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线装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根据史书记载,慎重选择对夏商周三朝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其展现给读者。此书,既能满足你的轻松阅读之欲,也能将如烟史事尽纳于你胸中。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以夏商周三朝为划分依据,概述了中国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内容涉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姜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等。

目录

传说时代

 盘古开天辟地

混沌初开

“天地万物之始”

盘古精神流传不息

 女娲与人类起源

女神的寂寞

黄泥捏就的人类

创制嫁娶之礼

炼五彩石补天

 文明始祖伏羲

“雷神”之子

教人结网捕鱼

观天察地画八卦

伏羲的其他功绩

 远古建筑师有巢氏

远古人类的恶劣生存环境

像鸟儿一样在树上筑巢

德高望重,被尊为王

有巢氏时期的婚姻形式

 燧人氏钻木取火

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

偶然的发现

钻木取火的改进

人工取火的伟大意义

燧人氏的其他伟大发明

 神农尝百草

教民耕种,丰衣足食

跋山涉水,寻找治病良方

身体力行,亲自尝百草

 农耕文明的开拓者炎帝

“神龙”之子

发明耒相,开创农耕文明

 精卫填海

精灵可爱的女娃

出海游玩,不幸遇难

化身为鸟,矢志填海

 夸父逐日

神秘的夸父部落

关于太阳的三大问题

跋山涉水,追赶太阳

功亏一篑,口渴而死

 “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的神奇出生

平定天下,缔造文明

顾全大局,创龙图腾

 嫘祖养蚕

嫘凤孝心感玉帝

神奇的白色果子

与黄帝八拜成婚

嫘祖的功劳

 阪泉之战

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

战争的爆发

古代战争的地点

 涿鹿之战

惊天动地,恶战涿鹿

剥去神话外衣之后

 仓颉造字

结绳记事的麻烦

苦心孤诣,探索记事新法

把字刻在龟壳上保存

老人的告诫

 乐师伶伦

伶伦受命作乐

惊黄帝受鼓舞

据凤鸣制六律

 宁封制陶

鱼烤焦后的意外收获

陶器的诞生

火化登仙而去

 酿酒始祖杜康

失职被罢官

酒的由来

点化刘伶

 火神祝融

击石取火,成为火正

守护衡山,尊为赤帝

 鸟国之王少吴

少昊降生

百鸟之王

 颛顼“绝地天通”

颛顼的出身

截断天地通道

制定人间礼法

颛顼的鬼儿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

水神共工

与颛顼争帝位

失败后怒触不周山

 共祖帝喾

“高辛”的来历

天下大治,周游四方

帝喾的庞大家族

 帝尧传说

尧的出生

帝尧仁德,天降祥兆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羲和制历法

天文历法

羲和制历法

羲和制历法的现代解读

 许由洗耳

隐居乡下,拒绝当天子

洗耳去污,遭巢父讽刺

隐士风流,千载流传

 后羿射日

十日当空,灾深似海

女丑祈雨失败

神箭手羿怒而射日

 嫦娥奔月

不肖徒起贪心

嫦娥无奈吞药奔月

嫦娥奔月的神话本源

 贤帝大舜

以德报怨,贤名远播

人心所向,百业兴旺

 司法始祖皋陶

作刑执法,天下无冤

身体力行,推行德政

 鲧偷息壤

偷息壤治水

功败垂成,死不瞑目

 火禹治水

禹的出生

三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氏受惊化为石

疏导治水患

 伯益凿井

能力出众,功绩卓著

凿井取水,利在千秋

夏朝

 夏禹铸九鼎

众部落离心离德

涂山之会消疑虑

铸造九鼎,天下归一

 禹平定三苗

三苗叛乱由来已久

奉天伐罪,平定三苗

 启建夏朝

权力开始绝对化

禹暗中为传子筹划

启攻杀伯益,开创家天下制度,有扈氏反抗夏启

有扈氏叛乱

作《甘誓》,讨伐有扈氏

 武观叛乱

“钧台之享”,大宴部落

武观反叛,夏启平乱

 后羿逐太康

太康的放荡生活

有穷国趁机取而代之

哀怨惆怅的五子之歌

 胤征羲和氏

仲康的傀儡政权

日食的突然发生

宣布罪状,讨伐羲和

 寒浞专权

寒浞杀后羿

剿灭相,铲除后患

 少康中兴

少康招募残部,积蓄力量

重新武装成大事

 孔甲养龙

胡作非为,迷信鬼神

刘累奉命养神龙

师门恃才招祸端

 夏桀亡国

宠爱妹喜,荒淫奢侈

残杀忠臣,众叛亲离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终古奔商

不堪暴政,终古奔商

终古奔商的重大意义

夏朝文化

 《禹刑》:中国最早的刑法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有关《禹刑》的争论

 《夏小正》: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夏小正》中的物候知识

《夏小正》中的历法

《夏小正》的深远影响

 夏墟:二里头遗址飘荡的古文明

传说中的神秘王朝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果

二里头都城废弃于何时

殷商

 玄鸟生商

玄鸟之子

才干出众,被封于商

 相士作乘马

相土驯马,倡导定居畜牧

四处征伐,扩大势力范围

 商侯冥治水

勤于职守,治理水患

捐躯献身,被奉“水神”

 商人始祖王亥

往来各地,贸易经商

商人始祖,身死异乡

 上甲微为父报仇

讨伐有易,为父报仇

声威远播,振兴商族

创建“裼五祀”之礼

 商汤“网开一面”

广施仁义,和睦邦交

网开一面,四十国归顺

声威震主,被囚夏台

 第一贤相伊尹

身世离奇,志向远大

以烹调论治国之道

施计人夏,收买妹喜

 商汤革命

多方试探,正确选择决战时机

誓师宣言,鼓舞士气

鸣条一战,大获全胜

召开诸侯大会,建立新王朝

 仲虺作诰

明智投商成大业

打消顾虑,安抚民心

 汤祷桑林

旱灾严重,祭祀无济于事

舍身祈雨,感天动地

 伊尹流放太甲

太甲昏聩乱德,伊尹苦心劝诫

流放太平,促其悔过

贤德宰相,以公心对帝王

 太戊中兴

朝廷生桑毂

伊陟借机劝谏

 九世之乱

继承制弊端引发王室内乱

叔侄内讧,内忧外患

 盘庚迁殷

振兴国势,决意迁都

恩威并用,挫败阻扰

营建新都,安居乐业

 奴隶宰相傅说

“版筑”营造技术

武丁托梦寻傅说

《说命》三篇,旷世哲言

 武丁中兴

三年不言,选拔贤臣

关心农业,四处征伐

“盛世”背后的危机

 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东征西讨,战功赫赫

文武双全,地位显赫

夫妻恩爱,伉俪情深

 祖甲创立周祭之法

谦逊明理,大局为重

勤政爱民,创立周祭之法

 武乙射天

南北征伐,巩固统治

羞辱“天神”,提升王权

遭雷击而死

 商纣王荒淫亡国

帝乙误立太子

征伐东夷的亮点

酒池肉林,荒淫无度

“炮烙”、“虿池”之刑

 比干剖心

纣王残暴,忠臣强谏

不畏生死,慷慨就戮

 微子逃亡

辅佐纣王,屡次进谏

左右矛盾,出走避祸

自缚请罪,不绝殷商之祀

微子大义,千秋凭吊

 箕子走朝鲜

不忍逃离,箕子装疯

亡国之恨难消,远走他国

思乡心切,寻访旧址

商朝文化

 “一片甲骨惊世界”

震惊世界的发现

甲骨学的形成

刻有文字的甲骨

 万年历的由来

节令紊乱,留心校定历法

祭天劳民,万年主动请缨

大功告成,封为日月寿星

 司母戊大方鼎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鼎文化

文丁王为祭母铸巨鼎

司母戊鼎的发现及去向

商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殷墟: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库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中的甲骨文

大量精美青铜器的出土

世界少见的众多墓葬

殷墟时期发达的科学技术

西周

 农神后稷

生得奇特,险些被弃

天才农艺师的发现

被奉为“农业之神”

 公刘初兴周道

继承父志,复修后稷之业

人民作诗歌颂公刘的恩德

 太王德高望重

继承先祖遗风,积德行义

仁义大度,避让戎狄迁岐

宠爱太姜,夫妻感情深厚

定国为周,开启剪商大业

 太伯奔吴

了父心愿,出奔他乡

安营扎寨,建立吴国

后代吴君被封为诸侯

 季历功高震主

兄长避位,季历勤政

兼并戎狄,扩充实力

功高震主,囚困而死

暗蓄力量,发誓灭商

 西伯昌治岐

太任守胎教,圣君有美德

慈惠有谋,礼贤下士

修建灵台,与民同乐

 商纣囚禁西伯昌

暗中叹息纣残暴被囚

儿子伯邑考被烹杀

忍辱负重麻痹商纣

 圣母太姒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恪守妇道,母仪天下

 孟津观兵

厉兵秣马,做好伐殷准备

浩浩荡荡的孟津军演

观兵的真实意图

 武王伐纣

殷商溃乱,决意征伐

孟津会师,同仇敌忾

布阵牧野,庄严誓师

牧野决战,殷商灭亡

 韬略鼻祖姜太公

出身贫寒,胸怀大志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辅佐明主,完成伟业

韬略始祖,千古武圣

 夷齐之风

兄弟友爱,谦让君位

投奔西岐,叩马谏伐

不食周粟,以身殉道

夷齐清风,流芳千古

 周武王分封天下

以殷治殷,分而治之

封邦建国,统天下于一尊

分封制的利与弊

 周公辅政

武王病重,甘愿以身替死

握发吐哺,鞠躬尽瘁

归政成王,谨守臣道

圣人做宰,遗风万古

 管蔡叛乱

周公摄政,流言四起

三监叛乱,沉着应对

果断出击,东征平叛

巩固成果,稳定周朝

 金滕藏策

叔侄有隙,写诗明志

发现祷文,成王悔过

 周公三诲康叔

关爱幼弟,谆谆告诫

明德慎罚,安定殷民

贪杯误国,严令戒酒

广施德政,收服人心

 周公营建东都

巩固东征成果建新都

周公主持东都事务

 召公息棠荫

劳苦功高,封于燕地

广施惠政,甘棠遗爱

德高望重,政坛耆宿

 伯禽治鲁

担当治鲁重任

不负周公厚望

守旧埋下隐患

 姜太公治齐

太公封齐,就国保卫

安定民心,依法治国

尊贤尚功,因循为用

治齐有方,地位崇高

 成康之治

成王奠定盛世基础

康王勤政,天下安宁

 熊绎封楚开国

跻身于诸侯之列

艰苦卓绝地创业

多元融合的楚族

开放的楚国文明

 昭王南征

养尊处优,劳民伤财

好大喜功,落水而亡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周穆王茜游

两征犬戎,打通西域道路

浩荡西游,与西王母和唱

周游天下,饱览山川美景

 造父以乍

向泰豆氏学习驾车

精心挑选骏马送穆王

因救国有功分封赵地

 熊渠兴兵

周室微弱,楚渐强大

臂力过人,威慑内外

兴风作浪,大肆征伐

僭越周礼,封子称王

 周历王止谤

暴戾狂妄,强行削藩

国君暴戾,止谤于民

堵众人口,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开始纪年

 宣王中兴

前事不忘,励精图治

讨伐荆楚,横扫南土

汉阳诸姬,制楚谋略

中兴背后,内忧外患

晚年昏聩,离奇死亡

 姜后脱簪

宣王晏起,坐立难安

待罪脱簪,委婉劝谏

秩秩德音,千古美名

 召公虎得王蔓锡命

动乱不断,召公虎平叛

流言四起,周宣王宽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昏君即位,耽于酒色

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

失信天下,身死国亡

 郑桓公救国

分封郑地推行仁政

筹划东迁事宜

除掉郐国良臣

西周文化

 上古经典:《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易》的起源与研究

玄妙的阴阳八卦

 “明德慎罚”的刑典:《吕刑》

因时度势,修订刑法

明德慎罚,用刑之道

法理意义,弥足珍贵

 刻在钟鼎上的文字:金文

记录史实的传世宝器

金文的字体变化

著名的金文作品

 影响深远的“礼乐制度”

谋划长治久安

确立尊卑贵贱

试读章节

混沌初开

相传,在天和地尚未形成的时候,宇宙宛若一个巨大的鸡蛋,里面漆黑一团,混沌不清。不知从何时起,宇宙核心的地方默默地孕育起一个神灵,这就是盘古。他躺在卵状的宇宙中香甜地酣睡着,宛若躺在母腹中的胎儿。盘古就这样在漆黑混沌中成长,越来越大。眨眼间,千百万年过去了,盘古由一个小婴儿长成了一个体格健硕的巨人。

盘古在宇宙之中大睡,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才慢慢醒转。他看到自己身处混沌不清的黑暗中,不见一线光明,心里感到异常憋闷,全身都不舒服,就像是用绳子捆着一般。所以,他决定伸个懒腰,舒展筋骨,把这个大蛋壳捅破。

盘古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把利斧,他用巨掌抓着斧头狂舞,劈向无边的黑暗。相应地,他的双脚也全力一蹬,“喀啦”一声,震耳欲聋,大外壳便碎了,汇聚了千万年的混沌也随之分化。它们中重而混浊的物质逐渐下沉,形成宽阔的大地;而那些轻而清的物质逐渐上升,慢慢地分散开,变作蔚蓝的天空。

盘古劈开了天地,觉得敞亮多了。他满意地舒口长气,便欲站起来,可是天就在头顶,沉沉地压在他头上。盘古担心天和地还会聚合,变成一个整体,于是,他双脚紧踩大地,双手托着蓝天向上举,尽量使天和地的距离远些。盘古每天长高一丈,地便加厚一丈,天和地也随之拉开一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又过去了一万八千年,其间盘古一直未睡,饿了就吃点飘进嘴中的尘雾。这时,天愈来愈高,地愈来愈厚,盘古的身躯已有九万里高了,在他的努力支撑下,天和地也相距九万里了。最终,天远远地在大地之上,定住不动了,盘古也劳累不堪,身心俱疲。他抬头仰望双手撑着的蓝天,又低头俯瞰足下宽阔的大地,感到再不用担忧天会压下来砸坏大地了,于是,他无牵无挂地躺下来,开始了沉睡。由于开天辟地,他呕心沥血,汗水都淌干了,从此便长眠不醒。

“天地万物之始”

相传,盘古临终前,嘴中呼出的气体化作了阵阵春风和天上的云朵;他的声音变作了高空的电闪雷鸣;他左眼成了耀眼的太阳,悬在高空,把温暖洒向人间;他右眼则成了皎洁的月亮,在夜间给人们送来光明;他的头发和胡子化成夜幕中一眨一眨的繁星;他的头化为东山,脚变作西山,左臂变成南山,右臂化作北山,身躯则成了中山。这五座山高耸在辽阔的大地上,就像巨大的石柱,分别支撑起天空,宛若大地的定位坐标,确立了它的中心和四个角;盘古流淌的血液化作滔滔的江河湖海,浩浩荡荡,无止无息;他的筋脉成了蜘蛛网似的道路;肌肉变作黑黝黝的田野;牙齿、骨骼和骨髓化成了地底深埋的矿藏;皮肤和汗毛变为大地上的树木花草;汗水变作滋润植物的雨露甘霖。据说,盘古死后,他的魂魄灵气也变作鸟兽虫鱼等生物。  P14-15

序言

公元前527年,天下共主周景王骂了晋国大夫籍谈一句话。两千多年过去了,那简短的六个字仍然令中国人振聋发聩。而本来只是一个小人物的籍谈也因为这句话“千古留名”。不过直到今天,人们提起他,也多半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该骂!”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那一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籍谈奉晋侯之命作为副使赴周都吊丧。宴席间,周景王问:“其他诸侯都向王室进献贡品,为何晋国没有?”籍谈答道:“晋国偏远,从未得到王室赏赐,如今又忙于抵御戎狄,因而未做准备。”周景王大怒,一一列举王室历代赐予晋国的器物,然后指责籍谈:“你的高祖本姓孙,因为掌管王室典籍,才被赐了‘籍’这个姓。你是掌管典籍的官员的后代,怎么能忘记这些呢?”籍谈无言以对,羞愧而退。景王余怒未消,对左右说道:“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世袭爵位了,他居然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而忘其祖”,一个能够侃侃历数各国典制的人,居然把自己的祖宗和家族史都忘了。周景王的这句怒骂,在当时无异于打了籍谈一记响亮的耳光,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数典忘祖,用来指责那些忘本的人,也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对于宗法观念极强、十分重视宗族渊源和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忘本”是最要不得的事。因此,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认为景王骂得有理、籍谈实在该骂。

然而,抛开宗法观念、祖先崇拜不谈,“历史”,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如今还有那么重要吗?真的值得每个人铭记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事实上,重视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中国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炎黄华夏,龙凤呈祥,孑L孟之道,礼仪之邦,秦皇汉武,万里长城,贞观之治,四大发明……正是它们交相辉映,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以其蕴涵的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使我们至今仍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如果忘记它们,也就失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作为炎黄子孙,怎能忘记本民族的历史?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民族从步人文明之日起,先后经历了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和清等朝代。各个朝代兴衰更替背后所隐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因此,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幸甚至哉——我们不缺少历史典籍。根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字记载不曾中断的国家。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勤奋上进而富有责任感的史家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史家巨著《史记》、《资治通鉴》到各类别史、杂史、野史、稗史,中华民族当之无愧地享有“历史的民族”的美誉。

呜呼哀哉——现代人没有时间遍览汗牛充栋、卷帙浩繁的圣贤遗著。比如二十四史总共三千两百四十九卷,大约四千万字,再考虑到阅读古文的障碍,就算心无旁骛地攻读,也得读上十几年。不读,有数典忘祖之嫌;读,典籍浩瀚,力不从心。普通读者实在难以抉择。

为此,编者纵览浩瀚历史典籍,择其精要所在,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套《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全套丛书共七本,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丛书根据史书记载,慎重择取了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之展现给读者。如果您在轻松阅读之余,将如烟史事尽纳胸中,于编者来说,亦是欣慰至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