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辉主编的《权书图说精解》底本精良,原典可靠,全书采用《四部丛刊》影印的“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景宋巾箱本”《嘉佑集》为底本,编校认真,原典可靠;全本增补,内容宏博,除全文收录《权书》外,增补苏洵《几策》和《衡论》中特别有益当代读者的六篇文章,内容更加宏博;图说精解,引人入胜,插图贴切、注释简洁、译文严谨、解读精到,能帮助当代读者轻松掌握《权书》的思想精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权书图说精解 |
分类 | |
作者 | (宋)苏洵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郑京辉主编的《权书图说精解》底本精良,原典可靠,全书采用《四部丛刊》影印的“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景宋巾箱本”《嘉佑集》为底本,编校认真,原典可靠;全本增补,内容宏博,除全文收录《权书》外,增补苏洵《几策》和《衡论》中特别有益当代读者的六篇文章,内容更加宏博;图说精解,引人入胜,插图贴切、注释简洁、译文严谨、解读精到,能帮助当代读者轻松掌握《权书》的思想精华。 内容推荐 《权书》是北宋苏洵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传世的论兵名篇之一。《权书》集中体现了苏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集治道、兵法、史论为一体,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思想内容。作为兵书,《权书》从更高的层次甚至从帝王的角度俯视全局,但又涉及细枝末节,用之既可以将将,亦可以将兵,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郑京辉主编的《权书图说精解》除全文收录了《权书》全十篇外,还从姊妹篇《几策》和《衡论》中择要收录了六篇有益于当代人为人处世、竞争致胜的文章,构成了本书第三篇中的原典。《权书图说精解》以贴切的插图、简洁的注释、严谨的译文和精到的解读,详细论述了为将者治军、攻伐的谋略以及君主治国、御臣的策略,对当代读者尤其是各级管理者运筹帷幄、竞争致胜、建功立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目录 第一篇 为将之道 第一章 心术 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2.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3.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4.选将必欲智而严 5.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6.主将之道,知理、知势、知节 7.兵有长短,用之以术 8.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第二章 法制 1.审敌将之贤愚,相机而动 2.刑赏相济,恩威并施 3.治众者法欲繁,治寡者法欲简 4.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 第三章 强弱 1.兵有三权,以一致三 2.视敌强弓弓,避实击虚 第四章 攻守 1.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2.攻守有三道,一日正、二日奇、三日伏 第五章 用间 1.兵虽诡道,而本于正 2.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第二篇 史鉴方略 第六章 孙武 1.武号为兵家之师,而名不符实 2.按武之书以责武,则武有三失 3.善将兵者,其心常若有余 第七章 子贡 1.信所以正其智,智所以通其信 2.徒智可以成,而不可继 3.一时之功,不可为继 第八章 六国 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积极抵抗,才能御外侮 第九章 项籍 1.才、虑、量三者俱足,方可成大事 2.有才无虑者必败 第十章 高祖 1.知人善用,终成大业 2.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 第三篇 为政之道 第十一章 审势 1.先定所上,方可长久 2.审势强弱,应之以权 3.因势利导,威惠并施 第十二章 审敌 1.内忧为本,外忧为末 2.无内忧者,必有外惧 3.名为外忧,实忧在内 第十三章 远虑 1.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 2.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 3.任腹心之臣之道 第十四章 御将 1.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 2.御贤将之术以信 3.御才将之术以智 第十五章 任相 1.相贤,则群有司皆贤 2.任相之道,必先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 3.待之以礼,而后可以责之如法 第十六章 广士 1.取士,以贤之所在而已 2.用人,无择于势,贤则用之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权书》开篇首先讲一名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在文句中的泰山崩是指突发事件,麇鹿兴则又喻指各种事物的诱惑.而优秀的领导者就要在面对突发事故、惊吓和诱惑时毫不动心,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取得成功。全句写得气势磅礴,设喻得当,反衬有力,直接点出了全篇的核心。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法国的著名军事家拿破仑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优秀军事统帅的各种品质可以比喻为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底”是优秀军事统帅的勇敢、顽强、果断等精神要素;“高”是指智慧,包括谋略、卓识等,两者在优秀军事统帅的精神世界里应当等量齐观地发展,形成正方形的结构。这与“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同出一理,都充分说明了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战略抉择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因此,我们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手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相应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拿破仑曾说过,战场上的胜负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四分之一取决于其他条件。军中从来重“心胜”,打的多是心理制胜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危难之际越是优秀的将领越发表现得镇定从容。 据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公元218年,蜀军占领汉中,并派赵云和黄忠率数千人马驻守。第二年春天,曹操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斜谷,直逼汉中,企图重新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当时曹军运送了大量粮草屯于北山脚下,蜀将黄忠获知后即率军袭取,但逾期未归。赵云为了接应黄忠,便率数十骑轻装出营,然而在途中就遇到了曹军前锋,双方正在交战之际,曹军大队人马又随后赶到。敌众我寡,赵云率军且战且退。交战中裨将张著受伤,赵云驰马再度回转接应张著,杀散曹军。曹军散而复合,直追至蜀军营门。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留守营中的张翼准备紧闭营门拒守。赵云回营后,则命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顿生疑心,认为赵云定有伏兵,遂欲退兵。此时,蜀营中擂鼓震天,众军以强弓劲弩射击曹军。曹军惊骇奔逃,自相践踏,堕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亲至赵云营中视察战况,夸赞道,“子龙一身都为胆也。”因赵云勇略非凡,在蜀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锻炼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赵云之所以能够唱响“空营计”就在于他临危不乱,运用其高超的智慧和军事谋略在变化莫测的战场上指挥若定、克敌制胜。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沉稳镇定,自然是一名优秀将帅所必备的心理素养,同时这也应是我们每个人所必修的人生课程。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军之将”,但我们至少都是“自我之帅”。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压力、工作竞争、感情纠葛、商场失利、仕途受阻、家庭遭困等困境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有时甚至山重水复、内外交困,严峻地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有研究表明,凡竞技性、竞斗性的项目和职业,胜者大都胜在心理上。因为知识、技能在高手那里已相差无几,高手之间的对决早已超出这些范畴,心理的较量才是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唯有通过不断修炼养成这种“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方可在种种迎面而来的人生困境中游刃有余。P004-005 序言 《权书》,北宋苏洵撰,是传世的论兵名篇之一,其内容是从历代著名战争中比较战略得失,从历代名将中总结治军经验教训。该书对古代治军及战略问题确有不少深邃见地,对当代人运筹帷幄、竞争致胜、建功立业很有借鉴意义。 《权书》是苏洵呕心沥血之作。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洵出身书香门第,但少时却游荡不学,至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苏洵送其二子苏轼、苏辙赴京应试。其时正值欧阳修等庆历新政要人又入朝用事,苏洵于是满怀希望地向欧阳修献上所写文章二十二篇,即《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此时,苏轼、苏辙也以“高第”中进士。父子三人名动京师,苏洵也博得了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向朝廷力荐苏洵,朝廷也两次召苏洵策试,苏洵皆不就。嘉祜五年,朝廷拜苏洵为秘书省试校书郎,第二年除霸州文安县主簿,但苏洵未就任,留京修撰礼书。后来,百卷巨著《太常因革礼》刚刚撰成上报朝廷,苏洵就去世了。苏洵一生著述极丰,但《权书》等二十二篇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集其思想精华于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苏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集治道、兵法、史论为一体,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思想内容。作为兵书,《权书》从更高的层次甚至从帝王的角度俯视全局,但又涉及细枝末节,用之既可将将,亦可以将兵,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古时称秤锤为权,称秤杆为衡,所谓权衡就是根据不同的重量随时移动秤锤以保持平衡,也就是权变或者权谋。苏洵在“权书叙”中说:“《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孙武之徒也。夫孙氏之言兵为常言也,而我以此书为不得已而言之之书也。故仁义不得已,而后吾《权书》用焉。然则《权书》,为仁义之穷而作也。”意即遇到仁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迫不得已只有用“权”。《衡论》是《权书》的姊妹篇,两者相辅相成。苏洵在“衡论叙”中说,所作《权书》是让人们知物之轻重,而作《衡论》是为了让“权”有所依据的标准,使人们更准确地把握物之轻重。苏洵所论,其实即权谋也。 权谋是人类智慧之树结出的一个奇妙果实。《春秋公羊传》日:“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也就是说“经”是永恒不变的原则,“权”则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形势而采取的临时变通的措施,因此权谋的本义是指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采取的灵活应变的手段而已。在《权书》中苏洵认为权术和仁义各有其用,正如老子所谓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笔者针对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实际需要,在本书中除收录了《权书》全十篇外,还收录了《几策》全两篇和《衡论》中与当代生活相关度较大的四篇,通过贴切的插图和详细的案例论述了为将者治军、攻伐的谋略以及君主治国、御臣的策略,较完整地展现了苏洵的思想精华。 我们研究学习权谋时应当兼及“经”及“仁义”,也应当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唯有如此,才能让权术为我所用,从而在漫漫人生征程中让自我价值不断得到实现与提升,最终达到为人处世以及心境上的悠游自在、游刃有余的理想状态。 郑京辉 2011年2月8日 子河北保定朗月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