定的。不过上头那些人一般没过几天就会互相妥协的,咱们度不度假,他们都能和解。况且咱们都跟你父母打过招呼了,他们都盼着见到孩子们呢。要是随便敷衍他们,说下周或者下下周再去,或者干脆不去了,他们还不得失望啊。” 于是,我们便出发了。临走之前,我们把家里的虎皮鹦鹉和卷毛狗寄养到了凯勒曼太太家。凯勒曼太太住在我们楼上。从我记事起,只要我们出远门,她就会帮我们喂宠物、替我们浇花儿。作为回报,到她出游的时候,我们也会接管她的猫、浇灌她家的花朵。谁也不曾料到,我们此次一别,便再也见不到凯勒曼太太了,见不到我们的鹦鹉、卷毛狗和我们的家了,甚至连我们家所在的法兰克福市伯纳摩斯区①也永远见不到了。P1-2 序言 “我年轻时,少儿图书的作家们都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他们觉得,少儿图书里的世界必须是‘治愈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坏人一定会受到惩罚,所有问题一定都会得到解决,故事的结局一定要皆大欢喜……那时我想:如果我当了作家,我就要严肃地对待我的读者,不管他们是六岁、十六岁还是六十岁。后来,我真的当了作家,我也真的在严肃地对待我的读者。” 这是德国作家古德伦·鲍瑟王一贯坚持的写作理念,道出了她心中的使命感和对读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率态度。这位年届耄耋的老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是出生于波希米亚地区(现捷克境内)的德意志人,长期在德国和南美的德语学校任教。她特别关注全球化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反对战争,倡导保护生态环境,曾创作《赞布拉诺家花园的门》《阿迪——独裁者的青年时代》《捕猎野猪与另一些引入深思的故事》等作品,更是凭借反核小说代表作《最后的孩子》与《穿过云朵的少女》赢得了多项嘉奖。 《最后的孩子》以男孩罗兰德的视角讲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核灾难。十二岁的罗兰德家住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市,他要与父母姐妹共同前往外公外婆所在的小城施威伯恩欢度暑假。途中,他们根据种种迹象推断出施威伯恩附近遭受了核弹袭击。为了救助外公外婆,一家人继续赶路,来到了施威伯恩。曾经好似世外桃源的小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房屋损毁、人员伤亡、交通瘫痪、停水断电、物资匮乏、怪病肆虐、秩序大乱……罗兰德和家人无处可去,被迫留在了这里。他们逃避过也自救过,他们对周边涌入的灾民怀有戒心,但也真诚地帮助过弱者,还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他们冒险踏上返家的路却失望而归,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经历着绝望、恐惧、希望、悲伤等各种情绪的反复交错……最后,已经十七岁的罗兰德协助爸爸在施威伯恩办了一所学校,给当地仅剩的几十个孩子授课。日渐成熟的罗兰德清醒地认识到,责任和关爱才是他最应该教给孩子们的内容。 小说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妈妈略显敏感的文艺特质与爸爸冷静理智的务实精神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也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罗兰德,这位小小的男子汉面对灾难迅速调适心态,敢于到鲜血淋漓的医院现场做护工,分担家庭的重担,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从这场悲剧中获得的认识更是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最后的孩子》完成于1983年,德国统一之前。当时,地处东西欧交界地带、分属美苏敌对阵营的两个德国是名副其实的冷战前沿,核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一旦爆发核战争,德国势必在劫难逃。鲍瑟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虚构了核弹爆炸的故事情节,意在提醒人们警惕核战争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小说获得了多个奖项,德国萨克森一安哈尔特州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将此书定为八年级学生的必读材料。今天,在德国亚马逊图书销售网站上,大量读者在评论《最后的孩子》时都不忘强调,自己上中学时就看过这本书,它俨然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小说的背景是战争,不过,作者却并未花费大量笔墨详细描述战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核弹究竟袭击了哪些地区,究竟造成了多大损失,这些信息只是通过人物不完整的观察和不准确的猜测得到了十分模糊的说明。战争的具体细节并不重要,小说着力表现的是核战争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比如人性自私与无私的交锋,对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父辈甚至祖父辈的谴责,对苦难众生的悲悯,对人类尊严的反思。 小说的内容是灾难,所以某些场景难免显得有些残酷,但“残酷”并非小说刻意经营的噱头,而是体现出作者用心良苦的劝诫和激励。正如鲍瑟王本人所言:“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避讳谈论危险,不愿思考危险,觉得人类毁灭是不可想象的事。我要通过这部小说,把它变成可以想象的事。”也正如文学界所评:鲍瑟王的作品不是要给人恐惧,而是要给人勇气;不是要使人失明,而是要擦亮人的眼睛;不是要使人失聪,而是要磨利人的耳朵;不是要使人失声,而是要他们吐露真情;不是要使人被动,而是要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尤其是在事关和平大业的时候。这便是鲍瑟王儿童教育的精神实质。 几年后,鲍瑟王创作了更加成熟的反核小说《穿过云朵的少女》,以震惊世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为原型,虚构了一场发生在德国的核泄漏事故,谴责了德国当局无限制追求核能的行为。小说成为德国在校学生的必读书,并被拍成了电影。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世人的恐慌,《最后的孩子》与《穿过云朵的少女》所描绘的画面又如幽灵一般围绕在人们身边。一时间,德国各大主流媒体竞相采访鲍瑟王,并不惜花费大量版面报道了访谈内容。这位坚定的反核斗士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的采访时表示:“有些东西终究得到了证实,不过我早就警告过了。”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德国政府制定的核政策时,她更是直截了当地答道:“我想要一个承诺不使用核能的新政府。”从文学创作到社会言论,鲍瑟王始终都在传达她的信念和力量。 德文版《最后的孩子》还有另外一个标题叫作《我们的未来就是这样?》。未来会是什么样,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共同努力。 郭鑫 2013年1月 后记 施威伯恩并不是一个臆造出来的地方。它的原型是施里茨,我就住在这里。它是黑森州东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位于雷恩林区和福格尔斯林区之间。 我刚完成这本施威伯恩的故事不久,我们这些生活在世外桃源的施里茨人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据说紧挨着施里茨的森林地带——艾森伯格将会成为美占领军的大型练兵场。 我们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和平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安全。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各党派成员都参加了这次行动,通过这个问题找到了彼此沟通交流的全新路径,也看清了施里茨问题与军备竞赛问题的关联。 我们的行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我们达到了目的。联邦德国国防部驳回了美国使用艾森伯格作为军事用地的申请。 当然,我们这一次只是成功地抢救了离我们最近的地方。但是施里茨的例子表明,不论事大还是事小,我们都应该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们能够从这些事例以及类似的事例中获取希望和胆量。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备战行为,保证我们所有人免遭施威伯恩人的厄运。 古德伦·鲍瑟王 198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