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象之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邓荣进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远足,用脚丈量世界的同时,也是一次心灵之旅,所看到、听到和接触到的一景一物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上……

这本《印象之旅》是邓荣进的一部游记作品集,收入了作者近十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

内容推荐

《印象之旅》由邓荣进所著,是一部游记作品集。全书分为二辑,书中所写的这些内容都是近十年来作者的游历,其中可能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改变。作者只是靠回忆与手中的资料来进行记叙,写的也都是作者个人的感想与感触。

《印象之旅》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辑 国外之旅

 那年,我在莫斯科

 史蒂芬大教堂、香布伦皇宫与维也纳公园

 莫扎特的故居与“黄金屋顶”

 维也纳森林及多瑙河畔的城镇

 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与万神殿

 梵蒂冈与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的喷泉、浴场与地下墓穴

 卡布里岛、庞贝废墟与苏连多

 阿西西、维罗纳与威尼斯

 迷人的佛罗伦萨与商业的米兰

 越斜越有名的比萨塔

 美丽的匈牙利

 爱吃辣椒的匈牙利人

 风情万种的巴黎

 卢浮宫与艾菲尔铁塔

 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枫丹白露与香槟区

 纽约!纽约!

 纽约的建筑、大桥与广场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与博物馆

 再谈纽约的几个景点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与国会

 深具东方特质的华盛顿特区

 柏林已经没有墙了!

 柏林近郊的福斯汽车城与汉堡市

 科隆大教堂、学生监狱与童话大道

 波茨坦与慕尼黑

 游欧洲看艺术:欧洲教堂的彩色玻璃窗

 有“欧洲的绿色心脏”、“小瑞士”及“千堡国”之称的卢森堡

 繁华的杜塞尔多夫是世界商品的展览会场

 比利时滑铁卢的古战场与布鲁日

 “欧洲的首都”布鲁塞尔

 极具文化气息的布鲁塞尔

 高档次的比利时消费

 人文主义与没有心脏的男人在鹿特丹

 海牙的国际法庭与小人国

 荷兰的郁金香、风车和木屐

 一个极开放的都市阿姆斯特丹

 林布兰、凡·高与阿姆斯特丹的美术馆

 阿姆斯特丹的古迹与文化宝藏

 伦敦塔桥落下来!落下来!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白金汉宫与大英博物馆

 圣保罗大教堂、海德公园、剑桥、牛津与莎翁故居

 日内瓦大学、夏摩尼与洛桑

 苏黎世经验与少女峰

 我在印度的一段佛缘

 印度泰姬·玛哈陵的爱情故事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国际厕所博物馆

 佛教的圣地印度

 古老印度的数学、药学及其他

 印度的诗哲泰戈尔

 妩媚动人的斯里兰卡

 极具异国风情的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宝石

 有“东方希腊”之称的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与中国的佛牙

 虔敬礼佛的国家斯里兰卡

 尼泊尔宫廷惊传枪声

 伟大的小国尼泊尔

 在尼泊尔观看印度教的茶毗与血祭

 失去的地平线

 尼泊尔是佛祖诞生的地方

 有关香格里拉的种种传说

 尼泊尔人的宿命思想

 湄公河畔极具思古幽情的越南

 充满中法风味的胡志明市

 越南的小吃、女性长衫与胡志明鞋

 独立宫与堤岸的中国城

 古芝地道与美荻的桃花源风情

 由越南文字的演变谈移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有“黄袍佛国”与“微笑之国”别名的泰国

 泰国的水上市场、玉佛寺与涅槃寺

 充满了佛寺之美的曼谷

第二辑 北京之旅

 我到了北京之一:中华世纪坛

 我到了北京之二:龙潭湖公园与十大建筑

 我到了北京之三:明城墙遗址、什刹海与烤肉季

 我到了北京之四:银锭桥、奥体中心

 我到了北京之五: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

 我到了北京之六:王府井大街

 我到了北京之七:故宫

 我到了北京之八:圆明园、颐和园

 我到了北京之九:孔庙

 我到了北京之十:雍和宫

 我到了北京之十一:恭王府

 我到了北京之十二:卢沟桥

 我到了北京之十三:戒台寺

 我到了北京之十四:潭柘寺

 我到了北京之十五:白云观

 我到了北京之十六:大栅栏

 我到了北京之十七:北京烤鸭

试读章节

我在莫斯科的确切时间应该是1994年7月到8月。先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停留,然后再转机到达莫斯科的Sheremetyevo国际机场。由于莫斯科大学的校长也是莫斯科市的前市长普波夫博士亲自到机场来迎接,因此我受到礼遇并非常快速地就通关了,但是等行李却花了一点时间。

住的地方是总统饭店(President Hotel),这里过去是苏联最高级干部开会的地方,有26层高,设备很好,由于过去住的都是年纪很大的党政干部,饭店在洗澡的地方都装有呼叫用的警绳,只要一拉,服务生就会来,主要是怕他们在洗澡时滑倒了,要人来帮忙。开启房门是用刷卡的方式,到了退房时间卡片就自动消磁,门就无法再打开,想要开门就必须回到楼下柜台让服务人员再给你的卡片上加一道程序,这也是我在离开莫斯科的那一天才知道的。由于是第一次到莫斯科,晚餐后大家品尝了此地有名的鱼子酱和一种由小麦、马铃薯或玉米酿制的伏特加,此酒浓度甚高,回到房间时头是晕沉沉的。也不知睡了多久,灿烂的阳光已照遍全身,热热的有点刺痛,就急忙梳洗,到了楼下一个人都没有,柜台也无人,走到门口也是四下寂静空荡,在饭店四周逛了一圈也不知道莫斯科今天是否放假。昨天由于匆忙,再加上一再地转机,手表也没有调,到底现在是几点我根本不知道。心中只有一个概念,太阳都照到屁股上了,就一定不能再赖床。进到饭店找到一位柜台人员,她告诉我:现在是凌晨3点,当然没人哕!算算时间,我睡了还不到5个小时,难怪还有点困,更何况昨晚又灌了许多莫斯科琼浆。原来莫斯科夏天晚间10点多才日落,早上3点钟太阳就出来了,冬天则是上午10点出太阳,到下午3点就日落了。想起年前晚间9点在法国的巴黎游塞纳河,到了10点太阳还高挂在天空,街角还有人在喝咖啡的情景,觉得这些人的生活真是不正常得要命,还是自己国家好。全年四季分明,日出、日落都有规律,最多差一个小时而已,想想老天待我们中国人真是不薄!

根据文献记载,莫斯科这个聚落在11世纪末就有了,1147年莫斯科已出现在史书上。1238年莫斯科被蒙古人拔都所攻陷。Prince Aleksandra Nevsky顺服于蒙古王朝,13世纪后半叶,蒙古人封其子为伊凡一世(Ivan Ⅰ),同时克里姆林宫的围墙也逐渐向外扩张,15世纪时已有现今的规模,围墙全长2235米,高5米到19米,厚3.5米到6.5米。1712年,虽然彼得一世(Peter Ⅰ)将俄国的首都由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但是俄皇加冕典礼都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法战争时,拿破仑攻入莫斯科,后来克里姆林宫被一场大火烧毁。1918年俄国革命之后,首都又迁回莫斯科。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要逛莫斯科,第一件事就是换钱,经人提醒,在俄罗斯换钱必须非常小心,所换的卢布一定要检查是不是1992年以后发行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卢布已经作废,一不小心就会换来一堆废纸,当时的兑换率是1美金换2.05卢布。除了国营单位之外,其他的商店都收美金。由于受卢布的影响,当地人只收1990年以后印制的美金,而且只收新钞,凡是有一点褶子或有一点脏的美金都不收,由此可见俄国人的脑筋时常转不过来弯,而且反应也不快,这可能与他们教条式的训练有关吧!到了莫斯科,我学会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到今天还记得的一句俄语就是“谢谢”的意思。

在莫斯科,我看得最详细、次数也最多的就是克里姆林宫。第一次去的时候,坐的是俄国制造的拉达牌出租车,没走多远就抛锚了,只好换一辆德国的奔驰出租车,这种德国制造的好车,在这些俄国出租车司机的手里开起来,简直是乌龟吃大麦——胡搞一通,连冷气都没有。要参观克里姆林宫,一共有3个人口,我是由托罗伊滋卡亚塔进入而由伯罗比滋卡亚塔出来的。克里姆林宫面积有28万平方米,从上往下看,整个建筑呈五角形,墙上有20个固定间隔的塔。托罗伊滋卡亚塔高79米,是20个塔中最高的一个,拿破仑也是由此塔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此塔建于15世纪,曾被用作弹药库及监牢。该塔看起来像是一个绿色的帐篷,塔顶有一个由红宝石做成的星形塔尖,每到夜晚就会发出闪亮的光芒,闪耀在莫斯科上方的天际。“克里姆林”在古俄语中是“栅栏”与“城墙”的意思,该地位于莫斯科的中央,莫斯科市便以此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发展。进入后,先走过一座桥,映入眼帘的就是克里姆林宫国会大楼(Kremlin Palace of Congresses)。此楼建于1961年,对面的军械库(Sobakina Tower)建于1736年,楼前有835座夺自拿破仑的大炮。接着参观的是苏联部长会议馆(IJSSR Council of Ministei's)、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大楼(Presidium of the Supreme Soviet)、十二使徒堂、Uspensky教堂、Granovitaya宫、Archangel教堂与伊凡大帝钟楼,此楼原建于1508年,旁边的八面体钟楼建于1543年,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全钟楼共有22个大钟、30多个小钟,最重的钟重达70吨。拿破仑曾想将钟楼炸毁但只损坏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钟楼下放置了一座钟王(Tsar Bell),重200吨,高6米,是世界第一大钟,其声可传60公里远,但在1737年被洪水冲走了一部分,此部分就有11吨重。接下来看的是武器场(Armory),它建于16世纪,本来是武器制造厂,后来变成金银精细加工厂及制造宫廷服装和圣像的工厂,到了19世纪改成了克里姆林宫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馆中展示着镶满钻石的王冠、帝王乘坐的马车、金色马鞍、镶有宝石的刀枪、身高204厘米的彼得大帝的巨大衣服等物,令人叹为观止。

沿着克里姆林宫东北侧的城墙,有个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石砖地广场,这就是著名的红场(Red Square)。红场呈长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向北方低斜,此广场俄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广场”。它建于15世纪,伊凡三世改建克里姆林宫时,将原有建筑物拆掉而成空地。广场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列宁的陵寝(Lenin Mausoleum)、圣巴西尔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与罗波诺耶梅思托平台(Lobnoye Mesto)。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苏联时期每天前来瞻仰此地的人都得排上数百米,要等40分钟以上才能进入这个红砖色的四角建筑物之内,随着队伍步下阶梯即可看到躺在玻璃灵柩中的列宁。此外,列宁陵寝的两侧是在十月革命中丧生的劳工与士兵的墓地,其后克里姆林宫的墙壁中,埋有航天员Yury Gagarin及列宁之妻Naezilda Krupslsaya等人的遗骨。

圣巴西尔教堂位于红场的西南端附近,由9个具有洋葱形圆顶的塔所构成,其调和的美感与鲜艳的色彩,被认为是莫斯科所有教堂中最出类拔萃的。此教堂又称为“面纱大教堂”(Pokrovsky Sobor),是伊凡大帝为纪念战胜喀山汗国由Barma Postnic建筑师所设计建造的,现已改成博物馆。在此馆的外面,有许多街头画家在卖该馆的写生画,此种工笔写生每幅约40美金。由此处往红场中央地带有一座以白色石头建成的圆形平台,据说皇帝的敕令都是在此颁布的。红场的周围有莫斯科最大的国营公司Gum Department Store,又叫祖母商场,建成于19世纪末,一走进去就有一种俄罗斯帝国时代露天广场的气氛,人潮非常汹涌。P3-5

序言

写在《印象之旅》印行之前

刚到新西兰,为报社执笔写专栏时,有许多朋友就问我:你去了这么多的地方,有没有考虑写一本游记?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现在已经忘了。这些年来,由于忙着写专栏,因此就没时间去想它了。直到两年前写了几篇旅游的回忆,才又兴起我写游记的念头。由于我有舍不得丢东西的习惯,因此我每出一趟国,都会将签证、机票、行程及各地的参观门票带回家来做系统的整理,其中当然也包括照片在内。这些东西我都带到新西兰来了,照片少说也有五六千张。

《印象之旅》中写的这些内容都是近十年的,其中可能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改变。我只是靠回忆与手中的资料写,写的也是我个人的感想与感触,原先在报上发表时有许多的照片,在这本书中因限于篇幅都删掉了,当时登这些照片的目的也不过是说明“孙悟空到此一游也”。

本书初稿编排设计得到了美吟、苹苹、满美姐、向东兄的帮助,正式出版得到了大象出版社诸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邓荣进

癸未年立冬

于新西兰奥克兰北岸市蓝色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