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
分类
作者 顾静华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松江人杰地灵,景色秀美,风光旖旎,有林木苍翠的九峰,古朴俊俏的方塔,亭轩典雅的醉白池等。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而多元的云间稻作文化,成为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绚丽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松江民间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智慧的松江人民千百年来创造了众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给俊秀的松江增添一份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松江人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宝贵的传说故事代代传承,被鲜活地保留了下来。

顾静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选收了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民间文学作品共两百余篇,这些传说故事在松江民间广泛流传,涵盖了松江广大地域,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松江优秀民间文学精品的结集。

内容推荐

顾静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有着鲜明的松江地方特色。本卷特辟具有本区特色的故事类目,给全卷增添了一道靓丽色彩。本卷选收的《孟姜女的出生》《孟姜女的传说》《驱蚊石》《沙港的传说》等篇,生动地表现了孟姜女的出生、孟姜女千里寻夫等故事情节,表达了人们对孟姜女这一勤劳善良、坚贞勇敢的民间妇女形象的崇敬,也表达了民众爱憎分明、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除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之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选收的作品,涵盖了民间传说故事的方方面面。有表现远古时代人民对于人类起源和开天辟地想象的神话作品,如本卷选收的《海天老祖造天地》;有表现现实生活和神奇幻想相结合的幻想故事,如本卷选收的《田螺仙子》《掼宝石》《陆占寻宝》等;有根据人民日常生活虚构的情节曲折而寓意深远的生活故事,如本卷选收的《十八片茶叶》《一甏银洋钿》《秀才上街》等;有借用民间流传的俗语、歇后语、谚语等创作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俗语故事,如本卷选收的《吓吓野人头》《人心不足蛇吞相》等。而一些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类型故事,如《水鬼与渔夫》《田螺女》《蛇耶娶亲》《狗耕田》《西天问佛》《十兄弟》《月老婚配》《十子不如石子》《清和桥》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也在松江人民中间广泛传布,长盛不衰。

目录

前言

神话

 海斗老祖造天地

 世良生除妖

传说

 人物传说

地仙罗云

少年甘罗拜相

龙虎斗智

一龙分二虎

松江两陆

看人挑担勿吃力,自上肩头嘴要歪

陈抟出世

棋盘石的传说

朱元璋放牛

烧饼歌

唐伯虎得名

狗眼看人

海瑞断案

董其昌卖字

夏完淳断案

气震洪衙

顺治皇帝改“顺”成“顺”

乾隆皇帝吃四鳃鲈

乾隆斟茶

张照的传说

捆绑土地

美女石

俞青天修海塘

半条鱼

木猪头请客

天王洪秀全

何一帖

巧治“穷”病

名医韩半池

骨牌与孕妇

陈玉麟之死

彭祖的传说

遇仙记

董其昌遇仙

铁拐李吃白酒

韩湘子与草龙

“板要晓得”的来历

吕纯阳理发

济公巧计救阿福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的出生

 孟姜女的传说

 驱蚊石

 沙港的传说

 史事传说

火烧尚书府

太平军到松江

 地方传说

一览楼的故事

蟠龙塘与龙珠庵

黑鱼弄与白龙潭

黑鱼弄的由来

泥龙

江南第一松

血溅贞节坊

檀香树

奇怪的古树

杨老爷出会

三秀姑娘的聘礼

神女相助造石桥

登龙桥

兄弟造桥

卖花桥的由来

洙桥

撑日泾

蒲鞋浜

石湖荡

苏州碗底街

转船湾

猪猡厅

龙穴地

松江府的来源

九峰三泖传说

 蛇山与余山

 天马山的传说

 铜观音显灵

 铜观音与烧香山

 天马山上的仙草

 石人讨饭

 三颗黄豆芽

 两甏金子

 杨老爷“求婚”

 金钥匙

 金田螺钓玉蟹

 矮墩桥

 凤凰彩蛋

 石门秘密

 公库山的传说

 北干山的传说

横山“五老爷”的来历

 乾隆游小昆山

 美女泉

 新娘子河

 龙磨的故事

 龙女缘

 渔夫得宝

 神牛

古塔寺庙传说

 断臂造方塔

 方塔的传说

 方塔上的定风珠

 李塔

 借珠护塔

 泖塔的传说

 乾隆题匾醒觉寺

 猛将庙的来源

 彭祖庙的传说

 大树大王庙

 隆庆寺里的神像

 隆庆寺的玉蟹

 此门为何朝北开

名店传说

 咸菜起家

 声名远扬

 创办胡庆余堂

 土特产传说

松江四鳃鲈

“四鳃鲈鱼”和“松江蟠桃”

松江小落苏

油条的来历

 动植物传说

麒麟的传说

公鸡为什么叫“角角”

狗小便为啥一只脚缩起

“苦苦鸟”和“哈哈鸟”

大蒜的来历

 风俗传说

七月十四日喝豆浆

端午节挂菖蒲

鲤鱼媒

拜斗的来历

造屋为啥要抛梁

上梁为啥写福禄寿

为啥药渣要倒在路当中

故事

 幻想故事

三样宝贝

掼宝石

春生月宫伐树

前世欠债今世还

金螺姑娘

金雕

一只金戒指

狮子盘绣球

兔子阿哥

十兄弟

一棵木桩

大福得宝

李板珍

一粒明珠

修仙

令郎员送谷不回转

陆占寻宝

李金毛卜卦

前世姻缘一丝牵

姑嫂星

张洪摆渡

小头将军

和尚投胎

担绳挑秧箩挑稻

李邋遢得道

 动物故事

田螺、蟛蜞、穿条鱼比赛

青蛙告状

巧八哥

狐狸老脱脚

 鬼狐精怪故事

请请落水鬼

僵尸还魂

黑鱼精

宝花

 生活故事

婚姻家庭故事

 父子双拜堂

 外甥想舅母

 活僵尸

 单老伯

 爷爷用计懒变勤

 红牡丹

 四个儿子赌铜钿

 分家

巧女傻婿故事

 巧姑娘

 “写斋”媳妇

 巧阿婆

 阿康卖韭菜

 赵四娘

 新娘子吓贼

 傻女婿卖布

 踱头迎亲

 呆头儿子

 踱头女婿烧菜

处事道德故事

 九只铜板

 暗中去亮中来

 一船绣花鞋

 风水先生的教训

 一把筷子折不断

 死宝与活宝

 善恶必报

 十八片茶叶

 促刻木匠

 霉菜干和金子

 朝奉先生与当铺老板

 小事变大事

 一甏银洋钿

诗与对故事

 选女婿

 李员外许婚

 赵知县选婿

 苏小妹招亲

 凉亭出丑

 清粮桥

 秀才上街

 回信

 “劈硬柴”的由来

 白大兄请客

官吏故事

 还磕头

 斗谷三升米

 尼姑冤

 咬舌头

 拐元宝

 公冶长

 马虎了事

 县官巧读句子

智慧故事

 张佃户智斗“剥皮狗”

 朱阿四

 智斗木行惩恶绅

 “小江湖”智斗“大拐子”

 三只,滚鸡蛋

趣味生活故事

 聪明的长工

 地主乌龟叫

 门当户对做亲家

 “赛飞”的故事

 夺当家

 四个老头说大话

 张云山

 打赌

 偷短裤

 北亭酒话

 刘大胆之死

 何秀才捉鬼

 看不见的长生不老衣

 “甩榔头”与“汉榔头”

 阿凡金

 翁岩与阿南泾

 吴三埭买鱼

 招驸马

 驼子讨娘子

 以画代字

 不识字的苦恼

 俗语故事

吓吓“野人头”

犟子

人心不足蛇吞相

陆继也有翻身日

笑话

 天机不可泄露

 巧付客房钱

 竹林居

 阑衡堂

 府台出轿

 嬉知府

 拆字

 智惩

附录

 故事家徐品文小传

 故事家朱培勇小传

 故事家张桂良小传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地仙罗云

十二岁当丞相的甘罗,相传是其母亲吃了窗外芦叶上的露珠儿后怀孕的。为啥吃了露珠儿后会怀孕?这芦叶是哪里来的?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玉帝已定下界皇帝由罗云登基,命仙女们为罗云赶制龙冠龙袍。这天,罗云恰巧随八仙到天宫去游玩,见仙女们十分忙碌地在缝制衣帽,看上去像是龙袍,不由好奇地问:“你们在为啥人缝制龙袍?”仙女们随口答道:“是下界罗云的。”罗云一听,心中暗想:想不到我罗云要做皇帝了。于是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对母亲说:“我要做皇帝了。”罗云母亲正在灶边洗碗筷,听了儿子的话,以为儿子在说疯话,一百个不相信。罗云就将仙女们的话告诉母亲。母亲见儿子讲得有头有脑,看来儿子真要做皇帝,便将手中一把筷子在灶面砖上一击,对儿子说:“儿啊,你若真个做了皇帝,村东头阿三是我们冤家,你先把他杀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玉帝问灶王爷:“罗云为人怎样?”灶王爷说:“此人决不能做皇帝。目下尚未登基,已动杀戮之心,并且打了我二十军棍。日后登基,定然是位暴君!”玉帝一听,当即取消了罗云登基称帝的决定。

罗云虽然不能登基称帝,但已生就一副帝王相,出口皆应,金口玉言。一天,罗云外出游玩,恰遇天降大雨,罗云见前面一堵高墙,立即奔至墙下躲雨,墙身高,雨丝斜,罗云身上一滴雨也淋不着,心中暗自庆幸。正在得意,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要是墙倒了怎么办?心里想到此事,口中不由自言自语:“躲雨躲得好,就怕墙跌倒。”话音刚落,“轰隆”一声,高墙真的倒塌了,将罗云压在墙下。

后来,从废墟堆里长出一根芦竹,位置正好对准楼上小姐的窗口。

楼窗里小姐见窗外一株芦竹,芦叶上的露珠晶莹可爱,每天清晨,将叶上露珠取下来饮下,谁知不久却怀了身孕,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甘罗。

甘罗得罗云先天精华,从小聪明异常,十二岁就做了丞相,千古传为美谈。

讲述:陆文龙 73岁 昆冈乡汤村农民

记录:张寿良 42岁 昆冈乡轻工机械厂职工初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4月采录于昆冈乡

少年甘罗拜相

甘罗生下之后十分聪明,虽然是无父之子,但一家大小都非常爱惜他。甘罗的祖父是当朝一品大臣,更把甘罗视作掌上明珠。一天,祖父上朝归来,愁眉紧锁,长吁短叹。甘罗问祖父:“为何如此伤感?”祖父告诉甘罗:“今早皇上要吃雄鸡蛋,指名要我三天内办到。看来皇上是有意作难,故此伤感。”甘罗一听,对祖父讲:“祖父放心,这雄鸡蛋孙儿给你办到。”甘罗拍拍胸脯:“爷爷放心在家睡觉,三天之后孙儿给你送去。”祖父想想别无其他办法,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听天由命。

第三天,甘罗穿上祖父的朝服来到金銮殿,皇帝见来了个少年大臣,十分奇怪,问他是谁?甘罗如实相告。皇帝问甘罗:“你祖父为何不来上朝?三日期限已到,他雄鸡蛋可曾办到?”甘罗不慌不忙地说:“我祖父昨日生产了。故不能上朝,叫孙儿向皇上代禀。”皇帝一听,不由大怒:“狡辩!世上哪有男子生产的道理?分明是有意逃避!”甘罗一步不让,针锋相对地说:“男子不生产,哪有公鸡蛋!”问得皇帝哑口无言。

皇帝见甘罗小小年纪,竞有如此辩才,十分器重,便赦了甘罗祖父之罪,并当场拜甘罗为相。

讲述:张寿良

记录:昆冈乡民间集成小组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9月采录于昆冈乡

【异文】 罗云三次投胎

皇帝有七孔八窍,而罗云有九孔十三窍,所以他天生伶俐,绝顶聪明。

罗云每天放学回家,在半路上就把书包套在别人头颈里,自己云宇跑马。有一次,他一边跑,一边对插秧的农民说:“插秧哥,插秧哥,一年能插上几千几百棵?”农民听了回答不出,就回家问女人,女人就告诉丈夫回答的方法。第二天农民在继续插秧时,罗云又来了,农民说:“跑马哥,跑马哥,一年能跑几千几百步?”罗云听了,问是谁教的,农民说是我女人教的。罗云听了很快跑马来到农民家,看到农民女人就问:“织布嫂,织布嫂,一年能织几、千几百梭?”女人听了说:“骑马哥,骑马哥,一年能跑几千几百步?”这时罗云听了一骨碌从鞍上跨下来说:“你看我上马还是下马?”女人听了,一只手拿梭子对罗云说:“你看我是进梭还是出梭?”罗云看看女人真聪明,想一想说:“你真聪明,就是胸前缺少一块布。”女人听了马上做了一块兜胸布着在胸前,从此女人就笨了。

这天,落雨了,罗云躲在一堵墙壁旁边,自言自语地说:“躲雨躲得好,就怕墙要倒。”结果这堵墙真的倒塌下来,把罗云给压死了。隔了不久,就在罗云被压死的那块地皮上,长出一棵芦竹,这棵芦竹长得快又长得高,一直长到这倒掉的墙里面楼房的楼窗旁边。这天楼房里的小姐开窗户看到芦竹,还闻到芦竹上闪光的露水香,于是伸出舌头舔着露水。这一舔小姐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孩子,这便是罗云第二次投胎成人。

罗云的爷爷在宫里服侍皇帝,这天皇帝要吃公鸡蛋,爷爷听了急死了,回到家里唉声叹气,罗云看到爷爷这样恼,就问爷爷为什么,爷爷就把皇帝要吃公鸡蛋的事告诉罗云,罗云听了说:“爷爷你不要急,我替你进宫候驾。”第二天罗云进宫后,皇帝问:“你爷爷为啥不来叫你来?”罗云说:“爷爷在家生产,所以叫我来。”皇帝一听,问:“哪有男人家生产?”罗云马上说:“男人不生产,哪有公鸡蛋?”皇帝听了气极了,但又不便惩处他,想了半天,想出个办法,拿出劈开的竹头,问罗云,这是什么,罗云说:“这是竹皮竹肉。”皇帝想你要是说“篾青篾黄”,我就可以把你杀了,皇帝没办法,既杀不了这聪明的孩子,也讨不到公鸡蛋。

P7-10

序言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茸城、谷水。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黄浦江上游、上海市西南郊,东与闵行区、奉贤区相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全区现有11个镇、4个街道,面积605.58平方公里。

松江古城历史悠久。据先后发掘的汤村庙、广富林、姚家圈等六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和大量出土文物显示,早在六千年前,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松江古代的史前文化。松江古城更是历代府、县所在地,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20年),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至清嘉庆十年(1806年),演变为一府(松江)七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县、奉贤、金山、南汇)一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三年改称松江县。解放后,松江县隶松江专区,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改隶苏州专区,同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8年2月撤县建松江区。

松江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化繁荣兴旺,人才荟萃,名人辈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录的清以前历代松江的文学家、诗人、戏曲家、学者、书画家约五六酉人之多,著作如林,卷帙浩繁。如西晋时松江兄弟文学家陆机、陆云,世称“云间二陆”,文章诗赋,名冠当世。元代赵孟颊、明代董其昌、清代张照更以书法成就驰名九州,被誉为“松江三文敏”。松江近现代更是风流人物辈出,如史量才、俞振飞、赵家壁、朱雯、施蛰存、罗洪、程十发等都是一代大师,举世瞩目。

松江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松江农业发达,历来是全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明代中叶以后,松江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是全国经济发达的33个大城市之一,成为东南一大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今日的松江早已不是白鹤惊飞、花鹿腾跃的“五茸猎场”,勤劳聪明的松江人没有躺在“上海之根”的功劳簿上,而是朝气蓬勃,面向未来。2003年松江获得了“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2004年松江又获得“中国最佳人居奖”。2005年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评估中松江名列前茅,并在第九届国际花园城市大赛中荣获国家花园城市金奖第一名,成为上海首个“国家花园城市”。

松江人杰地灵,景色秀美,风光旖旎,有林木苍翠的九峰,古朴俊俏的方塔,亭轩典雅的醉白池等。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而多元的云间稻作文化,成为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绚丽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松江民间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智慧的松江人民千百年来创造了众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给俊秀的松江增添一份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松江人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宝贵的传说故事代代传承,被鲜活地保留了下来。

这次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选收了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民间文学作品共两百余篇,这些传说故事在松江民间广泛流传,涵盖了松江广大地域,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松江优秀民间文学精品的结集。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有着鲜明的松江地方特色。本卷特辟具有本区特色的故事类目,给全卷增添了一道靓丽色彩。如本卷人物传说中的“孟姜女的传说”,相传孟姜女为华亭人氏,在今日松江大仓桥还有传说中她千里寻夫的歇脚遗迹驱蚊石,又名无蚊石。松江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的诞生地。孟姜女的故事在松江民间家喻户晓,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人们将孟姜女传说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鲜活可敬的民间文学形象。本卷选收的《孟姜女的出生》《孟姜女的传说》《驱蚊石》《沙港的传说》等篇,生动地表现了孟姜女的出生、孟姜女千里寻夫等故事情节,表达了人们对孟姜女这一勤劳善良、坚贞勇敢的民间妇女形象的崇敬,也表达了民众爱憎分明、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松江自古英才辈出,关于他们的民间传说是松江民间文学中的一大亮点,本卷选收的《夏完淳断案》《董其昌卖字》《张照的传说》等,生动地表现了民众对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崇高精神的赞扬和敬仰。

地方传说中的“九峰三泖传说”,是有关松江秀丽山川的民间传说。《蛇山与余山》《凤凰彩蛋》《金钥匙》《天马山的传说》等民间传说给松江秀山丽水赋以灵性神光,不仅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礼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原汁原味的、与山水结合的民间传说,在松江日益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除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之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选收的作品,涵盖了民间传说故事的方方面面。有表现远古时代人民对于人类起源和开天辟地想象的神话作品,如本卷选收的《海天老祖造天地》;有表现现实生活和神奇幻想相结合的幻想故事,如本卷选收的《田螺仙子》《掼宝石》《陆占寻宝》等;有根据人民日常生活虚构的情节曲折而寓意深远的生活故事,如本卷选收的《十八片茶叶》《一甏银洋钿》《秀才上街》等;有借用民间流传的俗语、歇后语、谚语等创作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俗语故事,如本卷选收的《吓吓野人头》《人心不足蛇吞相》等。而一些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类型故事,如《水鬼与渔夫》《田螺女》《蛇耶娶亲》《狗耕田》《西天问佛》《十兄弟》《月老婚配》《十子不如石子》《清和桥》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也在松江人民中间广泛传布,长盛不衰。这是因为这些民间故事表现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松江人民凭借纷繁的现实生活,以驰骋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构思去创造传奇的情节,刻画了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民间故事能够在松江经久流传,还因为它通过美丽的幻想颂扬了传统美德,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尊老爱幼、知恩必报、惩恶扬善、刚正不阿等美德,尤其是一些反映贫苦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民间故事,表现了松江人民在旧社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于激励人民群众顽强进取,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流传在松江的各类传说故事,大都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叙事细腻,人物形象生动,作品的语言也较少生涩。我们在选编时删除了一些过分生僻的地方语言,保留了一批具有较强松江地方特色的语言,使作品既保持了原貌,又增强了可读性。

民间文学是口头传承的文学样式,有着特定的生存和传播空间,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使得民间文学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在本卷编纂过程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松江区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口头文学的保护不容忽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松江卷》的编纂出版是对松江民间文学抢救保护的重要举措,对于这些优秀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漫长和艰巨的,其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顾静华

2010年11月5日

后记

2009年春和景明之日,上海老中青三代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近三年,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分卷共20卷的编纂。

这项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重大工程,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全国总编委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在区县全面发动之初,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各区县编纂工作负责人颁发了委托书,使这项工作列入上海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近三年的编纂过程中,共召开了八次全市性的会议,其中,在卢湾区图书馆召开了发动会议,明确了编纂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方法,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召开了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有五个区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平衡发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召开了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编纂科学版本九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统一了全市编纂工作的格式和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青浦区文化馆召开了现场会,学习青浦区在编纂工作中加强普查、查漏补缺的先进经验,以及以科学版本的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这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为上海这座日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一套民间文学的科学版本,留下一份上海人民口头创作的历史文献,它将展示上海建城七百余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民间文学普查和出版的成果。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程必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正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吸引,使上海地区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地投入编纂工作。黄浦区88岁高龄的方卡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以严谨的态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馆长石磊的协助下,完成了黄浦区上下两卷65万字的编纂。闸北区李振谷、金山区胡林森、浦东新区夏友梅、杨浦区何定华、嘉定区沈云娟、青浦区钱昌萍、闵行区张乃清、崇明县黄文元等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他们以丰富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经验热情投入编纂工作,为全市区县卷的编纂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功绩将载入上海民间文学的史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似旧”。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编纂过程中,上海民间文学工作者以老带新,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在编纂科学版本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是上海地区民间文学工作的优秀接班人,这正是上海民间文化事业的希望所在。

值此《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20卷已经送往北京全国总编委会终审并将付梓之际,我们向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各区县主编、副主编和广大编纂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在《全书》区县卷编纂过程中,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麟,市文广局社文处正处级调研员刘晓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孟平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等领导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扶植,刘晓南先生还亲临各种会议给予指导,他们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进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为了帮助解决市编委会在工作中的经费困难,还立项给予支持,资助了部分办公经费。  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这一重大工程的领导、专家和各有关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对于编纂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也请各方面人士给予指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编辑委员会

2009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