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全书共收入神话、传说、故事、笑话240余篇,计30多万字,为嘉定历史上第一部最全面、最真实地记录嘉定民间故事的文献。全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嘉定的民间故事在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海洋中,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一朵浪花。然而,这凝聚着祖祖辈辈人生百味、缭绕着世世代代浓浓乡音的文化积淀,曾经滋养了嘉定的文人学者、国学巨擘,它无愧于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之瑰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 |
分类 | |
作者 | 沈云娟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云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全书共收入神话、传说、故事、笑话240余篇,计30多万字,为嘉定历史上第一部最全面、最真实地记录嘉定民间故事的文献。全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嘉定的民间故事在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海洋中,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一朵浪花。然而,这凝聚着祖祖辈辈人生百味、缭绕着世世代代浓浓乡音的文化积淀,曾经滋养了嘉定的文人学者、国学巨擘,它无愧于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之瑰宝!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收录了陆稼书的传说17篇,《私访改错案》、《巧断父子官司》、《送寿礼》、《百姓祝寿》、《错把夫人当阿婆》、《练祁河底铜钿影》等传说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颂扬着陆稼书勤政为民、教化人心、清正廉洁与百姓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美德,体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与崇敬,表达了嘉定民众对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的企盼。 嘉定历来文教昌明、人才辈出,有“教化嘉定”之美称。他们的传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朝廷、皇帝既有神秘感,又有敬畏感,也有嘲讽和不屑,例如《朱元璋出世》、《朱元璋造石头城》、《康熙写匾“齐年堂”》、《智对乾隆》、《明朝三阁老》等。 嘉定是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百姓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由此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编织出许多优美的故手,如《十八个望娘湾》、《关公拖刀开鸡鸣塘》、《真圣堂桥》、《弥陀桥上的车轮印》、《爱情引来仙槎桥》、《小石桥上授天书》守,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真、善、美的颂扬。 嘉定历史上曾多次经历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在抗金、抗倭、抗清、抗英、抗日和太平天国起义中,留下了《石童子》、《火烧倭寇》、《侯峒曾父子抗清》、《陶庵留碧》、《七家桥与八大王庙》、《补阙亭》等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嘉定人的风骨和气节。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由沈云娟主编。 目录 前言 神话 人的由来 传说 人物传说 朱元璋的传说 朱元璋出世 飞鸭天 “偷牛暗”与“田黄牛” 烂泥人割稻 朱元璋造石头城 刘伯温破龙穴地 建文帝饿死大德寺 龚弘出世 明朝三阁老 海瑞疏浚吴淞江 祸福两头蛇 康熙写匾“齐年堂” 乾隆的传说 乾隆游金山寺 乾隆三难老和尚 乾隆看龙船 秦大成的传说 秦大成让妻 一夹成一甲 意外夺魁 智对乾隆 林则徐斩子禁烟 “鸭脚板”状元 清官陆稼书传说 私访改错案 黄楝头与《劝盗文》 拔草兄弟和 巧断父子官司 掘坟破命案 智判遗书案 明断吸血案 百姓祝寿 送寿礼 错把夫人当阿婆 自晒毒曰头 和断牛案 巧做芦席枷 审石头 砖头换银子 铜钿影子 三鱼堵漏洞 王彝巧对师与客 唐炯智对知县 唐伯虎画“醉蟹图” 唐伯虎碰着“老朋友” 归有光六十中进士 唐时升对诗 李流芳劝友 王鸣盛的雅量 钱大昕童年联句 南钱北纪 王初桐与陈六娘 钱坫苦练铁线篆 宋庆龄的旗袍 胡厥文的传说 聪明囡 要堂长改坐姿 胡厥文捉“鬼” 勇斗“那摩温” 顾维钧的传说 硬命囡 剪辫子 仪式夫妻 铁匠的祖师 话说剃刀布 大力士庄大囡 好汉朱旦明 蛮二蛮三 客边和尚打恶棍 田园奇侠陆兰亭 怪医治病 方庆打官船 仲进道学艺 张天师拍极令牌 鬼迷张天师 张果老成仙 吕洞宾点石成金 孟姜女出世 史事传说 石童子 火烧倭寇 侯峒曾父子抗清 陶庵留碧 七家桥与八大王庙 小长毛 徐耀造反 武秀才赶考 地方传说 风物传说 大雄宝殿上的托几 白鹤飞去氽来钟 投钥泉 震川书院 翥云峰传奇 法华塔为啥倾斜 古猗园 两块看壁 石囡盗酒 补阙亭 海水为啥是成的 湖泊桥梁传说 十八个望娘湾 朱家湾与九曲河 关公拖刀开鸡鸣塘 龙尾扫出汇龙潭 真圣堂桥 望仙桥 严嵩与严泗桥 牛桥 爱情引来仙槎桥 金钱钓出玉蟹桥 弥陀桥上的车轮印 兄弟俩造寿人桥 彩锦铺出彩虹桥 婆欢桥 小石桥上授天书 寺庙传说 吴国太敕造菩提寺 白鹤南翔寺 赵匡胤造九娘庙 黑脸杨爷庙 狄仁杰与伏虎庙 活土地堂 厂头庙 神药师自制袍服 拖辫子老爷庙 地名传说 吓退皇帝的地名 割龙与葛隆镇 钱鸣塘与钱门塘 花园陈家宅 龙潭钱家村 杀“万三”的杀人湾 野鸡墩 时家坟兴废 土特产传说 南翔小笼包 嘉定白蒜 草编仙子 碧螺春 南湖菱 动植物传说 凤凰与公鸡 红头蛤蚪 箬鳎鱼为啥扁 乌龟为啥水陆两栖 蚊派子、银鱼的来历 老鼠为啥死不瞑目 风俗传说 贺年羹 清明挂墓的由来 送灶 斋煞 女人为啥戴肚兜 张良起始唱山歌 乌蛇粥除疥疮 插“狗矢香” 故事 动物故事 狗和猫 猫和老鼠 鼠牛比大 小盎鱼智胜大黑鱼 幻想故事 敲金锣 癞痢头觅宝 有天理和没良心 岳神 田螺精 棉花王 鬼狐精怪故事 菜康与桂花 安安桥 慧娘复生记 千年古银杏 朱家桥大树 生活故事 长工与地主故事 大气力交租米 气煞刁财主 逼债 王大头 工匠故事 小金生拾漏 剃头刀惩治“专刮皮” 奶饼 婚姻家庭故事 巧夫人断案 许媒婆说亲 走马看花计 坐错花轿嫁错郎 孝顺媳妇 巧女傻婿故事 戆女婿相亲 戆大女婿打老虎 考女婿 戆女婿拜丈母 处世道德故事 挖地三尺三 羌公阳 王陆江三兄弟 酒肉朋友 恩怨 三只红皮箱 死元宝和活元宝 狗腿子和狗跷脚 老刮皮望“月华” 拔根眉毛吃白食 两兄弟 两个大本事 文武长工 老麻雀调解 掼宝石 智慧故事 与皇帝比聪明 顾鼎臣与过房囡 四天四地 一只黄沙碗 智讽渔霸 诗与对故事 三女婿做诗 清和桥对诗 秀才和他的妻子 “打油诗”的来历 三女婿行令 其他故事 刘阿戆抗清兵 大元学武 爪哇国奇遇 碗与镬子 “挑灯草星”和“挑石头星” 江西人觅宝 船户养猪 水果店怪事 陈阿富成富翁 十兄弟 阿七借耥 唱比讲流畅 牛三 熟语故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吃粮不管事 嘉定老先生 秦状元树旗杆 干金小姐 有眼不识泰山 狗官 烧脚赶出和尚 打耳光不放 施季馥中举 蛤蜊舀来木勺拷 笑话 买驴子 学不像 三个大本事儿子 咸鸭蛋 转一转,切一刀 倒背百家姓 外头还有一个 迂腐先生 笨皇帝 万千百 四个聋甏搭得有样 不服气 烧鱼 戆棺材 局势紧张 附录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朱元璋的传说 朱元璋出世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是天上的金童星,马娘娘是玉女星。有一年年三十夜,天狗星放了个屁,两个人一笑,触犯了天规,结果罚他们下凡投胎。朱元璋投胎的人家很穷。 在他即将出世的那年,当朝的皇帝很专制。有一次,宫廷里一个卜卦的巫师,掐指一算,对皇帝说:“皇上,大事不好,新皇帝就要出世了。”皇帝听了大惊,就立刻传下圣旨:“斩尽杀绝普天下的孕妇。”皇帝派出精兵,分赴各地大杀孕妇。这时候,朱元璋的母亲怀孕十月,即将临产,得到消息,慌忙离乡外逃。一路上,眼看官兵就要追上来,肚里的朱元璋开口说话了:“母亲,你戴上罗头布O。”朱母本来无计可施,听后忙戴上罗头布。说也奇怪,平地上长出了一座高山,把追兵隔在大山背后。朱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松懈,急急逃命。无奈一个十月怀胎的拖身娘娘,怎能逃得过精兵轻骑,眼看追兵又绕山追上来了,肚里的朱元璋又开口了:“母亲,把系身头挥一挥。”朱母马上解下身上的系身头朝后一挥,顿时身后出现一条大河,把追兵隔在对岸。追兵一时找不到船只,只得停止了追赶。 再说朱元璋的母亲一路拼命奔波,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跌倒在山脚下的荆棘丛中生下了朱元璋。 讲述:高文虎55岁 初中 农民 记录:卫家来36岁 初中 干部 采录时间地点:1986年12月25日采录于望新乡宣高村 飞鸭天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穷,在娘舅家做生活o。 有一天,娘舅叫朱元璋去放鸭,朱元璋和几个小伙伴把鸭赶到了野外。他们一边放鸭一边玩,不知不觉已过了中午,大家肚皮饿得咕咕叫。朱元璋脑筋一动,叫伙伴们把鸭围起来,杀了吃。于是真的把鸭杀了,只留下十二只坏脚鸭。饱吃一顿以后,一个小伙伴着急起来说:“我们把鸭吃了,你娘舅问起来怎么回答?”一时大家你对我看看,我对你望望,全呆住了。朱元璋不慌不忙地说:“别急,是我叫大家吃的,总有办法对付。” 太阳落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该回家了。朱元璋见天上一群群野鸭飞过,便对空中喊道:“野鸭野鸭飞下来,充充数目避我难。”只见野鸭纷纷飞了下来。朱元璋把野鸭赶回鸭棚,关好后对娘舅讲:“明朝是飞鸭天,鸭不能放出去,不然会飞走的。”娘舅听了暗好笑,外甥呀外甥,别样事体你蛮聪明,迭样事体你勿懂,娘舅我活了五十岁,从没看见地上鸭子飞上天,看来迭个小家伙,明朝想偷懒不肯去放鸭,还想捉弄我。第二天早上,娘舅照常叫朱元璋出去放鸭,朱元璋对娘舅讲:“我对你讲咯话勿信,鸭子飞脱了可别怪我。”娘舅说:“小赤佬,勿要瞎讲,你把鸭子赶出去放。”朱元璋一开鸭棚,只见鸭子纷纷飞上天去,最后只剩下十二只坏脚鸭。娘舅看了目瞪口呆,懊佬。不听外甥的话,而躲在一旁的小伙伴却笑得前俯后仰。 讲述:王照兴79岁 初中 农民 徐步加68岁 初中 农民 记录:王士明 44岁 初中 职工 周世龙46岁 初中 农民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7月22日采录于曹王乡潘桥村 “偷牛暗”与“田黄牛” 一天下午,朱元璋在东山放牛,觉得肚子饿极了,其他小伙伴也都饿得无精打采。可在荒山野林,又没有东西可吃。朱元璋灵机一动,对小伙伴们说:“我们杀只黄牛吃吃。”提到吃牛肉,小伙伴们又有了精神。但没有杀牛刀,朱元璋说可用蔻苛代刀。于是大家动手把牛杀了,架起树枝,点着火,一边熏一边吃。吃了一夜,竞把一只牛吃光了,可是回去怎么对娘舅交代呢,小伙伴们急得哭了起来。朱元璋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一条牛尾巴塞进了蟛蜞洞里,同时对牛尾巴讲:“牛呀,牛呀,等我娘舅来拖你时,拖一下你叫一声,拖三下叫三声。”这时,天快亮了,他怕过路行人看见,又讲:“天呀,天呀,请你等一等亮。”天也顿时暗了下来。直到现在,大家称天亮前的那段黑暗时间叫“朱太祖偷牛暗。”等天一亮,朱元璋便装出一副哭出乌拉的样子回到娘舅家中,对娘舅讲,我在放牛时,一只黄牛钻进蟛蜞洞里去了,只有半条尾巴露在外面。娘舅听了不相信,叫了几个佣人让朱元璋带路,到出事地点去看个究竟。一到东山山沟边,果然看见半条牛尾巴露在外面,娘舅忙叫一个佣人去拉,刚一拉,洞里就“哞”的一声牛叫,拉一下,“哞”的叫一声,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出来。这时候,娘舅和佣人一齐去拉,结果只拔出一条牛尾巴。朱元璋讲:“娘舅拉断了牛尾巴,钻进田里的牛要变田黄牛。”他的话一讲完,洞里飞出一只小鸟,像牛那样“哞哞”叫着飞向天空。 据说,田黄牛鸟就是那时开始有的。 讲述:徐英女 87岁 农民 记录:水淦 49岁 大专 干部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5月12日采录于外冈乡北龚村 烂泥人割稻 有一年秋天,娘舅叫朱元璋割稻。一个上午过去了,娘舅到田里叫外甥归来吃饭。到田里一看,娘舅顿时光起火来。啥事体呢?原来朱元璋没割一棵稻,一个人笃笃定定勒浪。牛车棚里弄烂泥。娘舅开口讲:“我叫依来割稻,你一棵没割,勒浪弄烂泥。”朱元璋开口讲:“稻我会割好的。”娘舅听了嘴里不说,只是鼻头里哼了一声,心想:迭歇辰光还没动一镢子,等歇会儿割好,除非请天神天将来帮忙。过了中午,娘舅拎了点心到田头一看,朱元璋还勒浪牛车棚里捏泥人,稻还是一棵没割。娘舅就骂了起来:“小赤佬,叫侬割稻侬不割,弄烂泥弄勿罢,难道要到夜里再割稻吗?”朱元璋笑嘻嘻地说:“我是想夜里割,等人齐了,保证把稻割好。”娘舅呒没办法,心想,小赤佬又在动点啥咯鬼主意。 P7-10 序言 嘉定地处长江口南岸,上海西北部,东,临宝山区,南接普陀区,西与青浦区相连,北界江苏省太仓市和昆山市。全区总面积46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2万,下辖8个镇、3个街道及工业区和菊园新区。 嘉定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6000多年前,东海的波涛在这里冲刷出一条冈身,后又逐渐形成了一片丰腴的水乡之地,便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繁衍。 夏商周三代嘉定属扬州城,春秋战国时先后分属吴、越和楚国;秦汉时期隶属会稽郡娄县;梁天监六年(507年)属信义县;大同二年(536年)划归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底(1218年),划昆山东境5乡设置新县,以皇帝的年号命名为嘉定。嘉定建县后,境域隶属虽屡有变更,但嘉定县名延续至1992年。同年10月,撤县建区,名嘉定区。跨入21世纪的嘉定区是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闻名遐迩的人文之地,飞速发展的国际汽车城。 回看历史,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中间除丈人墨客的千古文章,能工巧匠之传世绝技以外,还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以聪明才智所创造的民间文学。大量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就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些传说故事在百姓的茶余饭后讲述,在田头、村旁、河边传播,在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间传承,体现了人民的智慧,表达了群众的爱憎,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986年,根据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宗委、中国民研会等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嘉定县组织开展了民间文学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并编辑、刊印了乡镇卷本和县卷本,保留了一份从民间故事家和人民群众口头传承下来的,有着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民间故事家和故事手大多已经谢世,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媒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人民群众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再只是借用传说故事口口相传,所以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正在被时光所淹没。正因为如此,那些记录下来的原生态资料本更显得珍贵了。 2005年,国家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辑、出版,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一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科学的系统工程。根据《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国家总编委的编辑大纲和上海市文广局、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工作部署,在嘉定区文广局、区财政局的领导和支持下,2007年启动了嘉定区民间故事全书的编辑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传说故事的收集、整理、补充、分类、编目、打印、校对、核实讲述者与记录者名录及收集和拍摄照片、撰写前言后记等工作,至今终于成书,值得欣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嘉定卷》全书共收入神话、传说、故事、笑话240余篇,计30多万字,为嘉定历史上第一部最全面、最真实地记录嘉定民间故事的文献。全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清官陆稼书的传说多、流传广。陆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任嘉定知县,虽任职时间不长,因他为官清廉、生活节俭,被百姓誉为“陆青天”。他的故事在黄渡、望新、外冈、唐行、戬浜、嘉定镇等地流传甚广,本卷收录了陆稼书的传说17篇,《私访改错案》、《巧断父子官司》、《送寿礼》、《百姓祝寿》、《错把夫人当阿婆》、《练祁河底铜钿影》等传说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颂扬着陆稼书勤政为民、教化人心、清正廉洁与百姓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美德,体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与崇敬,表达了嘉定民众对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的企盼。 二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传说较多。嘉定历来文教昌明、人才辈出,有“教化嘉定”之美称。据历史记载,自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嘉定共出状元3名,进士192名(包括状元),举人444名,秀才5583名,因此,在普通百姓中对朝廷、皇帝、丞相、文人的传说很多。这些传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朝廷、皇帝既有神秘感,又有敬畏感,也有嘲讽和不屑,例如《朱元璋出世》、《朱元璋造石头城》、《康熙写匾“齐年堂”》、《智对乾隆》、《明朝三阁老》等。而对本地的文人学士却充满自豪和溢美之情,如王敬铭、秦大成、徐都三状元,李流芳、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四先生,钱大昕、王鸣盛等。他们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如《王彝巧对师与客》、《唐炯智对知县》、《唐时升对诗》、《南钱北纪》、《钱坫苦练铁线篆》等,体现了百姓对他们人品、才学、智慧和勤奋精神的褒奖。 三是湖泊桥梁传说多,故事优美动人。嘉定是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百姓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由此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编织出许多优美的故手,如《十八个望娘湾》、《关公拖刀开鸡鸣塘》、《真圣堂桥》、《弥陀桥上的车轮印》、《爱情引来仙槎桥》、《小石桥上授天书》守,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真、善、美的颂扬。 四是史事传说映衬出嘉定人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嘉定历史上曾多次经历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在抗金、抗倭、抗清、抗英、抗日和太平天国起义中,留下了《石童子》、《火烧倭寇》、《侯峒曾父子抗清》、《陶庵留碧》、《七家桥与八大王庙》、《补阙亭》等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嘉定人的风骨和气节。 五是处世道德故事是生活故事的主体。在民风淳朴、文教昌明的嘉定,百姓心中都有一杆伦理道德的秤。他们以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地方习俗、语言环境传承着一则则体现勤劳勇敢、智慧善良、尊老爱幼、知恩必报、惩恶扬善的动人故事,如《挖地三尺三》、《恩怨》、《三只红皮箱》、《死元宝与活元宝》、《老刮皮望月华》、《文武长工》等。 嘉定的民间故事在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海洋中,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一朵浪花。然而,这凝聚着祖祖辈辈人生百味、缭绕着世世代代浓浓乡音的文化积淀,曾经滋养了嘉定的文人学者、国学巨擘,它无愧于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之瑰宝!但愿它的问世能为《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增添一抹色彩。 后记 2009年春和景明之日,上海老中青三代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近三年,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分卷共20卷的编纂。 这项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重大工程,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全国总编委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在区县全面发动之初,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各区县编纂工作负责人颁发了委托书,使这项工作列入上海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近三年的编纂过程中,共召开了八次全市性的会议,其中,在卢湾区图书馆召开了发动会议,明确了编纂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方法,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召开了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有五个区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平衡发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召开了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编纂科学版本九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统一了全市编纂工作的格式和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青浦区文化馆召开了现场会,学习青浦区在编纂工作中加强普查、查漏补缺的先进经验,以及以科学版本的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这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为上海这座日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一套民间文学的科学版本,留下一份上海人民口头创作的历史文献,它将展示上海建城七百余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民间文学普查和出版的成果。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程必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正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吸引,使上海地区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地投入编纂工作。黄浦区88岁高龄的方卡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以严谨的态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馆长石磊的协助下,完成了黄浦区上下两卷65万字的编纂。闸北区李振谷、金山区胡林森、浦东新区夏友梅、杨浦区何定华、嘉定区沈云娟、青浦区钱昌萍、闵行区张乃清、崇明县黄文元等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他们以丰富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经验热情投入编纂工作,为全市区县卷的编纂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功绩将载入上海民间文学的史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似旧”。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编纂过程中,上海民间文学工作者以老带新,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在编纂科学版本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是上海地区民间文学工作的优秀接班人,这正是上海民间文化事业的希望所在。 值此《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20卷已经送往北京全国总编委会终审并将付梓之际,我们向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各区县主编、副主编和广大编纂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在《全书》区县卷编纂过程中,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麟,市文广局社文处正处级调研员刘晓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孟平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等领导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扶植,刘晓南先生还亲临各种会议给予指导,他们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进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为了帮助解决市编委会在工作中的经费困难,还立项给予支持,资助了部分办公经费。 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这一重大工程的领导、专家和各有关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对于编纂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也请各方面人士给予指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编辑委员会 2009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