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编著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的视角更为强调电影的视觉性,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单纯依据文学视角来评判电影的文学阐释学,而是从电影影像的本体出发来展开探讨,从电影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最重要的特征——视听语言甚至电影最小的单元——电影场景和镜头人手,来详细地解读作品中的佛教元素。于是佛教对电影包括光线、音乐在内的视听风格的影响,对蕴含佛教意味的经典场景的分析都成为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飞编著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电影》以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为主线,从历史、美学和精神现象学等视角切入,辩证分析佛教对中国电影人心灵空间、创作风格的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构建、主题思想的植入、意境场景的营造、文化空间的拓展等。
《佛教文化与中国电影》从《神女》《小城之春》到《新少林寺》《非诚勿扰》,作者在书中提及百余部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影片,并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
绪论/1
第一章 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6
一、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佛教影响:道德建构和商业需求(1905—1932) /6
二、乱世中的宗教抚慰和美学影响(1932—1949) /8
三、佛教文化的缺席或者改写(1949—1979) /9
四、佛教思想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化表达(1979年至今) /11
第二章 中国电影主创人员与佛教的关系/14
一、宗教信仰型/14
二、观念认同型,/22
三、艺术修养型/28
四、创作功利型/31
第三章 中国电影与佛教的表层联系/36
一、对佛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展现/36
二、佛教意象与原型的使用/38
三、佛教典故的运用 /40
四、佛教文化对电影歌词的影响/46
第四章 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视听美学风格的影响/49
一、佛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影影像的意境美/50
二、中国电影中独具佛教意味的意象营构 /57
三、中国电影光观念的佛学思考/63
四、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影响 /68
第五章 中国电影主题思想的佛学分析/72
一、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的禁欲主义和情欲叙事/72
二、因果轮回与灵魂不灭/82
三、佛学视角的死亡叙事/86
四、中国电影的善恶伦理/93
五、《盗马贼》——中国电影的天问之作 /96
第六章 中国电影中具有佛教意味的经典场景/102
一、豁然开悟/102
二、方丈之死/107
三、红尘景象/110
四、反戈一击/112
五、恶人之死/113
六、佛光普照/115
第七章 佛教文化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117
一、佛教伦理在武侠电影中的体现/117
二、佛教文化对武侠电影“武”的影响/120
三、寺庙——佛教圣地和武林圣地的合源 /123
四、武侠电影中的僧人形象/127
五、佛教文化对武侠电影叙事语法的影响/130
六、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破戒问题/135
第八章 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的边缘化处境/139
一、从电影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中国电影人大多缺少宗教信仰和对终极问题的思索和追问/139
二、从受众角度来看,中国缺少广泛的宗教信仰的土壤/141
三、从创作环境来看,宗教题材作品从总体上是被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的/142
四、从时代背景来看,多灾多难的现实要求创作者积极入世,远离玄思/148
结语/150
参考文献/153
后记/164