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历史,有三件事情是历史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都不曾做到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国、独立立国、发展兴国。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以上三者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有三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二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解体?三是中国为什么会崛起?这三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无数的西方学者和西方政要。
《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1921-2011)》(作者李建军、周建勇)试图将以上三者统一起来,提出革命后国家构建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构成对革命的根本性否定,全球化时代的创新与崛起也不是对改革开放前国家构建原则的根本性颠覆。
导论
一、革命为什么会成功?
二、中国为什么没有解体?
三、中国为什么会崛起?
第一章 从君主时代到政党时代:史先前例的政治转型
一、君主时代的终结与政党时代的来临
二、政党时代诞生的历史脉络
三、政党政治的乱象与民主建国的试验
四、国民党的党国体制:失败的国家构建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政党一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政治发展的动力与空间
一、政党与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
二、中国共产党的特性:一种比较分析
三、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修复机制
第三章 魅力化与制度化的政党精英:政治权威的塑造
一、政党精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二、魅力化的政治权威塑造
三、制度化的政治权威塑造
四、政治权威塑造的类型分析
五、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权威塑造的历史演进
第四章 连续性与开放性的意识形态: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一、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政党
二、中国意识形态的危机与重建
三、意识形态与发展空间
四、连续性的意识形态
五、开放性的意识形态
第五章 基于信仰与激励的组织体系:使命政治的生成
一、使命政治与使命型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
三、革命型政党的组织激励
四、一党执政下的组织激励
五、使命政治生成机制的流变、效果及其评价
第六章 政党与社会的相互建构:政治生态的平衡
一、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
二、革命动员与农民的集体行动
三、巩固政权与单位化社会
四、社会成长与新政治生态
五、政党-社会关系重构与政治生态的平衡
结语
一、如何包容多样化的社会结构?
二、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
三、如何适应现代性的国家构建?
四、如何抵制分利集团的分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