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亚娟编著的《孙武传》让你进入一个轻松幽默的神话世界,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也会被孙武与伍子胥的朋友之意所感动。
通过这本书,还可以让你领会到《孙子兵法》的精髓,与现实条件结合,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商务谈判之中,给自己胜利增加一个“秘宝”,让自己的世界更加自信、更加精彩!
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上进的人,每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所以,我说你不得不读这本书!
党亚娟编著的《孙武传》为《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之一。
这本《孙武传》选择了幽默而轻松的语言,分为五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讲述了孙武的一生。少年的孙武,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拜师学艺,刻苦求学,无不显示出其聪明,睿智。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为了生活的安定,孙武选择等待时机,他偶遇知己,巧识伯乐,西征南伐,退隐江湖,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离奇的色彩。
更加吸引人的是他跟随吴王西征南伐,试兵任将的场面。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孙武沉着应对,使得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
少年趣事
孙凭是儿子孙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把他带进了一个兵法战争的世界,而孙武的另一位启蒙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是她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孙武,也是她给了孙武另外一个学习的机会,她就是孙武的母亲——范玉兰。
玉兰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知识丰富,见多识广。从孙武刚刚会走路时,她就开始给其讲古代神话,讲英雄故事,讲人间传奇,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让孙武着迷。还有那些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问题,也深深吸引着孙武,激发着他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欲望。他的好奇心很强,经常提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虽然范玉兰知识丰富,可要解答孙武那些突发的奇想,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仍然非常困难。每当孙武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母亲:盘古开天地的那把大斧是谁制造的?女娲既然是人类的创造者,可为什么今天女人的地位低下?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是选择移山的愚蠢做法呢?对这样的问题,玉兰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有一次,玉兰给儿子讲嫦娥那超尘脱俗的美貌,与后羿之问的爱情,吃仙丹奔月宫,撇下丈夫过孤独冷清的生活,以及天帝将她贬成一只癞蛤蟆的故事。讲完了,范玉兰评论说:美貌如花的仙子一下子被贬为一只蛤蟆,命运对她太不公平,天帝太狠心……
孙武却不同意母亲的观点,反驳说:“后羿射日,拯救人类,背叛天庭,是英雄壮举。嫦娥只顾自己成仙,背叛了他,活该变成癞蛤蟆。”
玉兰叹了一口气,觉得儿子的想法有点偏激。不过,儿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却又让她欣喜。
还有一次,玉兰给儿子讲唐尧的功德,她说尧是个至仁至圣的谦谦君子、天衣无缝的完人……
孙武马上打断了母亲的话:“孩儿不这么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不是娘对儿子亲口说的吗?母亲怎么说尧是个天衣无缝的完人呢?”
范玉兰瞠目结舌,一时无语以对。小小年纪,竟敢亵渎先贤圣哲,这孩子未免太大胆了。但她又不能不为此而高兴,只是敷衍着尽力反驳儿子的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对于一般常人来说的,对于圣人,则另当别论。”
孙武仍然据理力争,非常自信地说:“尧的臣子相柳、孔壬和三苗,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尧一再宽恕他们的滔天罪行。这不是对少数人仁义却害了多数人吗?我看就是假仁假义。而鲧奉命治水九年,抛妻别子,吃尽了千辛万苦。虽说他有刚愎自用的缺点,但他毕竟一心为公,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后由于天灾,导致了治水失败,尧却将鲧处死了。这种做法就不是一种仁义之举,是失去理智的做法。孩儿认为:人无完人这句话,对任何人都有效,包括圣人在内。”
年轻的母亲不知用什么语言反驳儿子的观点了,只能羞愧地低下头,这时,她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来教导儿子而羞愧,也为有这么个聪明的儿子而高兴。于是,萌发了为儿子请一个家庭教师的想法。
范玉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也同意妻子的想法。但在当时,要找到一个好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三年之内,孙武的老师已经换了四个。最后找到了一位叫张风岐的老师,倒真是一位明师。他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温文尔雅,每当外出,触景生情,总会与孙武吟诗做对。仲春的一天,杨柳依依,柳絮如雪花般在空中漫舞,师生二人乘船沿河水北上,河流弯弯,流水汩汩,清澈见底,鸟儿在岸上的柳树梢上歌唱着,小船在河中央蜿蜒缓行,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石桥。当师生二人来到石桥下时,小船笔直穿过,张风岐吟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孙武立即脱口而出:“船到桥头自然直。”
张风岐听到孙武的回答,掠了一下花白的胡须,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小船顺着河水的流向缓缓地前行,河岸边柳树的枝叶不断地摇摆,似乎在不断地冲着他们打招呼,阳光温暖地照在师生二人身上,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从小船上传来……
又是一个月圆之日,中秋佳节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孙府。范玉兰准备了一份厚礼,让儿子孙武给师傅送过去。一年来孙武与张风岐相处融洽,如鱼得水。所以,将礼物送到老师家里后,他又在那里跟老师聊天,非常畅快。眼看圆月东升,老师想让孙武自己在家中过夜。孙武觉得未经过母亲的同意,不能擅自做主,执意告辞。张风岐恋恋不舍地相送。不料,当天晚上,张风歧急火攻心,疽发于背而死。孙武听到噩耗,伤心至极,大病一场。
还有一位老师,也给孙武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姓方,名博古,是一位老学究,脸终日拉得老长,不说不笑。坚守周礼,盛赞仁义,反对暴力与战争,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服从自己,不得出言反驳。这样古板的人与思想活跃的孙武必然产生了矛盾,两人相处期问,矛盾重重,师生关系紧张。
一次,博古老师大谈仁义道德。孙武不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就极力反驳,说:“仁义只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境界,周公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家,只有欲望和希望才是人的本能。”
博古听了孙武的论述,怒火烧身,勃然大怒。他想:诋毁周礼,亵渎周公,顶撞尊长,是可忍,孰不可忍!博古也顾不得自己的老师尊严,也不顾学生的年幼,竟然与孙武吵起来,而且还动手打了孙武,并且骂道:“孺子不可教也!”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并没有结束。三天后,清明佳节雨纷纷,孙府上下都放假了,回家祭祖。当温和的太阳刚刚露头,孙武便一手牵着自己最喜欢的猎狗,一手拿着木棍,直奔老师家的羊栏走去。在离羊栏还有十儿米的时候,猎狗闻到了羊腥味,伸舌竖耳,垂涎三尺。孙武放开了猎狗,猎狗就如发狂的疯牛一般穷凶极恶地冲着羊栏跑去,顿时,羊栏中一阵骚乱,羊叫声不断。正在羊栏中挤羊奶的老师见状,勃然大怒。
当孙武气喘吁吁地赶到羊栏时,已经有几只可怜的小羊羔惨死,鲜血淋淋,孙武见状,急忙赔礼道:“真对不起,老师,这畜生挣脱了锁链,跑到这里来闯祸。”
接下来,孙武开始用仁义道德来教训那只猎狗。可那只猎狗不听教训,仍然追逐小羊羔。教训完了,孙武又向老师哀求道:“弟子用这些仁义道德来教训它,可这畜生全然不听,想必是弟子教学有限。求恩师可怜这些羊羔,向猎狗晓以仁义,劝其改恶从善,切莫再施行暴力!”
方博古气得浑身哆嗦,怒目圆睁,语无伦次地指着孙武说:“你,你……”
孙武一笑,又用木棍教训起猎狗来。棍棒之下,猎狗乖巧之极,就像一只小羔羊一样温顺地卧在主人脚旁。孙武继续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说教的方法来教育好的,贪欲本是人的本性,必要的时候,武器是非常有用的。”
说完,孙武不理会老师的愤怒,悠然自得地带着猎狗回家了。
P17-23
“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谁能有这种战无不胜的本领?答案只有一个:孙武。
但是,一代兵圣孙武给我们最多的印象不是他指挥的一次次漂亮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战役,而是他为后世所奉献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地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翻译成多种语言,供人们学习借鉴。之后,人们又根据具体的现实条件对其加以改进,运用到各个领域,为人们服务。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等,包含了孙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从军事地形学、军事后勤学、军事预测学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列举,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关。
一个能够写出这么一本罕世巨著的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思想?一个有什么样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么一部蕴含着众多道理的巨著呢?我们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驱使着我们去了解,去寻找……
这本书选择了幽默而轻松的语言,分为五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讲述了孙武的一生。少年的孙武,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拜师学艺,刻苦求学,无不显示出其聪明,睿智。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为了生活的安定,孙武选择等待时机,他偶遇知己,巧识伯乐,西征南伐,退隐江湖,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离奇的色彩。
更加吸引人的是他跟随吴王西征南伐,试兵任将的场面。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孙武沉着应对,使得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
读这本书让你进入一个轻松幽默的神话世界,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也会被孙武与伍子胥的朋友之意所感动。
通过这本书,还可以让你领会到《孙子兵法》的精髓,与现实条件结合,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商务谈判之中,给自己胜利增加一个“秘宝”,让自己的世界更加自信、更加精彩!
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上进的人,每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所以,我说你不得不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